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轉基因,我質疑的不是技術,科學技術本身是無罪的。發現分子,然后原子,中子,夸克等等就陸續被發現了。同樣生命科學深入到基因層次擋也擋不住。可是我質疑的是轉基因工程。一提到“工程”,涉及面就很廣了。在這個時代,沒有權力和資本是搞不了“工程”的。跟這兩樣東西扯上關系,被人質疑甚至詬病當然不可避免。因為我們這個社會里面,相信“企業家”流淌“道德的血液”的人還很少。
一、首先,我要質疑的是基因工程的哲學。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哲學。搞科學研究的人也不例外。比如有人堅信物質無限可分,他們就會鍥而不舍的一次次把原子核打得稀巴爛,看看里頭還有啥新東西沒;比如有人堅信靈魂是存在的,他們就會研制更加精密的儀器來測定人死亡瞬間體重的變化。事實上,絕大多數的科學實驗都是有目的的。而這個目的正是科學工作者依據自己的哲學產生的先驗判斷,即“這個東西理應這樣子,做這個試驗就是看看是不是這樣子”。試驗完畢,有人會根據結果來修正自己的哲學,也有人根據自己的哲學來修正結果。一樣米養百樣人,這屬于個體差異,不足為論。
但是一旦上升為“工程”,一旦權力和資本介入進來,一旦技術納入權力和資本規定的軌道,比如“積極推進XX”或者“數年內實現XX”,那這項技術所依據的哲學就成為了一種社會行為,不再是個體的事情了,那就不得不認真對待了。
我感覺到這些年來,隨著基因工程的進展,一種新的決定論,也可以說是機械唯物主義的決定論又在抬頭。在大量媒體的添油加醋下,人們認為基因真的可以精確的決定人的生老病死和喜怒哀樂。于是又產生了一種樂觀情緒,認為已經破解了人類生命的密碼。
基因工程哲學認為基因排序與某種特定的生物特征是一一對應的,比如某個基因決定某植物能分幾個叉,能長多高,能得什么病等等。我對這樣的簡單決定論很懷疑,當然我是生物科學的門外漢,我的質疑目前只能來自于唯物辯證法。
有人提出了“非基因變異”的概念,認為“生物體內的生命活動過程和性狀變異決不僅僅為基因所決定”,我覺得這才是符合唯物辯證法的。更進一步,單個基因真的和具體生物特征一一對應嗎?我很懷疑。在我看來,非線性,互相耦合才是客觀事物的常態。因為非線性體現了矛盾的不平衡性,互相耦合體現了聯系的廣泛性。果真如此,就意味著單個基因不存在確定的生物特征,而是由環境,生命系統活動以及基因共同確定的,那么這項工程從哲學源頭就錯了,問題就大了。因為基因工程要求被操作的基因“經過明確定義,功能清楚,后代表現可準確預期”。
幾十年前,人們也認為人腦是按功能分塊的,每一部分都對應特定的功能。但是后來的研究卻認為人腦復雜得多,甚至功能區都可以遷移和混雜。前車之鑒,我不明白為什么現在中國基因大腕們那么自信。如果是對自己技術自信,那還算是學者的“單純”,最令人不安的是基于別的什么方面產生的“自信”。
自從量子力學興起后,決定論遭到了重大打擊。量子力學提出了微觀領域的“測不準原理”,即測試設備本身會干擾被測對象,從而給出歪曲的結果。根據這原理,專業技術人員應當以審慎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上世紀初由于牛頓力學產生的巨大成就,人們產生的戰勝自然的樂觀情緒。而這樣情緒在上世紀初隨著泰坦尼克號沉沒和慘烈的世界大戰爆發化為泡影。那么我們目前是否也處于類似的門檻呢?大家深思。
專家的哲學理念決定了工程決策,那就不是他個人學術思想的問題。
二、所以接下來我要質疑基因工程決策的民主性。
到底是少數技術專家決策還是人民群眾決策。這個問題很關鍵。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的“分工”和“私有制”是同義詞,說明的是同一個事物。只是“分工”是活動,“私有制”是活動的結果。現在精英們恰恰以“分工”為幌子,認為專業上的事情應該由專家說了算,群眾總是不明真相的。
“專業”至上,專家治國,恰恰違背了人民民主,違背了社會主義,同時也對“人能否把握整個世界”這個關鍵的哲學命題提出挑戰,而這個哲學命題又直接關聯到“人能否進入自由王國”這個核心命題。如果人無法進入自由王國,那么為共產主義奮斗就顯得毫無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把握整個世界”是可能的,但是又并不否定社會分工。馬克思認為社會分工給人把握整個世界帶來現實可能。他指出“現代社會內部分工的特點,在于它產生了特長和專業,同時也產生職業的癡呆。”。而精英們正是認為人民群眾在各種專業領域都是“職業的癡呆”,需要由各專業的專家組成的精英群體來管理社會。然而馬克思同時指出這個“分工”在工廠里卻呈現出不一樣的效果“工廠中分工的特點,是勞動在這里已完全喪失專業的性質。但是,當一切專門發展一旦停止,個人對普遍性的要求以及全面發展的趨勢就開始顯露出來。工廠消除著專業和職業的癡呆。”馬克思認為這是工廠唯一的革命之處。怎么理解這話呢?
