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糧食安全與生態農業
——烏有之鄉舉辦《抗美救國,轉型備戰》之農業篇
2012年2月26日下午,烏有之鄉在北京舉辦了第二屆《抗美救國,轉型備戰》之農業篇的系列講座。本次講座我們邀請了中國著名的植物學家蔣高明作為主講,烏有之鄉左翼學者高海明主持。參加本次講座的網友有來自北京周邊農村的老干部和農民朋友們,有《農業工程》雜志社的編輯、農業科技專業的研究生還有金融業、企業界、各大中學院校師生以及離退休的老同志。
蔣高明老師在烏有之鄉做過多次報告,本次報告中他向網友們講述了在山東建立‘實驗田’所取得的一些新的進展,并且在現場播放了對“弘毅農場”最新成果的展示片,同時也對整個國家在糧食政策方面的問題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我們糧食生產的瓶頸問題;
二、我國正在實施的工業化的農業方式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三、轉基因不能增產;
四、生態農業的優勢;
五、生態農業與糧食產量。
最后,蔣老師針對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生態農業發展的問題,做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議和思考。并留出了一段時間,著重解答了關注糧食安全以及中國生態農業問題的網友們的各種疑問。
主講人:蔣高明、(右)主持人:高海明
下面是講座的簡要內容:
講座開始前,全體起立。準備奏《國歌》 、《歌唱祖國》
首先,主持人對蔣高明作了簡要介紹:蔣高明致力于生態農業的研究和實驗,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中華民族面臨危急的情況下,他的研究成果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對于國家決策具有極大的參考意義,對于民眾自救和企業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當前,世界局勢進入大危機大動蕩大調整時期,各種形式的隱蔽戰爭甚至軍事戰爭的威脅正在向中國逐步逼近,糧食安全成為保障國家安全和人民安康的重大問題,也是轉型備戰的重要方面。大規模推廣轉基因主糧帶來的風險和危害引起愛國人士的憂慮,形勢迫使愛國志士尋求出路。
講座現場
蔣高明提出:中國的糧食生產為什么越來越少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了糧食不夠?但是,按照官方數據它又是越來越多的。這個很矛盾,農業部宣布我國糧食“八連增”,但是一方面我們又感到糧食很危機,吃飯是一個很急迫的問題。實際上,“八連增”所付出的代價是消耗了全球35%的氮肥和70%左右的可用水資源,2-3倍于歐美的化肥和農藥使用量。中國用全球7%的土地,養活了全球25%的人口,卻依然要大量依靠進口。可見,中國的吃飯自主權在逐步喪失。這些嚴重的現狀就是中國糧食面臨的瓶頸問題。
那么,為什么糧食生產會出現下降的局面呢?
蔣高明說,糧價低廉是使農民不愿意種地的一個因素。現在大量農村青年外出打工,只有中老人、婦女留在農村種地,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中國的傳統是男耕女織,男人有勁干活,但是現在讓中老年、婦女去干活。從種地的力氣上,就明顯不足。再一個就是江南是我國產水稻等糧食的地區,但是現在耕地撂荒,都跑到東北、寧夏去種地,這就逐步使大豆沒地生產,因為要保糧食的生產,大豆就只能靠進口了。而我國理想的種植地區應該是在黃淮海流域、長江流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地力下降,中國傳統的精耕細作正在向大量化肥、農藥及殺蟲劑轉變。由于地力下降,我國糧食單產最近8年幾乎沒有顯著增長,但化肥施用量卻增長了40%,生產率正在以每年1公斤的速度直線下降。
農村中老人與婦女種地
接著,他介紹了現在我國正在采取一種工業化的農業方式。也就是跟著歐美國家學習大力發展城市化,消滅鄉村。就是采取大量的化學物質投入來發展農業,但這種農業的壽命到底有多么長? 30多以來,我們用這種方式已經暴露了很多環境污染的問題。
