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贊陜西省“神木縣醫改”重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重大舉措
聽嬋釋禪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根本區別就是:“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還是社會財富由少數人獨享的問題”。 “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者們的偉大社會理想。為了這個“耕者有其田、住者有其屋、老者有其養、病者有其醫、學者有其教”等的“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崇高社會理想,千百年來,多少仁人志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后繼,終于在毛澤東時代獲得了初步實現。盡管由于當時科學技術推動生產手段、交換手段、消費手段等創造的社會財富還不是十分的豐厚,但卻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通過“公有制和按勞分配、按公權力分配”實現了“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有史以來最先進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當然,在改革開放30年中,由于一些混進黨內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動搖了社會主義信念,特別是在一些自私自利只追求個人和小集團“榮華富貴、揚名立腕”的無良精英的忽悠下,使原來很好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受到了巨大挑戰。好在這一切都受到了真正信仰社會主義的共產黨人的全力抵制,特別是近年來“保民生”的“免費九年義務教育,擴大養老、醫療保障覆蓋面,棚戶區、危舊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按公權力分配”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的“走回頭路”的重建,更是把“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社會主義信念和信心在廣大人民群眾心中重新樹立起來了。
2009年3月1日 陜西省神木縣在國內率先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保障制度,凡擁有神木籍戶口的城鄉居民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都將享受“免費醫療”的政策優惠。也就是說神木縣的老百姓不再為看不起病而發愁了。( 5月11日 《中國經濟時報》)。雖然神木縣這項還不是很完善的向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回歸的驚天重大舉措還只是剛剛實施,并且其未來的發展命運還不知如何,但就是這短短一篇小新聞,卻蘊含了一個巨大的信息和信號,并給信仰社會主義的人們以巨大的信心、鼓舞和希望。就是這樣一條短小的新聞給了人們以太多的啟示和信心。
首先,搞“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也不能一刀切。中央政府在建立“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過程中,對于“按公權力分配”的財政收入國民經濟再分配,在制定出一個大致追求目標和發展的框架后,要允許有條件,特別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可先實現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眾生活必需品或是公共產品的“免費”提供。神木縣的“全民免費醫療”,一年也就一個多億元人民幣,這都不夠某些腐敗官僚建設任何一種意義上的樓堂館所等花得多,但對廣大老百姓來說卻是做了一個天大的好事。當然,這本來也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的“應有之意”。 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的標桿意義,就是要讓全國的其它縣去學習,只要國家拿出統一的政策目標和實施框架,并有效地總結和推廣合適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模式,并給予先行地區以支持和鼓勵,全國那些有條件的富裕縣里就會涌現出更多的神木縣,如果國家這樣的神木縣變成了大多數,那么國家的許多經濟社會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了。既然允許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就應該允許這些先富的地區把這些方面的工作先做好。至于一個市里、省里和一個國家里的后進地區,則就需要市財政、省財政和國家財政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給予那些落后地區進行財政方面的補貼補助了,以便使更多的地區實現“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社會主義分配制度。可以這樣說,中央財政或是省級財政等只能起到在全社會范圍內“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拾遺補缺”作用。比如,中央要拿出4萬億元人民幣用于擴大內需,這看似象個天文數字,但13億中國人平均起來,其也不過人均3000元左右。你說3000元就是發給每個人又能干點什么吧?所以,那種等中央財政攢夠了錢地全國“一刀切”的一個模式、一個標準地在全國推行是不切實際的,財力一時半會也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利于調動“各級政府”這多個積極性的過于理想化的想法。而對于那種全國推不開,個別有條件的富裕地區也別想干成的狹隘平均主義想法也是不可取的。既然要在全國造成一種“比學趕幫”的大氣候,就要通過“先進地區”的帶動作用來給“后進地區”形成促動和壓力,使后進地區圖思進取。
