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漫談香港:中國長期的悲哀

YST · 2014-10-08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漫談香港的地緣政治、地緣經濟、及香港如何是中國長期的悲哀。

  漫談香港:前言

  無論政治還是經濟都是人的活動,所以主角都是人。解決香港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香港人。香港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香蕉華人,這可不是“一小撮”,他們的影響絕對不能忽視。25%的香蕉華人所造成的雜音足以造成輿論上的風波,25%的香蕉華人反對中國的活動可以直接影響香港特區政府的穩定性。這一點英國人是非常清楚的。

  香港人受英國殖民的影響,所以在政治上對中國的認同度不高,因而在經濟上對中國需索無度。最有趣的是在西方國家意識形態的長期灌輸和煽動下,很多香港人自抬身價覺得自己是“世界人”,使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變得很淡薄并且這種淡薄得到合理化。這是非常膚淺又極為可笑的現象。

  去年 YST看了香港回歸十周年慶祝晚會全部的錄像,看后非常的感慨。所有含有一點點深度、帶一點點文化氣息、需要一點點毅力才有能力表演的節目都是大陸來的藝人。香港本土藝人(包括四大天王)的表演都是膚淺的。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并沒有使香港產生任何有點深度可以令人驕傲的新文化。唉,這就是香港。

  想想看,香港是個經濟社會,本身沒有什么文化,香港人滿腦子鈔票,拿什么做“世界人”?

  香港雖然成為國際性城市已經超過一百年,成為世界前列的大城市也超過五十年,但是草包香港人非常多,這些人說著半生不熟的廣東英文就自認是世界公民了,他(她)們滿口現代新名詞,迷失了本體,也忘了自己的身分。

  世界公民是自欺欺人的名詞。其實除非你是貝多芬,有誰敢號稱自己是“世界人”?連愛因斯坦都不敢忘了自己是猶太人。

  看看下面這兩張香港大學哲學系的學生陳巧文宣揚人權的照片,讀者就知道上面這段話是甚么意思。

 

  “世界人”為西藏人爭取“普世價值”

 

  四海一家,這張照片使我想起上個世紀六0年代的嬉皮世界(Hippyland)。

  嬉皮(Hippies)是1960年代初一群叛逆的美國年輕人,他們獨特的風格漸漸燃燒到全世界成為一種年輕人的時尚風氣,譬如把嶄新的牛仔褲弄幾個補丁、戳幾個洞。

  我有一個朋友當年深入嬉皮營一探究竟,跟他們混在一起吃喝,一起吸大麻。他說你知道,一面聽吉他的彈唱,一面從旁邊的人接過大麻,吸一口,又傳給旁邊另一個人,那種親密一家的感覺和氣氛真是難以形容。他對我說,這些人講兩句話就會冒出一個“goovie”,非常有趣,是這群人的特色,除此以外他也看不出有什么特殊文化或哲學思想。嬉皮與其說是文化不如說是流行(fashion),是西方世界年輕人反叛時代(the established)的一種流行。

  陳巧文是標準西方哲學系制造出來的垃圾。目前號稱“野草莓”在臺北「自由廣場」靜坐抗議的臺大學生跟陳巧文是同一類的貨色。雖然同屬垃圾,臺大學生的等級肯定更差,因為他(她)們靜坐抗議的背后其實是教授的鼓動,自覺性差了許多。臺大不如港大于此可見,呵呵呵!

  但是說到底,香港人是經濟動物,政治從來就是次要的。香港活動的主軸毫無疑問是經濟,香港是錢的世界。在香港,錢說話的聲音最大。所以 YST這次寫香港主要就是談香港的經濟,我把標題訂為「香港的未來」。

  「香港的未來」寫得并不順利,越寫越多,越寫越雜,無法收尾,也有點離題。所以我改變主意,把「香港的未來」改成「漫談香港」的系列文章,這就容易掌握了。「漫談香港」的系列文章計劃寫六篇:

  (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三)香港的邊緣化

  (四)香港 — 中國長期的悲哀

  (五)香港人

  (六)結論

 

  漫談香港(一):香港的地緣政治

  本系列論述的主軸是經濟,但是經濟沒有不受政治影響的,特別是香港的經濟,它是百分之百國際政治扭曲下的產物。直到今天香港回歸中國已經11年了,國際政治在香港經濟留下的包袱仍然尾大不掉,英國政府對香港經濟的影響微妙地持續進行,在未來很長的時間這些因素都不會改變。

  香港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原因都是政治。從英國的殖民統治到回歸中國后的「一國兩制」,香港的政治一直是畸型的,導致香港的經濟發展也是畸型的。所以我們談論香港的經濟必須先談香港的政治。

  (1)香港的簡短歷史

  香港地方雖小卻是中國歷史上的大事,我們中國人要從香港記取歷史的教訓。

  香港在十九世紀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偏僻小漁村。香港本身是一個非常小的島,面積只有78.4平方公里,人口稀少。

  1840年中英發生鴉片戰爭,中國戰敗,在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將香港割讓給英國。于是英國在中國的國土邊緣有了一塊立足之地,英國將香港建設為對華貿易的轉口港。從這個時候開始,香港作為轉口港的角色一百多年以來從未改變。

  英國對華的侵略是步步為營的,當然不會以擁有香港為滿足,因為香港島實在太小了。1856年,英國與法國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再一次戰敗被迫簽訂【北京條約】,把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

  九龍半島的面積也不大,只有46.9平方公里,與南面的香港島隔海相望,最短的距離大約三公里。與九龍半島對望的香港島北岸是香港最繁榮的地方。香港島的北岸與九龍半島之間的廣大水域就是著名的維多利亞港。

  英國人非常精明,香港島加九龍半島是不可能自給自足的,幅員太小了。于是英國又于1898年逼迫清政府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的大片土地以及附近兩百多個島嶼,通稱為“新界”,為期99年。

  新界與大陸連接的陸地面積是 747.2平方公里,加上 233個離島,總面積達到 975.2平方公里,占香港區域面積的88.6%,將近九成。

  (2)新界對香港的關鍵性

  要了解香港問題必須先對香港的地理環境有基本認識,我們先看一幅地圖:

  上面這幅地圖清楚標明了大陸、新界、九龍、香港之間的關系。

  地圖中的主要部分,用深綠色標示的,全部屬于新界;

  地圖中有兩塊淺灰色區域,北邊那一塊淺灰色連接新界的區域就是九龍半島,南邊那塊淺灰色的小島就是香港;

  地圖中最北邊與新界相連接的深灰色的區域是中國大陸;

  地圖中的白色部分是海。

  只要看一眼這幅地圖我們就立刻明了新界對香港的重要性,也說明了新界在中英談判的關鍵性。事實上,香港最大的貨柜碼頭是在新界的葵青區,位于維多利亞港的西北角。

  如果沒有新界,香港與九龍是不可能存活的。這就是地緣政治。

  (3)中英的香港談判

  香港與九龍屬于永久割讓,但是新界是租借的,為期99年,1997年07月01日到期。

  由于新界的租期即將滿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1982年9月到北京與中國領導人鄧小平會談要求繼續租借新界。撒切爾夫人選擇這個時候,因為大英帝國剛剛在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戰勝了阿根廷。

  阿根廷軍隊是在1982年06月14日向英軍投降,三個月后“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就意氣風發地來到北京,英國人是以戰勝阿根廷的軍威來和中國政府談判的。

  很明顯,英國佬不過是想訛詐。你想想,1982年的中共是上升中的強權連老美都拿她沒辦法,這時候的美國還沒有從越戰失敗的陰影中緩過氣來,能為英國撐腰嗎?

  再看一眼上面的地圖,中國只要收回新界就要了香港和九龍的命,英國根本沒有談判的本錢。想想看,回歸前香港島加九龍半島的人口已經超過三百萬,擠在 125平方公里的狹窄地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超過兩萬四千人,即使有新界都不可能吃飽,如果沒有新界會立刻餓死。英國佬跟中國人談判能有什么籌碼?

  中國人的策略是不談新界的租借如何延期,只談香港與九龍如何歸還。

  1982年09月24日,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會見撒切爾夫人。在此之前,中國總理已經與她舉行了會談,清楚表達中國的立場。

  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還想跟鄧小平討價還價,她的理由是「香港只有在英國人的管理下才能維持繁榮」。撒切爾夫人的話是帶有嚴重侮辱性的。

  鄧小平的回答是:「香港與九龍必須歸還給中國。主權問題是沒有談判余地的,今天我跟你談論這個問題,是給你面子。如果英國不準備自動歸還,中國將啟動自己的程序提前收回香港與九龍」。

  這一段對話真是精彩,是中英在香港問題會談的經典對白。撒切爾夫人的話是驕傲的虛張聲勢;鄧小平的話是務實的冷靜攤牌。一個回合,勝負立分。

  國際談判就是這么一回事,外面表現的是氣勢(先聲奪人),內心的活動是觀察(互相摸底),底牌就是實力對決。所以明示也好、暗示也罷,只要一方釋放出軍事解決的堅強意志,大原則的爭執就沒有意義了。撒切爾夫人知道自己踢到了鐵板,面臨軍事攤牌。如果會場不見,那就戰場相見。若是想繼續會場見,談的就是如何執行強者要求的細節。大英帝國幾百年來都是使用這一招建立了她龐大的殖民帝國,只不過這次強弱的角色互換英國也沒有話說。

  英國不是省油的燈,雖然踢到鐵板但是并沒有立刻屈服。英國選擇繼續談判,利益不但要全力維護,而且即使退讓也要一點一點地退讓,不放棄任何細節,盡可能爭取最大的利益。英國是談判桌上的高手。

  中英談判有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的談判決定原則,第二階段的談判決定細節。

  第一階段的談判從1982年09月到1983年06月,中英進行了四輪談判,結果徒勞無功,談判不得不終止。英國最大的花招是堅持用主權交換治權,這個要求被中國嚴詞拒絕。