還有一種方式就是試圖用轉基因技術來提高產量。這個到底能不能增產?蔣高明說,答案是否定的。轉基因是不能增產的。一方面中國糧食“八連增”是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從2004年的2626億元快速增加到2011年的1萬億元左右;是取消農業稅,為農民減輕了1300多億元的負擔;通過糧食直補等“四補貼”資金從2004年的145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1406億元來實現的。也就是說,是政策上的調整促進了糧食的增產,中國是在沒有啟動轉基因技術武器下實現的糧食“八連增”。當然,真正影響產量的因素還包括“水、土、肥、種、密、保、管、工”8個方面,即毛主席強調的農業“八字憲法”。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從過去的300多公斤/畝,提高到926公斤/畝,這是真增產。我們有這么好的技術,卻要搞轉基因,結果還不如袁隆平的。它這個畝產一開始是對蟲害有所控制的,但是種幾年以后蟲子會越來越多,打藥也越來越多,產量也提不上來,這就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另一方面轉基因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證據已大量出現:生物多樣性破壞、栽培物種消失、環境污染、基因污染、超級雜草、超級害蟲、破壞動物生殖等等;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烏有之鄉上看到,還有蔣高明的科學博客、包括他今天寫的一篇文章:美國30萬農夫控告孟山都:http://seed.aweb.com.cn 2012年02月27日09:03 光明網
針對生態農業的優勢。蔣高明說,我們幾千年來,回歸人類走過的路子,第一次綠色革命成功的解決了19個發展中國家擺脫了糧食危機,但是大量化學農藥和肥料的應用造成環境污染、產量下降、食品安全問題。另外,也惹出一個氣候變化的問題。在這種不利的條件下,全球的科學家開始關注和發起第二次綠色革命。就是要以生物技術為主,目前全球許多國家指出以生物技術突破解決糧食危機,孟山都等企業已在全球許多地方開展了試驗,占領了很大的市場。但是,這個方法暴露了很多問題。其實,生態學家Tilman(1998)指出,生態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方向。但是大規模的實驗成功率很小。這里有一個很客觀原因就是,如果農民產出了這么安全、優質、環保,又是可持續的,子孫后代的產品,如果沒有合理的價位,憑什么跟你產?中國的可持續性農業要呼喚生態的農業。也就是農民生產糧食應該受到尊重,國家要給予農民國民的待遇。另外,中國搞農業是一個優勢的國家,因為我們是傳統有機農業的生產大國。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思想家、哲學提出要搞生態農業,說農民不能太懶,要重農輕商,這是本和末的關系。以前,我們常說:“兵馬未動 糧草先行”,因為沒有糧食是要投降的,所以,我們說,糧食的完全可以做戰爭武器來使用。
中國有關部門搞特供也是用有機農業方法
接下來,他用自己在自費開辟的‘試驗田’中得到的數據詳述了生態農業與糧食產量之間的關系。為什么自費呢?因為,國家把大量撥款用在了轉基因技術上。他認為,保障食品的關鍵因素是農民的積極性。但是,現在因為糧食價格嚴重偏低,大量青年農民進城打工,耕地撂荒;農民用地不養地,這是限制中國糧食產量的瓶頸問題,中國特別需要發展生態農業產業鏈。他在山東平邑縣蔣家莊‘弘毅生態農場’做的試驗主要是采用生物質能源利用,為所在村莊發展沼氣130戶。使17畝實驗區告別了農藥、化肥、農膜、除草劑、添加劑等,病蟲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有機玉米產量達1100斤/畝,申請中央農村環保專項資金90萬元,為所在村莊實施雨污處理系統,利用0%化肥,中區試驗實際測產,玉米產量547.9公斤/畝,在17畝實驗地段內,有機肥養地3年后,完全不用化肥、農藥、除草劑的玉米實際產量,比起常規化肥農業模式(478.7公斤/畝) 提高14.5%,當年的玉米產量,使用有機肥還田但采取常規管理,大田產量也可達455.8 kg/畝,小麥產量407.9 公斤/畝,用常規化肥產量的50%,另外50%缺乏的氮素以有機肥來補充,玉米大田試驗537.7公斤/畝,比常規化肥農業高12.3%。
有關生態農業增產效果:(詳見視頻)
http://v.iqilu.com/video/swf/3049798.swf
視頻結束后,現場掀起了熱烈的掌聲!
