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時政 > 時代觀察

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謹以此文紀念錢學森先生!

高巖 · 2009-11-06 · 來源:烏有之鄉
痛悼錢學森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高巖: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謹以此文紀念錢學森先生!


 

錢學森老人駕鶴西去了,他是當代最受尊敬的中國人;在我們看到的錢先生照片中這是一位滿面春風的謙謙君子,但他更是曾經被美國將軍視為能值五個師的世界級戰略火箭和導彈專家!錢先生曾經領導著中國的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使中國的導彈與衛星一飛沖天,奔向外空,使中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成為中國少有的領先世界的行業。

五十多年前當錢先生歷經千難萬險回到祖國時,他對身后的美國當局說他回到祖國是“為了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日子”! 當200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華誕60周年大閱兵、中國軍隊的鋼鐵洪流行進在長安大街上時,錢先生知道他的理想已經實現了!于是在北京百年難遇的漫天秋雪中,他靜靜的離去。而當他家門為前來哀悼的人們打開時,我們才知道這是一位幾十年都過著簡樸生活的老人,他在都市中平凡的小屋與他為之奮斗而氣壯山河的事業是如此的反差強烈,又一次我們從中明白了多少人生的道理!

天安門前的國旗是否會為錢學森先生而降半旗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已經走進天宇成為人民共和國星空中一顆最亮的星星,錢老臨行前對中國的教育體系有深切的關心和批評,他對他深愛的國家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是否能使這個國家許多人的良心猛醒我們還不知道,但我們的道路上已經有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坐標;這就是錢學森一生的道路!

錢學森先生一生的道路就是中國人民奮發圖強、終于在二十一世紀初已經成為世界強國,并有可能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苦斗歷程。錢學森先生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科學家,是愛國者,是萬人難敵的中國軍人,但他生前一直說他人生最大的激動是國家和人民把他視為勞動人民的一員!錢學森先生是最優秀的中國科學家,更是真正有良知的愛國者,因為有無數錢學森這樣的中國脊梁在為中國鞠躬盡瘁,我們對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未來始終有信心!

一、漸入佳境的中國太空事業

當神舟飛船載人航天和嫦娥探月衛星相繼怒飛沖天后, 中國航天事業已經相繼完了地球衛星、載人航天、深空探測這三項外空事業的核心工程,航天事業本質上是一個國家所能組織起來的最高端的人類工程、是巨人的步伐!能完成全部航天事業的國家,能完成人類社會現有的任何規模的工程,因此中國人現階段已經到達了這種地位。與航天事業的成就相比,中國現階段其它領域內的落后如大型飛機和航母系統,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決心和組織、還有時間問題。

中國今天的一切、包括中國的航天事業均來之不易,但是道路已經展開,未來的中國航天事業,將帶著中華民族的雄心而持續凌云向上,并護衛和見證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正因為如此,我們才為每一次中國的航天事業的成就而深深的激動!在為中國航天事業而喝彩的同時,如果我們能更深刻的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我們將更好的理解中國今天的道路和未來的方向。

中國是火藥和火箭的故鄉,早在14世紀,就有一位名叫萬戶的中國人夢想以火箭動力飛行,這位發明家在一把椅子上綁上了47枚當時的火箭,點燃后想坐在椅子上行,而他的實驗以自己身亡而告終,但無論如何這是人類最早的火箭飛行的嘗試,為記念這位偉大的世界上最早的火箭飛行幻想家,月球上有一座環形山以“萬戶”而命名。


而現代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從上個世紀50年代開始的,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的初期,盡管百廢待興,但當時那一代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偉人們高瞻遠矚,已經開始策劃新中國的航天事業;1956年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主持制定了國家“1956~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綱要(草案)”。這個規劃包括57項重要新型科技內容,火箭與噴氣推進技術是其中7個重點項目之一。根據這個規劃,開始了包括組建中國第1個火箭研究設計機構在內的一系列籌備工作。

在美國經受迫害后終于回到祖國的錢學森參加了從無到有的中國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奠基和創業;1956年2月17日,錢學森經過反復斟酌,提出了關于《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就我國火箭、導彈事業的組織方案、發展計劃和具體措施發表了精辟的見解。《意見書》受到黨中央高度重視。不久,錢學森受命負責組建我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10月8日———這正是錢學森回國一周年的日子,國防部五院宣布成立,錢學森被任命為院長。新中國的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由此開始了艱難的征程。

新事業起步,千頭萬緒。錢學森首先給剛剛分配來的幾百名大學生講授《導彈概論》,讓這些從未見過導彈的技術人員了解最基本的專業知識。他擬定了空氣動力學、發動機等有關專業的學習計劃,并指導建立了導彈總體、空氣動力學、發動機、彈體結構等研究室。在酒泉導彈發射場。錢學森和普通科技人員一樣,睡帳篷、吃粗糧,組織導彈試驗的測試、計算、分析、研究。