  1983年09月,鄧小平對訪華的英國前首相希思說,主權交換治權不可行,如果英國不改變態度,中國將在1984年09月單方面公布解決香港問題的方針。

  鄧小平的話非常清楚是最后通牒。一個月后,英國首相回信同意在中國建議的基礎上繼續談判。在隨后的兩論談判中,英國確認不再堅持香港由英國治理,也不謀求任何形式的共管,并且同意在1997年07月歸還香港與九龍的主權與治權。

  于是香港與九龍如期回歸中國的基本原則英國終于同意了,后來第二階段的艱苦談判不過是如何執行回歸的細節。這些細節是很有學問的,權力的交接從來不是簡單的事,過渡期間的安排尤其重要,一個不小心就會出大亂子。

  第二階段的談判從1983年12月到1984年09月,總共進行了22輪的會談。談判期間英國的態度反復,不斷地違背第5輪與第6輪談判所同意的事項,譬如要求中國承諾不駐軍香港、要求英國駐港官員的地位高于其他國家的駐港總領事、要求中國允諾英國在過渡期間對香港政府可能作出的改變、要求中國在1997年后原封不動地接受英國留下的香港政府.....等等。

  看到沒有?英國的主張實際上就是要把未來的香港變成英國能夠影響的獨立或半獨立的政治實體,直接抵觸中國的主權。

  英國是老牌帝國主義,不但是談判的高手而且心思狡詐、心腸陰毒、一肚子壞水。英國即使身處弱勢仍然不肯放手當年搶奪得來的土地,處處使壞、處處為對方設下陷阱,非常難纏。

  中國對英國這些要求當然堅決反對,一項也不能接受。但是從這些無理的要求我們很清楚看出西方帝國主義對香港的態度和對中國的意圖。西方國家的民主與人權跟他們在利益爭奪中表現的霸道與殘酷是尖銳的對比,這是西方列強在國際間慣用的兩面手法,是所有的中國人必須清楚認識和牢牢記住的。

  (4)香港的回歸與英國的干擾

  香港是回歸中國了,但是回歸的過程并不順利。英國人在談判上非常的陰毒與難纏,在過渡期間埋下地雷,香港回歸的談判過程不但又長又艱苦而且無法擺脫英國的某些糾纏,也無法避免某些地雷。

  想想馬來西亞華人與巫人的糾紛、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火并、麥克馬洪線遺留的問題、猶太人在巴勒斯坦.....,我們只要觀察英國的殖民歷史就不難發現,英國在離開殖民地的時候一定會埋下地雷,造成以后治理的困難,從無例外。

  英國人是最奸詐的,這個歷時兩年的22輪談判其中的細節我們就不去細述。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從這個歷史談判吸取教訓,看清英國的真面目并且明白指出英國人玩弄的手法。

  YST 把英國努力運作的手法歸納為三招:

  1. 爭取離開前狠撈最后一票

  英國人是非常實際的,對利益的盤算非常精明。在爭取主權與爭取治權都遭到失敗后,英國就改變戰略,爭取在走之前狠撈最后一票。這種例子很多,最明顯的一個就是興建赤臘角國際機場(見下圖)。

  赤臘角國際機場(Chek Lap Kok International Airport,航空業界簡稱 CLK)又稱香港國際機場,耗資兩百億美元,是全世界造價最貴的機場。

  這個機場位于香港西面、新界的大嶼山西北方的赤臘角島。建造過程是通過巨大的工程把整個赤臘角的山鏟平成為一個人工島,鏟平填海后的赤臘角島面積增加了一倍達到12.5平方公里,機場就建在這座人工島上。這是一個非常巨大和非常昂貴的工程,英國趁1989年天安門事件引發的信心危機單獨展開赤臘角國際機場的計劃工作,香港總督于1989年10月11日在立法局宣布興建新機場及相關配套設施。

  由于造價非常昂貴,而且所需要的貸款毫無疑問會跨越1997年07月01日的香港移交,這個新機場計劃立刻引起中國的嚴重關切,中國批評這項建設將引發未來香港特區政府沉重的財政負擔。

  于是中英兩國對新機場的財務安排成立正式商談的委員會,并且進行了多次談判。

  1991年09月03日英國首相梅杰與中國總理李鵬終于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署了有關赤臘角國際機場的備忘錄,對港英政府在過渡期間的授權與1997年06月30日以后的舉債都有所規范,并且清楚規定留給未來特區政府的儲備不得少于 250億港元。中方同意中國銀行在貸款上發揮適當的作用,中英兩國成立一個共同領導的「機場委員會」安排赤臘角國際機場的建設事宜。

  但是英國佬是奸詐的,港英政府早在1990年04月,中英談判仍在進行的時候,就私下成立了“臨時機場管理局”,把工程的合約悄悄地逐步發包。猜猜看,這些工程合約都發給了誰?

  呵呵呵,你猜得不錯,幾乎所有的工程都包給英國的公司。這英國真是有夠陰的。英國佬的撈錢太陰、太大、太狠、太不象話,以至引起眼紅的美國提出強烈抗議。

  赤臘角國際機場的興建工程于1992年開工,據說聚集了全球二分之一的挖土機與起重吊車,歷經6年才完工。這個機場是英國“光榮離開香港”的象征,所以九七大限之前完工攸關英國的面子。不幸的是,雖然卯足全力、加班加點,工期比原定計劃還是多了一年,末代港督彭定康非常失望,只好改乘游艇灰溜溜地離開香港。

  嶄新的赤臘角國際機場終于完工了,1998年07月0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親臨主持開幕儀式,同年7月6日新機場正式運作。

  2. 埋下未來經濟的定時炸彈

  英國人離開香港是心不甘情不愿的,自然會有些大動作,既警告中國也昭告世人。大動作的目的是,一方面要制造光榮撤退的景象,一方面要制造香港離開英國就陷入悲慘的景象。于是英國精心為香港的經濟埋下一顆定時炸彈。

  制造這個定時炸彈其實是很容易的,手法就是英國利用香港人貪婪的心理在回歸前用房地產吹起經濟泡沫。

  英國人非常清楚香港的土地不值那么多錢、香港的人力也不值那么高的薪水。但是香港是個錢的世界,英國利用銀行貸款帶動香港房地產上漲,這就刺激香港人的貪念開始追高,加速了房地產的飛漲,制造了大量“隔夜的”「百萬富翁」、「千萬富翁」與「億萬富翁」。香港人覺得自己非常富有,頭腦發熱、說話氣粗、高興得找不到北,所有的市場都交易熱絡,市面一片繁榮,很快就形成泡沫經濟。

  等到中國一接手這個泡沫就破滅了,房價直落,股市狂跌,大量香港人破產。香港人除了懷念英國人、大罵中國和共產黨,還能怎樣?

  你看,英國佬這一手既造就了英國的“光榮撤退”,也應了撒切爾夫人對鄧小平說的「香港只有在英國人的管理下才能維持繁榮」。

  3. 制造政治上的反對勢力

  為未來的香港特區政府制造反對勢力,這對英國來說就太容易了。英國是現任的統治者,兩把策略就搞定,一把民間,一把政府。

  民間的策略就是開動輿論宣揚民主與人權。英國統治香港一百五十五年從來不談民主,鞭刑抽打港人的時候也從不談人權。自從與中國達成政權移交后就開始大談民主和普選,鞭子一放下來就開始大談人權。香港的民主派就是這樣形成的,香港的人權派就紛紛冒出來,連陳巧文這種乳臭未干的學生也敢出來叫囂。民主呀,人權呀,香港無病也可以叫得震天價響并且制造出大麻煩,看看臺灣就知道了。

  府內的策略就是在港英政府培養和提拔親英人士。英國在港英政府安排效忠英國的香蕉華人為官,這就方便政權移交后間接控制香港。在第二階段的談判,英國號稱為了香港的穩定強力要求中國在1997年后原封不動地接受英國留下的香港政府,道理就在此。

  英國首選的代理人就是陳方安生。英國佬所用的手法實在不堪,譬如鼓動輿論寫肉麻的吹捧文章加封陳方安生為「香港的良心」、「香港的鐵娘子」等等昵稱。其實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陳方安生是英國留在香港的棋子,這些肉麻的稱號一文不值。想想看,外國的代理人會有什么良心?

  英國本來要冊封陳方安生為爵士,被陳方安生婉拒,因為陳方安生認為自己篤定會成為香港第一任的特首,英國爵士對此不利。其實中國政府早就看穿陳方安生是英國的代理人,根本不可能任命她作特首。

  陳方安生是過氣的政客,不可能在香港政壇呼風喚雨,2017年香港特首直選的時候,陳方安生已經77歲了,還能領導香港的機會微乎其微。但是像陳方安生這樣的香蕉華人非常多,構成香港特區政府政治改革與政務推行最大的阻力。

 

  漫談香港(二):香港的地緣經濟

  香港今天的繁榮不是正常的繁榮,因為香港的經濟不是一個正常的經濟,從1842年起就不是,現在也不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也不會是。

  (1)香港寄生于中國

  中國有一句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那么香港靠什么呢?

  答案是:香港靠海,吃的自然是水。香港在割讓給英國以前是一個小漁村,居民以捕魚為生。捕魚能致富嗎?當然不能。不過那時候的香港人雖苦,過得是自食其力的正常生活。

  英國占領香港后把香港建設成英國對中國的轉口港,香港這就發達了。這時候香港人吃的是什么?是中國辛勤創造的財富,不再是香港附近水中的魚。換句話說,香港人是寄生在中國的一群人,本身并沒有什么生產力,生活雖好并不踏實。

  事實是,香港人優裕的生活是建筑在香港成為西方世界在中國的橋頭堡上。這是西方人的驕傲,香蕉華人的光榮,中國人的恥辱。

  (2)香港經濟的騰飛

  很多人,尤其是香蕉華人,肯定不同意上述香港寄生中國的說法。讓我們用一些簡單的數字來說明。

  香港與九龍分別于1842年與1856年割讓給英國,但是在1950年以前并不比中國沿海的大城市更繁榮,譬如天津與上海。香港真正的繁榮開始于50年代,由于西方國家對中國禁運與封鎖,香港成為中國與西方世界唯一的窗口。但是由于中國主張自力更生,香港的繁榮在這段時間是有限的。

  香港經濟真正的騰飛起于中國的改革開放。被西方封鎖將近三十年的大陸,一旦政策從自力更生變成改革開放,需要從西方引進的物質是不得了的。

  讓我們用數字來說話。香港的恒生指數1978年以前接近500點,1998年達到18000點,20年內翻了40倍。沒有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后巨大的需求和西方國家在轉口貿易的操縱,香港經濟是不可能騰飛的。

  (3)香港的明天

  我們要問:香港的明天會更好嗎?

