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員左大培點評徐工凱雷并購案
2008/9/8/ 來源:新財經
徐工凱雷并購案終于無果而終,聽到這個結果,高興的不僅有向文波,還有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左大培,他當初也是徐工賣給凱雷的堅定反對者,記者就此對他進行了采訪。
《新財經》:您為何那么激烈反對凱雷并購徐工?
左大培:徐工改制的方向本身就是錯誤的;讓外資控制徐工的改制,方向更是完全錯了。連上市都不需要,更別說賣給外資。
《新財經》:王民一直認為只有解決根子上的問題,徐工才能獲得更大發展。
左大培:改制都是空話,沒有什么實質內容。國企改制就是成立國家全資股份公司,政府派幾個人進董事會,對國有資產負全責。企業的目標指向經營利潤,還要改什么制?
現在浙江、廣東倒閉了六七萬家企業,絕大多數是私營企業,你能說他們的制度不好?怎么來改他們的制?宏觀調控總會有一些人倒霉,一個企業遇到問題,不能賴體制不行。
王民老說根子問題,哪能解決根子問題?他講的這幾條有哪條適合?我看他們都是胡說八道。(氣憤)
《新財經》:徐工稱他們改制的一個目的,就是希望能獲得決策和用人上的完全自主。
左大培:有些人改制就是想不受任何人管,想完全說了算,這怎么可能?他又不是所有者。就是上市公司也不能不受任何人管,如果連股民的意愿都不聽了,還不如不上市。他可以擺幾桌把徐州市政府擺平了,可股民他能擺平嗎?股民要什么他應該很清楚。
《新財經》:他們改制的另一個目的是甩掉包袱?
左大培:現在不也剝離得差不多了嗎?這不是理由!
《新財經》:改制后,給管理層一定的股權激勵也有積極意義。
左大培:關鍵股權激勵是多少?徐工這么大的企業,他想拿百分之幾,是不是想拿百分之十?如果是這樣,就是掠奪人民財產。有些人就是借改制之名,行掠奪之實。
《新財經》:王民曾向記者表示,“很多人認為徐工有很多想法,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p>
左大培:賣給外資都是表面的,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股權激勵。當然,我是猜測,但我就是要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徐工:不跟外資玩了
2008年09月10日 《英才》
文|本刊記者 葛鑫
徐工不賣了——無論買家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
它最后以并不情愿的方式保住了“國有資產”的身份。有人鼓掌歡呼,有人嘆息搖頭。
7月23日,凱雷和徐工集團聯合發布了一份主題為“相關協議有效期已過,雙方決定不再就此項投資進行合作”的聯合聲明,給這場歷時3年,同時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進入公共視野、各方激烈爭論2年有余的“凱雷收購徐工案”畫上了句號。
大概從10年前開始出現的對“引進外資”和“國退民進”的大討論,在“凱雷收購徐工”一役上得到了集中爆發,它從一個商業事件成為了一個社會性話題,并隨著審批的延遲而持續了3年。而這場前所未有的外資對中國企業的并購拉鋸戰,歷經一波三折,最后還是以缺少仲裁的方式結束,出乎預料卻又符合邏輯。
至此,起始于上世紀末(王民1999年升任徐工董事長起)的徐工改制,以另一種方式開始了探索;同時,以2007年308億的營業收入做底,徐工集團也以另一種方式開始了它的“重生”。
三次引資 三次失利
官方公開否決,勢必會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而“默認否決”的態度各方都可以接受。
其實,徐工早就不冀望于相關部門的審批通過了。
今年6月13日,徐工集團下屬的徐州工程機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0425.SZ,以下簡稱“徐工科技”),便發布了停牌公告,稱“接公司第一大股東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徐工機械’)通知,正在籌劃涉及公司的重大事宜”。而徐工科技在6月18日便對外宣布啟動徐工集團的“B計劃”——對徐工科技進行資產重組,整合進徐工機械資產后打包上市。幾乎同時,徐工集團也向外界透露了和卡特彼勒“分手”的消息。
市場對此也迅速做出反應,7月29日復牌的徐工科技股價逆勢上揚。
盡管王民和徐工的高管團隊在今年6月初仍對外表示“等待審批結果”,但實際上,謎底早已揭曉。
2006年8月8日,商務部發布了“2006年第10號令”——修訂后的《關于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的規定》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將在90天內對收購事件做出明確批復。而徐工和凱雷最新版本的協議(凱雷持股降低為50%)于2006年10月16日簽署,這意味著將在2007年1月中旬前得到相關批復。半年以后,未得到積極回應的雙方于2007年3月再次修訂合資協議,凱雷把持股比例降低到了45%,并且又加入了若干傾向徐工的條款。