在前蘇聯突然撤走全部專家的困難條件下,他帶領著中國科學家們攻克了一道道難關,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進行了我國第一枚導彈飛行試驗。1966年10月27日,錢學森又參與組織了我國第一枚裝有核彈頭的中近程地地導彈飛行爆炸試驗,即原子彈、導彈“兩彈結合”試驗。核彈頭在預定地點上空成功實現了核爆炸,此舉震驚了世界。我國的國防現代化建設又一次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60年代中期,中國決定啟動“651工程”,即設計、生產并發射我國第1顆人造地球衛星,以實現毛澤東主席早在1958年就發出的“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的號召。作為一代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的目光總是具有前瞻性。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后不久,錢學森就組織有關專家就我國地地導彈的發展道路展開討論,形成《我國地地導彈發展途徑的意見》,提出了我國中近程、中程、中遠程和洲際導彈的長遠發展規劃。

隨后,地空導彈、海防導彈,以及固體發動機、固體導彈、反導系統和運載火箭等項目,也在他組織和協調下陸續上馬。1965年1月,他又向中央提出報告,建議早日制訂我國人造衛星的研究計劃并列入國家任務。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工程代號由此被定為“651工程”,錢學森擔負“星———箭———地面系統”總的技術協調和組織實施工作。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遨游太空,向世界宣告新中國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在此之后,中國的太空事業繼續發展,經過約50年的努力,目前已經發展到了在世界上獨立成為人類第四個航天中心的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以及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后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制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制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衛星定位系統、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中國的載人太空飛行正在緊張的進行之中并已經開始規劃載人登月飛行,極有可能成為第二個將人類送上月球的國家。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成就之一,中國的航天事業是在中國基礎工業薄弱、科學技術水平落后、科學人才急缺、而外部敵對國家對中國進行全面封鎖的年代中從零開始出發,以非常有限的投入,在不長的時間內,走出了一條完全屬于中國自己的航天事業道路。

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對中國的軍事防衛能力、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和人民的內心深處都發生了重要的影響,可以說在從1949年開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歷程中,中國的航天事業當之無愧地可以被稱為最成功的領域之一。而目前中國在全球地位中的大國地位,很大一部分就直接建立在當年中國的“兩彈一星”基礎之上,建立在部分太空技術基礎上的中國核威懾力量,至今仍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重要的安全保障機制之一。

中國的太空事業的成功絕不是偶然,它的成功深刻地折射出了中國現代化的動力、過程和成功的必備條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成功經驗彌足珍貴,對中國的現代化事業應該具有全面的指導意義。而我們至今仍未清晰地總結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功經驗中所包含著的規律,將它們升華為中國的發展戰略,并用于指導中國的現代化歷程,無論如何都是一個重大的失誤。

二、彌足珍貴的中國航天事業成功經驗

中國的航天事業自從上世紀50年代末創立以來,走過了艱苦奮斗、初有成效、持續發展和走向成功等重要的時期,成為完全建立在中國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基礎上的中國最成功的產業,近50年中國太空事業的成功給我們留下一些最寶貴的具有全局性的經驗:

一、高層建瓴的戰略規劃: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首先在于中國的歷代領導人對中國航天事業戰略遠見,以及在此基礎上所做出的戰略發展規劃,早在1958年毛澤東主席就指出:我們要搞自己的人造地球衛星!在當時中國的國民經濟基礎非常薄弱、吃飯穿衣問題還沒有解決,而科學技術儲備嚴重不足、人才匱乏的情況下,能夠下這樣大的決心,是何等的戰略遠見,改革開放后鄧小平曾指出:沒有兩彈一星,就沒有中國的大國地位。

而中國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從戰略的高度統攬全局,也始終堅定不移地支持發展中國的航天事業;江澤民總書記在第四十七屆國際宇航聯大會上指出:“中國政府一直把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鼓勵和扶持。今后,我們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航天事業爭取有所創新,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

二、中國知識分子的犧牲、奮斗和深厚的創造力:中國的航天事業直接顯示出在特定條件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科學、愛國和奉獻精神所能夠創造出的驚天事業。在50年代初,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際,數百名出類拔萃的中國知識分子從海外回到了祖國,其中一些人直接投入了“兩彈一星”項目,成為中華民族在那個時期的脊梁人物,在中國早期的太空事業就有從美國沖破重重困難毅然回到祖國的錢學森,他在中國的導彈和航天事業的前期發展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從而成為所有真心愛國的海外中國知識分子的杰出代表。

與此同時,一大批優秀的國內的知識分子也從四面八方聚集到中國當時戰略性的導彈和航天系統,他們在當年一度連基本的生存條件都無法滿足的情況下,不為名利,以愛國犧牲和奉獻的精神,完成了中國太空事業艱難的起步,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感人的一頁,比岳飛精忠報國和蘇武北海牧羊更能打動每一個后來的中國人的心靈。今天新一代的中國太空事業建設者,繼承了這個行業的光榮傳統,不計名利、不講條件、而講奉獻、奮斗、創新和科學,繼續推動中國的外空事業走向新高,成為真正地創造歷史的中國脊梁人物。