  答案是:不會,香港沒有這個條件。地緣決定一切,香港未來必定被邊緣化。

  香港的未來是本文要討論的重點問題。YST想從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角度來分析香港的未來。

  (4)香港經濟的競爭對手

  我們問:香港經濟的騰飛(20年內翻了40倍)是正常現象嗎?

  答案是:絕對不是。香港的繁榮是畸型的,是政治操縱下的氣泡,這個被英國吹起的泡泡終歸是要破滅的。

  我們再問:泡沫化的香港會回到一百多年前的小漁村嗎?

  答案是:當然不會。這正是中國的悲哀(the true sorrow of China)。

  好了,你一定會問:香港已經回歸中國了,它的經濟競爭對手到底是誰?

  很多人都認為是上海,這個回答不全對。是的,上海已經部分取代了香港在中國金融界的地位,只等中國大陸開放人民幣自由兌換,上海很快就完全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

  但是上海也只能取代香港的金融地位,真正把香港全面邊緣化的城市是廣州。

 

  漫談香港(三):香港的邊緣化

  1842年以前,香港是一個小漁村。如果沒有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香港現在最可能的情況仍然還是一個小漁村。

  為什么?因為香港沒有成為一個商業大港的地理條件。

  (1)商業大港的必要條件

  一個商業大港的形成有很多條件,從定義上它自然必須是一個優良的海港,所謂優良的海港就是港闊水深,這是一個非常膚淺、誰都知道的道理。但是僅是港闊水深是不夠的,夏威夷也是港闊水深,能成為商業大港嗎?當然不能。

  一個優良的海港要成為商業大港,它必須具備一個條件,那就是擁有廣大的腹地。

  什么叫做腹地?

  腹地就是一片廣袤的土地,上面有大量的優質人口與龐大的生產。其實重點就在「龐大的生產」這五個字上,「廣袤的土地」與「大量的優質人口」不過是「龐大生產」的保證罷了。

  想想看,商業大港唯一的功能就是物流。如果一個海港沒有龐大的生產作為腹地,就無物可流,那么要這個港口做甚么?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明。

  福州與廈門不可能成為商業大港。為什么?因為這兩個港口都沒有廣大的腹地。福建多山,人口不夠多,生產力也不夠大,閩江流域太小又貧瘠,閩江口的福州沒有什么物可流。廈門是個孤島,條件就更差了。這是為什么福建人多往海外發展,因為家鄉的自然條件不好但是出海方便。福州與廈門即使港口再好也不可能成為商業大港。

  相反的,上海的天然條件并不是一個優良的海港,因為水太淺,1950年以前赴上海的大輪船都是停在江心,由小駁輪把客貨運到岸上。但是上海有廣大的腹地(整個長江流域的肥沃平原)、大量的優質人口(交大與復旦等一流學府)與龐大的生產(農產品、農產加工品、與各種輕、重工業產品),構成物流的充分條件。重要的是,現代的工程技術發達,人工港口不是問題。于是中共在東海的大、小洋山島用人工開出一個深水港,然后修建一條32公里的跨海大橋,東海大橋,把洋山深水港與上海連接起來。

  即使沒有洋山港,經過疏通開挖后的上海港(水深 8-9米)在2004年的吞吐量達到三億八千兩百萬噸,首度超過多年來雄居世界第一的荷蘭鹿特丹港,成為世界第一大港。但是興建洋山港是有必要的,因為上海港已呈飽和而上海的物流量以每年20%速率在增加。

  洋山深水港的工程建設分五期,工程建設從2002年06月開始。第一期在2005年02月完工開港,第五期工程將在2020年完成。

  洋山深水港毫無疑問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洋山港的啟用改寫了世界航運的版圖,直接影響整個東亞,譬如韓國釜山港的物流估計將減少30%。我們看兩張洋山深水港的照片。

  第一期工程完成后的洋山深水港:港口水深15米以上;碼頭岸線長度1600米;設計年吞吐量 220萬標準箱;實際能力年吞吐量 350萬-400萬標準箱。

  連接洋山深水港與上海的東海大橋

  上面的說明告訴我們三件事:

  1.生產力決定一切;

  2.福州與廈門的例子告訴我們:沒有腹地不可能成為商業大港;

  3.上海的例子告訴我們:只要有腹地,人工開挖也建設出一個商業大港。

  (2)廣州的優越性

  河流決定一個港口的腹地。上海的腹地是長江流域,中國最富庶的地方。位于長江出海口的上海就注定是中國的第一大商港,這個地位不可能動搖。

  那么,中國的南方呢?

  珠江是中國南方最大的河流,雖比不上長江,但也非常富饒。珠江的出海口在廣州,這就決定珠江流域的商業大港是廣州。

  廣州又名羊城,YST 不知羊城出自何典,不過我們確知兩千多年以來廣州就是中國對南洋各國的貿易中心,繁華的程度遠超過新加坡,那時的上海不過是個小漁村。歐洲工業革命以后,西洋人和西洋文明最先進入中國的地方也是廣州。歷史上,廣州在國際貿易上一直占據中國的龍頭地位直到19世紀才被上海取代。

  如果要分析廣州,就不能只看廣州,必須看整個珠江三角洲。廣州位于東江、西江、北江的匯合處,處于珠江三角洲的北端。今天的廣州是中國的特大型城市,面積7434平方公里(略大于上海),戶籍人口大約八百萬,但是外來打工的人很多,所以廣州的常住人口超過一千萬。無論是政治、經濟、人口、面積,廣州都有資格成為下一個直轄市。

  廣州是中國華南的最佳出海口,所以就像上海擁有華東,廣州擁有廣大的華南作為它的腹地。我們要知道,從武漢到廣州要比到上海更近和更快。只要華南的高速鐵路網建立,廣州的發展不可限量。尤其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富饒之地而且人文薈萃,不但農產豐富而且工業發達還有一所非常優良的高等學府,中山大學。

  廣州的工業有三大支柱,那就是運輸設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和石油化工制造業。在“十五”期間(2001年到2005年)廣州加速發展了汽車、石化、化工、機械、鋼鐵、造船、電子、醫藥等八大產業基地。

  上一節說過,生產力決定一切。聰明又勤勞的廣州人戰天斗地把珠江三角洲發展成一個巨大的工業生產基地。于是一個商業大港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條件就具備了,其他都是次要的,完全不足為慮,方圓5百公里之內不可能有任何港口可以取代廣州。

  (3)香港被廣州邊緣化的必然性

  當讀者看到上面這個子標題一定會問:香港是一個天然良港,港闊水深,遠比廣州港優良,怎么可能被廣州邊緣化呢?

  答案是: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地理位置。香港遠離工業生產的基地,完全無法與廣州港競爭。

  廣州人雄心萬丈,他們一面建設工業基地,一面改造港口設施、疏通航道、擴張航線與加強營運。香港擁有的一切硬件設施與軟件條件廣州都可以匹敵(match)甚至做得更好,但是廣州擁有的龐大工業生產能力是香港不可能匹敵的。

  香港的工業生產能力是0,沒有物流的自主性。

  香港要騎在廣州港的頭上強迫運輸廣州的工業產品,其機率也是0。

  香港唯一的作法是動用政治力量游說北京的中央政府下令不準廣州發展廣州港,這個作法自從回歸后香港就不斷地在進行,但是成功的機率幾乎是0。

  (4)廣州的物流發展

  廣州的物流發展是全面的,在這里我們只提三個重點,兩個硬件,一個軟件。

  A. 新白云機場

  所謂港口分空港(飛機場)與海港。廣州在這方面大手筆做了兩件浩大的工程。

  首先,廣州在北邊興建了一個全新的機場,叫新白云機場。原有民國時期修建的白云機場已經不再使用,被改為空曠的一片濕地,供鳥類與淺水小動物棲息。新白云機場規模非常宏大,不但漂亮也非常現代化。廣州人夸口亞洲只有韓國新修建的仁川機場能跟新白云機場相比。YST 沒去過仁川機場,但是新白云機場的確比上海國際機場還要漂亮,毫無疑問屬于國際一流機場中的前列。

  B. 南沙深水港

  但是新白云機場不足以威脅香港,真正會把香港邊緣化的是已經部分完成而且還在繼續擴建的南沙港。

  南沙深水港是廣州也是整個珠江三角洲發展最大的亮點。

  南沙港區新建成的深水碼頭

  南沙港的一期工程已經在2004年09月建成開港,二期工程也已經在2007年09月建成投產,深水碼頭至少可以同時停泊10艘十萬噸的輪船。目前在貨柜碼頭上已經形成香港、廣州、深圳三足鼎立之勢。

  不幸的是,香港、廣州、深圳這三個港口是在同一個鍋子里面搶飯吃。

  隨著南沙港的不斷擴建,這個屬于廣州的南沙港必然超越香港與深圳,成為珠江三角洲的龍頭港口。

  深圳的鹽田港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未來可以保住第二。

  香港沒有任何可能跟南沙港與鹽田港競爭,不但一定會殿后,而且有可能完全被邊緣化到無物可流的地步。

  讓我們看一下地圖,南沙港巨大的優勢一目了然。

  珠江三角洲

  南沙港無可取代的優勢有下面幾點:

  1.南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的地理正中心,這是獨一無二的優勢;

  2.南沙港是珠江三角洲珠江之西唯一的港口;

  3.南沙三面環海,港區港口岸線總長將近50公里,大型船只泊位岸線長度26.5公里,其中水深 09-15米的天然深水海岸線長7公里;

