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社會民生

香港社會病:經濟萎靡 富人越富

alanyitianzhu · 2014-08-22 · 來源:華爾街見聞
收藏( 評論() 字體: / /

  隨著經濟萎縮,資產價格的飆升保護了富人,香港的貧富差距不斷擴大。

  彭博新聞社的圖表顯示,自2008年以來,香港股市和房價上漲超過一倍,創歷史新高。而平均家庭收入僅上升了25%。這主要得益于2011年引入的最低工資制度。香港的平均家庭收入增長僅高出通脹4%。

  資產價格的上漲使得香港擁有地球上密度最高的千萬富翁,并使香港成為了全球最昂貴的房地產市場。

  今年,房地產開發商李嘉誠、李兆基的財富增長了至少19億美元。然而,香港政府去年表示,香港五分之一的居民生活在貧困中。

  美國銀行駐香港經濟學家Marcella Chow表示,

  貧富差距的擴大使得不同社會階層的人更難在香港生活。事實上,就算人們想買房,他們也買不起。

  根據咨詢公司Demographia,2013年,香港平均房價收入比為14.9倍,為全球最高。在New World Wealth追蹤的30個城市中,香港擁有最多個人凈資產超過1000萬美元的人。香港二季度經濟萎縮,消費和商業投資下降,7月失業率上升。

  香港市民對政府的不滿達到63%。香港金管局稱,自2008年8月美聯儲降息以來,這座720萬人口的城市吸引了1000億美元的資金。

  香港政府正努力緩解貧困。香港勞工及福利局表示,港府計劃通過向低收入家庭發放津貼等方式緩解貧富差距。

  附:香港問題:笨蛋,是經濟!

  香港的問題,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誠發家了,堵死了下一個李嘉誠的路子。以李家為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操縱港府政策,嚴控香港的土地供應,迄今香港的建設用地面積不到10%,這就一方面造成了房價地價比天還高,另一方面也拉抬了人工成本。畸高的營商成本,讓大部分工農業企業關門大吉。至于零售、酒店等服務性行業,則大多為四大家族所控制,乃至香港有“李家的城”的稱謂。

  類似“自由行”等中央給香港的經濟蛋糕,好處基本被控制了零售、酒店等產業的財閥拿走,普通民眾所獲寥寥,卻承受了人潮擁擠、物價抬升的弊端。占人口80%的中產和底層民眾活得太苦,自然就把氣撒在港府和中央政府身上。

  克林頓1992年競選總統時的口號:“笨蛋,是經濟!”,就憑這句競選口號,克林頓打敗了攜伊拉克戰爭勝利之威的老布什。解決香港的問題,也得從經濟入手,需要大智慧,需要大勇氣。

  下文為一位不愿署名的香港特區立法委員所寫,標題為“嗟爾香港,氣數盡矣!”,文中觀點不見得中允,僅供參考。

  要說香港為什么會衰落,就要先說香港為什么會崛起。

  總結成功經驗這種事情,向來是一百個人有一百零一個解釋。不過委員認為真正靠譜的就一個原因:香港是內地和西方經貿交流的中轉站。這個條件在二十世紀下半葉達到最優,使得香港一躍成為國際級的大都市,只不過這樣的好機會,之前之后都很難再找了。

  首先,讓時光倒推回1840年。從英國最初割占香港,到朝鮮戰爭爆發,中間有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這段時間里的香港固然也有不錯的經濟發展,但遠沒有日后那么搶眼。這是因為,當時的香港并沒有在中國經濟版圖中占據什么不可替代的地位。當年的中國對西方市場幾乎完全開放,外國人員、資金、貨物,都可以暢行無阻的直接進入中國內地,那么自然沒有必要繞行英國控制的香港,多費一重周折。香港在當時的地位更側重于軍港,而非商貿中心。

  朝鮮戰爭爆發以后,年輕的新中國同西方世界的經濟聯系幾乎完全被切斷。不過,中國并沒有因此而感到特別不便,因為中國倒向了社會主義陣營。蘇聯人可以為中國提供經濟建設亟需的資金和技術。既然中國并不十分期待來自西方的經濟資源,那么作為西方窗口的香港也就只有打醬油的份了。