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全國大協作的發展道路:中國航天的成功在這一點上與其它真正成功的中國的現代化事業一樣,顯示出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可貴。由于太空事業的頭等戰略和軍事意義,中國的太空事業從一開頭就是在美國和其它太空國家的技術封鎖中開始發展的,不存在大量引進和外購的可能。

正是在這種特殊的戰略環境下,中國的太空事業完全地把握在了中國人自己的手中,從而使本行業的發展腳踏實地,不受外界的競爭和干擾,低成本、高質量地在國內自己的科學技術和工業基礎上成長。與此同時,國內相關行業的大力合作也是中國太空事業進展迅速的成功因素,航天事業是一個大的系統工程,在充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國內各行業在本領域進行了充分的合作,從而使航天事業成為全國大協作的結晶。

四、集中優勢力量、重點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管理方法:由于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的資源限制,中國用于航天事業的投資始終極其不足,與此同時,由于基礎工業和技術儲備的限制,中國不具備在航天所有領域齊頭并進,全面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實力。

在這種前提下,中國的航天事業采用了集中優勢力量、重點突破、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先進管理方法,相繼實現了一系列關鍵性重點突破,從而帶動了全局。然后在不同的時期上繼續選擇新的重點突破方向,繼續擴大航天事對中國的國家戰略力量和現代化全局事業的影響和帶動作用。

中國的太空部門,是目前中國屈指可數的幾個在世界上處于領先地位,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有最重大戰略意義的行業之一;中國太空事業的建設者們,以他們的奉獻、創新和輝煌的成就,告訴我們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和中國知識分子的風采。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中國國內各行業中投入和產出比率最高的行業之一,而且對中國的國家利益具有頭等的戰略重要性,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的航天部門多年來始終保持著中國革命的精神:以大局為重、艱苦奮斗、發憤圖強、最終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一支重要航天力量。


三、爭奪制天權:中國太空事業的必經之路

在目前的全球格局下,中國處于一個特殊地位:在已經形成的以美國霸權為主導的全球體系中,中國是唯一有獨立的意識形態和國家發展模式。因而不受美國和西方力量支配的大國,而且中國多年的國家戰略是不以武力為中心去追求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以和平與發展作為自己立國的根本。正是這樣一種格局之下,由于不受其它國家的支配和始終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中國在世界力量對比中走入了一種良性循環;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中心之一已經是可以預見的歷史必然。

但中國現代化歷程中始終存在的一個陰影就是世界現有秩序主導者并不準備和平地接受中國獨立的堀起這一事實,無論美國的國家戰略在中國問題上有多少種選擇,但在最根本一點上美國現行的國家戰略非常清晰;美國不接受世界上出現另一個可以與美國平分秋色,或完全超越它的全球性的力量中心。盡管中國并沒有將與美國爭奪全球秩序的主導權,并超越美國而成為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做為自己明確的國家戰略,但中國本身的發展和歷史的運動方向,都會將中國推向這個方向。

事實上,在過去的歷史進程中,中國曾長時期保持著世界最強盛國家的地位,但中國文明缺乏擴張力的內部缺陷。使中國在西方堀起后失去了這種優勢并飽受凌辱,在這次中華文明全面復興的過程中,中國文明中盡管還有過去歷史的深層痕跡,但很難相象中國會再次主動放棄自己的強大地位而重新成為其它文明擴張的犧牲品。

這樣,只要美國不放棄維持其全球霸權的國家戰略,以及中國不放棄自己現代化的努力和持續成長的國家戰略,中美兩國間的某種對抗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希望中美兩國的對抗能夠理智地進行,而且盡可能的不采用直接軍事對抗的形式,歷史只給中美兩國各自留下一個選擇;要么是美國被迫放棄維持全球霸權的努力,重新成為一個普通的建設性的全球大國、要么是中國被迫中斷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和國家的發展,在某種被強迫接受的全球秩序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二流的國家地位,二者必居其一。

在如何對待中國的問題上,美國人的確存在著一個兩難的困境;如果它把以和平和發展作為自己國策的中國確立為敵人,一方面在亞洲和世界其它地區美國無法得到其盟國的明確直接,在美國國內政治中也會有不同的利益沖突從而引起混亂,與中國為敵將使美國完全喪失做為現行全球領導者必須具備的道德優勢。

而中國面對著美國的明確敵意也會做出一系列根本性的戰略調整,這些調整包括在亞洲威懾美國軍事存在,提高對美國本土的核威懾強度,主動尋求與美國對抗的前線國家全作,尤其是在一系列敏感的軍事技術上支持這些國家,這一些都將對美國造成嚴重的損害。在力量上美國目前并不擁有可以支持美國立即選擇與中國為敵的那種壓倒性的優勢,也缺乏國內政治上的共識,這就是為什么盡管多年來美國國內一部分政治最強大的極右勢力始終將中國做為敵人,但美國至今無法正式將中國確認為敵人的最關鍵性的因素。

