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看一位署名漢語專家的學者如何批評李光耀學華語
原題:李光耀學華語
19/09/10 引自新加坡文獻館
作者/來源:漢語專家 (2-9-2010) http://nandazhan.com
李光耀學習華語,少說也有三四十年,但是到目前為止,他的華語(遑論華文)程度,還僅僅是初中一二程度。我說這話并非夸大,更非有意奚落,而是有所根據。
學習任何語文,基本上包括看、說、讀、寫四個方面,李光耀對于華文,到目前學習仍然停留在看、說、讀三個方面,而且還在努力,學得十分辛苦。至于寫則他完全沒有這個能力。這三個方面,原以說較為易學,但是李光耀在此方面還是感到十分吃力。何以見得?假如要他面對群眾,直接用華語把一件事情完整說出來,他是覺得甚為困難的,如果不是事先進行多次彩排練習,或者在電視攝影棚內布置字幕,他就會說得詞不達意,語法無章,句子顛三倒四。這種情形,已在許多次演講上出現。不過李光耀畢竟是政壇老手,每逢感覺自己語無倫次時,他會抓腮撓鼻,或以笑聲掩蓋,或故意放慢速度,或裝作思考狀,其不畏人們笑話的勇氣,倒是可嘉。老實說,李光耀的華語,無論在語音、語調、語速、表達各方面,都是不如吳作棟。
李光耀踏入政壇后,開始學習華語,數十年過去了,水準仍然如此,不得不令人覺得奇怪,政壇精英學習華文,為何至今表達如此遲緩?仔細研究原因,應該有兩個。
第一,李光耀學習華文是在成年之后,而且不是從小學起,不是在自然的環境中學習,而是為了政治上的需要,十分勉強地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是一種外力強迫式的驅促,抗拒的心理自始至終存在,可是政治需要成為強大的鞭策壓力,這樣的學習結果,語文成績必然低落,抗拒與厭惡的心理也跟著產生。這就是語言學習所說的心理環境假設,以及非智力因素發展缺陷,對學習產生排斥的結果。
李光耀學華語,隨著中國的崛起,他的內心十分矛盾,他從小島望過去,那里欣欣向榮,他很迷惑,為什么不是因為講英語而崛起,他多么希望中國人崇洋媚外,把英語當成國語。他甚至敢于說上海沒有一兩百萬人講英語就成不了金融中心。可是,他忘記了李瑞環當年訪問新加坡時說過的一句話:用虛無主義看待自己的語言文化是沒有前途的。中國人時時刻刻都是在捍衛自己的語言文化,買辦思想即使在改革開放的中國社會也不會出現,因為中國人有的是強烈的民族自尊。
可是李光耀是一個非常好勝之人,他在學習上征服不了華文,心中非常不服氣。于是他對華文有了自己獨自的看法,比如認為默記死背詞語不是教學的善法,又比如驚見華語中的成語意簡言賅,深不可測,于是鼓勵學成語,似乎華語中最精辟的部分就是成語。李光耀還不知道,華語中還有多種熟語,例如“死馬當著活馬醫”、“不見棺材不掉淚”、“壽星公吊頸——嫌命長”……。甚至方言中也有許多絕頂傳神的熟語,但是李光耀也憎恨方言,看來他這輩子無法欣賞此中奧妙。要想知道李光耀學不成華語,又不甘心,可以找來那本由蔡智禮先生執筆的《學語致用》,一看便知。
根據學習原理,學習遲緩是學習心理方面有障礙,李光耀學習華文的心理障礙,源自他向來以華語華文為仇視對象。這一心理障礙,從他接受大英帝國教育就已經產生,而且根深蒂固,無法稍改。他不喜歡華語,更不喜歡華文,他內心知道,華族社會華語的后盾,就是各種方言,于是他振振有詞,以馬來人只有一種語言為由,公開宣揚“多講華語,少講方言”,企圖消除華語的后盾方言。李光耀不是不知道,中國共有五十六個民族,再詳細分析下去,語言何止數百種,人家有沒有“多講普通話,少講方言”?新加坡提倡講華語運動,最終是要把華語擠出主流,讓百分之七十五的華族都講英語,而且目標是只會講英語。李光耀很有耐心,不像吳作棟急著要制造 SINGAPOREAN。在李光耀擔任總理時期,先是提倡兩種語文政策,然后散布有人說我們是中國的第五縱隊的言論,再來散布我們在馬來海洋包圍之中的言論,再來就公然宣布英語是工作語言,再來是宣布華語華文沒有用途,把四種官方語言的承諾拋棄得無影無蹤。李光耀對于華語華文的仇視不是后來形成的,早年新加坡巴士公司的車票上有“不準轉讓”的幾個華文字,有人投訴,李光耀馬上下令將此四字刪除。這陳年往事說明什么,是歷史滄桑,是鐵證之一。
