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新疆、陜西、甘肅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的比較優勢與相關建議
中國西北五省,即陜西、寧夏、青海、甘肅、新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前沿地區。在制定發展規劃時,這些省份既要突出各自的比較優勢,又要注重區域協調,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和低水平重復。目前,新疆、陜西、甘肅三省區發力較早,下文將重點分析這三個省區的比較優勢和未來規劃。
新疆、陜西、甘肅的比較優勢
新疆的比較優勢有六點:(1)區位優勢:新疆臨近中亞,在其5600多公里的漫長邊界線上,與8個國家接壤,擁有17個對外開放一類口岸。(2)資源優勢:新疆是我國能源資源的戰略基地。(3)政策優勢:新疆作為西部大開發的重點,新一輪19省市對口支援,在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都享受了國家的傾斜政策和照顧,擁有財稅、金融、土地、產業等諸多的優惠政策。(4)航空優勢:目前,新疆通航機場達到22個,成為全國支線機場數量最多的地區;國際航線可通土耳其、中亞五國、阿塞拜疆、俄羅斯、巴基斯坦、中東迪拜等。(5)平臺優勢:亞歐博覽會。(6)人文優勢:新疆與周邊國家交往便利直接,宗教、民族習俗相近。
其中,新疆在歷史、文化、宗教等方面與中亞國家有著天然的相似性和關聯性,具有與其進行經貿往來的諸多優勢和便利,如(1)便利的穆斯林禮拜環境。相比較而言,國內很多經濟發達的地方不具備這一條件。例如,浙江義烏有很多穆斯林商人,當地政府也撥款為穆斯林商人租用和修建了禮拜場所,但數量有限而且沒有清真寺;(2)完善的穆斯林教育環境。在義烏,有些穆斯林小孩在普通幼兒園就讀,他們的父母中午還得專程給他們送清真午餐。但新疆擁有高質量的穆斯林教育環境。這為穆斯林商人留駐新疆解除了后顧之憂;(3)標準規范的清真飲食環境。清真飲食是穆斯林食用的、符合伊斯蘭教飲食律例的食物統稱。新疆有非常便利的清真飲食環境,這對來中國投資經營的國外穆斯林商人而言有極強的吸引力。
陜西的比較優勢有五點:(1)金融優勢:陜西圍繞絲綢之路,建設五大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領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貿中心。其中,金融是重頭。(2)旅游資源豐富:陜西資源品位高、存量大、種類多、文化積淀深厚,地上地下文物遺存極為豐富,被譽為“天然的歷史博物館”,對相關國家有極大的吸引力。(3)工業優勢:陜西工業基礎雄厚。(4)教科文優勢:陜西擁有豐富的科研院校資源,能夠吸引中亞國家精英階層人士及其子女前來留學,把西安作為一個文化交流中心。(5)平臺優勢:歐亞經濟論壇。
甘肅的比較優勢有四點:(1)區位優勢:絲綢之路全長近7000公里,在甘肅有1600多公里,是世界絲綢之路的精華路段。(2)旅游優勢:著名景點如敦煌,“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游節”品牌知名度越來越高,現已舉辦了三屆。(3)交通優勢:整個隴海線、蘭新線是經濟通道中國段的主軸,而蘭州是主軸的中心節點城市。(4)平臺優勢:申請將蘭洽會升格為“絲綢之路蘭州國家貿易洽談會”;籌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開放(蘭州)論壇。
新疆、陜西、甘肅的未來規劃及相關建議
新疆的未來規劃主要集中在:(1)產業建設上,加強紡織服裝產業發展,努力完善紡織服裝產業“三城七園一中心”的規劃和建設。(2)加工制造業(特別是出口加工業)的升級換代。2012年,新疆的非石油工業增加值首次超過石油工業,顯示出新疆經濟在結構上正在發生一定調整。(3)謀劃“新疆-中亞(上海合作組織)自貿區”建設。(4)鐵路-公路-航空-信息-能源管道五位一體的立體網絡建設。(5)準予中亞各國在烏魯木齊設領事館。
陜西的未來規劃主要集中在:(1)呼吁國家設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并將圍繞自貿區建設五大中心,即金融中心、物流中心、使領館中心、文化交流中心、商貿中心。(2)西安作為承東啟西的地方,可以成為能源交易、結算中心,甚至還可以做能源期貨市場,圍繞能源推動金融中心建設。(3)與中亞國家商談設立產業園,為西安民企進入中亞創造條件。(4)在浐灞生態區設立中亞使館區的方案已獲外交部批復。
甘肅的未來規劃主要集中在:(1)在蘭州新區設立綜合保稅區、設立國際港務區。(2)爭取中西亞留學生教育項目在蘭州布點。(3)設立上合組織蘭州代表處。(4)申請將蘭洽會升格為絲綢之路蘭州國家貿易洽談會。(5)爭取絲路沿線國家在蘭州設立領事館或商務機構。(6)籌辦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開放(蘭州)論壇。