因此,在21世紀中美兩國間的和平狀態是否能夠得到保持,在中美雙方都不放棄各自都認為是自己國家核心利益的各種權利益要求,包括兩國在利益沖突的中心,既在臺灣問題的立場前提下,力量的平衡將是中美兩國間保持和平的關鍵。從長期的趨勢來看,中美兩國的各自國家力量都還有相應的發展的空間,但中國以經濟為中心的綜合國力的發展趨勢必將使中國與美國的力量對比天平轉向對中國有利的方向,這就迫使美國將越來越倚重于其軍事力量來平衡中美兩國的力量對比。

實事上,在目前世界各主要國家之中,美國對軍事的倚重已經大大超過了其它國家,這也意味著美國現今在全球的優勢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其過度發達的軍事優勢上,而并沒有真正的其它綜合國力包括經濟、文化和道義上的優勢作為基礎,因此,這樣的霸權缺乏長久自我生存能力。

在美國霸權的刺激下,其它國家尤其是中國必然會投入與其日益強大的綜合國力中的相應部分來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這樣在長期的競爭條件,美國享有的對其它國家的軍事優勢也將日益縮小,甚至有被超越的可能。而美國也勢必會持續努力加強自己的軍事力量來維持目前其占主導地位全球力量平衡,這其中勝敗的關鍵就在于在這場競爭中,誰能把握住當代軍事革命的方向,從而建立起二十一世紀的相對軍事優勢。

而二十一世紀的軍事力量除了繼續依賴于傳統的核威懾和信息化的海陸空常規力量之外,最重要的發展方向就在太空軍事化;在太空軍事技術方向的突破,將直接決定超級大國或集團在21世紀全球力量對比中的位置,因此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正因為如此,我們看到美國加快發展其導彈防御計劃,隱蔽地推行其太空軍事計劃為自己謀求對其它國家來說是不可容忍的絕對國家安全的同時,中國和歐洲都在太空領域作出了重大的戰略決策;歐洲國家推出了自己的太空定位“伽利略”系統,走上了在太空安全戰略上與美國分庭抗禮重要的一步。

而中國近期的載人航天飛行、多種衛星應用計劃以及已經開始規劃的下一步登月飛行甚至火星登陸,都蓬勃發展,這一切都預示在未來的歲月里,太空領域各國的競爭和對抗正方興未艾。如果國際社會在近年無法就制定一項新的太空非軍事化的條約達成意向,隨著世界上主要的國家和集團全面在軍事上進入外空,中國也勢必要發展自己的外空軍事力量,而且必須要能夠在這場外空軍事對抗中取得優勢,這樣中國才能在未來的主要表現在外空全面軍事化的大國對抗中立于不敗之地,從而為中華民族全面復興、成為人類歷史的主流國家提供強大的安全的保障。

四、外空非軍事化,中國外空戰略的首要目標。

在現行的國際法制度之下,外空是已經被非軍事化的國際空間,但一系列在上個世紀50年代后陸續建立起來的條約和法律制度,并沒有真正地完成太空非軍事化的目標,目前國際法中關于外空非軍事化的法律制度最大缺陷在于;僅禁止各國在太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武器系統,卻沒有禁止各國使用太空為其地球上的各種軍事活動提供信息支援,因而在實際上允許各國使用外空進行軍事活動。

由于現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各種武器系統對信息傳感系統的要求越來越復雜,而信息傳感系統和火力打擊系統實質上已經無法分離、而共同組成了現代的武器系統。這樣,部署在太空的各種傳感器實際上與布置在地球上的其它武器部分連為一體,共同構成了完整的現代武器系統、其中同樣包括大規模殺傷武器系統,所以傳統的單純禁止在外空部署大規模殺傷武器系統的國際條約體系已部分失掉了嚴格的軍事意義。更何況隨著新軍事技術的發展,某些有可能被布置在外空的新概念武器盡管不直接屬于傳統的大規模殺傷武器系統,但其效力與其并無重大的區別。

更重要的是,隨著美國軍事戰略的變化,美國已經在外空軍事化上作出了選擇;它將發展各種新的太空武器系統,導彈防御系統就是美國太空武器系統發展的重大突破,這樣,一但相應的太空軍事技術成熟后,在對外關系上走單邊主義道路的美國政府很可能會選擇退出被認為的束縛其追求絕對軍事優勢的國際太空條約;美國單方面拒絕全面禁止核試驗和禁止反彈道導彈武器系統的國際條約體系就充分顯示了這一點,在這些背景下,現存的外空非軍事化國際條約體系已經顯得十分軟弱,無力維持在21世紀繼續使外空保持非軍事化的目標。

而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它的軍事力量,包括外空軍事力量,從來都是服從于其有限的國際戰略目標,在可以預見的近期、中期和遠期,中國不需要大規模發展自己的太空軍事力量來支持自己的軍事戰略,中國目前在太空軍事領域的發展始終走的是“壓力一反應”這樣傳統的中國軍事發展戰略;也就是說只要其它國家太空軍事化的發展沒有給中國的國家安全造成重大的損害,中國不會主動地進行大規模的太空軍事化努力,相反中國寧愿看到太空非軍事化的現狀一直保持下去。