結果仍是杳無音信——至少公眾得到的信息是如此,這實際上宣布了此案的被否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務部研究員對《英才》記者表示,相關部門亦有難言之隱:具有風向標意義的此案影響力太大,官方公開否決,勢必會對未來中國企業與外資合作趨勢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而“默認否決”的態度各方都可以接受。
其實,在“凱雷徐工案”的爭論甚囂塵上之時,國家相關部門就多次頒布新規,國家高層也多次公開講話,針對外資兼并,強調國家戰略產業的重要性。在很多人看來,這和徐工的“提前動作”一起,構成了對該收購案的某種暗示。
無論是卡特彼勒還是凱雷,抑或是更早些時候的利勃海爾,圍繞徐工和外資的“變奏”都已經終結。
總體看來,徐工和外資的合作,都是以“你六我四”的方式開場,最后自己的股份被不斷地蠶食。而經過坎坷之路后,基本上都是“不歡而散”。而徐工宣布和凱雷合資時候的徐工科技股價飆升130%,被認為是徐工科技歷史上對股民最大的一次回報。
還有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徐工的歷次合資,都不是由一個獨立的投資團隊操作,而是內部臨時派將,再由政府從中牽線的戰術。這相比于三一重工已于上海金茂大廈運作多年的“戰略并購部”,效果顯然要大打折扣。
無論如何,現在的徐工都將不可阻擋地踏入自主重生的路上。
而如今的結果在向文波看來,是一個“完美結局”?!靶旃げ槐煌赓Y收購照樣可以很好發展?!比恢毓た偛孟蛭牟▽Α队⒉拧酚浾哒f。而同樣關注凱雷徐工合資的《華爾街日報》則評論:“交易告吹或表明外資在華收購交易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阻力?!?/p>
“塞翁”的得與失
空前的大討論使徐工品牌聲名遠播,特別是國際市場的客戶對徐工越來越感興趣。
不過,對于徐工,在接受“默認否決”結果的同時,仍有兩個問題值得關注。
第一個問題是,徐工是否賤賣了?
雖然當初參與競價時的出價比凱雷還要低(三一報價8-10億元人民幣,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解釋為考慮到當時徐工有很多不良資產),但是三一總裁向文波卻表示:“徐工去年的收入突破300億,僅利潤就20個億,幾乎一年就賺回個(被收購前的)徐工!你說是不是賤賣了?”
最吸引眼球的還有郎咸平的觀點,“國有企業的好壞,不能以凈資產做評估標準,它不取決于凈資產,而取決于這個企業的永續經營能力?!?/p>
三一和郎所代表的觀點一直占據主流。實際上,在2003年,徐工全年的營業收入就超過了154億元,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首家過百億元企業。而當你看到遍布于徐州金山橋經濟開發區中的徐工子公司,你就更會對此深信不疑。
然而,一身榮光的徐工卻有難言之隱。
第一個難言之隱,便是利潤率偏低。雖然徐工的產量和營業額中國第一,雖然徐工的產品線最全,但即使是在毛利潤率最高的2007年,這個數字還不足7%,對比于三一集團近30%、中聯重科近11%的利潤率,徐工確實是落后了一大截。
徐工方面將此多歸因為“身上的負擔太重”。1992年至王民上臺,快速發展的徐工集團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張,加上政府委托管理的企業,大大小小幾百家,更有萬人規模的下崗職工,給徐工帶來了巨大的后患。
在和凱雷簽訂合作協議之時,徐工科技發布了2005年的第三季度季報和全年預測,徐工科技上市來首次出現虧損。
自王民掌舵徐工以來,已經剝離了老徐工的諸多不良資產,然而,作為徐州市乃至江蘇省的超大型國有企業,仍不敢有大的動作。王民曾公開表示,這是徐工引進外資改變股權結構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個難言之隱,便是管理層激勵機制的缺乏。目前,中國國有資產的雙重委托代理模式,使得各個行業、企業間管理人員薪資差別巨大。王民曾直言,徐工的管理層沒有徐工的股份,基本上拿的是“死工資”,這樣的局面使得徐工與柳工等機制靈活的企業相形見絀,缺乏足夠的創新動力。
專家分析,以上也是徐工持股方——徐州市國資委一直保持沉默的原因。而在國資管理實踐中,國有資產的股東們往往會集體失語。
實際上,徐工方面一直避免用“收購”這個字眼,徐工相關人員也向《英才》記者多次解釋,在和凱雷簽訂的協議中,有諸多“一票否決”、“優先回購”這樣的有利條款,雖然開始只有少量股份,但他們計劃凱雷退出后重掌牛耳。
需要關注的第二個問題是,在和凱雷合作陷入僵局,以及和卡特彼勒合作的時間里,徐工這個“塞翁”分別失去和得到了什么?
