一切還得從新中國土改說起,由于社會分工的原因,土地只分給農民,農民自然就多要了部分田地,那么其他人吃什么呢?農民就把多種的部分糧食交給國家,國家再把這些糧食賣給城鎮居民,因而就有交公糧。工人都屬于城鎮居民,工人和城鎮居民關系之密切是剪不斷理還亂的。計劃經濟時代城鎮居民有吃、穿、住、學習、工作的保障,這是作為居民失去土地的補償,談不上特殊的照顧。
改革開放后解除了農民外出打工的禁令,名義上農民可以進城做工,但這個計劃存在巨大的政策障礙,本身城鎮居民都沒有完全安排到工作,大量居民處于待業狀態,讓農民做工人自然難以實現,于是加快國企改革,一旦工廠破產、轉制后民營和外資自然填補國企的空間,農民就可以不受政策約束地做工了,國企轉制后,私企和外資大量填補其空間,大規模的農民終于名正言順地取代工人進城做工了。
在農村推行基層選舉制度,當工人被剝奪當家做主的地位,被強迫下崗后,比工人文化素質低的農民卻得到選舉村長的民主權利。為防止農民的負擔反彈,竟然不惜對中國的鎮級行政機構大動手術,進行大規模壓縮和合并,規定各級政府的人頭費只向城鎮居民收取,不得向農民收取。從2004年至2011年連續八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鎖定三農,八個文件一脈相承,落腳點都是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基礎建設。取消農業稅、種地有農業補貼,看病有合作醫療,上學還有特困生補助。就連購買家電,還可以按照13%的比例進行報銷。以及農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過去幾年農民整體收益不斷提高,再加上縣域經濟的繁榮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如建筑工、服務業與經商等,農村收入處于一個較高速增長的時期,而且因生活成本比城鎮低,因此農村不再是若干年前那種死氣沉沉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狀態,而是構成了一個真實的“農村市場”,農民生活的基本商品化,自我創造了更多就業。取消農業稅等于免交公糧,農民在田里的一切收獲不但都歸于自己,還有種糧補貼。這對于沒有土地的其他公民就顯得不公平了,但政府不但拒絕再來一次土改,把土地公平地分給每個公民,或者對農村集體經濟體制進行股份制改革,將集體福利量化到每個國民,而且絕對禁止城鎮居民轉為農村戶口,把擁有城鎮戶口的人徹底排斥在農村之外,這對于口口聲聲“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當局是個諷刺。工人下崗后城鄉大裂變,城鎮居民除了一小部分權貴有穩定的工作外和可觀的收入外,其余大部分什么保障都沒有。取消農業稅后中國工人階級徹底更是淪為中國社會最底層、最沒有人權的人物,處境悲慘,形同奴隸,那是中國憲法中明文規定的響當當的領導階級啊,面對在城市“連喝口水都要花錢”的高昂生活成本,他們生活得很不體面,落到生不如死的地步。農民是名副其實的小地主,擁有大體屬于自己的寶貴田地資源作為生活保障,不想在城里打工了還可以回家刨地,城鎮里的居民下崗了就等著喝西北風;城市房價狂漲而且不允許居民集資自建房,目的是逼居民購買昂貴的商品樓來榨干他們有限的錢財,把財富轉移到農民,苦的是城鎮普通居民,一輩子不吃不喝也買不到房子,落得個上無片瓦(商品房買不起),下無寸土的結局。農民則不受住房的煩惱,只需要在宅基地上以極少的資金就可以建起比城鎮商品房還好的住房,即便是在內地的那些遠離市區、還相對落后的山村,成片成片的農舍,都由原先破舊的平房,變成了兩層樓房,平坦的水泥路面鋪到了農民的家門口。而在城市做工,養老保險,低保等以前是居民才有的權利,但現在農民都得到了。但有田有地,獲得村中的分紅這些農民的權利卻是居民不可能得到的。以至普通的城鎮居民都羨慕擁有農村戶口的農民,但擁有一個農村戶口對于居民來說是個不可能實現的愿望。據2010年3月6日的官方《南方日報》第四版報道,在珠三角站住腳的農民工,政策上也允許他們就地"市民化",比如中山市有3萬多人符合條件,但真正落戶的只有100多人,這100多人還都是歷屆“百佳外來務工人員”。也就是絕大多數農民寧愿回去經濟落后、貧困的內地做農民,也不愿意放棄家鄉的田地到經濟發達、富饒的中山市做市民,農村戶口成了香餑餑,誰都知道“有車有樓,不如有個農村戶口”。
所謂三農問題反而刻意讓成為熱門的話題,傳統的工人被邊緣化,工人的名稱也被農民工代替了。聯想到“橄欖型”格局,勾勒分配制度改革藍圖。那么橄欖型的最上端無疑是城市的權貴官僚,作為緩沖的中部就是數量龐大就農民和白領,而最下端的是被邊緣化的城市貧民。對城鎮居民和農民采取迵然不同策略,由于城鎮居民是毛時代的受益者,農民是弱勢群體,對城鎮居民就采取殘酷無情的打擊報復,取消城鎮戶籍福利,要么以轉制為借口推動外資兼并國企,要么強迫城鎮居民下崗,不問生死,一概拒絕承認他們的失業狀態,稱之為“自由職業者”;對農民就換了另一副仁慈的面孔,最沒有效率的落后農村小農耕種要竭力扶持,農村的土地承包給農民保護起來,無論外國的產業化和機械化技術多么先進,效益多高都不允許染指農民的土地,不但取消農業稅,還增加種糧補貼,鼓勵農民到城里打工,農民可以不勞而地獲享受村集體分紅。一說到到農民就說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要如何保護農民的利益,大談失地農民生活的保障;但絕口不提國營單位是居民的命根子,而是動輒就解散破產,下崗城鎮居民的生活比計劃經濟時代的農民還苦,那時的農民都有田耕,可以解決溫飽,當今居民生活毫無保障,明明什么福利都沒有了反而還被強行攤派各種各樣的人頭費。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