最后,將高明就中國農業的出路問題,對有關部門提出了一些建議:
第一,將各項農業補貼改為直接高價收購糧食。
第二,提供低息、貼息或無息小額貸款,幫助農民尋找致富出路,帶動新農村建設。
第三,解決農民面臨的教育與醫療,生老病死等現實問題。
第四,建立一支穩定的以青壯年為主力的糧食生產大軍。將糧食安全上升到軍事安全高度予以重視,要研究西方控我石油、拒絕出售給我國糧食后的糧食生產緊急預案,從技術、土地、倉儲、運輸等方面提前做好應急準備。
第五,建立生態循環糧食生產實驗示范區,用生態學的辦法,一攬子解決糧食安全、環境污染、溫室氣體排放、農民就業、農業院校大學生就業等問題。在糧食生產大省的河南、山東等地,先進行村級實驗,再進行鎮級實驗,逐步擴大到縣這一級,然后在全國糧食生產區域推廣。
第六,扭轉我國糧食生產的被動局面,必須調整現有的糧食生產政策,鼓勵發展生態農業或有機農業,在保障糧食總量提高的前提下,對生態有機產品給予一定的現金補貼。
第七,鼓勵資本下鄉從事糧食生產,但必須在保障“農民受益、地力恢復、環境保護、糧食增收”等前提下,得到國家對農業的補償經費。
最后,蔣高明作結語:
第一點,現代農業過分依賴化肥的投資,造成耕地質量嚴重下降,動搖了糧食生產的根本,尤其是對我們中國。人多地少是一個嚴重的現實。
第二,用轉基因技術提高產量,是一條根本性的錯誤路線。它的受益人是轉基因公司和科學家,并不是種地的農民。也就是和農民無關。
第三,中國科學家已經充分運用生態學原理,成功將低產田改造成高產田。也就是我們技術已經是突破性的,這在全球是領先的。歐美等發達國家大力發展有機農業。但是,中國卻大力推廣轉基因技術。這無疑是壓制我國生態農業的發展。這肯定是不對的,我國要扭轉這種做法。
最后一點,生態農業可從源頭杜絕化學物質技術食物鏈,城市消費者應該在自覺的消費中引導這些新興產業,只要有機食品,那么有機農業就會越做越大。否則,永遠都會趨于落后的局面。吃飯的問題也需要城市的消費者來密切的配合。(掌聲!)
主持人:大家的掌聲很能說明一個問題,聽到蔣高明老師的報名,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啟發,第二個是共鳴,第三是振奮!
下面是部分網友的提問環節:
保定農民干部提問
他問道:我是保定的一個農民干部,正在搞生態農業,想請您做技術指導。(掌聲!)
蔣高明:行啊。現在請我們的人比較多,只要能排開時間,我們可以給你們做一些指導。(觀眾給蔣老師送上了自己家的有機土壤和麥子,玉米等農作物。蔣老師表示贊賞和感謝。聽眾熱烈鼓掌!)
網友提問2:我是一個搞技術的,我想提兩個問題:一是現在生物質能開發這一塊,對于農業的影響怎么樣?第二個問題就是咱們國家守住十八億畝這個紅線,那么這個循環農業地膜的使用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下一步開發咱們國家的這個耕地,您認為潛力從哪里挖掘,我也看了您這個關于咱們國家治沙的一些報道,那么您看這個方面從哪個角度取得突破口呢?
