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苗株“滬191”簡介
1、“滬191”來源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于1960年冬季在上海麻疹流行期問,從一名2歲男孩出疹前(有發熱和柯氏斑)的血液標本中獲得原始毒株。之后通過在不同實驗用細胞中連續傳代后(大約87代),經各項檢定、動物安全性試驗、臨床反應性和免疫原性研究,建立了中國第一株麻疹減毒活株——“滬191”株,1965年5月獲國家衛生部批準生產和應用,1978年獲得中國科學大會獎。由“滬191”株作為生產母株生產的麻疹減毒活疫苗至今已在我國應用超過20億劑,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疫苗株之一,為我國控制和消除麻疹作出了巨大貢獻。
2、國內外比較
目前國內外使用的主要麻疹疫苗株有:1)歐洲的Sehwarz株,1962年建立,由美國早期使用的Edmonston(Ed)株衍生而來;2)美國的Moraten株,1968年建立,由Ed株衍生而來;3)俄羅斯等東歐國家的Leningrad一16(L—l6)株,1968年由前蘇聯建立;4)我國的“滬191”株, 1965年建立。可見我國的“滬191”株是世界上建立時間最早的疫苗株之一。
為進一步了解“滬191”麻疹疫苗與國際同類疫苗的差距,我國1974年在人工封閉地區用美國的Schwarz株和前蘇聯的L—l6株麻疹疫苗進行了長達14年的比較觀察。結果表明,“滬191”株反應適中,免疫性良好,與美國Schwarz株相當,且明顯優于前蘇聯的L—l6株。
3、“滬191”三十年來主要變化
1985年起生產的疫苗改為凍干疫苗(以前為液體)
1992年通過中國疫苗項目與荷蘭國立公共衛生和環境保護研究所協作,將“滬191”株純化為無雞白血病病毒污染的純化毒株
從2001年起,建立了“滬191”麻疹毒種三級種子庫,固定CEC傳25代毒種為生產疫苗的工作種子批
2005年起規范了疫苗的使用劑量由原來每劑0.2 mL改為國際通用的0.5mL
每5年對疫苗生產和檢定規程進行修訂
2010年9月7日由迮文遠教授訪談中得知,不知何時,用于直接生產疫苗的“滬191”株已由美國CDC(美國疾控中心)進行了進一步純化,進一步選擇。
4、“滬191”的“進一步純化,進一步選擇”
由于“滬191”有很多的亞型,免疫原種類也多,如果能夠篩選出共性多,引發的免疫應答強的類型并加以純化,那么由其生產的疫苗保護效應會更高。由于“滬191”經過四十年的退化以及自然界麻疹病毒的變異導致原先疫苗保護力下降(RNA病毒容易發生變異),對“滬191”進行進一步選擇純化是必要的。
但是根據迮文遠教授介紹,這種“進一步純化,進一步選擇”的工作是由美國CDC(美國疾控中心)完成的。這可能是由于美國CDC技術更成熟等原因,不過這樣就會導致疑問,比如“這個過程是中國全過程控制制造的么?是不是象windows操作系統一樣只是國內復制?中國方面了解它的源代碼嗎?能保證美國CDC在強化過程中不塞入一些特異成分么?” 這些都很難回答。
5、我國承諾將在2012年消除麻疹
WHO美洲區宣布已于2000年成功消除麻疹,WHO歐洲區和東地中海區分別提出在2007年和2010年消除麻疹的目標,包括我國在內的WHO西太平洋區所有國家亦于2005年承諾將在2012年消除麻疹。2006年11月,我國衛生部發布《2006—2012年全國消除麻疹行動計劃》,提出了到2012年,全國麻疹發病率控制在1/100萬以下(不包括輸入病例)且無本土麻疹病毒傳播的目標,同時希望通過消除麻疹工作促進免疫規劃工作發展。
WHO美洲區通過開展“初始”強化免疫和“后續”強化免疫策略,已宣布成為第一個成功實現消除麻疹的地區。我國衛生部也已多次召集專題研討會,部長陳竺作了重要指示。2008年起,已分批在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開展了大規模的麻疹強化免疫,并協調麻疹疫苗的生產和供應。2008年全國生產“滬191”麻疹疫苗約1.5億劑,2009年近2億劑,2010年計劃至少為1.75億劑。
主要參考資料:
徐聞青 陳志慧 “滬191”麻疹減毒活疫苗為中國消除麻疹作出貢獻 上海醫藥2010年 第31卷第2朝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