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民工“荒”,實在不必慌
李昌平
所謂民工“荒”,是指農民工“荒”。農民工是什么工?既不是工人,也不是農民,實際上相對于其它國家的“黑工”。
開年了,珠三角又出現了民工“荒”,媒體也又“慌”了!似乎覺得民工“荒”是件很不利中國發展的事情。但在筆者看來,民工“荒”的出現,對中國或許是好事。
第一, 民工“荒”是遲早都要來的事情,遲來不如早來。無論是先發國家還是后發國家,一般而言,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之后,都會出現低端制造業的用工“荒”。人均3000美元之后,產業升級越延遲或低端制造業轉移速度越慢,用工“荒”就越嚴重。用工“荒”越嚴重,產業升級或轉移的壓力和動力就越強。
第二, 珠三角民工“荒”的出現,說明農村勞動力和中西部制造業的勞動力的收入增長速度超過了珠三角地區農民工工資增長速度。
第三, 民工“荒”的出現,為民工獲得正常待遇創造了條件。中國經濟的主要問題是內需不足。而內需不足,主要源于農民工工資收入低,農民工工資收入低主要源于農民工過剩,出現民工“荒”對增強農民工的談判力有利,對增加農民工工資收入有利,對擴大內需有利,對中國經濟健康發展有利。
第四, 民工“荒”的出現,為外向依附型經濟轉向內需拉動型經濟創造了機會,有利于經濟發展回歸“滿足本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本位。中國早就應該結束外向依附型“蠟燭經濟”模式了,民工“荒”的出現,無疑是轉型的機會。
第五, 民工“荒”的出現,為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創造了機會,有利于我國實現均衡發展和科學發展。我國每年春節都出現十幾億人次的大流動,既不經濟,也不安全。民工“荒”的出現,可以促進東部產業西進,這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第六, 民工“荒”的出現,為農村調整生產關系創造了條件,有利于村民集體經濟和合作經濟發展,標志著鄧小平期待的“兩個飛躍”和共同富裕時代終于開始了。鄧小平1992年說:“農村的改革和發展會有“兩個飛躍”,第一個飛躍是廢除人民公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第二個飛躍就是發展集體經濟。”1992年鄧小平還在另一次談話中強調:“我最早提出‘兩個飛躍’思想的時候,李先念同志說他都贊成,說這是一個大思想。”
第七, 民工“荒”的出現,不僅有利中國產業升級,還有利中國人權升級、環境升級等。中國是全球工人工資最低的國家,中國也是犧牲環境換GDP的國家,這種以“低人權優勢”、“低環保優勢”維持低端制造業的發展模式,已經太落后了、太過時了、甚至太齷齪了。
當然,民工“荒”的出現,不是沒有任何負面影響。譬如,對產能過剩、且靠壓榨民工的制造商是不利的;再譬如,對靠拿臨時定單找臨時工的皮包商是不利的;還有,對少數地方的垃圾“雞的屁”增長速度會有影響。
一個十三億人、且農民占多數的大國,真的會出現勞動力短缺嗎?整體上是不會的,但局部的、結構性的用工“荒”是可能的。假如整體上出現了用工“荒”,一定是制度“荒”造成的。譬如:村民社區型生產經營合作社發展滯后,導致農業和農村中閑置、半閑置勞動力過多;再譬如:持久濫用“優惠政策”扶持沿海低端制造業發展,導致勞動力等生產要素長期廉價東移,違背了低端制造業梯度轉移規律(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低端制造業總是向勞動力、土地、環境、社保等成本更加低廉的地方轉移)。
要避免我國整體性用工“荒”的提前到了,必須緊緊抓住四個關鍵。一是必須大力發展村民社區型生產經營合作社,提高農業規模化、機械化水平,把更多閑置和半閑置勞動力從土地上解放出來。二是加大鼓勵和扶持沿海低端制造業西進的力度,方便勞動力就近就業。三是產業升級,提高工人工資水平,吸引更多農業勞動力非農就業和更多“啃老族”“蟻族”積極就業。四是為所有農民工個人化,為工人階級有尊嚴的工作和生活提高法律保證和社會制度保障。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中國鄉村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