對相關省份的總體建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僅要服務于經濟發展,更要立足于周邊國家同我國政治關系更加友好、安全合作更加深化、人文聯系更加緊密。因此,要講平等、重感情;常見面,多走動;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要本著互惠互利的原則同周邊國家開展合作,編織更加緊密的共同利益網絡。
對西北五省而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立與發展是實現西北地區整體跨越式發展的難得機遇。在經貿、人文等領域,這些省份與中亞國家合作前景廣闊,有很大的物理相似性——擁有豐富的能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并存在嚴重的水資源短缺等。因此,相關省份可與上述國家在能源利用、節水技術、防沙治沙、旅游開發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此外,還可以在如下領域重點發力:
(1)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全國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為經貿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并為全國從事“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的部門和人員提供語言翻譯、信息保障和專業培訓等服務。例如,可率先在西安成立國家級“絲綢之路研究院”,在烏魯木齊成立“中亞研究院”,在寧夏成立“中阿研究院”,并支持相關院所橫向開展學術合作以及聯合培訓等業務,等等。
(2)吸引中亞國家企業和工商會駐華代表處落戶西北省會:其功能主要是向中亞國家推薦西北企業和產品,為西北企業出訪提供邀請函,并提供介紹經貿合作伙伴等方面的服務。
(3)明確合作對象和引進重點:一方面,要積極引進國內外影響力大的尤其是世界500強和國內100強企業總部或地區總部,特別是吸引國內有意開拓絲綢之路市場的企業總部落戶西北省會。另一方面,培養西北本土特色產業總部,大力培育龍頭企業、特色產業,努力提升西北本土特色產業的競爭力和研發能力。
(4)除不斷擴大農業和工業合作外,西北省份與中亞國家可逐步開拓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如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產業、生物醫藥、節能環保、新興服務業,尤其是生產性服務業,其中包括現代物流、金融、會展、文化創意等,這些產業也是資金樂于流向的地方。
(5)以金融業和服務業為突破口:應借鑒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圳前海服務業試驗區的經驗,積極積累金融改革以及服務業改革的優秀做法,共同規劃“絲綢之路自貿試驗區”落戶西北。推動成立“絲綢之路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歐亞銀行”,前者側重跨國高鐵、高速公路、國際航空港建設,后者側重于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等。
(6)推動西北五省人才儲備庫建設:在高校學科建設上以及人才培養上開設相關專業,以培養專業人才。支持和鼓勵大學生的海外留學項目,提升西北省份高校對中亞國家來華留學的整體吸引力,并與絲路沿線國家大學建立校際合作交流聯系。需要強調的是,儲備庫的人才要打破地域限制,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充分發揮各類人才的潛質和能力。
(7)聯合打造中國“絲綢之路-國家形象”宣傳片。各地外宣辦應在自身定位準確、清晰的基礎上,塑造完整的絲路形象,既要突出自身優勢,更要強調地區規劃的整體框架。而且,形象塑造不僅要展現人文山水、歷史風光,更要展現中國城市的精神風貌,以細化國內外受眾對“中國夢”的進一步理解和尊重。
總之,經貿發展以及絲路規劃的目標是不斷促進西北邊疆民族地區的民族和睦與社會穩定。經貿合作是平臺和途徑,終極目的是西北五省區全體人民群眾的發展和幸福。歸根結底,經貿發展所需的市場和機遇主要在國內,而不是在國外,搭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的平臺,最終目的是為相關省份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投資,創造良好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不能為了發展而犧牲穩定”。
結 語