學習障礙致使出現學習困難,學習無能現象,在學習上不能取得良好成績。然而,語言是民族尊嚴的象征,世界上沒有一個民族國家,包括印度、菲律賓,也沒有把英語當成自己的母語,盡管英語在這兩個國家流行,而只有李光耀,不斷地強調英語是新加坡的優勢,還要日本人、中國人學英語,言下之意是要他們放棄自己的語言,他因為學習華語產生障礙而至于對華文華語反感之至而說這話時,已經不知自己屬于什么民族了。李光耀不是不知,今天的東北亞,正朝著蓬勃貿易發展,中、日、韓這三個漢文化國家正在攜手合作,英語完全不是那里的優勢。
第二,李光耀在學習華語過程中,聘請了許多專人,這些人包括王世明、馬國志、馮仲漢、蔡芙蓉、梁榮源、葉漢源、周清海、蔡智禮……其中有廣播人員、講師、報人,如此一支龐大隊伍,長期卻教不成一個政治精英的華語,除了學習者本身出現問題,其教學方法肯定也有問題。在古代,這種身份的人,屬于太傅、侍讀、南書房行走,更好聽的名稱叫“翰林待詔”。清朝時光緒皇帝身邊的翁同龢就是此種人物。可是,李光耀所用的教材并非《四書》、《五經》,不是《史記》、《漢書》、《資治通鑒》、《綱鑒易知錄》之類真正中華文化材料,也不是《三國演義》、《水滸傳》這類通俗讀本,對李光耀來說,這些大塊頭材料是可望不可即,完全陌生,無法沾邊,因此他的教學材料是日常的報紙。利用報紙當教材有幾個好處,一是內容新鮮,二是方便易得,三是用字通俗。
李光耀上課時,地點就在總統府,教員從側門進入,先到專門備用的房間等待。主人現身了,隨身帶來華文報紙,一般是以社論為對象,文章已經看過,上頭用筆劃了許多紅綫,都是不甚其解的句子和段落。教員就紅線所劃的句子段落逐句逐段加以講解,以至通篇意思明白為止。當然,間中也會講解個別詞語。由于偏見,李光耀對于詞語無心背誦牢記,因此逐漸養成問了就忘,忘了又問,反正身旁之人會隨時解答,他只想要了解文章通篇意思就行了。
在教學過程中,有時秘書進來耳語,李光耀就起身暫時離去,教員只好枯坐房中等待。這些人當中,不乏戰戰兢兢者,也不乏沾沾自喜者,更不乏恃寵生驕者,聽說李光耀對待他們都以老師稱呼。在這種教學情況下,李光耀不是進行華語口語訓練,不是認字識詞訓練,也不是造句作文訓練,而只是偏重文章內容講解,其語文程度之進展可想而知。打個比方,這有如奧巴馬叫旁人翻譯《人民日報》讓他明白一樣。所謂李光耀至今仍在學習漢語的傳聞,其真相卻是如此,以他對華語華文不是真誠的態度,以及自己忙碌的程度,他犯上學習語文的一些缺點而不自覺,例如依賴他人、缺乏任務感(成就感)、學習動機不正、缺乏學習目的、學習興趣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李光耀現在已經不用在群眾大會上用華語演講,也就是沒有政治上的需要,他仍然學習華語,不外是有意向世人表示自己好學,尤其是向中國人散布他們不知真相的迷惑。學習華語而不成功,是李光耀的心頭郁結,是他鏟除華文教育系統之后內心的惴惴不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種反向恐懼招供。
根據語言學習心理,學習語言有障礙,會產生挫折感、焦慮、封閉、窒息感、憂郁、自卑,以及自我評價差。也許讀者們會問,既然李光耀學習華語這么差勁,其教學人員為何沒有看出來?有的,這些人奉召入教,可以說無一不是誠惶誠恐,況且都看出來李光耀不是真心誠意要學習華語。何以見得?李光耀聘請這么多人教導華語還有一個目的,每當教學完畢,他就會向教員詢問外間事務,要教員發表見解,打聽消息,這樣一來,教員無形中充當起他的耳目,這就是一些人無法繼續下去的緣故,而其中以周清海執教最為長久,也最受寵信。周清海曾經說學習語文不等于學習文化,完全是李光耀的口氣。
李光耀至今華語還是講得結結巴巴,用詞不當,簡單的會話沒有問題,對方只要運用深奧一點的詞語,他立刻詞窮蹩乃見,一一無答腔。這是誰的責任,教學者乎?李光耀乎?不,是新加坡政府三四十年來沒有誠意,虧對華文的結果!始作俑者,其無悔乎?其無咎乎?
華語是這么難學嗎,接下來是否需要用英語來教學?
分類題材: 人物_biogphy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