在手工勞動制度下,人的勞動通常是任何一件產品最寶貴的因素;而在機器勞動制度下,手工業者的技藝就日益為看管機器的簡單動作所代替。如果沒有機器,那也把復雜操作分解成簡單操作所代替。因此,從專業技術角度而言,工廠的工人是日益“學不到東西”,也就是“喪失專業的性質”,這樣的趨勢不斷持續,等到“一切專門發展都停止”,也就是到了“窮極無聊”之際,工人就慢慢把注意力投入到非專業領域,哪怕看一本武俠小說,看一份報紙,研究一下勞動法,這就是對全面發展的渴望,從而為把握“整個世界”奠定基礎。
大家都知道工廠對于資本主義的意義。整個資產階級是靠剩余價值支撐的,工廠正是剩余價值發源地,同時也是工人階級的聚集地。馬克思認為工廠消除這專業和職業的癡呆,恰恰表明工人階級,無產階級把握整個世界是可能的。
其實不用繁瑣的論證,結論很簡單。非專業群眾一般無法理解專業的試驗過程和細節,但是能理解專業的邏輯結論(參照我們查閱體檢結果)。如果人類沒這本事,早就因為專業分工而變成一盤散沙。并且非專業群眾有能力要求專業人士進行相關的驗證。其實這種情況也是大量存在的。不過是非專業的領導管理專業人員。所謂的外行領導內行,其實才是常態。精英們對“非專業”領導奉之若神,對同樣“非專業”的群眾卻嗤之以鼻,歸根到底是群眾沒有領導權。
誰控制了生產資料誰就有真正的民主,這才是顛撲不破的普世價值。
三、所以最后我得質疑背后的控制者。
目前看來就是資本。在這個資本統治的世界,我們要對各方面的言論都有獨立的分析。因此綠色和平組織的話也只能作為參考,袁隆平由于轉基因技術沖擊了雜交水稻,因此言論也只能作為參考。我們要警惕的是資本(不管外資還是內資)對技術的控制,而不是技術本身。還需注意的是轉基因技術掌握在“中國人還是洋人”手里無關宏旨。不管是中國資本還是外資,資本就是惟利是圖的,資本就是沒有道德的。只有某位喜歡仰望星空的人才相信企業家道德的血液。
技術本身有缺陷很正常,基因技術進展體現了科技的進步。我們要警惕的是技術被資本控制。資本如何控制技術呢?無非是控制搞科學研究的人也就是專家。
毛澤東始終對知識分子的精英情結保持警惕。他認為即便在科研領域,也是要走群眾路線的。所以馬寅初站在精英的立場提出解決人口問題遭到了毛的反對。取而代之是通過加強社會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加以說服教育來進行計劃生育。效果明顯。至70年代末平均生育率達到2.16,即平均一對育齡夫妻生育2.16個孩子。這是相當不錯的成果,也是人口生產走向良性循環的標志。相反在80年代初中科院的宋健僅花三個月推導出所謂的人口增長極限的公式居然引起高層重視并作為執行強制性計劃生育的依據,極大惡化了干群關系,并且對中國未來人口結構造成消極影響。同樣在地震預報上,毛澤東也推行群防群治土洋結合的方針,成功預報了遼寧海城,四川松潘等大地震,挽回重大經濟損失。而某人恢復工作后,解散了各地預報站,恢復地震局專家工作,在地方反饋的種種異常現象面前無動于衷甚至行政打壓,最后導致唐山大地震的慘重損失。
“XX不是社會主義”,套用一下,我可以說“專家治國不是社會主義”。像轉基因這樣的重大問題居然由幾十人的安全委員會討論通過,這難道是民主嗎?這真的是安全嗎?
在當時歷史背景下馬寅初,宋健兩人充其量也就是兩名書生,但是現在的知識精英又有了新的靠山,那就是跟資本充分結合起來。張啟發既是本次獲批的轉基因水稻開發者,又是國家農業轉基因安全委員會成員,同樣本次獲批的轉基因玉米開發者范云六也是上書國務院加快基因技術發展的16位科學家之一。他們都是資本的獲益者,他們的供詞是很可疑的。
比方范云六說“到現在為止,還沒有一例轉基因產品被證明對人類安全有危害。農業生物技術安全性是最近幾年才發展的新科學概念,值得我們予以高度重視。”原來她自己就供認,也就是這幾年才開始研究產品對人類的危害性,就這樣還能這么自信,豈一個服字了得?
