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服務。”其中“聯耕聯種”是江蘇射陽的發明,在平原地區具有廣泛的適用性。
江蘇射陽縣是農業大縣,全縣202萬畝耕地,主要種植水稻、小麥、棉花,其中主要農作模式是稻麥輪作。射陽縣是平原地形,又是河網密布的水鄉地帶。與全國一樣,在分田到戶時,為了做到公平,射陽縣以村民組為單位,將土地分等分級,再按人均分,形成了當前農村戶均十畝、每戶四、五塊的分散細碎土地經營格局。射陽縣土地平展,傳統上的農地都是大約30畝一框的標準條田。分田到戶時,這些條田被不同農戶承包,形成了每戶四、五塊承包地,每塊承包地分布在不同條田,同一框條田有五、六戶甚至七、八戶農戶承包的格局。面積比較大的條田被人為分割為不同農戶承包的小塊承包地。
在分田到戶之初,乃至在1998年第二輪土地延包時,農村勞動力還沒有大規模進城,農業機械化也未推開,條田被分割為小塊承包地對農業生產影響不大。進入21世紀,城市化大大加速,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進城,留村務農的主要是老年人和婦女,射陽縣農村勞動力轉移進城較全國一般農業地區更為徹底,從事農業主產的主體大都是60歲左右的老年人,55歲以下仍然留村務農的青壯年人都已很少。老年人種田,對新技術新農藝的接受能力比較差,射陽縣的農業發展可能因此受到影響。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最近十年,射陽縣水稻種植面積中,產量比較高的拋秧面積持續下降,而產量較低、粗放作業的直播面積持續增加。直播面積增加的原因是老年農民種懶漢田,家庭勞動力少且弱,而拋秧術比直播要求的勞動和技術更為復雜。
除此之外,隨著機械化的快速推進,將條田分割為小塊承包地的格局嚴重影響農業作業。第一,承包田塊太小,農機很難作業,尤其是大馬力農機幾乎無法在小塊承包地作業。若能打破承包田塊之間的田埂,在條田作業,農機作業效率可以提高一倍,成本可以降低一半。第二,同樣一框條田,不同農戶種植作物不同,成熟時間不同,水肥管理不同,使用農機耕地和收割的時間也不同,導致農機難以下田作業。
以上情況使得分田到戶以來的家庭經營出現了若干問題,出現了農民種田難,需要對農業經營狀況進行改進。
二
正是因為存在以上農業經營上的問題,射陽縣農民開始探索解決辦法。針對大馬力農機無法下田的問題,農戶之間開始協調統一種子和種植模式,為了方便農機作業,有些條田的不同承包農戶協商打破田埂,統一機耕。2013年上級推行秸桿禁燒,要求秸稈還田,而只有大馬力農機才可以深耕從而才可以讓秸桿還田。射陽農村出現了較為普遍的破田埂以讓大馬力機械下田作業、秸桿還田的實踐。
射陽縣農委在調研中發現農戶破田埂的情況,立即研究總結,將農戶破田埂統一耕地的實踐提煉總結為“聯耕聯種”。2013年8月“聯耕聯種”的構想比較成熟,開始在全縣試點,結果一發而不可收,在很短時間即引起大反響,某種意義上改變了射陽縣農業的面貌。
按射陽縣農委的設計,“聯耕聯種”主要是通過破除條田內農戶承包地之間的田埂,然后通過大型農機下田耕地,保證秸稈全量還田,做到統一耕地。同時,鑒于機械插秧技術和小麥條播技術已經成熟,縣農委就試圖借“聯耕”來做到“聯種”,讓統一耕種的農戶統一播種,播種技術采用最先進最適合當地農業生產條件的機插、條播技術。按照農委的設計,“聯耕聯種”之后,因為農戶是統一種子和統一種植,這樣作物(主要是水稻和小麥)就會同時成熟,就可以統一收割(當然是分戶計量)。種同一個品種,同時種,用同樣的方式來種,就使作物具有相同的成長周期,就可以進行統一的水肥管理,病蟲害的同防同治。因此,“聯耕聯種”的下一步就應當是“聯種統管”。“聯種統管”到了一定階段,就可以進一步實行生產成本均推、收益均分,甚至共創品牌,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達到“聯管聯營”。
