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光遠追思會現場圖
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在即,中國新一輪的改革再次成為焦點。10月19日,吳敬璉、高尚全、張卓元、馬立誠、周為民等專家學者,在由中國民生研究院、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主辦的內地經濟學家“于光遠追思會暨于光遠經濟理論研討會”上,對中國改革與發展發表了看法。
吳敬璉認為,經過幾十年的曲折坎坷歷程,有些人被改造了,被扭曲了,丟掉了為建設獨立、自由、民主中國的追求。但也有一批同志,被人們稱作“兩頭針”或者“老派共產黨”,仍然堅持當年的追求,站在新時期,反思過去的歷程。
比起吳敬璉的敘述,鳳凰評論員,原人民日報評論部主任編輯馬立誠則頗顯犀利。他認為,目前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很不令人滿意,主要原因在于國企的壟斷,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發展。
馬立誠說,“前國資委主任曾發表言論稱國企是共和國的長子。這種言論與市場經濟理念原則完全不相符,南轅北轍。市場經濟要求參與者地位平等,而這種“長子論”本質上是一種等級觀念,特權觀念,血統觀念,極端落后的觀念。以這種觀念作為基礎與指引,我們的國企改革進展甚慢,問題非常多,這些從近期的中石油事件都可以看出來。對國企的政策傾斜,鼓勵支持國企壟斷,采用這種手段來賺錢。不僅如此,國企虧損時還給予財政補貼。財政的錢來自納稅人的錢,憑什么不征求我們的意見,就給國企作為虧損補貼。”
在這種情況下,不同性質的企業,不同所有制的企業是無法獲得平等的地位。
“國企是‘大阿哥’,民企是‘后娘養的’。以民辦高校為例,這些高校在生源、土地使用、教師評職稱等方面面臨著融資困難。這就像李娜對陣莎拉波娃打網球,一上場裁判宣布從0:40開始,李娜為0分,莎拉波娃是40,然后誰先得50分誰勝利。這個比賽怎么打,沒法打。” 馬立誠解釋道。
他認為,目前中國的國企太多,太壟斷,太壓迫人,嚴重阻礙了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2003年,中國約有14萬家國企,現在還是14萬家,并且大部分是中小型國企。在競爭性領域里,與民爭利,比如,很多國企從事房地產開發。十五屆四中全會時,就提出國企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不要在競爭性領域與民爭利。然而,到目前為止,進展不大。國企太多,太壟斷,太壓迫人,制約著中國經濟下一步的轉型與發展。”
馬立誠進一步分析說,前國資委主任之所以會發出這番言論,也是能夠理解的。“在中國,如果你不向左的東西致敬、恭維、捧場甚至下跪,你就立不住,當不了官,你的利益就難以獲得保證。在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我們已經感受到了這一點。”
在此情況下,中國的改革又該如何進行,改革該走向何處。對此,中央黨校教授,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周為民指出,未來中國的改革一定要堅持市場經濟的邏輯,堅持富民的目標。進一步深化改革,不能只停留在口號上,要真正切實的推進。這就需要解決四個問題:
首先,要對基本的理論問題撥亂反正、正本溯源。為推進改革,仍然需要像鄧小平提出來那樣要搞清楚什么是馬克思主義,一定要把蘇聯模式那樣一種高度簡單化、教條化了的意識形態的體系,與本來的馬克思主義區別開來。我們現在種種意識形態理論上需要清除的東西,主要來自蘇聯的傳承,即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理解和附加在馬克思主義下的錯誤觀點。這些都需要進一步澄清。
其次,要深化對社會主義基本理念的理解。周為民解釋說,“以社會冠名的主義叫社會主義。然而,由于長期受蘇聯模式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從國家主義層面上理解社會主義,以為國家將盡可能多的權力、資源控制在手里叫社會主義。相反,把社會自主的發展,自我的協調,自由地增進當作資本主義去批判。這是在最基本的理論問題上,把事情弄顛倒了。”
再次,中國的改革一定要非常鮮明地堅持富民的目標。如果改革脫離了富民的目標,或者僅僅是為了政府的財政目的而改革,結果往往適得其反。這樣的改革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一系列負面影響。
最后,進一步深化改革,一定要堅持市場經濟的邏輯,這一點和堅持富民目標完全一致。實踐證明,改革脫離富民目標,也一定會脫離市場的邏輯。
總而言之,周為民說,中國的改革需要從思想、理論以及具體措施等多方面綜合推進。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