  轉機起于中蘇分裂。隨著中蘇關系的破裂,中國從蘇聯獲取資金和技術的渠道越來越狹小。而中國經濟建設、科技發展對外部資源的需求則一直有增無減。這種情況下,中國自然而然的轉向西方,尋求資源的替代來源。這種轉向的一個標志性事件,就是七十年代著名的“四三方案”,從西方引進全套工業生產設備,滿足經濟建設需求。這是自156個蘇聯援助項目之后,中國第二次大規模引進國外的工業技術和設備。以四三方案為代表,中國和西方經濟體系開始重建聯系。這種聯系由小到大,最終演變成全國性的對外開放。

  順便說一句,當年直接主持四三方案的中央負責人,就是后來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他老人家。

  然而,盡管中國大陸已經定下了對西方開放的基本政策方向,但在實際操作中,開放面臨重重問題。中國的辦事規則和西方的貿易規則互不熟悉,缺少熟悉兩邊狀況的中間人,還有中國在政策上、法律上對直接來自西方的人員、物資、資金也有種種限制。種種麻煩導致中國對西方經濟資源的需求始終難以得到充分滿足。而這正好構成了香港崛起的條件。香港人熟悉大陸,即使在中國和西方關系最為冷淡的五六十年代,中國內地和香港間也保持著相對穩定的人員、貿易往來。香港人也熟悉西方,畢竟是在英國統治下渡過了一個多世紀,他們對西方的法律、貿易規則等等都很熟悉。這個有利條件讓香港迅速獲得了中國內地同西方間經貿往來的中轉站地位。

  除此以外,香港同時也還充當了中國大陸與臺灣之間的聯系橋梁。從八十年代兩岸關系緩和算起,直到兩岸建立“大三通”之前,大陸與臺灣間的人員物資往來,絕大多數都會選擇從香港轉道。

  數量巨大的轉口貿易讓香港一舉成為亞洲地區首屈一指的交通樞紐和貿易中心。隨之建立起來的還有金融中心,這一點同樣得益與中國市場:來自西方世界的資金要流入中國大陸,同樣需要一個便捷的交易中心。相比之下,臺北、新加坡、甚至于吉隆坡,也都想爭奪亞洲金融中心的位置而不得,本質上講就是它們背后缺乏一個足夠吸納大量資金的市場。在這個問題上,真正可以和香港一較長短的對手是東京,其背后自然是整個日本市場。

  可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尤其是香港回歸以后,這種有利地位卻開始日漸褪色了。很多香港人將此歸結為特區政府無能。這個理由不成立。我們后面還會提到,特區政府并不比港英政府更無能。真正的原因在于,中國內地和西方世界、以及臺灣地區的聯系日漸緊密,直接的經貿往來越來越容易,那么為什么還要走香港繞道呢?香港作為貿易中轉站的地位從根本上講,來源于東西方直接交流的不暢。這是一個暫時現象而非永久問題,所以自然是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了。只不過這個暫時現象持續了一代人的時間,所以經常被這一代人視為天經地義的事情。對于更早的歷史,人總是健忘的。

  當然,我們不是說香港只能在轉口貿易中心這一棵樹上吊死。只要尋找到新的金剛鉆,當然不擔心沒有新的瓷器活兒。用公司的轉型來打比方:同樣是做攝影膠卷的公司,面臨數碼照相技術的絞殺,富士公司和柯達公司就是一好一壞兩個轉型。富士依托化學制劑方面的基礎,轉型做化妝品保健品,如今又是行業內的一個巨頭了。而柯達選擇向印刷出版業轉向,偏偏這也是個被電子信息產業擠兌的夕陽產業,于是柯達轉型走的舉步為艱,最終在世界經濟危機中被一網打盡。香港的問題就是,如何做富士,而非柯達?

  轉型成功的關鍵,是要尋找可以做大的朝陽產業,而且要是本地有條件發展的產業。那么香港的朝陽產業該是怎樣的產業?

