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
今年的兩會期間,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太平紳士蔡素玉也和記者重提轉基因話題。她連續兩年的議案都與轉基因食品的商業化種植有關。
去年3月6日,蔡素玉女士和筆者做客中國網“聚焦兩會”,就轉基因食物與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接受記者在線采訪。 當時,對于轉基因作物將在中國普及之趨勢,蔡女士在人大會上,做了包括200億轉基因專項費用如何使用、中國糧食生產需要考慮中國國情等分別做了提案。在中國網訪談中,她還從轉基因產業不能將國家大量投入的大量經費變為少數人牟利的專利、中國糧食生產應考慮中國傳統農業的優勢、發達國家糧食生產對技術的過度依賴及其弊端、生態型農業在中國的前景等方面回答了記者和網友的提問。 針對長期無節制發展轉基因作物的不利影響,去年筆者于在線訪談中提出以下五點擔憂: 擔憂一,耕地質量將越來越差。耕地是在犧牲自然生態系統建立起來的,其中土壤養分如地下礦產資源一樣是億萬年形成的。人類農業文明初期,基本上實行的是生態循環的有機農業,后來隨著化肥農業的普及,農業產量得到了提高。但是,化肥等無機農業的負面影響也是很突出的,其中土壤板結和土壤生物多樣性下降已造成糧食單產下降。轉基因是在無機農業基礎上繼續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生產效率,減少勞動力,是“用地不養地”的做法的加劇,長期下去將使耕地質量更加下降。 擔憂二,農民將越來越懶,更多的農民將離開土地。第一次綠色革命成功后,農業機械化、化肥、殺蟲劑、農作物培育將大量的勞動力解放出來,農業勞動力出現剩余,數億農民離開土地進入城市。1850年,美國60%的勞動力在農場工作,現在不到2.7%。即使剩余的農民,因為大部分傳統農活被新技術取代, 其勞動技能也大大下降,現在農村青年中會種地的人越來越少了,農業演變為最不看好的產業。然而,大量人口離開土地,對城市和社會穩定造成的壓力是很大的。這次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問題,恰好說明沒有強大的農業基礎,社會是不穩定的。中國傳統的小農經濟在帶動大量人口就業、提供社會保障方面是有益的。 擔憂三,環境污染將越來越加劇。由于傳統農活如耕種、除草、施肥、噴藥、收獲、儲藏被新技術所取代,需要更多的外界投入,產生更多的污染排放。為了減少害蟲影響,轉基因使得害蟲由危害目標作物轉移到非目標作物,且害蟲產生抗性后,控制“害蟲”對農藥的需求量就更大。華北地區的轉基因棉田照樣打農藥,且棉農施加的農藥量更大了。從生態理論上講,“餓”死一個物種(“害蟲”)代價是非常大的,也幾乎是不可能的,“害蟲”會通過新的進化途徑與人類抗衡,正如人類不斷發明更毒的農藥也不能消滅“害蟲”一樣,轉基因同樣在這方面無能為力。然而,由此而上升的控制成本加劇了環境污染。 擔憂四,越來越多人的脖子將被少數人卡住。轉基因專利持有人對轉基因種子收取額外的技術費用,這些種子比常規種子要貴的多。2005年,菲律賓轉基因Bt玉米價格是常規雜交種子的2-3倍。在美國和加拿大,專利持有人通常對侵犯專利的農民采取法律手段,搞得農民種地提心吊膽。一些基因公司專門聘請私家偵探,以獲取哪些農場未簽署種植合同卻正在種植的轉基因作物,從而索取高額賠償。轉基因種子公司一旦將其種子推向市場,就一勞永逸地坐享其成果,造成種地成本增加,風險增大。從糧食戰略安全考慮,中國轉基因作物大部分沒有獨立的自主知識產權,如果通過商業化種植,將意味著中國13億人的主糧控制權拱手交給國外的生物公司。 擔憂五,食品安全問題將越來越充滿風險。自1983年首例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關于轉基因生物安全的討論就沒有停止過。2008年11月11日,奧地利政府公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致使轉基因作物安全性的爭論烽煙再起。研究人員利用孟都山公司研發的抗蟲、除草劑的轉基因玉米做飼料,經過長達20周的觀察后發現,轉基因飼料影響了試驗動物的繁殖能力。盡管孟都山公司對這個試驗結果極力否認,但有關組織還是警告人們,對于“糧食轉基因審批須慎之又慎”。 作為世界上謹慎的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轉基因糧食問題上一定不能冒進。在這一點上,蔡女士和本人的觀點基本一致。