所以中國在外空軍事化問題上的立場與在這之前對待其它的大規模殺傷武器的態度一樣:首先是在道義上反對,努力爭取能通過國際合作來消除危險,在和平努力無法奏效,對手已經發展起相應的武器系統危險開始存在的時,毅然投入力量,發展自己的相應武器系統以保證自己的國家安全。

所以在太空軍事化面臨重要轉折的今天,我們看到中國是在兩個方向上努力來力爭掌握局面:首先是推動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防止太空軍事化走向不可控制,其次是努力發展自己的太空事業,爭取在對抗中不落后于對手。因此我們在觀察中國太空事業的發展時,除了看到中國的太空事業進步和將會對世界格局帶來的深遠影響之外,更要看到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最積極推動外空非軍事化努力的國家;中國一直在自己的外交活動中通過各種努力,向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最發達的空間大國、建議盡快締結新的防止太空武器化和制止外空軍備競賽的國際條約。


事實上,目前締結一項全球性防止外空軍事化條約最大的障礙仍是美國;美國反對締結一項此類條約的立場主要是目前外空軍事化問題并不十分緊迫,一項全面防止外空軍事化的條約并不是當務之急。與美國在控制包括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等一系列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上的立場一樣,美國的反對態度反映了目前美國在太空力量對比中仍占有壓倒性的優勢,而且美國并不準備主動放棄這種太空軍事優勢,所以只要其它國家還沒有在太空軍事力量建設上取得重大的進展,從而開始威懾美國,我們無法看到美國會冷靜地考慮太空非軍事化的問題。

中國在外空軍事化方面的努力始終沒有得到美國的正面回應,正如多年來中國在核武器問題上所持的公正態度一直未得到美國的回應一樣,中國在外空問題上的選擇最終是加快發展自己的太空軍事系統,以期與美國的太空軍事力量達成某種平衡來保護自己的國家利益。而不是通過一項新的外空全面非軍事化的條約來保護自己的可能性在短期內很難實現,這一趨勢已經從近期內由于美國的拒絕,國際社會無法達成一項新的太空非軍事條約,而中國也加快了自己太空力量建設步伐等種種跡象中得到印證。

五、中國外空武器未來的發展趨勢和階段

作為大國未來安全的最重要屏障的制天權,其發展與傳統的制海權有相同之處;首先需要一個國家對制天權的戰略意義有歷史性認識和先人一步的戰略洞察力,只有先從大戰略和歷史的角度真正明確了制天權將在未來的大國抗衡格局中的決定性作用,才能談得上系統和持續地去發展強大的空間力量。否則中國外空軍事力量的發展將成為漫無目的,完全是根據對手的壓力而作出的被動反應,這樣的太空軍事力量發展模式完全不符合太空軍事化的內在規律,更無法使中國在建設自己太空軍事力量的過程走以我為主的戰略發展道路,最終為中國建立起世界一流的、能為自己的國家利益提供充分安全屏障的太空軍事力量。

更何況對于中國這樣一個處于現代化過渡階段,在國防領域有大量的發展方向需要同時投入、而資源有限無法充分滿足全面國防現代化需求的國家,在目前就開始高強度大規模地進行太空軍事力量建設顯然是無法作到的。根據中國以往發展“兩彈一星”的戰略規劃經驗,中國太空事業將以15年為一個周期。目前,中國正處在其太空事業、包括太空軍事力量發展的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新周期的開端;一方面過去近50年中國太空事業的發展已經為中國今后的太空事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中國已經有一系列新的綜合性太空項目進入實施階段,如果成功后將使中國的太空事業繼續向前躍進一大步。

而另一方面,中國所受到的外部綜合軍事壓力和來自世界上目前最強大國家直接的太空軍事挑戰也越來越沉重,從而對中國的太空軍事力量發展提出了更嚴峻的要求,而目前中國的總體太空力量,其中包括太空軍事力量,尚無法立即支持中國回應這個挑戰。

所以現階段將是中國太空軍事力量發展的戰略籌備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國的太空軍事力量發展需要明確的作出短期、中期和長期戰略規劃,開始著手實施并制定具體的長期太空軍事技術發展規劃,進行相應的機構和體制的建設。同時在現有的航天事業的基礎上,完成既定的軍民兩用的太空發展項目,并有重點地搶時間地發展某些急需的太空軍事技術。

只有順利完成這個階段的建設后,中國的太空軍事建設才有可能轉入中期和長期的階段。而每一個階段中國太空軍事力量的建設又都是中國與所受到的外空軍事壓力直接進行對抗的過程。這樣,在對抗中發展、和在發展中對抗將有效地統一在不同的中國外空力量發展周期內,當數個以15年為周期,有明確的戰略指導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在中國總體上不斷增強的綜合國力和科學技術發展上的中國外空軍事力量發展階段相繼完成后,中國的國家安全和中國在世界秩序中的位置將有根本的變化。

2000年11月,中國發表了為“中國的航天”的白皮書,對中國今后航天事業發展的目標按10年一個周期作出了清晰的表述,按白皮書的介紹,從2000年開始的頭10年,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目標為:

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以氣象衛星系列、資源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和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群組成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甚至全球的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建立自主經營的衛星廣播通信系統。積極支持商用廣播通信衛星的發展,開發長壽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電視直播衛星,初步建成中國衛星通信產業。