  首先說,所有低端產業都沒戲。一言以蔽之就是李嘉誠發家了,堵死了下一個李嘉誠的路子。李老板是當年是做塑料插花生意的,這是一個典型的勞動密集型輕工業,各國產業升級路上的第一臺階。但是發家以后的李大富翁搞起了房地產,操縱香港的土地價格一路飛升。居高不下的地價對工農業發展是致命的,沒有幾個企業的利潤率能夠應付如此高漲的用地成本。所以,除了少數小而精的高科技工業,大部分工農業企業都早早關門大吉了。當然,工農業萎縮的另一個原因是自然的產業升級規律:香港有錢了,平均工資高了,需要維持低薪才能盈利的低端產業就自然完蛋了。簡而言之,產業升級是單行線,沒有回頭路可走。這兩個原因限定了香港未來的出路,只能在第三產業里找,并且只能是對人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敏感的行業。

  第二個因素是,必須是不易搬家的行業。今天的大陸顯而易見是個比香港更遼闊更活躍的市場,如果一個產業能夠輕易搬家,那么直接舉家遷往大陸就是了,何必留在香港?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香港當年紅極一時的影視娛樂業。今天的大明星們名義上是香港人,實際上一年大半時間在大陸拍戲、走穴。香港發展成什么樣與他們何干?真正香港本地制作的“土產”電影如今早就沒了九十年代在大陸市場一統江湖的氣勢,就是因為人脈資金都早已流向大陸,樂不思蜀了。

  第三個因素是,目標產業必須能夠吸納相當可觀的勞動力數量。畢竟,香港是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城市。一項只能讓少數人暴富的產業是當不了支柱產業的。少數超級富翁和大批貧民構成的社會連穩定都談不上,何談發展?沒錯,委員說的還是房地產業。李大富翁在房地產業里賺得盆滿缽盈,而普通香港市民住的還是鳥籠,連內地許多大城市的居住條件都趕不上。這樣的產業繼續畸形繁榮,對香港實在不是什么好事。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已經看出問題了。上述的幾個考量因素之間是有矛盾的比如,一個產業如果在香港吸納大量的勞動力,那它就必然背負上沉重的人力成本,導致競爭力下降。

  還是前面那句話,兩難的選擇,不是要證明香港的產業轉型不可能成功,而是要說,產業轉型,無論在哪里都是要經過痛苦的調整、犧牲,承擔相當的風險,在不同的因素間走鋼絲的。坐在家里就能日進斗金的好日子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道路是需要魄力,需要犧牲,才有回報的。當然,以香港之前的有利條件,只要愿意下真功夫,能找的出路自然還是很多的。比如,旅游業就是一個可選擇的目標產業。香港畢竟是一個比出境游要廉價方便的旅游目的地,旅游業也是少有的符合上述幾個條件的產業之一。

  而香港人真正的問題在于,大多數人對于發展模式的轉變還沒有意識,沒有這個心理準備。從很多角度來看,不少香港人的心態甚至可以稱得上“不知死活”。

  從前兩年開始,我們越來越多的見到香港市民同內地游客之間發生沖突的新聞。隨便在網絡上搜索一下就能看到諸如以下的消息,如:《香港人將內地赴港游客稱為“蝗蟲”》、《香港導游辱罵內地游客》。

  很有意思。旅游業是香港這幾年少有的景氣行業,可以說代表了香港產業轉型的希望。可是屢屢爆出的負面新聞讓人覺得,香港不過是一個和內地許多劣質旅游開發區類似的地方。如此任性對待本地的旅游行業信譽,這是一種什么心態呢?

  再就是最近的奶粉問題。新聞很多了,內地人到香港大批量采購奶粉,許多商店貨架為之一空。香港市民、香港輿論的反響不是“商機難得,擴大進貨”,而是“內地人搶了我們的奶粉”。作為一個以轉口貿易起家,以自由貿易為榮的商業城市,竟然鬧到要動用行政和法律手段阻止客戶購物……這讓人想起了鴉片戰爭前的清朝:獲悉外國商人大批采購瓷器絲綢、市面上貨源緊張的消息,清政府的反應不是擴大生產,而是禁止商品出口。當年的清朝沒有受過資本主義洗禮,尚屬情有可原。可今天的香港呢?