王民在宣布合作終止前接受的一次采訪時表示,如果現在和凱雷再談,當然要重新估價。
不過,徐工獲得了一個意外的好處。一位徐工高管向《英才》記者表示,空前的大討論使徐工品牌聲名遠播,特別是國際市場的客戶對徐工越來越感興趣。
徐工和卡特彼勒的近15年合作要比和凱雷的情形復雜很多。
在所謂的“市場換技術”的大時代背景下,徐工和許多一廂情愿的中國制造企業一樣,并未如愿?!队⒉拧酚浾呦蚨辔恍旃じ吖茉儐杺€中得失,他們中的多數均已“舊事不便再提”為由,拒絕做出評論。然而,一位徐工集團的技術骨干則向《英才》記者表示,“管理上是學了一些,但技術上根本學不來。不被挖人就很不錯了。”
實際上,因為徐工急于和外資合作以改變現狀,它交了很多“學費”。比如,卡特彼勒通過所謂的“故意虧損”,以廉價方式蠶食徐工對合資公司卡特徐工的持股,已經是眾人皆知的事情,徐工走了和南孚電池集團一樣的歧路。并購專家冀書鵬對《英才》記者表示,這本是跨國公司的常見伎倆,一開始就應該在協議中加入“外資控股情況下,損失由外方承擔”的條款?!靶旃み€是太年輕了”,他說。
“當時不懂這個?!币晃恍旃ぶ袑觿t對《英才》記者說。而如今的徐工只占有合資公司15.87%的股權,在宏觀背景如此好的情況下,每年也只能分得幾千萬的利潤?!懊磕赀@么一點兒分紅,沒什么意義?!蓖趺裾f。
另一方面,在和卡特彼勒合資的這些年,徐工卻錯過了挖掘機市場日益火爆的好局面。
面對家門口的競爭者
“一定要小心謹慎。徐工以前有過收購國內企業和在海外市場折戟的教訓。”
在徐工總部的不遠處,一塊巨大的“中國龍工”廣告牌,暗示著徐工面臨的機械制造業后起之秀們的競爭,而三一重工也早把招聘會開到了徐工的腹地。
從數據上看,在2007年,三一集團實現銷售收入135億元,利潤40.2億元,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里利潤最高、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中聯重科和柳工的營業收入也逼近了150億元;而此三者均已通過直接建廠或收購的方式,在多個國家建立起了生產基地。在2007年的德國BAUMA展上,三一和中聯重科的展位面積已經是數倍于徐工。
值得注意的還有,徐工科技不久前發布中期業績預減公告,預計2008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約30萬元,較上年同期相比減少約100%。公司實現凈利潤20213246元,每股僅收益0.037元。
徐工已經到了不得不“變法”的時候。
實際上,早在2006年和凱雷合作陷入僵局的時候起,徐工就有了一些明確的“變法”動作。比如,徐工2006年中控股了上海高??萍紕撔峦顿Y有限公司和鐵通淮海通信信息有限公司,分別在資本市場和技術研發發力。2007年6月,徐工重慶工程機械有限公司正式投產運營,這被認為是徐工走出江蘇的第一步。
目前來看,除了梳理股權打包上市以外,徐工的國內發展主要思路是:繼續完善產業鏈,并向新領域進軍。
實際上,在退出和卡特彼勒合資之前,徐工就已經緊鑼密鼓布局完全自主的挖掘機公司的成立和投產。據《英才》記者了解,首期投資2億元的新挖掘機公司,由徐工平地機公司前技術副總李宗擔任總經理,王民親自擔任董事長。記者也找到了這家尚未掛牌的挖掘機公司,發現已有數臺中小型停放于廠院內。而大門口則還是“徐州三鑫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的門牌?!拔覀円呀洶堰@塊地買下了,過幾天就要掛牌。”廠內員工對《英才》記者說。
此外,徐工已經于不久前收購了南京春蘭汽車60%的股份,這被廣泛認為是徐工進軍重卡領域的開始。
最后,徐工還將集中精力于關鍵零部件的研發。目前,徐工集團下屬30家左右企業中,從事關鍵零部件業務的企業高達6家,僅次于生產工程機械的8家。
王民透露,徐工也正在進行風電項目的調研,徐工瞧好這一新能源領域的前景,并握有相關的產權技術。
同時,王民否認了如其他同行企業那樣,進行同行兼并的戰略,因為“整合難度大”。
至于海外發展戰略,徐工尚未有具體的思路。在接受相關采訪時,王民只是大概描繪了三步走的大致階段——第一步,產品走出去,包括服務、備件走出去。代理商建設、網絡建設;第二步,研發走出去,也就是人要走出去;第三步,企業走出去。
“一定要小心謹慎。徐工以前有過收購國內企業和在海外市場折戟的教訓?!蓖趺裾f。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