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內,中南美國家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及尼加拉瓜先后舉行大選,全部由立場反美的左翼候選人勝出,進一步推進拉美地區的“向左轉”及“反美”風潮。尼加拉瓜是臺灣少數“邦交國”之一,其左翼候選人在大選前已表明勝出后會轉而跟中國建交。美、中在拉美的影響此消彼長,現時美國“后院”失火,不幸波及臺灣,連僅存的“外交重鎮”也岌岌可危。
12月3日,曾經在聯合國大會狠批布什的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以壓倒性優勢成功再度連任,顯示其反美立場甚得國民支持。較早前11月28日,查韋斯的好友科雷亞也成功當選厄瓜多爾總統;11月7日,同是反美的左翼領袖奧爾特加當選為尼加拉瓜總統。
拉美國家左轉的趨勢其實由1998年已經開始,當年查韋斯首次當選為委內瑞拉總統,接著左翼領導人在薩爾瓦多、巴拿馬、多米尼加、烏拉圭、波利維亞、巴西和阿根廷的大選中紛紛勝出,至今為止,中南美洲的3.65億人口中,有超過3億人口由左翼政府統治。
對美國而言,這次拉美的左傾潮可以形容為“后院失火”,為美國的地緣政治及國土安全帶來一定的影響。對臺灣而言,這浪潮卻直接沖擊已經極其脆弱的外交環節,連僅有的邦交國也會隨時失去。
率先與臺灣斷交的是多米尼加。2004年3月左翼勝出后不久,新政權就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當時臺灣媒體預計這是“外交重鎮”倒下的第一張骨牌,拉美的斷交事件將會陸繼發生。
剛于上月左轉的尼加拉瓜極有可能是下一張倒下的骨牌,尼國左翼一向親北京,上次執政時就與中國大陸建交,今次競選期間左翼已揚言若勝出大選,會選擇跟中國大陸“復交”,極有可能在短期內放棄臺灣。在斷交危機下,臺灣已向尼國新政權拋出“兩個使館”方案,又同時增加對尼加拉瓜的直接投資,希望能在中尼復交后,仍能保持臺灣的使館。然而,北京一向強調“一個中國”,就算尼國接受臺灣的“兩個使館”方案,但相信北京不會輕易首肯。
另一個可能跟臺灣斷交的國家是巴拿馬,新總統托里霍斯的父親跟中國大陸有深厚淵源,對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很有感情,托里霍斯本人已明確表示會“考慮與中國(大陸)建交”。托里霍斯2004年當選時,巴拿馬外交部發布外國領袖祝賀名單時,將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賀電放在陳水扁之前,并且用“臺灣的總統”稱呼陳水扁,可見新政府重視中國大陸、輕視臺灣的態度。
無獨有偶,臺灣另一邦交國洪都拉斯也處處對臺灣“極不友好”。洪都拉斯總統馬杜羅于2004年展開歐亞訪問行程,雖到了鄰近臺灣的日本,但卻拒絕到臺灣訪問,也拒絕參加陳水扁連任總統的就職儀式。臺灣傳媒猜測,馬杜羅“過臺不入”,可能因為曾經在日本東京與中國官員見面,甚至曾經秘密訪問中國大陸,就建交問題進行商討。
另外,薩爾瓦多也有可能與中國大陸建交,該國執政黨民族主義共和聯盟中有不少人主張與臺灣斷交、與中國大陸建交,這勢必影響新總統薩卡的決策。
臺灣現時共有24個“邦交國”,其中12個在拉美,5個在非洲,6個為太平洋島國,最后一個是梵蒂岡。邦交國名單中以梵蒂岡最有實力,其次為拉美國家,在非洲與太平洋的都是非常邊緣化的小國。
教宗本篤十六已表明教廷正積極進行與中國大陸建交的工作,梵蒂岡與臺灣斷交只是時間問題。因此之故,在拉美的邦交國對臺灣尤其重要,可謂一個都不能少,故每當有左翼領袖在大選勝出時,都會緊緊牽動臺灣的敏感神經,恐怕觸發斷交的骨牌效應。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