  4.工程改造后的深水碼頭水深達到17米,可以停泊裝載12,000個標準集裝箱的超大型集裝箱輪船;

  5.交通方便,六線道(北半段為八線道)高速公路聯結最南端的龍穴島深水港和最北端的廣州市區,全長72公里;

  6.即使用珠江東岸的東莞做例子,從東莞到南沙港比從東莞到香港,每個集裝箱的運費可節省 100美元。這還只是運費,其他的手續費、裝卸費、加上時間成本等等節省的費用就大大超過這個數字了;

  7.珠江西岸的貨物更不可能由香港來營運,運費成本相差太遠;

  8.南沙港將興建糧食碼頭與油輪碼頭,計劃可停泊30萬噸的油輪,進一步便利廣州的石化工業。廣州每年生產的成品油將超過一千五百萬噸。

  C.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

  要做到長期物流的增長單是擴充港口的硬設備是不夠的,還需要做推廣的活動(promotion),我把這種推廣活動歸為物流的「軟件」。

  負責推廣廣州物流的管道是「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由于展覽與交流的會址定在廣州,所以又簡稱為「廣交會」。

  下面我們敘述「廣交會」的幾個重要特色:

  1.歷史悠久:「廣交會」成立于1957年春季,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國際貿易大會。

  2.層級最高:「廣交會」是中國商務部主辦,屬于國家中央級的活動,經常由國務院總理親臨主持。周恩來、朱镕基、溫家寶都曾經以總理的身分親自出席「廣交會」并視察商品。

  3.周期與時間:「廣交會」每年舉辦兩屆,「春交會」在4月下旬,「秋交會」在10月下旬。

  4.會館建筑:廣州已經在2003年建成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國際會展中心來舉辦「廣交會」。

  5.規模最大:2007年的「春交會」展覽面積為28.5萬平方米,展覽商品超過31萬件。

  6.出口為主:2007年的「春交會」出口展覽區有14,430個商家,進口展覽區只有 314個商家。出口商家與進口商家的比例是46:01。

  7.外商最多:2007年的「春交會」參加的國家與地區有 211個,到會場采購商品的商人超過20萬人。

  8.成效最好:2007年的「春交會」出口累計 363.9億美元。

  「廣交會」對廣州的物流影響巨大,廣州把訂貨、生產、運輸形成一貫作業,而香港并不在這個流水作業程序上。

  當然,香港做為一個國際大城市,也可以舉辦一些會議,譬如國際人權大會之類,但是國際貿易之類的會議幾乎肯定被廣州所攏斷。

  想想看,中國的國際貿易既然有了「廣交會」,還去香港做什么?與中國無關的國際貿易,對香港的物流一點幫助都沒有。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港口,它的物流是沒有根的。

  (5)廣州港

  有一點需要特別說明。當我們說「廣州港」的其實并不是只有一個港。

  廣州港包括四個港區:內港港區、黃埔港區、新沙港區和南沙港區。

  廣州港規模宏大,每個港區都有自己獨特的任務,它們運送的貨物、貨船的種類、噸位與航線都不同,相輔相成,構成一個完整的物流體系。

  廣州港的發展非常快速,2001年貨物吞吐量在全世界排名第12位,由于南沙港開港加入營運,廣州港在2006年的貨物吞吐量已經超過三億噸,躍升到世界第5。

  (6)珠江三角洲

  前面說過討論廣州的地位不能單看廣州市,必須看這整個珠江三角洲。這里 YST借用「倚天屠豬」提供的一份地圖:

  大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與公路

  先用這份地圖解釋前面敘述的四個重點:

  1.圖中的南沙港快速路南端的終點就是龍穴島深水港區,它的位置處于珠江三角洲的幾何中心;

  2.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三個深水港是南沙港(廣州)、鹽田港(深圳)、維多利亞港(香港),南沙港的地理位置最好,維多利亞港最差;

  3.南沙港是珠江西岸唯一的海港;

  4.世界工廠東莞市的貨物經廣深高速公路過虎門大橋進入南沙區再經南沙港快速路就可以到達南沙深水港區,每個貨柜的運費比到鹽田港便宜50美元,比到維多利亞港便宜 100美元。

  所謂「珠江三角洲」有兩個層次,一個是「小珠三角」,一個是「大珠三角」。

  「小珠三角」是由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惠州七個城市組成,就是通常說的廣東珠三角。

  「大珠三角」就是「小珠三角」加上香港特區與澳門特區。

  如果你仔細看一下地圖就不難發覺,從「小珠三角」的角度討論「大珠三角」的意義并不大。原因如下:

  1.香港特區與澳門特區都在珠江三角洲的最南端隔海相望,是顯然的邊緣地區。

  2.香港與澳門兩個特區,一個靠轉口與金融,另一個靠賭博,都是靠服務業來支撐經濟,本身并沒有生產能力,也無法創造財富。

  3.香港與澳門都是寄生經濟,它們與「小珠三角」完全沒有競爭能力。澳門的賭博生意是獨家經營,中國內地不許賭博,所以沒有競爭的問題。香港的情形就非常嚴重了,因為香港的轉口經濟比重太高,這部份是一定被廣州淘汰的。即使珠江以東的貨物,深圳也比香港具有運費與操作成本的優勢。

  4.香港人的高收入造成香港港口的高運作成本,香港人如果不是神仙就必須減薪才能保住他們的工作。

  (7)香港人無法逃避的無情競爭

  YST 用下面這張圖來點醒香港人:

  三面環海的南沙區

  這張地圖具體而微把本文的思想清楚表現。從上面這個地圖我們就可以看出為什么香港會被廣州邊緣化。

  1.南沙區的陸地面積為54平方公里,是香港島的70%、澳門的三倍。

  2.南沙區原本是個農業區,主要是果園,慢慢地變成工業基地。

  3.南沙區的規劃已經清楚標明了汽車基地、光電子基地、造船基地、石化基地、鋼鐵基地和物流基地。

  4.物流基地位于南沙區最南端的龍穴島,所有的深水碼頭就集中在這里。

  看到沒有?廣州南沙區的工業生產與港口是連在一起的。誰需要香港?

  (8)結論

  讓我們為香港的邊緣化作一個總結:

  1.廣州是珠江三角洲的龍頭

  擁有廣大腹地、本身又具有巨大生產力的廣州注定是珠江流域上的第一商業大港,這個珠三角的龍頭地位怎么數也輪不到香港。

  2.香港是一個孤島

  為什么?因為香港地處珠江三角洲的邊緣,而本身既無農業也無工業,只有非常昂貴的服務業。

  3.香港未來的地位連旁邊的深圳都不如

  為什么?因為某些珠三角城市(譬如惠州)距離深圳最近,更重要的是,深圳不但有鹽田港(非常優良的深水港)而且有自己的研發與工業區。

  4.地緣經濟

  現代的工程科技完全抵消香港的天然良港所具有的優勢,所以地緣決定一切。地處邊緣的香港在這場商業競爭中必敗無疑。

  5.薪資與地價

  香港人薪資太高,香港的土地太貴,造成香港港口營運非常昂貴的成本,使香港失去競爭力。香港必須把薪資與地價下降到比廣州與深圳更低,才能抵消地處邊緣所增加的運費。

  香港地處邊緣,沒有競爭力;香港人薪資很高、素質卻不高,沒有能力發展高科技。

  香港人吹什么牛?除了吹會說英語還會什么?

  香港人除了做洋買辦(二鬼子)還能做什么?

  你想想,靠轉口、金融、觀光,香港人完全寄生大陸,收入居然是大陸人的十幾倍,真是太超過了!香港能不被邊緣化嗎?

 

  漫談香港(四):香港 — 中國長期的悲哀

  上一篇文章我們仔細分析了香港邊緣化的原因和邊緣化的必然性。這其中有一個但書,那就是我們假設沒有重大政治力的操作。也就是說,香港只有在一種情形下不會被邊緣化,那就是香港發起政治游說并且動員國際輿論向北京的中央政府施壓,要求中央政府不斷地為香港輸血而北京政府在這個壓力下屈服。

  目前香港特區政府就在這么做。香港對北京的游說工作從未停止,國際輿論也全力配合,臺灣在旁邊用冷嘲熱諷的口吻敲邊鼓,一切都在趕北京這只鴨子上架。

  于是北京政府不斷地劫貧濟富為香港輸血、對香港特區引發的金融問題忍耐,而香港也變得有恃無恐,更加的貪得無厭。

  香港成為中國長期的悲哀(the sorrow of China)。

  (1)世人為英國殖民香港的漂亮說詞

  很多人,華人或非華人,香蕉或非香蕉,港人或非港人,特別是英國人和香蕉港人,都說過這樣的話:

  1842年英國從中國手中得到的香港是一個小漁村,155年以后英國歸還給中國的香港是一個繁榮的、閃耀奪目的國際大城市。中國真是得了大便宜。

  很多讀者沒有去過香港,更重要的是,沒有人能想象1842年的香港。

  (2)世界開中國的玩笑

  上一節的說詞是沒有見識的人說的話,他們只看到表面,沒有深入的觀察,這是標準的膚淺之說。世界如果這么簡單就沒有什么問題需要思考了,那里還需要進大學和念研究所。

  那么上一節的說詞正確嗎?

  答案是:當然不正確,這是沒腦子的人說的話。

  「漫談香港(三)」的開場白就說:

  1842年以前,香港是一個小漁村。如果沒有鴉片戰爭和南京條約,香港現在最可能的情況仍然還是一個小漁村。為什么?因為香港沒有成為一個商業大港的地理條件。

  這段開場白是用紅色標出字體,因為它是本系列文章的核心思想,雖然它的道理只在第三篇「香港的邊緣化」被深入討論,但是它的精神貫穿整個系列。

  「漫談香港(三)」是本系列最重要的一篇分析論述,跟在后面的「漫談香港(四)」是本系列最重要的結果論述。這兩篇是本系列的關鍵論述,它們都建筑在這段紅色的開場白上。

  如果中國大陸有選擇,我的意思是如果中國可以選擇歸還圖片一的香港島或是圖片二的香港島,猜猜看大陸會選那一個?