比如張啟發說“政府批準上市的轉基因食品絕對安全”。看來這位有資格給中央領導科普基因科學常識的 張 先生很迷信“政府批準”,又或者政府很迷信 張 先生而批準,又或者兩者皆有,到底是莊周夢蝶還是蝶夢莊周還真說不清。不過大家都知道,政府批準成立的,省優部優國優的三鹿奶粉確實倒閉了。
更有趣的是孟山都生物技術(北京)研究有限公司官網上有“孟山都與華中農大攜手推進生物技術研發”(張啟發的科研經費占了華中農大三分之一)的鏈接,但是不能打開,其他鏈接都是正常的。這就引出一個新的質疑,這轉基因主糧到底要不要向洋人交專利費。有些朋友質疑這技術是否“自主知識產權”,我當然明白他們的意思,不過這問題沒提到點子上。因為知識產權是財產權,跟技術是否自己研發有本質不同。所以30年科學的春天才有了那么多項“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所以還不如直接問“要不要交專利費”更直接。主流經常說現在全球化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偏偏在這類重大技術上標榜“自主產權”,這是欲蓋彌彰還是口徑不統一呢?搞不懂。
當然,我不愿意自己心態如此陰暗,所以我寧愿相信這個全球第一大種子及除草劑企業孟山都“與華中農大攜手推進生物技術研發”應該是來取經學習,或者買我們的專利的。我不這么想真的就不愛國了,怎么就不能學學專家的自信呢?
話又說回來,縱使這技術百分百“國產”,一旦被資本控制,我還是自信不起來的。可很遺憾,事情偏偏就這樣。
據有位搞基因研究的人稱自從國家把基因定為重大專項后,“轉基因就變成了非常熱的研究領域”,“不管發生什么問題都不會停,因為錢一開始花,就停不住了”。這些描述套上“房地產”一樣合適:“自從國家出臺國X條后,房地產就變成了非常熱的領域,不管發生什么問題價格都不會降,因為錢一開始花,就降不了”。凡是被資本控制的領域都可以套用類似的描述。這毫不奇怪。因為宏觀政策就是導向,資本家像聞到血腥味的鯊魚一樣蜂擁而至,科學研究成了“工程”,利益相關方越來越多,期望越來越大,跟滾雪球一般,怎么可能停下來呢?
又據一位參與這次獲批項目的人員在這之前稱“不希望無限期地等下去”,“因為現在很有優勢的品種,若干年后就可能喪失競爭力”。如果沒有資本控制,那技術進步就是進步了,若干年后,還會有新的進步。根本不用擔心什么喪失競爭力。換個角度講,大家都不獲批,那還存在什么競爭嗎?可是資本家不這么認為,他的邏輯是投了錢搞出這么一個東西,別人暫時還沒有,趕緊投放市場,可以賺取超額利潤。否則過幾年,別人也搞出類似東西,利潤就沒了。“害怕喪失競爭力”從來冠冕堂皇的借口,大家都有了才能體現競爭力,只有一個人有,那叫壟斷不叫競爭。
同樣冠冕堂皇的借口是“如果不盡快產業化,國際巨頭就會控制我國XXXX”。這是最能觸動民族感情的借口。可要是中國愣是不對外資開放轉基因產業,這國際巨頭除了靠飛機導彈之外是沒辦法控制我國的。這借口的邏輯無非是對外開放是不可逆轉的,趁著沒開放趕緊自己先搞點成果。其實開放后競爭也是不可能的,無非是看看能否在國際壟斷巨頭的利潤中多分點。當翻譯官,給皇軍帶路也是有薪水的,可是如果你不會日語,不懂地形,那就連一分錢都沒有了。
在湖北省綠色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掛牌成立儀式上,張啟發院士意氣風發,激揚文字,他表示,“此次成立的中心還將根據湖北水稻生態區的不同特點,在有代表性的地區建立3~4個產業化示范基地,以長江中下游為核心,輻射和帶動周邊省份的協同發展,并逐漸在農業生物技術產業化方面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多么宏偉的規劃啊,最后的結果竟然是“逐漸。。。。。。參與。。。。。。競爭”。哈,不是“中國農科專家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不是“洋人有的,我們要有,洋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而是跟洋人分贓!
孟山都在華中農大設置了高額獎學金。既然獲得了外國壟斷資本的青睞,在這個時代,毫無疑問,張啟發先生前程似錦。不妨推演下去:這個“湖北省綠色超級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將來會在國退民進的大潮中改制,如果是合資或者外資,那么CEO,CTO就等著張先生,如果是“民營”,那像“隆平高科”一樣,變成“啟發農科”上創業板。我想象力向來有限,張先生的成就應該更加輝煌。
可是,轉基因工程張先生說了不算,孟山都說了也不算,是資本說了算,是利潤說了算。
有人要問,如果沒有資本,轉基因工程如何推進呢?很簡單,參照藥物的上市流程。轉基因糧食受到這么多質疑,居然只做動物試驗就敢上市,這是資本著急回收投資所迫。沒有資本干預,自然得需要由幾代自愿者參與試驗。有人還會問,有這么傻的自愿者嗎?其實我國從來就不缺少為民犧牲的人。時下就有一堆“公共知識分子”,一聽名號就知道肯定是“胸懷天下,心系百姓”的主,比如長平,笑蜀,白巖松,茅于軾等等,哪個不是個頂個好樣的。要說他們不為民勇于嘗試,打死我也不信的。
歸根到底,民眾質疑的表面是技術,實質質疑的是資本和資本控制下的政府及學術機構。而專家們為之辯護的表面是技術,實質辯護的是自身的私利和利潤最大化。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