自2013年8月以來,射陽縣“聯耕聯種”快速發展,主要還是“聯種分管”階段。與農戶自發破田埂從而在條田范圍內形成若干農戶統一耕地不同,農委推動的“聯耕聯種”,規模要遠遠超過條田,而往往是整組甚至整村推進。整組整村推進當然要以條田破田埂為基礎,但“聯耕聯種”不再是由條田內土地承包戶來協商,甚至不只是由參加“聯耕聯種”的農戶來協商,而主要是由村組干部來推動農戶破田埂參加聯耕聯種,地方政府則以高產農田創建和秸稈還田的項目經費來支持“聯耕聯種”的推進。由村組干部推進的“聯耕聯種”不可能局限在條田范圍,而是先選定具備推進“聯耕聯種”的區塊。在這個區塊范圍有承包地的農戶自愿參加,凡是參加“聯耕聯種”的農戶都享受由村組統一提供的農機服務、供種服務以及相關服務的優惠,當然也要遵守“聯耕聯種”的要求,統一種子、統一耕地、統一播種,并承擔相關費用。
問題是誰來組織。村組干部是推動,是自上而下要求并順應民意的行政推動。射陽縣推進“聯耕聯種”過程一度有兩種組織模式:一是由農技中心來主持組織并推動,二是由村干部來主持組織推動。
組織的意思這里還要進一步明晰。由村干部來組織“聯耕聯種”,或由農技中心來組織,就是說,要由村干部或農技中心來承擔責任。組織“聯耕聯種”,統一種子、統一耕田、統一種植,就是凡是參加“聯耕聯種”土地都統一耕統一種。誰來耕和種?當然不再是由農戶來自己耕和種,而是由村干部或農技中心來組織統一耕和種,由村干部或農技中心提供耕和種的統一服務,農戶按參加“聯耕聯種”的土地面積交納費用,村干部或農技中心為農戶提供統一的達到質量要求的社會化服務,這個社會化服務的核心是農機服務,包括耕地耙地機插條播開墑等等。村干部或農技中心可以從社會上請農機手或農機合作社來服務,也可以自己提供這種服務。村干部或農技中心提供服務當然不是村干部或農技員個人,而是村社組織或農技中心組織起來的農機合作社。因為村干部或農技中心是推動者,所以,在農戶那里就不再區分推動者與組織者的差異,就認為是村干部或農技中心來提供社會化服務。一手交錢,一手要服務。這是市場關系?
三
舉一個例子。長蕩鎮三中村2014年春季種水稻是由農技中心主持組織推動的“聯耕聯種”,實踐證明由農技中心主持,不大好弄。
2014年春季種水稻,由農技中心來推動、主持、組織“聯耕聯種”,在一、二、四組搞整組推進試點。農技中心一方面動員農戶參加“聯耕聯種”,承諾凡是參加“聯耕聯種”,農技中心都可以提供較市場價低的機耕、機插服務,一方面到外面聯系大型農機,并依靠農技中心的技術力量育秧。
既然農技中心來推進“聯耕聯種”,三中村村干部就覺得與自己無關,而在一邊冷眼旁觀。農技中心動員農戶參加“聯耕聯種”,每個村民組都會遇到“蠻韃子”反對,當釘子戶。這些反對的釘子戶,一戶四塊田,分布在四框條田上,一戶不參加就影響四塊條田推進“聯耕聯種”,有幾戶釘子戶就影響全組“聯耕聯種”的推進。這方面,農技中心吃了很多苦頭。
農技中心打破田埂“聯耕聯種”,好處是大馬力農機可以展開作業,壞處是剛開始沒有經驗,打破田埂后,條田并不完全水平,一邊水淺一邊水深。尤其是第一次搞聯耕聯種,大馬力機械耕田耕得太深,以致于機械插秧時,泥太深而機械走不動,只能靠人來推。農戶認為農技中心應該負責耕田耙田插秧,等秧插好了,農戶才應該付錢,這中間發生的一切包括輔助田間作業、包括插秧機走不動需要人工來推等等都與自己無關。農技中心的農技員在整個插秧季全都累得趴下了,農民卻認為農技中心從“聯耕聯種”中賺了錢,沒有絲毫的同情。而插秧后一度秧苗長勢不好,農戶要農技員賠償損失。一季下來,農技中心主任心力交瘁,不再有能力和熱情組織“聯耕聯種”。秋季種小麥,改由村干部來推動組織。
相對水稻種植,小麥種植比較容易。2014年秋季種小麥,首先要為參加“聯耕聯種”耕地購買麥種。三中村村干部商量后,認為新洋農場的“寧麥13#”產量比較穩定,決定統一選用這個品種,然后到農場以批發價進種子,比市場價每斤要便宜一毛。照例是耕地、條播、開墑,2015年開春,小麥長勢不錯。麥苗長到一公分時得了白粉病,而沒有參加聯耕聯種農戶所種其他品種小麥卻沒有得病。村干部趕快找農技中心來防治,好在白粉病比較好治,很快就藥到病除,村干部虛驚一場。不過,“寧麥13#”得白粉病之后,各種負面說法一齊涌來,真正傷透了心。有人半夜打電話罵村干部,有人說村干部進種子吃了差價,有人揚言拒絕交錢,要村干部賠償,有人說要到縣里告村干部貪污。總而言之,什么難聽的話都聽到了,村民甚至當面辱罵村干部。也算村干部運氣好,“寧麥13#”的白粉病治好后,當年小麥獲得高產,而沒有參加“聯耕聯種”的小麥普遍得了赤霉病,大減產。村干部因此總結,你為老百姓辦事,做了十件好事,只要一件沒有做好就會被罵死,老百姓自己種田,田里長了草,他沒有半個不是,村干部幫他們種田,就是因為天災減了產,他也責怪村干部。三中村農業副主任說:“去年一年‘聯耕聯種’,種水稻種小麥,老百姓都不下田去看一看。他們什么時候去看?等苗出來了才去看。苗好他高興,苗不好就罵娘。他們當大爺,干部當孫子。”