  我不知道江澤民會怎么選,江也許一頭熱有可能會選擇后者;但是我相信胡錦濤一定會選擇前者,因為胡已經吃到苦頭。

  1997年的香港回歸是世界在開中國的一個大玩笑。

  畸形繁榮的香港對中國大陸是一個燙手的山芋,不,不是山芋,是一塊燙手的大石頭(沒有一點營養)。

  諷刺的是,接手這個燙石頭是中國自己極力爭取的。

  有趣的是,這燙石頭還非接下來不可。

  可笑的是,中國接下這塊燙石頭還得供著它。

  好笑罷?這個光怪陸離的現象就是本篇論述的主題。

  (3)中國給自己套上枷鎖

  首先我們必須注意到一點,香港對英國和對中國的意義與價值完全不同。

  香港對英國而言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因為它吸中國的血。英國不需要花費任何成本,控制一天就可以抽一天的稅。這是無本生意。

  香港對中國而言則是穩賠不賺的虧本生意,因為它只會也只能吸中國的血。香港沒有賺外國錢的能力,純粹是個賠錢貨,中國擁有一天就賠一天。

  你一定會問:這個賠錢貨中國要它做什么?

  答案是:世上的事情不是這么簡單的,也不能純粹用錢來衡量。香港這個賠錢貨中國非拿回來不可,因為香港不但是一個歷史問題牽涉到中國歷史的榮辱而且是一個現實問題因為它提供西方世界一個收集情報的場所、滲透中國的橋頭堡和制造反中事端的前哨基地。

  你一定會再問:這個賠錢貨中國拿回來也不必供著它呀?

  答案是:中國還有臺灣問題。這個面子主要做給臺灣看,當然也做給世界看。

  你最后一定會說:那中國不是吃了大虧嗎?

  答案是:非常正確,中國吃虧的地方何止香港。讓我們為百年苦難的中國嘆一口氣。

  嘆完氣,讓我們進一步檢視香港。

  香港的繁榮是違反自然的,是政治與時代扭曲的結果。

  香港的衰落是必然的,是地緣經濟的自然結果,不是壞事,是回歸天命。

  鄧小平爭取香港回歸中國并沒有錯,一個民族不能無視歷史的恥辱,更不能面對恥辱無動于衷。但是我們要看清事實,鄧小平為中國爭回來的只是一個面子,非常重要的面子。香港回歸的象征意義遠大于實質意義,傻瓜才會被香港那幾棟大樓迷倒。我們要認清,香港回歸的意義在雪恥,不在那個小島本身,更不在住在上面吵吵鬧鬧、心中沒有祖國的香蕉華人。香港的表面價值是虛的。

  上面這個說法過分被動,是負面的,也是消極的,令人沮喪。

  讓我們換一個積極的說法,這就比較正面了,也令我們為收回香港感到振奮。

  香港是英國在中國邊境修建的橋頭堡,香港的建設是以英國的利益為考慮。香港是一只吸血蟲,不論是販賣英國的鴉片還是轉手中國的絲綢與瓷器,香港一百多年來就靠吸中國人的血變得非常繁榮,以此供養了英國(抽稅),也便宜了西方國家(間諜滲透)。特別是1978年以后,香港失去所有工業生產的能力,完全是一只寄生蟲,香港人成了百分之百的洋買辦。

  中國收回香港有兩個對外的正面意義:

  一個是不讓英國吸血,這一點已經做到。肥水不落外人田,輸血也是輸給自己的同胞,如果你把香蕉港人也認做同胞的話;

  另一個是不讓西方國家間諜滲透,這一點還沒有成功,【基本法】二十三條被香港人抵制。

  中國收回香港還有一個對內的正面意義:讓香港回歸自然。

  怎么個回歸自然呢?且聽下面分解。

  幾千年來中國論人事物有個說法: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

  書讀得特別多而且還是博士的讀者們聽了這話不要生氣,也不要不服氣。想想看,王永慶只有小學畢業,他這一生干的事卻比博士們傳奇和風光多了。為什么?因為王永慶有這個命。20年寒窗算甚么?能白手創建數千億資產的企業不被人坑嗎?能管理數十萬員工沒有得心臟病嗎?能娶三個老婆還活到九十幾歲嗎?這都是命。

  我們閑話少敘,言歸正傳。說白了,根據中國人對人事物的觀察,香港就是一個漁村的命。

  英國動用龐大的武力與政治力把香港變成「東方之珠」,不過是逞一時之能,不可能遂一世之愿,更不可能改了香港的命。不論香港是否回歸中國,香港都要回歸天命。

  YST 前面說的「讓香港回歸自然」就是讓香港回歸天命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回歸漁村的命。

  中國最大的錯誤就是宣示要維持香港的繁榮,這是違反天命的,必定沒有好下場。

  朱镕基總理說:我如果不能維持香港的繁榮就是歷史罪人。

  Oh, My God! YST 在電視機前跳了起來!

  唉,原本一件好事,但是中國給自己套上了枷鎖。

  (4)面子問題造成錯誤的政策

  中國總理宣示要不惜一切維持香港的繁榮,這是一個天大的錯誤!

  「歷史罪人」這是何等罪名!那個中國總理承擔得起?

  天哪!香港有這么重要和偉大嗎?沒有,絕對沒有。

  你想想,為了面子中國這么重的誓都發了,全世界都在看,所有的反華勢力都在等著看笑話,兩千三百萬臺灣人在大做文章、大挑毛病和大說風涼話,七百萬香港人能不跳到中國頭上予取予求嗎?中國能不為香港陪上半條命嗎?

  你會問:中國有能力維持香港的繁榮嗎?

  答案是:當然有這個能力,但是中國要為香港生一場大病,延長了中國崛起的時間。這么做值得嗎?劫貧濟富的作法對大陸內地的老百姓公平嗎?

  任何中國總理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而延遲了中國的崛起才是中國歷史的罪人!

  今天香港已經回歸中國11年了,但是香港與大陸之間仍然非常地不調和。為什么?因為香港人的收入不合理的偏高、香港人抗拒融入中國、香港人仍然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東西。

  香港人莫名其妙的地方多了,但是這篇文章我們把重點焦聚在論述香港人的收入,因為所有香港人的狂妄自大都建筑在他們不合理的高收入上。

  純粹就經濟的觀點來看,香港人的收入高于大陸人10多倍是完全不合理的。

  但是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大陸又不得不盡一切力量維持香港人的高收入,其目的有二:

  1.做給臺灣人看,看「一國兩制」多么成功,希望臺灣人民贊成和平統一;

  2.做給全世界的人看,看香港在中國的治理下比英國的管理更繁榮。

  第一條看似有理,其實無用;第二條純粹是面子問題,誤國誤民。

  「一國兩制」是政治考慮,不是經濟考慮。任何的問題、任何的不合理在政治面前都必須低頭,「一國兩制」是不可抵擋的。但是低頭歸低頭,不可避免地,一國兩制的種種缺點都浮現出來,中國開始為它付出經濟上的沉重代價。這些缺點值得我們檢討,因為這些缺點只會越來越嚴重,香港已經成為中國長期沉重的負擔。

  套一句商業術語,香港是中國的負債(Liability),不是中國的資產(Asset),而香港人非但不知道慚愧還在莫名其妙的自大。這是什么世界?

  (5)香港對中國經濟的傷害

  五年前,一國兩制才實行了六年,網上就出現很多文章批評中共這種向香港傾斜的「一國兩制」對中國的經濟造成了非常大的傷害。大陸作家趙海均還寫了一本書,名叫【經濟中國】,由朝華出版社發行。YST 簡短節錄幾個重點。

  這本書的論述以2002年的香港經濟做例子來分析。

  1.香港全年的GNP為12700億港元,中國大陸支付香港的轉口中間費大約是3000億港元。

  2.中國大陸向香港輸送廉價的、近乎免費的淡水資源、電力資源、油氣資源、食物蔬菜等估計每年達到 3000-4000億港元。但是香港不向中央繳納一分錢的稅。

  3.香港獨立的司法體系、貨幣政策和市場機制不利于國家的宏觀調控和政策監管,使中國政府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其中內外勾結、行賄收賄、偷稅、漏稅、走私、逃匯、騙匯、洗錢等不法活動非常猖獗,國家的財政損失每年高達數千億。

  4.香港的假外資偷稅、逃稅、套匯、洗錢侵蝕中國的經濟。國內某些暴富的人把財富轉移到境外合法化,然后搖身一變成“洋人”回來大陸投資,享受外資待遇。根據統計珠江三角洲地區70%的外資直接來自香港,這其中有多少假外資,沒有人知道。但是人所周知,偷稅、逃稅、套匯的活動非常普遍。

  5.香港的金融制度和游戲規則非常腐敗,是為了保護香港幾個財團的利益而設計的。譬如供股、批股、合股、拆股的制度規則,有利于第一大股東掏空上市公司、掏空中小股東。

  6.中國的國營大中型企業去香港上市支付的中介費用(律師費、上市費、財務顧問費、評估費等)高達 10%-15%,經常令股價跌破凈資產、跌破發行價,在嚴重喪失籌資功能的同時,每年還進行年息 3-5%的派息和繳納上市費用。國有資產在香港遭受嚴重的流失和掏空,中國廣大納稅人幾十年的財富拱手送給了外國人。

  號稱先進和法律周嚴的香港金融業,其實是黑暗和內幕重重的。

  (6)香港是一個巨大的吸血怪獸

  大陸改革開放后,香港人把沒有科技含量、勞力密集的工廠搬到大陸,這些是標準的血汗工廠,吸大陸人的血;香港的證券市場宣揚香港的金融制度如何開放、如何與西方世界接軌,吸引大陸的公司來香港上市,結果大陸的公司被香港的律師團掏空。后者在上一節第6點有清楚的論述。

  YST 可以為上一節的第5點提出見證。所謂香港的金融制度和法律條例非常健全,這是騙人的,它們都是為利益集團服務,合法的詐財。YST 有一位學界朋友從美國去香港某大學任教,他是地道的香港人,理科的美國博士,他在香港兩年任教所賺的錢全部賠在股票上,兩手空空返回美國。他說香港的股市合股、拆股的金錢游戲非常厲害,都有內幕操作。一支股票可以從一塊錢很快跌到一分錢,然后一百支一分錢的股票合股又變成一塊錢,然后三下兩下又跌到一分錢,然后又合股變成一塊錢,反復玩這種游戲。兩個回合下來,你有多少錢都會賠光。

  香港股市今天已經沒有散戶了,你想想,這是什么金融制度和法律條例?