蔣高明:這兩個問題問得非常好。第一個是關于生物質能,生物質能呢如果把糧食用來造汽油,再給汽車喝,那對我們糧食安全更是雪上加霜,后來發改委停止了這些項目,不能說進口了玉米再加工這樣我們的利潤就不大了,這是很明智的。如果要搞生物質能,那么可以把秸稈里面的碳直接制成甲烷,放到汽車里,農民的拖拉機完全可以用甲烷來驅動。現在我們這個能源方面的主流專家都不往這方面講。
第二個是關于糧食的潛力應該向什么方向挖掘,我認為有兩個途徑:第一個就是把動產變高產,低田變中田,一個一個臺階往上,就是藏糧于地。還是我剛才說的,有機肥好了,光、熱、水資源保住了,高產田真正的能達到6億畝,要保證這個生產糧食的潛力,要積極作文章,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如果農民都不種地,像美國這種用大型飛機來種,那么高產肯定達不到,因為美國的低產田產量非常低,遠遠達不到我們產量。那么第二個思路呢就是中國的糧食出路到底在哪兒,這個呢會給中央寫建議,研究草原,如果中國的六十億畝草原,其中的百分之十左右也就是六億畝左右,能夠達到農區的產量的一半,那么我們還有幾億畝,但是這種草原能種什么呢,絕對不能種玉米、小麥,這樣不太現實。要種牧草、種豆科苜蓿,種了苜蓿以后可以喂牛羊,喂牛羊可以吃肉,顯然省了很多糧,文革期間吃糧很多,現在吃糧少了,因為肉多了,但是我們的苜蓿呢百分之九十是靠進口的,如果能把我們的草原適度地利用農利技術,給國家寫建議,包括我們現在做實驗,這也是重要出路。有些領導我們給他們匯報,他們非常感興趣,我們提的方案是拿出百分之十的草原通過提高它的生產率,發展高蛋白的豆科苜蓿,解決肉的來源問題,剩余的百分之九十,作為生態功能,就是把草原恢復起來,把我們這個沙塵暴的問題科學地解決。
網友提問3:中國的種子是怎么管理的?
蔣高明:這個我了解。現在是由種子公司管理,是企業化管理,有一段時間政府給一些補貼。有時不給補貼,補貼的門檻很高,你必須成立大公司,資金在5000萬以上才可以。所以后來一些種子企業就被外資給壟斷了,因為它的力量更大,擊垮了一些小的種子公司。原來我們沒有種子公司這一說,大家都是自己留種。一些新技術,比如雜交水稻推廣之后,開始由專業公司給你提供種子。下一步如果推廣了轉基因,那更是只能由專業公司提供種子了。因為農民不會搞轉基因。現在農民的種子都是從很遠的地方過來的,比如甘肅、寧夏、海南。而當年都是自己留種子。所以我覺得傳統種子和雜交種子應該有一定的比例,現在小麥、大豆、花生還可以留種,玉米就不能留種,有的水稻也不能留種,這也是新技術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
網友提問4:我想請蔣老師考慮下,能不能辦一個學校,培養咱們合作化的這么一個專業的學校,成為真正復興我們社會主義的這個方向的學校,這個是比較長遠的。
答:對,對。好,謝謝!我覺得你的建議挺好。因為我剛才說,關于建學校,當然,我的個人力量確實很小,我需要一些平臺,比如烏有之鄉可以去做一些工作。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問題,因為我目前還沒有退休,我還得有15年。剛才也提到,他們已經開始攻擊我,每年給我們的科研壓力是很大的,我上這里為講課根本就不算績效,都是無用功,是受批判的,“這個跟你無關,你干嘛弄?”很多領導找我談,甚至院領導,“轉基因跟你有什么關系,你是搞生態的,你不要說話,你不要發聲”,建議我兩年內不要發聲。所以這個事情,就是我還得首先滿足科研,因為我們的科研成用中文寫的不算數,寫在《人民日報》上不算數,給中央領導、總理批示了都不算數,必須用英文寫到國際上去,所以我現在的壓力就在這兒。我還得帶著科研隊伍去寫文章,所以就是很尷尬的事情。
最后,本次活動在網友們齊唱《國際歌》中圓滿結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