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習近平總書記特使、中聯部長宋濤祭掃朝鮮的志愿軍烈士墓
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特使、中聯部長宋濤在朝鮮祭掃志愿軍烈士,為烈士獻上一杯來家鄉的酒的新聞,心中有幾分愴然,更多的則是欣慰。
這碗酒,應該是烈士們一直等著的……
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
1958年,周恩來總理、陳毅元帥等率領中國黨政代表團在朝鮮平安南道檜倉郡志愿軍總部附近的烈士陵園向烈士敬獻花籃。紛紛揚揚的大雪中,總理、陳老總莊嚴肅穆地向志愿軍烈士脫帽致敬。
穿越近60年的時空,這場祭掃儀式仍然能夠使后人的心靈感到震撼。
1980年代之后,中國官方代表到朝鮮祭掃志愿軍烈士墓的消息就很少見諸報端了,有人說這是為了不刺激美國。
這個理由,我不太相信。
如果是真的,等于自認美國對中國有管教權。
但這個聽起來有點荒誕的理由又有可能是對的。
2003年,朝鮮停戰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50周年的大日子,幾個主要參戰方如美國、韓國、朝鮮等舉行了盛大閱兵式和其他紀念活動,但只有中國鴉雀無聲,似乎已經完全遺忘了這場立國之戰。
當時寫了一篇批評文章,原以為不可能發表,可居然在一家發行量不大的專業報紙上發表了。
編輯后來轉來好幾封志愿軍老戰士的信,我拜訪了其中的一位。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時,他曾經在東線的死鷹嶺作戰,耳朵被巨大的炮聲震聾了。老人拿出了他的軍功章和朝鮮政府頒發的紀念章,談起犧牲的戰友,還忍不住流下了熱淚。
無聲就是一種態度,就是一種曖昧的否定。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各種以“學術”或小市民患得患失的理由否定抗美援朝戰爭意義的奇談怪論出現了,某位“歷史教師”用最惡毒、最無恥的語言詛咒志愿軍烈士的言論出現了……
流風所至,也影響到民間。
2005年,我以旅游者的身份第一次到朝鮮,在平壤友誼塔向志愿軍烈士獻花,遇到了另外一隊中國游客,他們在這樣一個本該莊嚴肅穆的地方嘻嘻哈哈、打情罵俏,對其他獻花鞠躬的人指指點點,令陪同的朝鮮導游為之側目。
那一刻,我似乎聽到了志愿軍烈士深重的嘆息!
中國古代經典《左傳》中有一句名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戎”的意思是軍事,或曰國防,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祀”的重要程度為什么也這么高呢?很簡單,就是為了國人的團結。
尊重祖先和為國捐軀的人,才能強化國人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祖先和先烈如此偉大,我們只有做的更好才無愧于做他們的后人。
在波瀾壯闊的中國革命過程中,毛澤東主席也高度重視這一點,在他的曠世名篇《為人民服務》中,毛主席寫到:
“今后我們的隊伍里,不管死了誰,不管是炊事員,是戰士,只要他是做過一些有益的工作的,我們都要給他送葬,開追悼會。這要成為一個制度。這個方法也要介紹到老百姓那里去。村上的人死了,開個追悼會。用這樣的方法,寄托我們的哀思,使整個人民團結起來。”
絕非偶然的是,毛主席在宣布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做的最后一件大事,就是為天安門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
這次宋濤部長在朝鮮虔誠祭奠志愿軍烈士,做的非常好!
這既是中國古代優秀文化傳統的一種延續,也是中國革命和新中國優良傳統的一種延續,更是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不忘初心”的一種具體體現。
今后官員到朝鮮公干,無論再忙,都應該抽點時間去祭掃一下志愿軍烈士(當然,朝鮮境內有多處志愿軍烈士墓,不一定都要趕到檜倉郡),普通百姓到朝鮮,是不是去祭掃當然可以自己決定,不過我認為,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應該感恩志愿軍和志愿軍烈士!
官方對志愿軍烈士的祭掃活動,本身也是一個重要的政治行動。概括起來,可以通過祭掃活動,傳遞出三個方面的信息:
第一, 告慰先烈英靈,向中國人民展示自己是懂得感恩的。同時也是向全軍指戰員的一種宣示,黨和政府是永遠也不會忘記為國捐軀的烈士的;
第二, 這也是和朝鮮黨、政府和人民交流的一種方式。祭掃活動本身就是在提醒朝鮮方面,中國人民在朝鮮最危險的時候拔刀相助,派出自己最優秀的兒女抗美援朝,出國作戰,驅逐美軍到三八線以南,不僅保衛了自己的安全,同時也把朝鮮從美國的占領下解放了出來;
第三, 提醒三八線以南的美軍和所有其他戰爭販子注意,中國人民不會讓志愿軍烈士的血白流,抗美援朝的勝利成果絕不會輕易讓人掠取。杜魯門、麥克阿瑟做不到的事情,特朗普和今天的其他美軍將領同樣做不到。美國如果膽敢破壞半島和平,結局一定是被徹底逐出朝鮮半島。
檜倉郡志愿軍烈士墓群前的廣場上,青松翠柏映襯著一尊氣勢雄偉的志愿軍戰士的青銅塑像。這位志愿軍戰士面向北方,那里是故鄉的方向,這既代表了他們想念故鄉和親人的心情,也表達了他們對故鄉的期望——
烈士是為保衛和平而來,又是為保衛和平而犧牲的,故鄉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