  香港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整個香港就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吸錢和吸血的怪獸,而且貪得無厭。傻瓜才去投資香港的股市,只有天真的大陸公司才去香港上市。而這一切怪現象在「一國兩制」和免向國家繳稅的偏差制度下變得越發猖獗。

  總而言之,「一國兩制」下,香港高昂的運行成本不但成為中國經濟的負擔而且擾亂了中國大陸的經濟計劃和金融秩序。香港直接和間接盤剝大陸納稅人的血汗錢,估計每年在一萬億元左右。這些錢最終轉化為香港高昂的服務成本、高薪水成本、高福利成本、土地房屋成本等等,最終利潤歸于少數幾個利益集團。

  香港政府刻意維持香港的高昂費用,就是要將香港政治經濟運行的高成本費用轉嫁給中國內地的老百姓,讓13億中國大陸人來養活香港。

  (7)香港是中國的毒瘤(cancer)

  香港有很多風光的綽號,譬如「東方明珠」。但是別忘了,它的全稱應該是「英國的東方明珠」就好像另一個昵稱「英國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注明英國一樣,因為這個「東方明珠」只有對英國是有意義。對中國而言,香港是中國的毒瘤(cancer)。

  香港從一開始就是以英國的利益發展出來的港口城市,在英國和西方世界的操作下,成為一個國際大都會。香港以西方的利益作為生存的前提,這個客觀事實不會因為回歸中國而有所改變。為什么?這就又回到我們用紅字標出的開場白。

  香港做為對外開放的港口,它的腹地是珠江三角洲,但是比較廣州的南沙港與深圳的鹽田港,無論從珠江三角洲的任何地方,去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都是最遠的。

  從中國的立場,當年的廣州港已經足以應付進出口的需要,后來需要擴展,最自然的選擇是南沙港(珠江之西)與鹽田港(珠江之東),決沒有道理發展最南端遙遠的香港。所以無論就歷史觀點或地理觀點,香港都是小漁村的命。

  是英國改了香港的運。于是香港現代化的港口建了,一棟棟高樓大廈也蓋了,拜英國之賜香港人遠高于大陸人的好日子也過慣了,中國接手后怎么辦?

  問題是:香港的「運」能扭得過香港的「命」嗎?

  YST 認為不能,「一命,二運」說得很清楚,胳膊扭不過大腿。但是香港人不顧一切的掙扎是一定的。

  從香港的立場,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必須強調自己買辦的角色。

  于是香港人對內宣稱洋人是多么文明、洋人社會是多么先進、洋規矩是多么復雜、洋人習性是多么難捉摸,只有香港人最清楚這其中的竅門能夠擺平“鬼佬”;

  香港人對外宣傳中國沒有法治精神、中國人治多么不可靠、中國制度上的種種缺陷、中國人的人性險惡、中國貪贓枉法的可怕、中國走后門太多特殊門道....等等,只有透過香港才是安全的,只有香港人才知道如何掌握其中的“復雜性”讓洋大人不吃虧。

  如此這般的兩面作法才能保證香港人買辦的地位。

  我們必須認清:買辦的利益是建筑在中國的落后,這個基礎原則絕不可能改變。

  香港人不可能把祖國的利益放在西方國家之上,這是砸自己的飯碗;

  香港人更不可能盼望祖國超越西方國家,這是永久斷了自己的生計。

  就憑這種不得不拖中國后腿的微妙心理,香港就非常自然地形成中國的毒瘤(cancer)。

  綜合這一節的討論,我們做出三點結論:

  1.香港人的反中是買辦的生存的法則,不可能改變。這就是為什么香港是中國的毒瘤。

  2.「一國兩制」免了香港的稅就等于給這個毒瘤輸送營養,這是非常嚴重的錯誤政策。

  3.香港要求與深圳合并,這是毒瘤的蔓延,中國一旦答應就是進一步弱化自己,必定引發更嚴重的問題。

  (8)用政治力維持香港的繁榮既不公平也無必要

  1. 自然法則是最好的法則

  任何城市的興起與衰落都有其天然的原因,主要是地理形勢與天然資源,這些都不可強求。所以對一個城市的興衰最好的法則就是自然法則,任何違背自然的政治干預都是得不償失的。

  世界上有數以千計的城鎮當年曾經繁華一時,但是由于某種原因從繁華變成了鬼城(ghost town)甚至消失,譬如新疆的樓蘭。這是自然法則,沒什么丟臉的。

  任何城鎮從繁華變成鬼城主要是三個原因:資源的枯竭、自然的災害和工作的流失。

  想想看,如果一個城鎮是因為發現了金礦而繁榮,金礦挖光以后自然就會衰敗,如果還能繼續繁榮那才是怪事,屬于奇跡。因發現資源而繁榮的城市在資源枯竭的時候最不可能挽救。

  歷史上因資源枯竭而變成鬼城的例子太多了。過去的不提,未來值得關注的有兩個大城,一個是美國亞利桑那州的鳳凰城(Phoenix, Arizona),另一個是聯合大公國的杜拜(Dubai, the United Arab Emirates)。這兩個大型城市目前都非常繁華,尤其是杜拜,已經進入奢華的境地。有趣的是,這兩個城市都建在沙漠中。鳳凰城的繁榮是因為發現了大量的地下水,杜拜的繁榮是因為發現大量的地下油。等到地下水與地下油枯竭的時候,這兩個城市不衰敗也難。

  自然災害主要是地震,這沒什么好說的。YST 最有興趣的其實是第三個原因,工作的流失。

  因工作流失導致城市衰敗最有名的例子就是美國的底特律(Detroit),它的衰敗目前正在持續地進行和不斷地擴大。

  底特律是美國的汽車制造之都,老美為它取了個綽號 Motor City,簡稱 Motown。底特律是美國極少數沒文化的大城市,因為它的市民幾乎都是藍領工人。盡管沒文化,50年代的底特律也著實繁榮了好多年。隨著美國汽車產品競爭力的弱化,大量進口汽車涌入,美國三大汽車公司不斷地萎縮,底特律衰敗的命運就注定了。

  由工作流失所導致的城市衰敗都有非常顯著的原因和征兆。大家都看到問題,但是沒有解決的辦法。底特律的衰敗醞釀于60年代,開始于70年代,顯著于80年代,加速于90年代,進入21世紀已經變成不可救藥。80年代的時候底特律第一百多街還勉強能住,現在連第兩百多街都不能住了,整條街、整個小區都是被放棄的房子,有些被焚毀,有些半毀,有些空屋成為毒品的交易所,單看照片就令人膽戰心驚。

  香港未來走向衰敗跟底特律的原因一樣,也是由于沒有競爭力導致工作流失。美國是世界超強,又是世界首富,頂尖的科技強國。連美國都不能阻止僅有兩百萬人口的工業大城底特律走向衰敗,香港這個純服務業的七百萬大城走向衰敗算什么?

  靠服務業支撐七百萬人口本身就是一個笑話。香港是西方世界制造出來的笑話,中國早就該把話挑明了,說得一清二楚。香港的衰敗中國有什么丟臉的?中國有什么義務永遠喂養這個西方列強制造出來的怪物?

  2. 香港對中國一點點重要性都沒有,純粹是負擔。

  香港對中國的價值遠不如臺灣。臺灣除了有工、農業的生產還有無可替代的軍事價值,香港的價值則全在經濟上。可憐的是,就經濟而論,香港對中國的貢獻是負的,而且是很大的負數。

  香港的經濟有三大支柱:轉口、金融、觀光。

  香港的轉口由于地理位置的劣勢缺乏競爭力,必被淘汰。

  香港的金融屬于欺客的金光黨,看它的證券市場就知道了,對國家有害無益。

  香港的觀光資源非常貧乏,除了一堆高樓就是迪斯尼樂園,沒有自己的文化與特色,還不如廣州。廣州至少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歷史古跡,觀光香港能看什么?高樓大廈那里沒有? Oh, yes, 可以看香港殖民的遺跡。希望香港在拆樓的過程中能保存英國人留下來的古老建筑和雙層巴士供后人憑吊。

  3. 中國與中華民族的崛起才是首要考慮

  站在中華民族的立場,任何地方政府、任何地方人民、任何地方利益都要為中國的崛起讓路,臺灣是如此,香港更是如此。

  想想看,連孫中山締造的中華民國都要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讓路,英國人為英國利益締造的香港算什么東西?

  香港有什么是不能犧牲的?香港憑什么享有特權?

