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曉導致MH370事故的真正原因”,馬來西亞警察總長阿布-巴卡爾2日的這番話讓外界對解開馬航客機失聯之謎的期望再遭重擊,也表明馬政府3周以來對馬航事件的刑事調查收獲有限。2日,馬來西亞政府對中國家屬舉行閉門說明會。隨著馬航客機失聯逐漸逼近一個月的關口,各方情緒正在或明或暗地涌動。“對中國人的憤怒和嘲諷,馬來西亞人正在失去耐心”,香港《南華早報》2日發自吉隆坡的報道稱,“馬來西亞人想要中國人明白:MH370消失后,他們也失去了親人,他們不希望再受到外界的辱罵”。而在被認為馬航客機失事的南印度洋,搜索依舊沒有進展。路透社2日稱,目標海域惡劣的天氣和信息的缺乏讓搜尋工作變得異常艱難。
馬來西亞方面2日在吉隆坡與乘客家屬舉行閉門會議。馬民航局長阿茲哈魯丁介紹說,當局回答了航班家屬提出的所有問題,但有關調查的一些細節目前還不能透露。他表示,這個會議有中國代表參與,還有其他國家成員及調查人員。不過,最令媒體關注的是馬來西亞警察總長阿布-巴卡爾2日的表態。據美聯社報道,巴卡爾表示現在正對馬航事件作為刑事案件進行調查,“調查將一直進行下去,我們需要搞清每一個小事。但有可能在調查的最后,我們仍找不到事故真正的原因”。還有媒體引述巴卡爾的話稱,馬方已掌握強有力的線索,但目前不便公開。
“3周以來,這個國家承受著全球的指責。中國乘客家屬指責馬來西亞官員隱瞞數據,調查能力低下,甚至在航班墜入印度洋這樣的事實上撒謊。”《南華早報》2日發文稱,對于中國人的種種指責,30歲的吉隆坡一家加油站員工努爾抱怨說:“如果中國真的這么好,他們為什么不接手,自己去找飛機?”文章引述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馬來西亞校區政治學教授詹姆斯-陳的話說,馬航事件剛發生后,馬來西亞人對中國人充滿同情,但中國乘客家屬在馬來西亞駐北京大使館前示威成為了轉折點。“馬來西亞人、媒體和政府官員已經聽夠了,他們正在變得激動起來。”報道稱,新一批中國乘客家屬3月30日抵達吉隆坡,并在位于梳邦假日公館酒店自行舉辦發布會。“他們舉著中文的標語和橫幅,譴責馬來西亞。”一位馬來西亞政府官員說:“你認為哪個國家會讓其他國家的國民來到自己的國家,住在這么好的酒店,讓他們肆意侮辱?我們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希望他們能夠意識到這一點。”
對于如何看待來自中國的批評,各種不同聲音在馬來西亞媒體上激烈辯論。《南華早報》稱,馬來西亞當地的中文媒體近日多次發表評論文章,批評中國人的行為,但一些報紙提醒讀者站在更高的角度考慮問題。《星洲日報》3月28日刊登了該報副執行總編輯鄭丁賢的文章“大馬不是你們想像中的……”,批評“中國媒體和網民排山倒海的傾泄”,稱“鋪天蓋地的攻勢,已經把大馬污名化”,文章回顧了中馬友好交流的歷史,稱“人與人之間的情誼,國與國之間的信任,不應就這樣被摧毀”。同日,馬來西亞《中國報》頭版刊登一位在中國留學的馬來西亞女生題為“身為馬來西亞人,我有話想說”的文章,批駁了中國網絡上對馬航客機失聯事件“陰謀論”的種種臆測,并表示馬航事件事出突然,馬政府在該事件信息公開方面前后矛盾、拖延可能是因為“技不如人,沒有足夠的處理能力,沒有先進的系統提供更多線索”,呼吁“在真相大白之前,大家能停止毫無根據的言論,不要再讓事情越演越烈,唯恐天下不亂”。《星洲日報》3月31日刊登在馬來西亞的中國留學生張一文的文章,呼吁當地人體諒中國乘客的憤怒,“我的親人坐的不是美國的航班,也不是新加坡的航班,而是馬航,然后一坐不復返,生死兩茫茫,誰受得了?誰能一笑而過?”文章稱,中國一些網絡媒體或者自媒體置若罔聞發出“刺馬”言論,并不代表中國政府和大多數中國人的看法。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日抵達澳大利亞珀斯,并計劃于3日到訪位于珀斯的澳大利亞聯合協調中心以及皮爾斯空軍基地。屆時,納吉布將與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在珀斯一同舉行新聞發布會。根據澳大利亞聯合協調中心協調安排,4月2日共有來自7個國家的10架飛機參加對MH370的搜索工作,9艘艦船在海面進行地毯式搜索。英國國防部宣布,皇家海軍“特拉法加”級核潛艇“不懈”號抵達南印度洋相關海域,參與搜尋MH370客機“黑匣子”的工作。據悉,盡管“不懈”號是1984年入伍的老式核潛艇,但是仍然配備有非常先進的水下搜尋設備。
經過25天的搜索,目前仍未找到馬航客機的重要信息。澳聯合協調中心負責人安格斯-休斯頓2日對媒體表示,各方目前仍在全力搜尋,因為找到飛機碎片是十分重要的。他也再次重申,這次的搜索行動是他遇到過的最為嚴峻的挑戰。除了搜索區域巨大,多變的天氣條件和信息匱乏也為搜索增加了更多難度。
美國《時代》周刊2日認為,馬航客機的搜索可能要花費更長的時間。文章舉例稱,二戰中沉沒的澳大利亞皇家海軍艦艇“悉尼”號花了60年才找到,首航中撞上冰山沉沒的“泰坦尼克”號花了80年,而這兩者都比馬航失聯的波音777飛機要大得多。分析稱,馬航客機可能漂浮起來的最大物體油箱可能已經沉入海底,“漂浮在海面的可能只是飛機坐墊或人的球鞋”。【環球時報赴馬來西亞特派記者 李寧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派記者 韓超 王曉雄】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