建立自主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分步建立導航定位衛星系列,開發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系統,初步建成中國的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提高現有“長征”第列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開發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運載火箭,建成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化系列,增強參與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能力。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載人航天工程研制試驗體系。

建立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統一規劃和建設各種衛星遙感地面應用系統,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面衛星遙感受數據接收、處理和分發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在對地衛星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形成較完整的業務化應用體系。發展空間科學,開展探空探測。建立新型的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加強空間微重力、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環境和空間天文研究;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探空探測的預先研究。

而在完成頭10年發展目標后,今后20年或稍后一個時期,中國航天事業的遠期目標為: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實現產業化和市場化,用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廣泛需求,并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按照國家整體規劃,建成多種功能和多種軌道的、由多種衛星系統組成的空間基礎設施;建成天地協調配套的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形成完整、連續、長期穩定運行的天地一體化網絡系統。建立中國的載人航天體系,開展一定規模的載人空間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空間科學取得眾多成果,在世界空間科學領域占有較重要的地位,開展有特色的探空探測和研究。

在目前已公布的中國空間發展規劃中,我們看到中國近期的航天產業主要將圍繞大力發展各種衛星系統、發展載人宇宙飛行和實現登月計劃這三個重大主題進行;目前中國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載人宇宙飛行計劃的實施,可望在一兩年順利將中國太空人送入地球軌道飛行,并開始建設宇宙空間站。與此同時,中國也開始進行登月飛行的各項前期準備工作,中國肯定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將太空人送上月球的國家。這三個將在20年內重點實施太空計劃將對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群、國防力量,中國人的精神風貌和中國的國家威望起到巨大的推進作用,是中國在21世紀國家力量急劇增長的象征,因此將成為中國在21世紀初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國家重點努力方向。

規劃中的中國20年太空發展計劃一但完成后,中國將擁有世界一流的空間基礎設施和產業,而這些空間基礎設施和產業將同時成為中國太空軍事力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屆時中國將擁有世界一流、可與其它最強大國家相抗衡的空間軍事力量,而中國太空軍事力量自身的長期發展將圍繞著三個重要的太空戰略方向:

一、建立起完全自主的太空對地球表面,包括陸地、海洋、天空和電磁空間軍事行動進行信息支援的軍用航天系統,達到目前美國和其它發達國家的相應技術水平。

二、建立起有效地反衛星武器系統,在局部戰爭爆發和太空軍事對抗加劇的情況下,有效地打擊對手的太空武器信息系統。在這個領域,中國應按自己的國防需求,重點在大功率激光等新概念武器系統上有所突破,達到世界領先的技術水平,形成自己的太空“殺手锏”武器系統,從而實現以非對稱作戰的方式制勝太空。

三、在先后完成前兩個太空軍事能力重點建設的前提下,開始發展太空對地攻擊系統,最終實現從太空直接攻擊敵人在地球范圍內的各種軍事目標,形成與常規威懾和核威懾平行的第三種太空威懾。

在具體的發展周期上,中國太空軍事力量的建設應與中國總體的太空發展相適應,同樣分為三個周期,但由于中國太空軍事力量建設的起點與美、俄相比很低,所以力量建設周期較長。從現在開始到2015年為第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內重點解決太空軍事力量的體制,戰略和投入現役的問題,為中國太空軍事力量的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

而在具體的太空軍事能力發展上,應使中國的空間軍事力量發展圍繞著建立完整的空間軍事信息支援系統為重點,形成有效的空間偵察、監視、預警、通信、導航和定位等空間軍事能力,使中國的空間軍事系統能夠為中國陸、海、空和電磁空間的作戰行動提供強大的信息支援。與此同時發展以激光攻擊為中心的反衛星作戰能力,在這個階段,中國空間力量的發展主要以“壓力—反應”為模式,力爭改變落后狀態,是追趕式的發展。

從2015年至2030年為中國太空軍事力量步入全面發展的階段;在這期間中國應擁有不低于任何大國的空間信息軍事支援衛星系統,中國的傳統軍事力量將因為得到太空軍事信息系統的支援而變得極為強大,與此同時,在本階段中國也將大力發展空間武器的攻防能力,尤其是對敵方“太空武器系統”的摧毀能力,屆時威脅中國國家安全的各種敵方空間系統,這其中也包括對手導彈防御系統的空間部分,都將處于可被摧毀的狀態之下。在這個階段,中國太空軍事力量發展已經走出了被動的“壓力—反應”模式,開始形成了自己的特定優勢。

而從2030年開始,中國的軍事空間力量將成為中國現代化國防最重要的部分,屆時已基本完成的軍事空間信息支援系統和太空對抗武器的建設將使中國的傳統常規力量和核力量得到全面的更新,從而走上一個新的力量臺階。