  委員以為,上述事實足以說明,大多數香港人不知道香港發達的原因。他們表面上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杰出代表,骨子里還是盯著眼前一畝三分地的小農心態。他們口里以貿易中心為榮,實際上卻不知道(或者不關心)這貿易服務于哪個市場哪個客戶。他們不理解香港的崛起是依托大陸市場的結果。所以,他們是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發展起來的。今天的他們又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停滯不前。那么委員當然可以預測,他們也將在迷茫中稀里糊涂的衰落下去。

  當然,許多香港人不會承認這一點,他們更喜歡將今天的停滯歸罪于特區政府。聲稱香港之所以搞成今天的樣子,就是因為特區政府比港英政府的水平差。

  這是很荒唐的。特區政府事實上和港英政府毫無區別,都是殖民地政府。

  回歸前的港英政府是個確鑿無疑的殖民地政府,沒有決策權,只有執行權。做決策是英國政府的事情,港英政府只考慮如何執行英國政府的決策。在香港回歸的時候,為了最大限度的保持香港社會的穩定,中國政府承諾,香港現有政治制度五十年不變。這意味著,香港特區政府和港英政府一樣,仍然只是一個殖民地政府。基于各方面因素考慮,中國政府從未大幅調整香港特區政府的架構和工作模式,賦予其決策的能力。

  那么誰來替香港做決策呢?是中國政府么?我們只要回想另一句承諾就明白了:“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國政府除了在少數基本問題上保持發言權,以此體現主權之外,在大多數具體的政策問題上并不愿插手香港內部事務。

  所以這就是香港特區政府的問題,它是一個殖民地政府,上面卻沒有了宗主國。它無條件保留了英國人留下的施政綱領,沒有能力根據經濟形勢變動予以調整,就像一輛卸掉了方向盤的汽車。所以自然是磕磕碰碰,越走越艱難。

  要理解香港特區政府的這一缺陷,我們可以考察一下08年美國金融危機時美國政府的反應,對比98年香港金融危機時香港政府的反應。08年華爾街搞出危機的時候,美國政府毫不猶豫的拋棄了之前一直高調宣傳的“政府不干預市場”的口號。為了避免通貨緊縮風險和全面的經濟崩潰,美國政府立刻插手干預市場。反正干預市場也罷,不干預市場也罷,都是政策選擇而已。對于美國政府,這不過是一張紙上寫什么字的事兒。現在改幾個字也沒什么,毫無心理壓力。可是香港政府在98年的救市決策就艱難的多了。當時主管金融政策的正是后來的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他自己事后回憶說,他覺得政府干預市場違背了香港政府以往不干預市場經濟的施政理念,他感到背棄了自己的理想,以致于在宣布救市決策的前一天晚上在家抱頭痛哭。曾蔭權的心態就是一個典型的殖民地官員的心態。他從未掌握決策權,只能把上級政府,也就是以往的英國政府布置的政策當圣旨來遵循、來信奉。如果英國政府命令改變這個政策,他什么話也不會說。可要他自己違背這個政策,那就跟要他的命一樣。

  從這個角度上講,索羅斯當年攻擊香港的手段是很失策的。他太急躁了,給香港特區政府施加了太大、太直接的壓力,以致于這個茫然的殖民地政府都認識到需要做點什么來自我保護。如果他能夠用溫水煮青蛙的手段來炮制香港,香港特區政府或許真未必有這個自衛的意識呢。

  這方面的另一個典型案例就是港幣的匯率問題。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根據英國人的決策,港幣匯率盯緊美元匯率。香港回歸后這個政策依然連續。實際上,不止一位香港金融官員退休后反思,認為應該適當調整匯率,才能促進經濟發展。可就是沒有一個金融官員能在任上做這個決策,所以今天的港幣匯率依然盯緊美元,僅在小范圍內允許輕微浮動。