一年下來,無論是由農技中心組織農戶“聯耕聯種”種水稻,還是村干部組織農戶“聯耕聯種”種小麥,農業都增了產,干部都受了累,村民都受了益。這樣一來的結果就是,村民有很高的參加“聯耕聯種”的積極性,尤其是家庭勞力比較弱的農戶更是強烈希望參加聯耕聯種。村干部卻很消極。2015年村民不斷催問村干部,要求繼續更加“聯耕聯種”,村干部卻不斷地縮減“聯耕聯種”面積。
四
為什么農民自己種田,田里長了草他也認,而村干部幫他種田,即使因為天災減了產他也要罵村干部?為什么村干部組織“聯耕聯種”,農民成了大爺而村干部當孫子了?
農戶自己種田,他們也要找機械來耕田收割。一家一戶農戶,他們找機械來耕田收割時,他們與農機手談妥價格,也達成社會共識的責任,然后農機手耕田、收割,現場結算,沒有什么皮扯。這是農戶+社會化服務的關系,是一種典型的市場關系。
機械插秧要比耕田收割稍微麻煩一點,因為機械插秧就要育秧,育秧就要選種,選種就可能出現品種問題。秧是插了,每畝按秧苗和機插應付180元,所插秧苗卻可能有大量死苗,或因品種有問題造成減產,或特定品種遇到極端氣候減產,等等。因此,提供插秧服務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比如農機合作社或私人企業就要與農戶簽定合同將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合同約定,按照合同約定來分攤責任。
射陽縣推進“聯耕聯種”,村干部很重要,要一手聯系農戶,一手聯系社會化服務組織尤其是農機合作社。理論上講,村干部只是推動者,他們推動農戶與農機合作社簽定機耕機插機收等等社會化服務的合同,通過合同來約定雙方的責權利關系,這是市場關系。實踐中卻往往變成了農戶向村干部交錢,村干部再用錢去為農戶購買社會化服務。結果,任何一個方面出了問題村干部都會被牽扯進去。村干部由間接的外在推動者變成了直接的內部組織者、參與者。
村干部為什么由推動者變成了組織者?其中原因正在于,單家獨戶小農與社會化服務組織之間進行市場性的交易或結合,往往效率比較低,甚至難以結合。典型就是,單家獨產小農如果不能破田埂,大馬力機械就無法下田作業。射陽縣最近兩年全縣大馬力機械以極快的速度增長,正是因為村干部推動的“聯耕聯種”將一家一戶農戶小塊承包地的田埂破掉了,從而使大塊的條田具備了大馬力機械作業的條件,大馬力機械有了市場,才會有供給的增加。同樣,如果沒有“聯耕聯種”所產生的機械插秧的需求,也就不可能有大量育秧工廠的快速增加。
也就是說,射陽縣村干部在推進“聯耕聯種”時,將推動者與組織者兼于一身,其好處是可以在短期內最快地推進“聯耕聯種”,讓“聯耕聯種”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出農業生產力。但這種兼兩種不同身份于一身的做法是不可持續的,也是無法形成穩定制度的。
換句話說,在農戶十分分散、地塊十分細碎的情況下,僅僅依靠市場無法達到農業效率的最大化,農技推廣難、農機下田難的問題無法解決,農業陷入低水平均衡。村干部推動“聯耕聯種”可以釋放出部分農業生產力,其中最為有力的推動是將外在推動與內在組織結合起來。麻煩是,這樣的釋放生產力的方式可能會有前述負面后果。
五