其次,要把各地區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等各項指標做為干部考核提拔的比“GDP”更重要的指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的循環和演變過程的“目的”,就是使“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而把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民眾生活必需品或是公共產品“按公權力分配” 進行“免費”提供,不僅可以有效地縮小貧富差距,而且也是在以私有制為基礎條件下“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一種重要實現方式。世界上絕大多數發達或是不發達國家都是這樣做的。只有把各地區“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等各項指標做為干部考核提拔的重要依據,才能極大地調動各地區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GDP考核指標不就是起到了這樣的積極促動作用嗎? 這也是“好的”政策制度取向,可以使壞人變好并去做好事,使好人變得更好的重要原因。象一個39萬人口的神木縣,財政總收入已達到7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7億元這樣豐厚的地方財政這類地區在全國顯然不是一家二家,而是有相當一大批的。如果中央政府不通過建立“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等的政策制度“目標”加以引導,你說那錢你讓這些富起來的地區干什么吧!沒有往“正地方”引導的政策制度目標,那就只能做一些胡里花梢的大樓蓋了再拆再建、馬路橋梁再拆再建等政績工程和鋪張浪費工作了。再說各城市不都是在搞什么招商引資、吸引人才等的軟環境建設嗎?其實把本地區的“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好,就是最大最有效的“軟環境建設”,那人才還不是使勁往你那里跑呀!所以國家要敢于拿出這方面充滿大氣的“好的規劃、好的目標”來加以引導,讓有條件的富裕地區先做起來,并以富裕地區先做出來的包圍貧困地區,然后通過國家、省、市各級財政的補貼補助等奪取全國范圍內的 “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 建設的最后偉大勝利。
現在市場經濟之商品生產、商品交換、和商品消費的“產品和產能”已相當過剩,隨著科學技術推動生產手段、交換手段、消費手段的進步,其產業、產品升級換代帶來的更高生產力發展水平,除了更需要外國人幫忙消費外,再就是大量地浪費各種寶貴的資源了。也就是說,以主攻商品生產、交換、消費的“GDP”。在現代經濟生活中已變得不是那么很重要了。對市場經濟之商品生產、交換、消費等工作的“有計劃性、有規劃性、有調控性等”已是下一步我們經濟工作的重點了。現在國家發改委出臺的有如稀土限產儲備、各類大宗商品生產企業的重組兼并現代化過程等許多規劃調控政策措施已是開始向這個方向努力了。 “有管制或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運行”已開始深入管理層心中。因此,把各地區工作重點轉移到建立“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方面,并把其做為考核和提拔干部的重要標準也就成了當務之急。這種考核就是要看哪個地區的覆蓋面大,哪個地區的免費標準高。如果不進行這樣的政策引導,并做為干部考核提拔的重要標準,那各地區富富有余的財政收入,就只能讓那里的干部整天琢磨干些胡里花梢和浪費資源的事了。而“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這方面的錢就永遠也不會攢夠。億萬民眾的悠悠之口就永遠充滿了不滿和怨聲載道,社會貧富差距就會越拉越大,社會分配矛盾就會日益加劇甚至激化,“社會財富由全體社會成員共享”的社會主義理想就永遠也不能實現。對于這類“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建設問題,根本用不著什么“摸著石頭過河”,都是現成的、明擺著的事,如果連“免費”或是“半費”等都不知道怎么去做,那還干什么事。關鍵的問題是心里有沒有老百姓,有沒有社會主義的公平正義原則,有沒有擴大內需的緊迫感。如果我們的各級干部把老百姓都當成自己的親爹親媽,就不會舍不得那些財政資金投入到這些“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制度建設上了。