  4. 讓香港、廣州、深圳自由競爭

  珠江三角洲有三個重要的城市:廣州、香港、深圳。

  廣州的歷史最悠久,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和起程點。兩千多年以前,中國的絲綢、瓷器和茶葉就是從這里走向世界。

  香港有一百六十多年的歷史,曾經是「東方之珠」和「英國皇冠上最閃亮的寶石」。

  深圳是改革開放后才建立的新城市,成立于1979年01月,至今還不到三十年,歷史最短,但是發展最快,人口已經超過一千萬。深圳市朝氣蓬勃,市民平均年齡只有三十歲,工商業發達,并且有以「華為」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

  目前的「一國兩制」是用政治力不斷向香港輸血來維持香港的繁榮,非常錯誤。這種劫貧濟富的政策不但對大陸人有失公平,而且擾亂了國家的金融秩序,遺禍無窮。

  正確的做法是讓這三個城市自由發展和公平競爭,香港人民必須向中央納稅,也不能享受外資的優惠。香港人要學會憑真本事賺錢,要學會踏踏實實地過日子。

  達爾文的進化論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香港人不是熊貓,該淘汰的自然會被淘汰,也應該被淘汰,沒有什么可惜的。

 

  漫談香港(五):香港人

  「漫談香港」這個系列文章是由一年前發表的「香港人」(2007/07/06)被讀者舊話重提、熱烈討論所引發的。現在這個系列在介紹了地緣政治、地緣經濟、香港的邊緣化和中國的悲哀后,話題很自然地又回到談論香港人,因為香港的問題和香港人是分不開的。

  「香港人」這篇文章是由「細劉」與「whowhoamamii」兩個香港人的評論所引起;「漫談香港」則主要被「香港亞叔」的回應文所引起。

  「香港亞叔」是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香港人,他自投羅網來為「漫談香港」提供論述的材料和為反面例子做批注,他的言論值得我們仔細的分析。

  于是我們今天回頭再度談論香港人。

  (1)香港人看不到中國崛起的意義

  香港人最大的問題是看不到中國崛起的意義,連實質意義都看不到,更不用提精神上的內涵。香港人感受不到中國崛起的偉大,使他們對中國缺乏熱情。這是為什么絕大多數的香港人在回歸前抵制香港回歸中國,在回歸后怨聲不斷而且采取不合作的態度。

  在「香港人」第123篇響應文「今天有空,繼續罵YST」,「香港亞叔」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ST 說→

  如果人類在二十一世紀只能提出一件重要的大事,那就是中國的崛起。

  =====================

  我的天阿!

  二十一世紀是指 2001年至2100年,今夕是何年?

  只是第八年,竟然可以知是什么事是最重要?難道 YST 用了水晶球?

  以后的世界一定是平淡得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這一段話是非常膚淺的,就如同「香港亞叔」說中國割讓一個小漁村卻拿回一個現代化的城市,他說的都是表面光景。「香港人」看不清楚中國崛起的意義,「香港亞叔」的皮毛之見把香港人的愚昧表現得一清二楚。

  YST 曾經說過,中國的個人平均生活水平永遠不可能達到今天美國的生活水平。為什么?因為如果每個中國人都生活得像今天的美國人,那么中國需要一個半地球的資源。這可能嗎?

  但是中國的崛起必然帶動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是一定的。生活水平也是衡量中國崛起的指數。

  所以中國的崛起表示(imply)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水平將要獲得大幅度的提高。中國領導人已經說了,2050年以前中國將進入小康社會。由于地球的資源是一定的,這就必然引發世界財富的重新分配。這個影響將遍及全世界每一個人,所有目前先進國家的人民(特別是美國人民)他們的生活水平一定會下降。這是因為財富的分配是一個零和游戲,不可能有“雙贏”或“大家都贏”的現象。

  這就是為什么美國可以容許亞洲四小龍的經濟提升,但是絕不容許中國的崛起,因為中國的塊頭太大。美國一直想盡種種辦法,譬如戰略禁運和技術封鎖甚至多次考慮軍事打擊,來延遲中國的崛起。想想看,中國進入小康社會還得了,一個小康的中國就是生產力世界第一的超強,一定改寫國際勢力范圍的地圖。

  說得更直接一點,當人民幣成為主要世界貨幣之一的時候,美國就必須努力工作、量入為出、過踏踏實實的日子,告別過去揮霍的、奢侈的、印鈔票就可以享受世界各國美好事物的日子。這是自一九四五年以來最大和最徹底的改變,全球資源的分配和貨物的流向都會徹底改變,影響何其深遠!

  在人民幣與美元同樣流通的情形下,美國人必須和中國人一樣勤勞才能維持住自己的生活水平。你想想,美國人民的生活水平能不顯著降低嗎?

  同樣的情形也適用于所有其他的國家。想想看,歐洲人每年還能享受兩個月的休假嗎?全球競爭將是一幅何等光景?

  有史以來,生活水平是人類一切爭奪的最終目的。所以世界財富大幅度地重新分配一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頭等大事,不可能有比這個更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相信中國在21世紀必定崛起,那么你就必須承認世界財富將在21世紀重新分配。只有傻子才不在乎。

  想想看,美國的911事件、美國攻打伊拉克、美國攻打阿富汗、俄國攻打喬治亞....,這些事件的目的是什么?暴力與軍事手段最終的目的都是經濟。這些暴力與軍事行動所帶來的經濟影響力能比得上中國崛起所產生的影響的10分之一嗎?開什么玩笑?百分之一都沒有。

  除非你相信一百年內會發生行星撞地球、核子戰爭毀滅全世界、冰河時期提早到來、艾滋病或瘟疫感染世界一半人口、地球暖化導致糧食減產一半....等等機率幾乎是零的災難,在21世紀不可能有任何事情比中國的崛起更能影響世界財富的分配。YST 不需要水晶球,只需要會分析和能推論的頭腦。

  (2)以「港獨」為代表的香蕉港人

  首先我們要指出的是:英國在香港的殖民教育非常成功。

  「香港亞叔」、陳巧文和大部分的香港人看不懂國際政治,他們的腦筋已經被殖民教育蒙蔽了,喪失思考、分析、推理和基本的判斷力。「香港亞叔」年紀比陳巧文長了一大截,又有多年工作的經驗,但是對國際政治的認識與乳臭未干的陳巧文非常一致。這就是英國殖民教育的成功。

  香港人雖然處在世界信息最先進和最發達的地區,但是香港人不能把握世界的脈動。香港人只會以西方人的角度與利益看問題,為什么?因為非常多的香港人全盤接收了西方人的價值觀,成為香蕉港人,也就是西方利益的代言人。這就是英國殖民教育的成功。

  口說無憑,讓我們拿出實際的數字與事實。

  香港大學在2006年底公布一項民意調查的結果,那就是有25%的受訪者贊成香港獨立。

  這項民意調查顯示,雖然香港回歸已經九年,但是香港人對中國仍然有很大的離心力。25%的香港人贊成香港獨立絕不能被漠視,這個百分比的數字與贊成臺灣獨立的深綠臺灣民眾是旗鼓相當的。這就證明香港政府大力推行的「國民教育」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大陸中央政府實施「一國兩制」與「港人治港」的政策徹底失敗。

  更有意思的是,這份名為「2006年臺灣、香港、澳門、沖繩民眾文化與國家認同國際比較調查」的民調顯示,雖然69%受訪港人反對“港獨”,但仍有25%的港人認為香港應該獨立,比較2005年增加了 3.3%。在傾向“港獨”的理由中,有45%的港人以“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歷史背景和大陸不同”為最大理由。

  這25%的香港獨立分子就是 YST在「前言」中所說的「香港人至少有四分之一是香蕉華人,絕不是“一小撮”」。其實25%是非常保守的最低估計,它代表的是香蕉華人中的中堅份子(hard core members)。由于這25%是國家分裂者,他們相當于臺灣的「臺獨基本教義派」,不是普通意義上的香蕉港人。廣義的香蕉港人至少接近一半。

  香蕉港人認為“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況、歷史背景和大陸不同”,所以要獨立。這是我認為最可笑的香港人。

  想想看,寄生者說寄生主的經濟跟他們不一樣,好不好笑?

  想想看,一百多年的英國殖民就改變了香港五千年的中國歷史背景,誰能說英國的殖民教育不成功?

  唉,三百萬香蕉港人真不知道自己是甚么東西。

  (3)香港人的愚蠢

  香港的前途堪憂,世界是不會等待香港人的。不論「細劉」與「whowhoamamii」如何埋怨中國,過去的英國主子是不可能回來的;不論「香港亞叔」如何辯駁,那些心存僥幸的事情,譬如中國大亂、新疆叛變、西藏造反、香港獨立....,一樣都不會發生。

  想想看,李登輝的「中共崩潰論」已經講了10多年了,還輪得到「香港亞叔」鼓吹嗎?

  像「亞叔」這樣看到藏獨在西藏打、砸、燒、搶就見獵心喜的香港人一定不少,陳巧文就是其中之一。

  陳巧文高舉「雪山獅子旗」為西藏人爭取人權,她背后的目的必定是香港的獨立。這跟臺獨支持藏獨的手法完全相同,都是支持別人流血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陳巧文的口號肯定是西方人極力鼓吹的「人權大于主權」。

  YST 建議陳巧文打著「人權大于主權」的旗幟去倫敦為北愛爾蘭人發聲,也可以去夏威夷為尋求獨立的原住民發聲,看看西方人怎么對付這些愚蠢的香港人。

  有智慧的人都是善分析又實事求是的(pragmatic),不會做無謂的工作。強大的美國早就知道分裂西藏是不可能的,1960年05月美國艾森豪威爾總統下令停止空投武器彈藥、軍事補給、和藏人特種部隊進入西藏,也停止了藏獨游擊隊在科羅拉多州的訓練營,因為這些部隊在西藏全部慘遭殲滅。嘮叨不休的「香港亞叔」與乳臭未干的港大學生陳巧文懂什么?

  「香港亞叔」與陳巧文如果有這個閑功夫幻想西藏抗暴、新疆叛變、臺灣獨立、中共打飛彈導致天下大亂,于是香港人撿到便宜也順勢獨立了,還不如實際一點想想自己有什么本事比同年齡的大陸人賺錢多了10倍?想想為什么1998年香港大蕭條時香港失業的人可以領取每月八千港元的失業救濟金寬裕到還可以去深圳包二奶?為什么不想想,香港人像嬰兒一般無憂無慮地吸大陸的奶水,卻因循茍且,不思進取,沒有競爭實力,39年以后怎么辦?香港人不為自己想也該為子女想。

  像「香港亞叔」與陳巧文這種香港人要醒醒了,這些吵吵鬧鬧的香港人絕大多數在西方國家不具有謀生能力。除了中國,誰都沒有辦法收拾香港這個爛攤子,沒有任何其他國家有能力供養七百萬沒有競爭能力的人如此高水平的生活。說實話,香港特區如果獨立成為一個國家,七百萬人立刻會餓死一半。

  「香港亞叔」與港大哲學系的陳巧文這種垃圾在政治問題上吵什么吵?