一種理想的模式是,既然單家獨戶小農太小,無法與社會化服務達成有效率的市場對接,就需要有一個由農戶聯合形成的聯合體。這個聯合體是由農戶自發聯合形成的,是“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同時,這個聯合體又必須是相對穩定的,要有制度的支持,不然內部各種扯皮很快就會瓦解這個聯合體。這樣一個聯合體的最好載體正是當前中國土地集體所有權最主要體現者的村民組,人民公社時期的生產隊。我們要對村民組進行制度重構,以使其有能力承擔組織分散農戶與社會化服務對接、與新型農業技術對接、與國家轉移資源對接的任務,從而為現代的農業技術、新型裝備等等提供落地的通道。
六
當前中國農業的發展必須以小農戶經營為基礎,這是由中國現代化的階段決定的。因為中國9億農民未來很長一個時期仍然要依托農業收入與就業。問題是小農戶經營在農業生產上存在若干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尤其是老年人農業更是可能影響農業的產出。解決當前以小農戶為基礎的農業發展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盡可能提供相對健全完善的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二是要對小農戶本身進行改造。這個改造又可以從兩個層面著手,第一個層面是將當前農戶分散細碎的承包地連片成塊,第二個層面是在農戶之間形成一定的對接市場和大生產的聯合。湖北省沙洋縣推動農民“按戶連片”耕種就是第一個層面的改造,射陽縣“聯耕聯種”就是要進行第二個層面的改造。第一個層面的改造比較容易,關鍵在于調整當前已經不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狀況的制度,尤其是土地承包制度。當然,基本經營制度不需要調整,只是微調,而且應當允許村社集體依據實際情況進行承包地塊的調整。第二個層面的改造則要困難得多,因為這個層面的調整涉及到“統分結合、雙層經營”中“統”的層次。分田到戶至今,在“分”的層次已經十分明確,且有越來越“分”的傾向,而在“統”的方面一直缺少有力的經驗和深入的探索。射陽縣“聯耕聯種”的重要性也許正是在這里。
農戶之間的聯合顯然不能只是完全自發的聯合,因為完全自發的聯合很難穩定,且很難形成高水平的均衡。如果農業基本經營制度仍然強調統分結合雙層經營,同時又留給農戶決策自主權,一種可能的辦法是,允許村民組依據實際情況在土地確權中“確權確股不確地”。凡是愿意參加具有統的層次的農戶,比如參加“聯耕聯種”的農戶,他們的土地可以相對集中在一片,不愿參加的農戶則集中到另外一片。愿意參加并且的確可以從參加中獲益從而堅持不退出的農戶就共同形成一個“責任分擔、利益共享”的聯合體,這個聯合體就農業生產進行決策,并推選出代表來與市場或大生產對接。國家通過政策對這樣的聯合起來的農戶進行支持,包括進行財政性的支持。村干部在這個過程中起行政推動、監督檢查、總結評估的作用,不介入到具體生產組織過程。
因為農戶過于分散,農業生產中存在著大量一家一戶“辦不好、不好辦、辦起來不經濟”的事務,農戶就有聯合起來的要求,聯合起來就可以緩解他們在生產中遇到的困難,就可以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提高農業效益,就可以釋放出農業生產力。這就是“統”的層面的訴求,只是這個“統”究竟應該如何實踐還需要有更多探討。射陽縣“聯耕聯種”是十分寶貴的一種探索,值得深入調查研究總結。
七
村干部如何幫農民種田?射陽縣推進“聯耕聯種”的實踐中,村干部將行政推動與具體組織合二為一,其好處是快速推進了“聯耕聯種”,從而在較短時間大幅度提高了農業生產力水平,不足是因為責權利的關系不清而引發了各種問題,從而使這樣的推動難以持續。
將村干部行政推動與具體組織的合二為一,再一分為二,村干部只負責行政推動,而將具體組織交由真正由農戶所形成的聯合體,就可能形成穩定的可持續的解決小農生產困難、對接市場與大生產的結構。其中的關鍵、難點就在于如何打造這樣一個真正由農戶所形成的聯合體。在當前階段,改造村民組似乎是一個可能的方案。而農民自發形成的所謂農民合作社好像沒有成功的希望。
2015年10月14日上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