至于那些小心眼子的自私自利的很怕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縮小了貧富差距,并因此擁護共產黨,擁護社會主義的“雞蛋里挑骨頭”狗屁專家或是精蠅們對“神木模式”的指責,其也不過是躲在象牙塔里的發發神經的臆斷罷了,而且其永遠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窩囊廢。這些人不調研,不深入了解民眾的疾苦,心里不向著社會主義,不認真做學問,卻以是在某個院所的“公權力”為本錢,什么事都敢評論,什么事都敢拿出他們那點“語無倫次,不堪一擊的只言片語”做為攻擊中傷的毒箭,凡事不利于他們復辟資本主義的都要受到攻擊打擊,并直至消滅。他們對毛澤東時代“莫須有”的大鍋飯等的攻擊,使他們“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大多數人卻窮起來了”。這些一輩子連“屁”是什么味道都研究不出來的主,除了會弄個的“市場化”、“私有制”、“轉型”、“轉變經濟方式”、“大鍋飯”、“普世價值”等“只言片語”來欺騙毒害大眾外,再就是整天守著統計局的那幾個干巴巴數字、指標預測什么狗屁“房價、股市、經濟增長等什么時候漲,什么時候跌,什么時候走出低谷,什么時候走下高坡,并從沒有一次準頭”等等連撿破爛的都能隨口說出的話而自得其樂。對于這些狗屁不通的偽磚家、偽精蠅等,我們一定要進行堅決徹底地加以批判和揭露,不能再任其禍害社會主義了。
其三,“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的建設,就是最大最根本意義上的擴大內需。由于貧富兩極分化,多數人可以上學卻沒錢上學,多數人可以馬上就醫卻扛著、挨著,多數人、特別是農村農民老人等可以養老卻沒錢養老,多數人可以住的更好卻只能貓在破房里度日等,而建立“社會公共福利保障體系”,就是通過各級政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財政等收入來“替或是幫”全體社會成員進行消費,以彌補市場經濟運行過程中“分配制度”上的缺陷和漏洞,使全體社會成員在這些方面站在同一個起跑線基礎上再沒有后顧之憂地各盡所能地消費,以保證經濟社會的和諧穩定可持續發展。這些拿出去的“替或是幫”包括富人權貴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進行消費的財政等收入,不僅每個社會成員都是受益者,而且也是一樣可以進入流通領域去購買各種鋼鐵水泥、醫療藥品,及各種“衣食住行用等”商品的,也是一樣能夠推動各行各業和各地區的“市場經濟之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的循環和演變過程”等的活躍和發展的。而這樣一個穩定持久的全國范圍內的N萬億的消費基數,就是保持國民經濟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這要比各地那充滿水份的“雞的屁”更具有社會主義優越性的說服力和擴大內需的深厚動力。
2009年5月14日
附:新聞述評
神木縣“全民免費醫療”的標桿意義
中國網 作者:洪巧俊
3月1日陜西省神木縣在國內率先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保障制度,凡擁有神木籍戶口的城鄉居民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都將享受“免費醫療”的政策優惠。也就是說神木縣的老百姓不再為看不起病而發愁了。(5月11日《中國經濟時報》)
在我看來,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舉措,是在新醫改方案基礎上的更大創新。多次進行醫改,不正是為了能夠盡量體現醫療公平,實現“全民免費醫療”嗎?這種醫療改革中的“神木模式”值得有條件的地方大力推廣,有著標桿意義。
專家余暉卻認為“神木模式”不值得廣泛提倡,他說“神木模式”在實施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弊端。比如,受免費醫療刺激,大量求醫者涌入醫院,造成病床極度短缺;已痊愈患者不愿出院,導致醫療資源的嚴重浪費和效率低下,當然,還有地方財政的承受能力等問題。這是因噎廢食的觀點,偉人早就說過,摸著石頭過河,我們總不能因為出現這樣和那樣問題就不改革了,不前進了?一個新鮮事物的產生,難免出現一些漏洞,這就要不斷改革和完善制度。
其實大量求醫者涌入醫院,造成病床極度短缺,這只是一個短期問題,因為在之前,那些無錢治病的人是“小病挨,大病扛”,而現在可免費治療,“堆積”下來的病人一窩蜂地涌向醫院治療,病床短缺也就并不奇怪,病醫治好了他們就會陸續出院,病床短缺也就得緩解,而真正痊愈患者不愿出院的人也只是少數,有誰沒病還愿意住在醫院?
余暉先生還認為:“所謂全民免費醫療,應該是政府財政完全支撐,居民看病根本不用掏錢或參加任何醫療保險,而對比神木縣的醫改方案,在覆蓋群體上必須是本縣戶籍人口中參加各種醫療保險的人群,并未惠及全民。住院報銷制度也有起付線,雖然起付線不高,但這并不是政府完全買單的免費制度。”這只是一個概念問題,而住院報銷制度有起付線,恰恰能起到遏制醫療資源嚴重浪費的作用。這個規定應是科學合理的,比如鄉鎮醫院起付線每人次200元,縣級醫院每人次400元,縣境外醫院每人次3000元。起付線以下的住院醫療費用由患者自付,起付線以上的費用則全由縣財政買單。有了這樣的規定,沒有病的人才不會亂花這些錢去醫院。
余暉先生還擔心地方財政的承受能力不夠。據神木縣衛生局的相關統計,“全民免費醫療”模式運行的首月,累計接收住院患者2070人,報銷總額在960萬元左右,預計一年在1.5億元。如果3月報銷總額在960萬元左右,一年的報銷總額很難達到1.5億,估計有1億元也就差不多,因為3月份是實施“全民免費醫療”的第一個月,“堆積”的病人“一窩蜂”來到醫院,加上春季也是住院高峰期,從而也造成了報銷高峰期。雖然神木縣處在西部,但卻是一個富裕縣,去年實現人均生產總值6.87萬元,折合1萬余美元,遠遠超過全面小康社會人均生產總值3000美元的標準;財政總收入達到7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6.7億元。這樣豐厚的地方財政,拿1億元來支付“全民免費醫療”,應該說是不存在問題的。我國每年公款招待、公車消費、公款旅游三項就是9000億元,如果按照神木縣39萬多人口一年需報銷1億元,全國13億人口也只要3330億,只要在這“三公”中節約三分之一,在全國就能推廣“神木模式”的“全民免費醫療”。
“全民免費醫療”是惠民的好事,可就是這樣的好事也只有神木縣在做,一些發達地區的地方財政顯然要比神木縣好,但沒有實施“全民免費醫療”,這就是標桿意義的所在。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