而與此同時,中國太空軍事力量的發展將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領域,既建立太空威懾;在屆時已經十分成熟的各種載人和無人宇宙航行和空間站的基礎上,中國將有能力在太空保持強大的軍事威懾力量,從而直接對地球上各種軍事目標形成毀滅性的新概念太空打擊力量。目前十分艱巨的一些作戰任務,如對敵海上航母集群的打擊,全面殲敵于地面的對敵空中力量的精確機場打擊,以及對敵各種戰略性樞紐和節點的遠程精確打擊,將因為出現從太空直接對地球表面的精確軍事打擊能力而變得完全可行。

太空對地的精確戰略和戰術軍事打擊能力將形成與傳統的常規威懾和核威懾并行的第三種軍事威懾能力。在太空力量發展的第三個周期,中國軍事力量的發展有望完全突破以往的傳統周期和“壓力——反應”模式,完全掌握住了戰略局勢發展的主動性,屆時中國的國防現代化將基本完成。

六、制海權和制太空權:中國衰亡和復興的兩個轉折點

從1405年至1433年,在中國的明朝明成主朱棣時代,中國曾一度成為全球海上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在這28年間,明朝先后7次派出以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率領的當時全球范圍最強大的船隊,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方向航行。而當時在全球的海域內,沒有任何其它國家和地區有可以與明朝中國船隊相抗衡的海上力量,中國明朝擁有全球性占絕對優勢的的海洋船舶制造,航海規模和航海技藝的優勢。實事上,當年明朝中國所擁有的海上優勢遠高于這之前和之后任何一個其它國家所達到過的海上優勢;既使今天以航母編隊為中心的美國海上力量在全球海域上的優勢,也沒有達到過當年明朝中國鄭和船隊所享有的那種壓倒性的優勢高度。

在鄭和船隊的巨大的風帆之下,人類歷史曾短暫的一度轉向與后來的發展完全不同的方向,如果明朝中國把握住了當時它所擁有的、人類歷史上僅有絕無的海上優勢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全球擴張,隨后的世界歷史將完全是另一個樣子;帶動了整個西方文明崛起的15世紀的地理大發現、將因為中國全球海權的存在而成為不可能,而隨后的歐洲大陸本土的發展和對美洲大陸的開發也將會完全是另一番景象,而在亞洲大陸上,由于西方在15世紀開始逐漸加強的海上力量而引發的中國在19世紀的大衰敗也將得到避免。實事上,如果明朝中國的海上力量發展能夠得到延續,那么人類至今的歷史都要因此而重寫;不是西方文明,而是中國文明將主宰人類從15世紀開始的近現代歷史。

而這個已經具備了各種初步條件的中國盛世未能到來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在明朝中期主動放棄了自己擁有的航海技術和對海洋的控制;龐大的鄭和船隊最后一項航行是在1432年,這之后明朝停止了艦隊遠航。當時中國沿海擁有的、為龐大的遠航事業服務的海船制造和海上航行的各種設施和人員、也在隨后的年月里逐漸消亡,以至于當幾百年后,中國要為鴉片戰爭中開到中國沿海的英國艦隊所震憾,而事實上,中國自己放棄了當年不經意擁有的全球最強大的海上力量,當年的鄭和艦隊無論從規模、數量和相對技術水平等各方面都超過18世紀西方國家的艦隊,人類一直要等到工業革命完成后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后,才重新看到規模與當年鄭和船隊相仿的海上力量編隊。

所以在人類的歷史上,明朝中國主動放棄了自己所擁有先進航海技術和制海權已經成為一個最重要的歷史轉折:在歷史發展的大部分時間內,一般來說人類始終是由低向高的掌握往先進技術,并因此而改變自己的生存環境和領先于其它民族,而中國明朝放棄先進航海技術和海權的例子也證明:由于種種原因,在沒有任何外來壓力的情況下、一個民族也會突然失去了對技術發展的動力,從而中止了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和成為各民族中佼佼者的努力。

而在中國歷史上,明朝單方面放棄在海洋技術上領先地位的后果十分嚴重;中國在近代的衰敗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失去了可以與西方相抗衡的制海權。中國在近代史上由于無法控制海權而造成的衰敗,至今在影響中國現代的進程。

而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我們又重新看到類似的歷史現象發生在中國的航空工業領域;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經過艱苦的努力,中國航空工業終于發展出了自己的大型噴氣客機運—10,使中國一舉成為世界上僅有的少數幾個能夠制造大型噴氣運輸客機的國家,盡管運—10與當時其它能生產大型民用運輸客機的國家的技術水平相比還有差距,但運—10飛機本身的出現就已經使中國躋身于世界航空技術先進的國家。

運—10大型客機技術如果能夠繼續發展,將從根本上改變今天中國航空工業無法為中國的軍事和民用航空提供大型飛機的戰略失敗狀況,但事實上我們又一次看到中國在沒有任何重大的內外壓力和合理解釋的情況下,主動放棄了在大型民用航空飛機領域內已經達到的技術領先地位。

由于中國在80年代初完全放棄了將大型客機制造立足于國內的努力,從而放棄了一個具有戰略意義的行業,至今我們仍看到中國由于這次戰略錯誤而引起的嚴重后果;中國的航空工業始終無法成為國內主導性的行業,至今完全無法滿足中國的國防事業和民用航空對大型飛機的需求。由于中國被迫從國外采購對自己具有戰略意義的所有大型軍用飛機和民航客機,從而使中國的國家力量構成和現代經濟出現一個重大的缺陷,直接影響了中國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總體水平的進程。

