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生不認為自己受到了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而實際上他們卻已經接受了一些具體的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談及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高校學生中的影響,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楊軍這樣告訴記者。
楊軍曾參加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當代思潮對高校師生的影響及對策研究”,負責就高校師生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及其主要觀點的知曉度和認知度進行調查。通過抽樣問卷、訪談以及平日和學生們的交流,楊軍對時下青年學生在這一問題上的認識了解頗多。
楊軍給記者舉了一個例子,在網絡上有這樣的說法:孫中山脾氣急躁,在條件不充分時就發動了起義,害得很多人送了命。武昌首義時他還在海外,回國后就成為革命領袖。慈禧在清朝風雨飄搖的情況下,努力維系,實在不易!一些學生認為這些說法言之有理,不自覺地就認同了。
“表面上歷史虛無主義的觀點都以碎片化的形式存在。”楊軍表示,歷史虛無主義看似沒有一個系統、集中表述理論觀點的文本,其核心觀點分散于專業研究成果、通俗歷史讀物、回憶錄和人物傳記、網絡博客、影視作品等,不像新自由主義、民主社會主義等,有多種系統的理論著述,易使人產生這樣的印象:重說、重評中國近現代歷史,不過是不同人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或者是學術研究的推進,糾正了過去的一些錯誤結論,并無什么政治意圖,以致有觀點認為根本就不存在歷史虛無主義。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因此歷史虛無主義較其他思潮更具迷惑性。
面對這樣的情況,應該如何對歷史虛無主義進行回應呢?
楊軍認為,回應歷史虛無主義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在理論研究、思想教育、大眾文化等多方面協同展開。
“歷史虛無主義常在細節上做文章。往往用一個細節,否定一個人、改寫一件事。此外,一些虛無論者為了達到既定目標,進行細節上的捏造,再加上捕風捉影的猜測、推斷,引導人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去懷疑、反思,重新認識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楊軍告訴記者,當前我國一些學者已經針對歷史虛無主義對毛澤東的攻擊、歪曲,對一些歷史事實、細節做了考據、論證工作,如毛澤東與賀子珍結婚的問題、“毛澤東萬歲”口號提出的問題、毛澤東的“巨額稿費”問題等,以澄清強加在毛澤東身上的不實之詞。但是,學者們認真、細致地做這些工作,其所費時間成本遠遠高于那些信口開河的編造。
“以實事求是的態度搞清楚史實,包括歷史的細節,固然必要。但回應歷史虛無主義對中國近代以來社會發展道路的否定、對中國共產黨及其領袖的否定,必須在理論上深入剖析歷史虛無主義的理論基礎、方法論,揭示它的實質和危害,更重要的是加強對青年乃至整個社會的歷史教育和唯物史觀教育。”楊軍認為,唯物史觀能給人們正確認識歷史的工具和方法,也給人們提供了判斷歷史是非得失的標尺。當前,大學生、社會大眾普遍缺乏歷史知識和正確的歷史觀,因而很容易被歷史虛無主義的一些觀點牽著鼻子走。“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會不斷糾纏一個個細節,但是我們不能陷入這種糾纏,應該在教育大眾上爭取主動。”
那么,如何評估我國理論界關于歷史虛無主義的回應、批判產生的社會影響呢?
楊軍很關注如何使主流觀點通過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現的問題。她表示,意識形態的日常生活化是一個基本趨勢。歷史虛無主義常常借助影視節目、文學作品和網絡論壇等載體傳播,深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我們的理論宣傳教育也應該走日常生活化這條路。
“現在人們更樂于接受‘短、奇、新’的信息,長篇大論、話語老套的很少有人去看,除非是做專業的。微博很受歡迎,最多只有140個字。”楊軍告訴記者,她發表的一篇短評只有2000字,依舊有學生認為“太長了”。“互聯網和大眾文化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楊軍認為,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一定要適應這種變化。理論界關于社會思潮的研究有很多成果,有的有較高理論價值,均發表在專業性較強的學術期刊上。但這樣的成果無法面向大眾、吸引大眾,只有少量專業讀者,因而難以起到有效引領社會思潮的作用。
“應對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教育大眾,應該有很多形式可以用,如影視劇、動漫、游戲等。”楊軍說。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