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具體發展模式。歷史條件的多樣性,決定了各國發展道路的多樣性。
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的形成,是由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文化傳統、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決定的,是由這個國家的人民決定的。我們今天的國家治理體系,是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長期發展、漸進改革、內生性演化的結果。它需要改進和完善,改進和完善是為了解決現實問題,要有利于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不能不顧國情地照搬照抄他國模式,更不能丟掉我們自己的制度優勢。
中國是一個大國,人口比發達國家的總和還多。中華民族在五千多年文明歷史中,不斷學習他人的好東西,兼容并蓄,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們要借鑒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為我所用,但絕不會接受任何外國頤指氣使的說教。“任何外國不要指望中國做他們的附庸。”[6]
我們做一切事情的基本前提,就是要保持國家的統一、人民的團結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如果全盤西化,搞西方那一套,就會黨爭不斷,內斗不止,社會再次變成一盤散沙,國將不國。
中國的事情要由中國人民自己做主。獨立自主地選擇和堅持自己的道路,是幾代共產黨領導人的一貫原則,是我們在歷史和世界風浪中能夠站穩腳跟、固國安邦、民富國強的法寶。要堅定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堅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斷革除體制機制弊端,讓我們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們不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站立在960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13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們走自己的路,具有無比廣闊的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中國人民應該有這個信心,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有這個信心”[7]。
(摘自:經濟導刊社評: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