  當然,要說特區政府的政策完全沒有變動,這也不確切。實際上,香港就像一輛沒有方向盤的汽車,輪子轉向什么方向,完全取決于輪子壓過什么樣的坑。這個坑,就是香港的民意。只不過,民意如同小孩子的臉,一日三變。沒有一個穩定的決策方向,盲從民意的結果就是朝三暮四,朝令夕改。

  比如十多年前的莊豐源案:這是內地產婦赴港生子,然后援引基本法規定,要求給孩子授予香港特區居民身份的濫觴。當時的全國人大就給香港法院建議,提醒他們此例不可開,否則后患無窮。可是這個建議被公之于眾后引發香港輿論強烈反彈,認為這是中國政府試圖操縱香港法律。香港最高法院順應民意,裁定產婦要求合法。十多年后,香港大小醫院幾乎被大陸產婦擠爆,香港民眾苦不堪言,香港法院只好修改司法解釋,不再允許赴港產婦的新生兒獲得特區居民身份。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最近的奶粉案例,香港政府再次出現類似的行為。三月初,香港民意強烈反對內地游客強購奶粉,香港政府于是下令無限期禁止游客攜帶大量奶粉出關。違規者將被課以高額罰款,并沒收所帶奶粉。禁令一出,香港大小商店奶粉立刻滯銷。一個月之后,香港政府改口說禁令頒布一年后要重新檢討。然后到了五月初,再次改口說半年之后重新考慮禁令問題。而據赴港游客反映,香港海關現在對攜帶奶粉的查禁已經形同虛設。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呢?

  香港一些輿論喜歡批判說香港今日的經濟不景氣是因為香港特區政府不遵循民意。從以上的諸多案例我們實際上已經看到,第一,香港繁榮與否與香港民意無關,港英政府時期何曾在乎過香港民意?香港繁榮和中國大陸的發展狀況倒可以說息息相關。第二,香港特區政府不是不遵民意,而是盲從民意,如同蒙著眼睛的毛驢,繞著“民意”這個磨盤打轉。第三,正是因為特區政府盲從民意,才導致重要的決策方向被建制派把持,墨守成規、無力改革,無謂的瑣事上卻被泛民派綁架,朝令夕改、庸人自擾。香港居民則被這兩派政客演戲逗的哭哭笑笑,不知所措。

  那么,中國政府介入香港事務,是否可以扭轉這個趨勢、帶動香港經濟成功轉型呢?委員對此也不樂觀。香港輿論對于中國政府介入香港事務懷有極大的抵觸,對內地普通游客橫挑鼻子豎挑眼,歸根結底是優越感在作怪。典型案例就是“地鐵上能不能吃東西”的問題。內地游客在香港地鐵上吃東西,引發同車香港人不滿,最后演變成內地游客和香港人的對罵,然后又變成了“游客素質問題”“社會公德問題”的大討論。可幾乎就在那同時,有人見到西方游客在香港地鐵上吃喝,同車香港人卻是一片沉默。所以,什么素質問題、公德問題、乃至法律規定問題,都是表面問題。實質是香港人面對內地人時的優越感問題:“我們是富裕先進開化的上等人,你們是貧窮愚昧閉塞的下等人。我們怎么能對你們委曲求全?當然應該是你們曲意迎合我們才是。”香港人只要還有這個心態,中國政府任何試圖介入香港內部事務的行動都只會招來更強烈的反彈。健康的、可持續的改革,必須建立在理性的政治博弈基礎之上。現在博弈的一方完全沒有理性決策的能力,改革從何談起?要想改變這個心態,香港的經濟狀況至少要跌落到明顯低于中國大陸沿海城市以下才可能。非如此,不足以打破香港人心中的優越感。

  這就是委員說香港的未來一片渺茫的原因。改革的前途是有的,但香港人自己沒有能力走這條路,也不接受中國政府帶路。這是個死結。

  嗟爾香港,氣數盡矣!

      作者:香港特區一立法委員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五月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2.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3.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4.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5.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6.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9.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10.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