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國親近中國真的很難
——評《讓外界親近中國為什么很難》
最后一個時期,國際局勢風云激蕩,特別是中國周邊,美國制造了一個又一個反華焦點,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反華逆流。以中國人的視角,局勢確實有所緊張。局勢一緊張有人就慌張, 8月4日 ,《環球時報》發表了題為《讓外界親近中國為什么很難》的文章,這篇文章再也沒有“美國和中國誰也離不開誰,中美關系是最重要的關系”的底氣了,說外界對中國還很不了解,很不樂意接受一天天壯大的中國,慨嘆“外界對中國的認知不受中國價值觀的左右,利益出發點也不一致,他們對中國的好惡態度總是十分復雜,難以把握”。并提出在這種情況應該怎樣做等。
應該說,這篇文章中的一些判斷與主張也沒有什么大錯,本來就屬于避重就輕的無聊為文、輕薄詞句,原也不值一駁,但還是有三點必須加以說明。
第一,該文對現象的描述是不對的
《讓外界親近中國為什么很難》一文命題伊始,一下子把中國與整個世界對立了起來。世界無非就是中國和中國之外,中國之外,俗稱“外界”。說“讓外界親近中國為什么很難”,意思是不是整個世界對中國都沒好感、都與中國對立起來了呢?看起來大概就是這個意思。這是不對的。不是什么“外界”難以親近中國,確切地說是美國難以“親近”中國。不要把美國等同于外界。須知,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那天起,新中國在世界上的朋友就與日俱增,這是符合人類道德的,誰不愿意與一個仗義執言、主張正義的偉大國家交朋友呢?想當年,有多少國家多少民族的人民爭相親近中國!所以,新中國驕傲地喊出了“我們的朋友遍天下”的口號。改革開放以來,雖然中國的對外政策發生很大變化,但老朋友、新朋友仍然還是不少的。前些日子不是有外交人士還照喊“我們的朋友遍天下”嗎?更何況我們還發展了那么多的“戰略伙伴”,就算其中假的多、真的少,有總還是有一些吧?
事實上,“外界”很復雜,有些對中國確實很不親近,非但不親近,甚至還很敵視,這主要是美國及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為什么說“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呢?因為就算是西方,對中國的態度也有親近不親近之分,在親近與不親近之外還有正常往來的,是不能一概而論的。
所以,不能因為美國很不親近中國,很難親近中國,就以為天塌下來了,整個世界都與中國疏遠了,為此生憂發嘆,這是大可不必的。
第二,該文對原因的判斷是錯誤的
只所以美國很難親近中國,該文指出了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外界對中國的認知不受中國價值觀的左右”,二是“利益出發點也不一致”,三是“他們對中國的好惡態度總是十分復雜”。我們認為,這是避重就輕、言不及義的輕率論調。美國之所以不親近甚至是敵視中國,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的發展沖擊了美國的霸權,出于維護霸權的需要,出于統治世界、獨霸世界的需要,美國不能不敵視中國,不能不遏制中國,這是根本的原因。什么“價值觀”、“出發點”、“好惡態度”等不能說不是原因,但都是表面和膚淺的。
第三,該文提出的對策也是驢唇對不上馬嘴的
該文提出了中國應該“要讓外界對中國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的認知盡可能符合中國的實際”,“要打破西方制造的關于‘中國威脅’的輿論鐵幕”兩條對策。
這就非常滑稽了。就算按照該文提出的,美國難以親近中國的原因,至少也是“價值觀”、“出發點”、“好惡態度”出了問題,這與了解與否沾邊嗎?開出這樣的藥方對癥嗎?了解能怎樣,不了解又怎樣,能解決“價值觀”、“出發點”、“好惡態度”問題嗎?
更滑稽的是,既然“‘中國威脅’的輿論鐵幕”是西方“制造”出來的,那就是有意為之、刻意為之,中國又能去爭取誰的“人心”呢?刻意敵視中國人的“心”能爭取過來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地見人就訴說不顯得有點祥林嫂般的神經病嗎?還有一點發展中大國的氣派嗎?
客觀地說,讓美國親近中國真的很難,這不能不承認。試想一下,一個從來都目空一切、自認為“老子天下第一”的人,豈是可以親近的?這些年中國與美國少親近了嗎?沒有換得來一丁點美國的“親近”,有些中國人難免因此傷心,這完全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應該抱以深切的同情和哀悼!但是竊以為,這說不定還是一件大好事,終于知道美國難以親近中國了,一些中國人很可能就要丟掉幻想,更多的中國人還能擦亮眼睛,也許,“外界”更多的國家和人民將因此變得更加“親近”中國。
附:讓外界親近中國為什么很難
讓世界知道中國不再落后,中國人不比別人笨,似乎不難,尤其是在北京奧運會之后。相比之下,讓世界樂于接受一天天壯大的中國,更親近壯大后的中國,就要費勁很多。這也是中國塑造國家形象的最終目標。
今年國慶節前,一段片長30秒的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將與世界觀眾見面。中國主動塑造國家形象邁出了積極一步。當然把好的中國形象放到屏幕上和放到人的心里還不是一回事。
一個有趣的問題是,一個國家的形象是“塑造”出來的嗎?也是也不是,就像一個人的形象,不注意不行,太在意了有時也會起反作用。
總體上看,中國的國家形象將取決于中國的能力和行為,中國的自我解讀及與外界的溝通將有助于形成中國的正面形象,但這個作用將是有限的。外界對中國的認知不受中國價值觀的左右,利益出發點也不一致,他們對中國的好惡態度總是十分復雜,難以把握。
其實僅就自我展示來說,中國能做到的就是讓外界真實了解中國的現狀,比如人民生活狀態,基礎設施情況等,卻很難讓外界相信中國的意圖,中國對世界到底有多友善。關于中國的善意,更多要通過中國的行為一點點積累外界的信任,中國的自我解釋則能讓這樣的積累少受干擾。
一方面我們要看到這個現實,在樹立國家形象上不能太著急。我們要清楚,外界對中國的負面認知永遠都會有,在很長的時間里不喜歡中國的人還會很多。
但另一方面,我們不是無所作為。國家關系畢竟不是人際關系,迄今為止各國有不少成功塑造自我形象的經驗,這樣的事例在中國的對外關系中也有不少。比如北京奧運會,西方不少分析家曾預言中國的舉辦將使自己丟分,但兩年過去了,奧運會帶給中國的正面收益正越來越多。
中國應為對外塑造國家形象樹立現實的目標,第一要讓外界對中國政治制度、經濟發展水平的認知盡可能符合中國的實際。目前外界很多人仍以為中國在政治上與僵化的蘇聯體制差不多,對改革開放帶給中國社會的多元變化一無所知。在經濟層面,有人或者以為上海就是中國的全部,或者以為中國很多人連飯都吃不飽。中國的真實情況外界早晚會知道,但有效地自我展示可以縮短外界了解真實中國的時間。
第二,讓外界親近中國很難,但我們至少要打破西方制造的關于“中國威脅”的輿論鐵幕。因為西方的宣傳在不斷惡化中國的對外環境,而且由于他們故意夸張、撒謊,漏洞很多,我們爭取人心是有空間的。比如,西方政治家有不少人認為中國“是溫和的”,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中國這些年的表現與蘇聯等大國當年崛起時的表現不同。“中國威脅論”貌似強大,其實受到的懷疑很多。
我們既重視國家形象,也要有對外部誤解很強的承受力。因為如果我們過于敏感,攻擊中國就越發成為西方為難我們的工具。走我們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這樣的豁達本身就將為中國的形象加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