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大學政治學系終身教授)
導言
北京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wù)委員會(簡稱人大常委會),于今年8月31日對香港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模式做出裁決。宣布將采用普選辦法,即一人一票的直接選舉。論理來說,這相較于以往四屆的間接選舉(即由一個選舉委員會代選),應(yīng)是一大進步。可是居然有一幫人慷慨激昂地反對。我們姑且稱他們?yōu)椤阜磳ε伞埂?/p>
這些反對派,主要是自去年以來在香港醞釀與發(fā)動「占中」(即占領(lǐng)中環(huán))運動,以及其他的幕后支持者。有人籠統(tǒng)稱他們?yōu)椤阜好裰骷みM分子」。這些人歷來的口號(甚至發(fā)動「占中」的號召)一直是要為香港爭取普選。
可是,在人大常委會應(yīng)允他們所請而決定在2017第五屆行政長官選舉時采用普選方式以后,他們卻怨聲載道;甚至有人宣稱「被騙」。據(jù)悉,香港立法會的27位與「泛民主激進分子」有關(guān)連的議員,矢言如這個普選辦法提案到立法會表決的話,他們將集體投反對票。因此,真有資格說「被騙」的,應(yīng)該是人大常委會才對。現(xiàn)在,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離奇政爭的究竟。
普選與提名方式不能混為一談
雖然在8月31日以前,這些「泛民主激進分子」所喧嚷的是要爭取普選,因為那是最能得到廣泛民間支持的號召,但在人大常委會做出采用普選決定以后,他們卻巧妙地玩了一個「換包」游戲,而將矛頭對準2017方案的「提名委員會」。不但是將普選問題換包為提名方式的問題;而且企圖將2017的「提名委員會」混淆,與2012的間接選舉行政長官的「選舉委員會」混為一談。這兩者的功能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干。
2012的「選舉委員會」是代替香港人民扮演選舉行政長官的職責,而2017的「提名委員會」的功能,只不過是接受愿意參選人員的報名;然后審核整個名單圈定最后的兩個到三個候選人。再將這最后的兩個或三個候選人名單交由香港的選民,以一人一票方式直接投票選出下一任的行政長官。這兩個委員會之間,唯一的聯(lián)系就是它們的組成方式。這須要解釋。
我們須要回溯到2012的「選舉委員會」的組成辦法。它是由1,200人組成;而這些人是選自所謂的四個「界別」。譬如,第一個界別包括飲食界、商界、金融界等19個行業(yè);第二個界別,包括會計界、建筑界等11個行業(yè);第三個界別包括漁農(nóng)界、勞工界、宗教界等15個行業(yè);第四個界別再包括了諸如人大、政協(xié)、港九各區(qū)議會等六個部門。每個界別選出300人。四個界別共選出1,200名;構(gòu)成了上一屆的選舉委員會。這同樣的人員分配與遴選格式將是組成2017「提名委員會」的辦法。可是它的功能只是提名,而非選舉。因為由它提名推出的2-3個候選人,將由香港所有的選民投票直接選出下一任的行政長官。
為何反對人大構(gòu)想中的提名委員會
人大常委會對在2017普選構(gòu)想中的提名委員會,實際上是行使一般民主國家選舉中常見的例行篩選功能。譬如在不同民主國家(由發(fā)達國家中的美國到第三世界的印度等)選舉中的初選(primary)或領(lǐng)導階層的協(xié)商(caucus),均是實行篩選作用的措施。
也就是因篩選的必要,所以無論在任何民主國家,均不能輕言「公民提名」、或者主張任何人要參選就可以自己提名參選(而認為這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權(quán)力之兌現(xiàn))。香港反對派卻認為只有這樣才是民主的表現(xiàn);并且揚言要香港效法「國際標準」。他們心里應(yīng)該知道,篩選就是國際標準。
何況,在香港這甫由英國殖民地回歸中國的過渡時期中,篩選更具有它特別的意義與重要性。譬如中英1984聯(lián)合聲明中所表達的協(xié)議以及香港的基本法,俱明確宣示要維護香港「現(xiàn)有」的制度(所謂「現(xiàn)有」就是截至到1985聯(lián)合聲明換文日的港英時代的制度),特別是香港的穩(wěn)定與繁榮。又因為要保證港人的忠誠對象,一致由以往英倫殖民宗主國轉(zhuǎn)移至回歸后的主權(quán)國,所以選出的行政長官必須「愛國愛港」。而且因為基本法的要求,香港的行政長官必須忠于「一國兩制」的理想與架構(gòu)。這些都是提名委員會行使篩選職務(wù)時必須照顧到的標準。
舉一個反面教材的例子:最近香港居然有人去英國游說,要請英國國會來審核與評鑒香港在回歸中國以后的諸多表現(xiàn)。項莊舞劍,志在沛公。另外居然還有人去英國駐香港領(lǐng)事館請愿,要求英國人再回來統(tǒng)治香港。試問如果沒有篩選的提名而選出了一位這樣吃里扒外的長官,難道是香港大多數(shù)人的福氣嗎?
凡此,均足以解釋為什么由一個「提名委員會」行使篩選職責之必要性。懂得此點,將可洞悉為何有居心叵測的人要反對提名委員會之設(shè)置與其所擔負的重任。盡管他們口頭上言必稱民主,而其司馬昭之心,不言而喻。說穿了,反對派所要的并非普選。要不然,為什么在人大常委會決定了要實施普選后,他們反而要反對?所幸的是,大多數(shù)香港選民的政治智慧,遠比這些反對派估計的為高。反對派要奪權(quán)的竊竊私心(即要自我提名就可參選;并藉此以推動民主之名而行奪權(quán)之實),也已被大多數(shù)香港選民看穿。所以,今天在香港支持占中的人越來越少。連原來發(fā)動占中運動的領(lǐng)導人也已公開承認他們已遭人唾棄的事實。
歇后語
如果普選的改革方案真的被香港立法會否決了,后果將是什么?
其后果將是沒有選擇地只好回到上一次(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的模式。即由一個「選舉委員會」代替香港選民做出下一任行政長官是誰的決定。這樣的方式,絕非香港的選民大眾所冀望的。可是,在反對派因一己之私而玩弄政治斗爭的情況下,這將是不可避免的下場。
相關(guān)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