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查開房”網站死灰復燃輸入個人姓名可見住宿隱私
近日,一條“上海某交易所高管3年來開房事實”的信息在各大網絡論壇和微信朋友圈內大量流傳,引發公眾廣為關注的除了上述高管的特殊身份外,讓大家不寒而栗的則是文中列出了其三年半以來的詳細開房記錄。
查詢這條信息可見,內容可謂巨細靡遺,長達6頁半的列表中詳細記錄了開房登記人的姓名、開房退房的時間、酒店名稱及地址、房間號等私密信息。隨著這一事件的持續發酵,數月前引發輿論騷動的“2000萬開房數據”事件再次引發關注,成都商報記者昨日查詢發現,目前多個開房數據查詢網站也開始死灰復燃。
那么,這些個人信息又是如何被輕松獲取?在大數據時代,這些信息可能會被怎樣利用?在這背后暗藏哪些風險呢?
只輸入姓名
身份證號、性別、地址都出來了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通過網絡搜索發現,目前仍有多個以“開房信息查詢”為名的網站存在。記者進入其中一個網站發現,網頁布局十分簡單,整個頁面只有一個輸入框及一個查詢按鈕,只需輸入姓名或身份證號,即可查詢到包括身份證號、性別、生日、酒店地址、手機號、郵箱、公司和開房時間等個人信息。資料之詳盡,令人震驚。
“真的能查”“看到好多同名的開房信息”。記者輸入姓名后,網站顯示出的信息基本與本人信息契合,尤其是手機號、身份證號和郵箱,但也有個別信息存在誤差,如住址。記者調查了解到,多位被查詢到信息的當事人回憶,在網站顯示的登記日期前后,他們曾在所在地的酒店預訂房間、入住或辦理過會員卡。
在另一個同性質的網站上,記者輸入姓名后,結果顯示出了開房人的開房時間、性別和出生日期,而身份證號以及電話、電郵、家庭住址四項信息被隱去或被部分隱去。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在工信部域名備案管理系統上未查到上述開房信息網站的備案信息。工信部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通常正規的網站下端會標注以“ICP”開頭的備案信息號,且可與工信部官網鏈接。但記者觀察發現,上述查開房信息的網站均無“ ICP”標注。
除上述可查個人開房信息的網站之外,記者發現,目前各大軟件下載平臺上還可以下載到各類開房信息查詢軟件,這些軟件特別指出其“數據基于最近鬧很大的2000萬泄露版本”。
個人信息泄露
直接威脅手中資金安全
事實上,“2000萬的開房數據”早已在網絡上瘋傳,查開房信息的網站們更是“死去活來”,引發一場關于隱私和信任的危機。這些開房信息數據查詢源于去年底的一起開房數據泄露事件,多達2000萬條記錄了在2010年下半年至2013年上半年入住酒店的客戶信息遭泄露,客戶信息包含姓名、身份證號、手機、公司和住宿時間等。
事件發生以后,有人制成1.7G大小的“2000萬開房數據”文件上傳到網絡,當時網民以每天近4萬次的頻率下載。據報道,根據被泄露的詳盡個人信息,不法分子可能篩選出18歲~35歲女性,進行化妝品、母嬰產品等定向電話騷擾。更可怕的是,一旦破譯郵箱密碼,還可能獲取個人的微博、微信賬號,向好友行騙,甚至能入侵支付寶等其他關聯賬戶,直接威脅資金安全。
“查開房”今日肆無忌憚
難保他日自己赫然紙上
目前,酒店、房產中介、醫院、通信等行業的從業人員往往有機會接觸、掌握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這些行業雖然有內部系統出臺的關于個人信息的查詢規范、查詢電子信息備案及保護工作意見等,但由于個別從業人員法律意識不強,企業管理、執行不到位等情況,存在泄密漏洞。因此,這些行業成為個人信息泄露的“重災區”。購買這些信息的人主要將其用于網絡推銷、手機垃圾廣告、垃圾郵件、詐騙錢財等。
另一方面,因為在潛規則、婚外情等一系列不能見光的社會現象,讓到旅館開房這個中性詞也無端沾染了不堪色彩。部分網友說:普通百姓怕什么信息泄露?不做虧心事,別人知道自己住哪里有什么關系呢?正是此類偏頗乃至錯誤的觀點,導致“查開房”網站肆無忌憚、為所欲為。
個人信息畢竟是個隱私,在我國公民隱私受法律保護,不能無視法律屏障,公然泄露他人隱私。民眾除了保護自己的隱私外也應尊重他人的隱私,否則,今日你揭他人之短難保他日自己也赫然紙上。
信息泄露頻繁發生
形成黑色利益鏈
公民信息遭如此大規模泄露并非首次。查閱資料發現,自2009年以來,重大公眾信息泄露事件頻繁發生,涉及醫療、保險、房產、招聘、社交、購物、第三方支付等領域,尤其是網上非法交易個人信息已經形成了一條黑色利益鏈。
2009年,開心網曾因為自身安全漏洞,導致大量用戶信息泄露。
2011年12月21日,國內最大的程序員社區CSDN上600萬用戶資料被公開。22日,疑似人人、開心、多玩、7k7k、178游戲、嘟嘟牛等網站用戶信息被黑客公布,涉及用戶資料近5000萬份。
2011年以來,先后發生淘寶、京東商城、當當網、美團等購物網站用戶賬號被盜、余額被竊事件。
2012年以來,先后多家快遞公司被曝快遞員倒賣快遞單。
2013年2月,中國人壽個人信息泄露,80萬份保單可上網任意查。
除上述事件之外,記者還常常接到一些市民反映:剛買了車就有保險公司打電話推銷保險;生完孩子沒多久就有人要推銷奶粉、做胎毛筆;剛在一家中介門店登記要買房,一天就會接到多個咨詢、推銷的陌生電話;在求職網站發布簡歷,卻被“轉嫁”到了婚介所;高考落榜,接到各類不知名院校的招生電話……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