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暴發后現已漫延全球,世界各國社會經濟遭到重創。為了防控疫情、保持穩定一些國家紛紛采取措施保障民生,而糧食又是民生中的民生。據報道,新冠疫情致使世界各地民眾囤積糧食與日用品,還有多個國家的政府啟動了糧食庫存計劃,以保障國家的糧食供應充足。
中國老話說,民以食為天,饑荒是比病毒更致命的威脅。特別是在當前世界處于新冠疫情陰影籠罩之下,各國為求自保,紛紛把糧食緊緊抓在自己手里。而中國自身的糧食生產并不樂觀。
雖然中國官方一直對外宣稱“糧食十一年增、十二年增”的年年增長,并一再強調中國實現谷物基本自給,處于糧食安全最好時期。但根據許準等學者的研究,中國實際糧食產量比官方數字低約1億噸,且中國實際糧食產量很可能從90年代末就開始長期處于停滯狀態。而有關統計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據劉月華《2015年我國糧食進口超過1.2億噸》文章報道,僅2015年我國糧食進口達12477萬噸,同比增加了24.2%;進口量占到了我國糧食產量的20.1%。2015年糧食出口量為164萬噸,同比降低了22.6%,進口量為出口量的70倍。
一邊宣稱糧食年年增長,一邊又要年年大量進口糧食,這種自相矛盾的說法本身就打了自己的臉。何況根據一些常識,我們也不難推斷糧食增長的真相。比如說全國各地城市擴張圈占大量土地、農村耕地大量拋荒、即便沒有拋荒的土地也是靠留守農村的老弱病殘耕種等等,這些情況無疑表明所謂年年增長的糧食產量不會從天而來!要知道,謊報糧食產量可能比瞞報新冠疫情對國家和社會的危害還要大得多。因此,對我國的糧食安全狀況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不能再干自欺人的事了。
鑒于全球疫情對我國糧食供應造成的安全風險,從現在起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未雨綢繆,真正地實現“中國人的飯碗端里裝自己的糧食”。這就要求在危難時刻,更要發揚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再也不能指望別人給你飯吃。
然而,幾十年來,我國實行的分田到戶的小農經濟生產方式已經造成了農民分化、農業弱化、農村空心化的新三農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近年來不斷推進農村土地確權流轉,鼓勵資本下鄉,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企圖通過資本化的規模經營發展糧食生產。但資本的利潤偏好與農業性價比低的矛盾必然導致資本化的規模經營不會重視糧食生產,而將土地用于其它更加容易贏利的用途。顯然要將中國人的飯碗完全交給資本是不現實的。另外,中國幾十年小農經濟的發展也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再也沒有任何積極性可言,大量農田拋荒和農村的凋敝就是農民用腳作出的選擇。所以,再繼續以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作為國家的穩定器和蓄水池也不現實。
當此困難之下,只有把全體農民組織起來,大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通過集體的力量,共克難關,戰勝新冠疫情帶給我們的危難。
2020-3-26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