中國歷史中這種突然放棄已經形成的技術和制度上的優勢,從而使自己在該領域失去了戰略優勢的作法可以說是至今陰影未消,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運—10大型飛機項目上的失敗就是一個例子,使人感到中國歷史和中國文化中始終缺少一種對技術和科學進步、尤其是國家力量優勢的本能的追求,從而使中國包括科學技術在內的發展始終處于一種“壓力—反應”,既由外來壓力而引導變化的被動循環之中,而“壓力—反應”模式本身是具有危險的,如果外來壓力大于機體本身的反應能力就會引起整個國家系統的崩潰。

目前中國所有重大科學技術和國家力量的發展,包括對民族生存有決定性作用的核武器以及航空航天技術,至今仍是在“壓力—反應”的模式上發展,而這種發展方式從根本上不可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一流強國。只有當中國能夠走出這個怪圈,使追求科學技術優勢,尤其是具有頭等戰略意義、將決定未來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鍵科學技術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的本能時,中國的現代化才有了真正的內在動力。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科學技術和經濟是主導人類歷史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在各種文明和國家的對抗中使勝者領先的最重要的因素,但科學技術和經濟的總量并不直接作用于一個民族的強盛,它必須通過將這種物質優勢轉化為更直接的力量優勢,既一個文明的暴力能力、也就是其軍事力量之上才能完成使一個國家強盛的整個過程。

軍事力量和一個國家的經濟基礎和科技是總體上成正比的,但兩者之間并不是線性關系,在高瞻遠矚的國家戰略的指導,作為上層建筑的國家軍事力量能對一國的主要歷史方向,也就是其經濟基礎和科學技術所主導的方向,發生決定性影響;信息技術就是典型的起源軍事對抗,然后擴展到國家經濟的每個部門,而對現代化國家起仍關鍵性作用的一個例子。而在信息技術之后,太空力量將是另一種起源于國家的軍事對抗,而最終將對各國的歷史方向發生深遠影響的現代軍事活動。

目前,中國的航天工業又成為對中國具有頭等歷史意義,能夠決定未來中國命運的關鍵性產業;中國的航天事業是目前中國所有產業中少有的中國自己擁有完全的知識產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并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有望引導中國走出險惡的現代化外部困境的戰略性行業。

中國航天事業的巨大成就,和中國的核力量一樣,首先歸功于中國第一代具有民族精神和長遠戰略思維的革命者,以及眾多滿懷巨大愛國熱情的科學家和知識分子,和行之有效的中國社會主義國家國防力量建設機制。這些從事航天事業的人,在他們日復一日平凡的工作中,為21世紀的中國復興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21世紀的初期,當中國面臨著險惡的外部環境,尤其是當有人想在太空稱霸,從而永遠成為地球上唯一主宰的時候,中國的太空力量將成為中國保護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和人類和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而這一次,我們希望中國再也不會輕易地讓自己的太空力量失去了發展方向,因為歷史不可能再讓一個在太空軍事競爭中失敗的國家重新有機會站起來。對太空的軍事優勢的爭奪,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后一次大型的民族國家間對抗,這之后人類歷史發展的方向將是在太空優勢國家控制下的世界和平。

我們希望中國能夠成為人類歷史的主導者,而不是在別人的太空優勢下被迫臣服的二流國家,為此,中國必須在太空事業上作出與以往任何發展戰略和軍事戰略都大為不同的選擇;放棄“壓力—反應”的傳統中國軍事力量,國家安全和科學技術的被動發展模式,而轉向以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為宗旨,只爭朝夕地努力發展自己的太空力量,使中國成為引導人類太空活動,其中包括軍事技術發展方向的大國,從現在開始,中國未來的和平與發展都以及世界和未來很大程度上將由此決定。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歐洲金靴|教育之亂,禍起蕭墻
  2. 日本女優橫宮七海自殺身亡——畸形的社會還要逼死多少人?
  3. 司馬南:公開丑化河南人民,是可忍孰不可忍!
  4. 以前那么“窮”,為什么大家還懷念從前?
  5.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6. 星話大白|越南
  7. 《鄧選》學習 (十)
  8. 對菲律賓斗爭的關鍵是,讓它的挑釁得不償失
  9. 影評:電影《熔爐》看資本主義特權
  10.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3.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4.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5. 弘毅:警醒!?魏加寧言論已嚴重違背《憲法》和《黨章》
  6. 這是一股妖風
  7.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8.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9.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10. 朝鮮領導落淚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4.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5.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6.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7.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澤東遭受了三次打擊
  2. 大快人心,知名“電子寵物”在美落網
  3. 鐵穆臻|今年,真正的共產主義者,要理直氣壯紀念毛澤東!
  4. 《鄧選》學習 (十一)發展速度
  5.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
  6. 司馬南|對照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大家給評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