  有膽子大呼小叫地反政府并不是什么本事。

  有能力在國內為國家作出貢獻或是有能力在國外賺外國人的錢才是真本事。

  香蕉港人拿面鏡子照照,一面吸媽媽的奶,一面破口罵娘,是個什么東西?

  (4)香港人的買辦心理與反中本質

  在「香港人」第126篇響應文「香港人的國家使命」,「香港亞叔」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有網友最說→YST是認為發展科技才是香港的出路

  香港的科技怎可以和歐洲相比,香港連臺灣也比不上,而且科技是全世界競爭,我當然感激這些為香港好的提意,小行小作的針對發展科技是可以,全力以赴就必死。

  香港始終的強勢是做 YST 最可恥的買辦工作,為中外雙方找商機和平臺,用西方人熟悉的法制,中國人慣用的交易手法,為兩者融合,尤其中國進入高消費時代,收錢之余,為國家探路防騙才是報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到沒有?香港人就這點出息,YST 一點也沒有冤枉他們。

  「香港亞叔」自己坦白承認香港的科技不要說不可能和歐洲相比,連臺灣也比不上,如果全力發展科技就必死。

  說得好,說得坦白。如果香港人的素質連臺灣人也比不上,那么香港人有什么資格擁有臺灣人兩倍的收入?

  大陸人的科技直追歐美、已經在太空漫步了,那么香港人有什么資格擁有大陸人十多倍的收入?

  在「漫談香港(四)」我們就指出“從香港的立場,為了維持香港的繁榮,必須強調自己買辦的角色”。

  「買辦」是一個非常負面和悲哀的角色,但是「香港亞叔」居然忝不知恥,說什么“收錢之余,為國家探路防騙才是報國”。

  「香港亞叔」的話太好笑了,胡扯亂吹不知羞恥為何物。

  大家都知道中國在「黑石集團」的投資非常失敗。2007年5月中國投資「黑石集團」30億美元,到了2008年10月初損失已經超過21億美元,可以說是損失慘重。黑石集團的最高中國代表梁錦松,位列「黑石集團」的董事之一,就是香港人。

  被猶太人騙的香港人懂個屁,30億美元由 YST來投資結果也不會這么差。

  梁錦松能為中國探路、防騙報國嗎?真是笑話。梁錦松能在香港股市混是因為香港的法律使他們可以玩拆股、合股的把戲吃定了散戶和中小股東,梁錦松并沒有投資的真本事,在洋人面前只能唯唯諾諾。梁錦松能代表中國的利益嗎?

  后來「黑石集團」決定投資中國,這更是一個笑話。中國本來是要投資外國賺外國人的錢,結果是梁錦松引美國猶太人來賺中國人的錢。看到沒有?這就是香港買辦梁錦松。

  前一陣子美國金融風暴股市大跌,香港金融界人士又鼓動中國去美國股市“抄底”,被中國大陸的經濟學家制止(譬如林毅夫)。想想看,由香港買辦牽線所達成的交易一定不會是甚么好事,中國的金融和外匯不能由香港這批洋買辦來操作。大陸人在香港證券市場還沒有學到教訓嗎?想想看,香港人不狠吸中國大陸的血能維持香港七百萬人口高昂的生活水平嗎?

  1997年香港回歸后立刻就爆發了亞洲金融危機。從1997年07月到1998年08月,著名的國際“炒匯”專家索羅斯三度沖擊香港的匯率,港元兌美元的匯率迅速下跌,各大銀行門前出現擠兌人龍,當時掌管香港財政的人是曾蔭權。曾蔭權現在做了香港特首,他向記者透露當年金融最危急的時候他急得都哭了,最后還是大陸出手救了他。中國中央政府無條件借給香港兩百億美元壓住了陣角,打敗索羅斯。

  香港人忝不知恥,還吹牛說什么“香港人收錢之余,為國家探路防騙才是報國”。

  只要從香港的角度和香港人的切身利益看問題,我們很容易就看出下面的現象:

  香港的地理條件很差,香港人的素質也差,因為香港人一直有比大陸更好的機會卻始終沒有能力發展高科技。結果香港人只有做買辦來維持遠高于大陸人的生活水平,說白了,香港買辦就是吃里扒外的混混。

  所以香港的生存是與西方的利益直接掛勾的,香港的利益絕不可能與大陸的利益一致。買辦的生存是建筑在中國的落后與愚昧上,大陸越進步,大陸人越精明,買辦的地位就會越低。因此香港人反中是非常自然的,香港人心理上認為或希望大陸永遠落后西方國家也是非常自然的。

  (5)香港人的投機心態與不思上進

  前港英政府和后來的香港特別行政區所管轄的土地資源有1104平方公里,比新加坡的 707平方公里大了56%;巧的是,香港地區 700萬人口也比新加坡的 448萬人口多了56%。香港的個人所得大致和新加坡人相當,但是新加坡的經濟遠比香港健康。新加坡擁有龐大的石油化學工業,著名的裕廊工業區(Jurong Industrial Park)還擁有造船、電子和機械等工業。

  香港人沒有理由不能發展高科技,香港的機會遠比大陸好,因為香港沒有受到西方國家的高科技抵制與禁運。就在三、四年前,新加坡政府大刀闊斧創立了生物醫藥高科技研究中心。新加坡能,香港為什么不能?

  是的,香港不能,因為香港人有太深的投機心理。香港人處處有中國這個冤大頭可以吸血,所以有本錢不思上進也可以過上好日子。這是香港人與新加坡人最大的不同,香港人遠比新加坡人奸詐。

  很多香港人只是口中愛國,心里是反中的。香港人的投機心理使他們的資產和心態都是流動的。這就是為什么只要中國的政策對他們不利,香港人一定變賣資產逃離中國,香港人不會有犧牲精神。中國在容許香港人在大陸經商的時候一定要考慮他們資本外逃所形成的影響。中國如果取消優惠政策,香港的資金跑得比誰都快。

  (6)香港的問題與解決辦法

  香港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香港人的薪資和土地價格都太高導致產業空洞化。

  在回歸前,香港人的個人所得是臺灣人的兩倍,大陸人的十五倍,甚至超過英國人。香港的繁榮與香港人的富裕令人難以置信,因為香港既無資源香港人的素質也差。想想看,香港人的素質能比臺灣人高兩倍嗎?開什么玩笑。

  香港的一切都是不正常的,但是世界絕大部分的人不知道,香港人身在其中更不知道。但是靠吸大陸血混日子的香港人終歸要面對現實,大陸不能永遠這樣供養香港人。

  解決香港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將港幣逐漸貶值。

  香港的生產力很差,所以港幣的表面價值是虛的。目前的港幣被過分高估,YST 認為港幣至少有貶值80%的空間。其實每次金融危機就是港幣貶值的最佳時機。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本來是貶值港幣絕好的機會,但是中國為了面子拯救了香港,其實是害了香港,也害了自己。中國對香港的溺愛使香港成為不能斷奶的成年人。

  中國正確的作法是將計就計用索羅斯的刀修正香港不正常的經濟,一次就可以貶值港幣50%。這樣一來,中國在過去的11年對香港的輸血量就可以減少一半。這次美國引發全球金融危機,中國還可以使港幣再貶值50%,這樣人民幣對港幣的比值達到1:4(一元人民幣兌四元港幣)。也就是說,經歷過兩次貶值,港幣的價值大約與新臺幣相等。雖然港幣仍舊高估(香港的生產力與競爭力都比臺灣差),但是香港人危害中國的程度將大大地減少。更重要的是,香港人知道需要振作和務實了,不能再混吃等死。如果香港人再繼續鬼混,迎接他們的是下一波的港幣貶值。

  (7)香港人的幻夢

  香港用百分之百的服務業養活 700萬素質不佳的人口,而且是高收入人口。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例子。

  目前的香港人還在做夢,做坐在辦公室、吹冷氣、領高薪、請菲傭的夢,做會說英語騎在大陸人頭上的夢,還有做跟西方世界有特殊“歷史交情”的夢。

  這些幻夢沒有一個不令人發笑。

  香港人二鬼子的夢早就該醒了。商業競爭是無情的,是純粹追逐利潤的游戲,沒有生產能力、遠離生產基地、坐領高薪的香港人在這場游戲中必敗無疑。大陸早就該修理香港這個賠錢貨。

  香港人必須面對殘酷的事實:沒有競爭的能力就沒有飯吃,北京政府劫貧濟富的補貼總有一天會走到頭的。

  江澤民與胡錦濤都對香港太仁慈了,這是婦人之仁,完全不足取。如果 YST是大陸當家的,港幣早就貶值兩次現在跟新臺幣一個價錢,香港人會遠比現在聽話和愛國。

  (8)香港人的短視與快速到來的報應

  不客氣地說,香港人是非常短視的。鄧小平說:「香港實行一國兩制,50年不變」。于是香港人就陶醉了,舞照跳,馬照跑,得過且過,不去想50年后的事。

  更有甚者,任何偏離英國政府當年安排的事情香港人都跳出來反對,死咬住「50年不變」這個“諾言”。香港人激烈反對23條立法就是最標準的例子。

  看到沒有?香港人連效忠的對象都不愿意改變。

  呵呵呵!香港人太天真了,所謂「50年不變」是給香港人50年的調適時間,為的是慢慢調整,使香港50年后能夠平穩順利地進入一國一制。

  不論是董建華還是曾蔭權都非常清楚這一點(否則當不了特首),只是絕大部分的香港市民不懂。普通香港人因愚蠢而不懂,香蕉港人因蔑視中國而不懂,漢奸香港人因懷念英國殖民而不懂。

  時間不會因為香港人的幼稚無知、懷念英國、不識實務、萬般不愿、怨天尤人、無賴撒撥、興風作浪而停下來。

  地球也不會因為香蕉港人的暴跳如雷、哭訴人權、赴美請愿與國會做證而停止轉動。

  從1997年07月01日零時起,時鐘滴答(the clock is ticking),香港人在2047年07月01日終須面對一國一制。

  不會照鏡子的香港人必將因為目前的因循茍且與不思進取而付出代價。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