轉基因作物的研發與推廣必須充分考慮到13億人的生存問題,不能為少數人的利益犧牲大部分人的利益。任何新技術有利必有弊,現在聲音一邊倒,是很危險的。農業的根本出路,依然是毛主席當年提出的“農業八字憲法”,即水、土、肥、種、密、保、工、管。轉基因技術僅在“種”上做文章,且存在巨大的環境風險和食品安全爭議。對其余7項農業技術的恢復或提升,尤其貫徹“用地養地”理念,將可從根本上提高農業產量,引領中國農業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中國網》為國務院新聞辦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以中、英、法、俄、日、韓、阿拉伯等十種語言同時發布。
我們的擔憂被近期的農業部低調頒布轉基因水稻玉米安全證書所言中,今天,老話題重談。人大代表繼續上書:
人大代表蔡素玉: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種植應慎之又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0日 09:04 中國經濟時報 本報記者劉慧
在今年“兩會”期間,一封由百余名學者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和全體代表寫就的“立即停止轉基因稻和玉米商業化生產”的聯名信,引起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的關注,信中提到“歐盟和日本等國對轉基因食物持非常謹慎和否定的態度,如果中國將安全性存在廣泛、激烈爭議的轉基因食物主糧化,有可能危及民族與國家安全”。
這一切源起于2009年11月,轉基因水稻品系華恢1號和Bt汕優63,及轉植酸酶基因玉米獲得由國家相關機構頒發的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至此,轉基因水稻和玉米離大規模商業化種植又近了一步。
3月9日,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香港太平紳士蔡素玉也和記者談到了這個話題,她連續兩年的議案都與轉基因食品的商業化種植有關。
“轉基因食品的長期安全性一直具有爭論,而轉基因作物對環境的負面影響也日益顯現。轉基因食品一旦商業化,所有消費者都會受到影響。關于轉基因作物,特別是轉基因水稻的任何商業化種植決定都應該慎之又慎,并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和參與權?!辈趟赜駥τ浾哒f。
上述學者聯名信中寫到:轉基因主糧的生物安全存在不確定性,國內外的許多動物實驗都表明了轉基因食物存在潛在危險。而且轉基因水稻和玉米種子含有多項外國公司的技術專利,種子不能“留種”,一旦出現類似大豆產業美國化的局面,國家經濟安全就無從談起。
推廣轉基因作物的目的在于對抗蟲害,不長草,減少對農藥的依賴。前不久,美國一位教授在致中國政府的信中說:“目前轉基因作物存在后遺癥,現在出現了變種的蟲子和草”。以棉花為例,中美兩國科學家對轉基因棉花跟蹤七年的調查表明,轉基因棉花的優勢在第三年發生逆轉,不僅產量下降,使用農藥等農化產品的數量也大幅度上升。
“轉基因作物的綠色優勢已不存在了,而袁隆平的糧食雜交,日本和荷蘭對糧食的精工細作更符合中國國情?!辈趟赜駥τ浾哒f。
學者公開信中表示出更大的憂慮在于,轉基因作物商業化生產后的不可逆性。轉基因作物大規模生產勢必帶來種子污染,一旦人們發現轉基因作物的缺陷而想改用原有種子時,原有種子性質已經不能復原,這種嚴峻的后果已經發生在阿根廷等拉丁美洲國家。
“轉基因生物為何要做得偷偷摸摸?到底做了哪些試驗?目前沒有關于此次獲準通過的轉基因農作物的相關食品安全性及環境影響信息,消費者無從得知相關信息?!辈趟赜翊碣|疑道。
“考慮到水稻對國家及公眾的重要性,建議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增加透明度,公開更多的相關信息?!?/p>
蔡素玉建議,立即公開獲得生物安全證書的2種轉基因水稻和1種轉基因玉米的相關詳細信息,包括食品安全性,和對環境的影響以及相關知識產權等;立即公開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名單及相關決策者信息。在轉基因生物審批決策過程中舉行聽證會,邀請各方利益相關者,包括稻米種植戶、加工商、貿易商、消費者和社會團體等參與討論和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