目前,美國高調重返亞太,對中國的海洋安全帶來巨大壓力,在此背景下,重視西向戰略,重視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不僅能夠有效地進行戰略緩沖,而且能夠把握戰略主動??傮w原則是,要加強頂層設計,獲得制度支持。把經濟帶建設納入國家整體戰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即把國內段發展與國外段發展結合起來。必要時可以成立經濟帶辦公室及跨國協調委員會。需要強調的是,中國應同俄羅斯等區域大國進行充分的政策協調以及信息溝通。中國的戰略抱負不僅是經貿領域的合作共贏,更是安全領域的信任建立。在此過程中,應特別注意以下要點:
第一,生態脆弱,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西部地區是生態環境脆弱區。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時,既要實現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等目標,更要重視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在經濟帶建設中,要充分保護和改善國內外共同擁有的自然環境,消除能源運輸等經濟因素造成的消極影響;嚴格避免引進國內外的淘汰落后產業,應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商務會展、商貿物流、旅游休閑等現代服務業。
第二,突破交通物流瓶頸,建成發達的輻射狀經濟區域。絲綢之路經濟帶首先是交通物流經濟帶,要以交通干線和綜合運輸通道作為發展主軸,在軸線上以大中城市為依托,以發達的產業、特別是二三產業為主體,建成發達的輻射狀經濟區域。目前,中國連接中亞地區的交通運輸基礎條件差,物流成本高,是經濟帶建設的主要瓶頸。就產業而言,要進一步明確陜西、甘肅、新疆等省區的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方向,以省會城市為軸心,逐步建立各節點城市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和以促進絲綢之路經貿合作為目的的現代產業集群。
第三,補齊人才短板,加強具有國際視野的外向型人才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的省區主要是西部地區、邊疆地區,人才總量相對不足,人才開發社會化、市場化的體制機制尚未完全形成,在人才培養與引進合作、人才信息與資源共享、人才自由流動等方面,還存在著體制機制性障礙。特別是外向型人才不足,人才國際性交往較少,訪問學者和留學人員互派尚未形成規模,具有國際視野、了解國內外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熟悉國際規則和慣例并能參與國際競爭的高素質外向型人才嚴重缺乏。所以,經濟帶建設首先要補齊西部地區的人才短板。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人才就沒有推動“絲路”建設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第四,民族宗教因素復雜,絕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影響社會穩定。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主要考慮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邊疆因素,中國2.1萬公里的陸地邊界線大部分在西部,其二是民族宗教因素,因為西部地區集中了全國80%以上的少數民族?,F實中,廣大民族地區依然是中國最貧困落后的地區,國際反華勢力極易利用這一點,推動中國民族問題的國際化。因此,不能“為合作而合作”,絲綢之路首先是一條和平與穩定之路。我們要未雨綢繆,對一些國際合作的負效應保持警惕,如非法移民、恐怖主義等問題。
最后,經濟帶建設要立足長遠,加強學術研究,獲得智力支持。在中國,中亞研究是被學術界長期忽視的領域,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反恐等安全議題,學術積淀和知識儲備較弱。因此,應深入研究中亞等相關國家的經濟、人文等重要情況。積極推動中國智庫同相關國家智庫的聯合研究,加強智庫以及學者的學術對接,以夯實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民意基礎。
(作者是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目前主持中央黨校“一帶一路與邊疆穩定”重點課題)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