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 本文于2010年8月18日發表于《第一財經日報》
連日來,多家媒體報道:湖北、江西、山東、廣東等地幾個月到十幾個月的女嬰雌激素檢測超標。那些嬰兒都是自出生以來就喝國內某一品牌奶粉的。一連串女嬰性早熟事件被媒體披露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神經再次緊繃了起來。奶粉、雌激素、嬰兒性早熟,這三者之間難道真的沒有什么關系嗎?
這些年來,人們對于食品安全問題幾乎到了談虎色變的程度。讓人不能接受的是,兒童成了食品安全的最大受害者。幾年來,許多事件跟奶粉有關,營養嚴重不足的奶粉,造成了“大頭娃娃”事件;而人工合成的三聚氰胺,造成兒童嚴重疾病甚至死亡,且三聚氰胺“問題奶粉”的銷售曾數次“東山再起”。
這次的女嬰性早熟事件,與食品安全又有什么關系呢?
性早熟會對兒童發育造成嚴重危害,突出表現在孩子的最終身高低于正常值,大多低于150厘米;其次是孩子的智商低于普通兒童。曾在全國進行性早熟調查的浙江某醫院,對84名“性早熟”兒童與60名正常兒童進行智商測驗,兩者總智商之比為97比103。不僅如此,“性早熟”兒童成人后,患乳腺癌、宮頸癌、前列腺癌等性腺癌癥的幾率遠遠高于正常兒童。目前,我國城市兒童性早熟概率是4%~7%,超過農村兒童2~5個百分點。兒童性早熟是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我們必須正視這個問題。
究其原因,兒童性早熟與兒童的飲食習慣和食物來源有關。去年9月,筆者在《第一財經日報》曾撰文分析,兒童性早熟除了專家們解釋的“家長過早對兒童普及生理知識、接觸成人用品”外,食品中含有大量激素、添加劑,給兒童進補各種營養,以及流行快餐食品等,才是造成兒童性早熟的真正元兇。
當前,人們飼養的動物就表現出明顯的“早熟”:雞的生長期由原來的1年多縮短到了45天;鴨、鵝等縮短到28天。動物“早熟”是各種激素、添加劑的“功勞”。那些出現性早熟的兒童,往往是喜歡吃雞、海鮮等含有激素的食品的。北京一個6歲的女患者,平時特別喜歡吃雞翅膀,殊不知給雞打疫苗、打催熟劑就是通過雞翅膀注射的。
而這次奶粉暴露出來的問題,似乎還不是吃出來的,而是喝出來的。因為造成“性早熟”的女嬰年齡更小,只有幾個月大,還不具備咀嚼能力。
激素屬于藥物,而牛奶作為食品,奶粉中是否允許含有激素呢?衛生部門的意見是一點激素也不應該有的,如新近制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粉》中,就沒有關于雌激素的檢測項目。那么,那些激素是哪里來的呢?是從食品生產過程中人為添加的。
據專家介紹,現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包括內源性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前者是奶牛本身產生的雌激素,而后者是讓 “奶牛發情和泌乳”人為注射的雌激素。盡管有專家認為,在規范用藥的前提下,人為添加的雌激素藥物殘留量可忽略不計,但如果養殖戶不“規范用藥”呢?或許一次檢不出合成雌激素物質,但長期使用就不能“忽略不計”,而要認真對待了。
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人們嚴重改變了動物的生長習性,牛奶生產要借助于藥物已成為行業的公開秘密。從某動物藥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獸藥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些添加雌激素的“身影”。為了刺激奶牛泌乳器官發育,讓不孕奶牛恢復泌乳功能,治療牛乳房發育不良等,他們出售的藥物里面,就含有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這些藥物為針劑,是直接給乳牛注射的。在那些嚴重違背動物生長發育規律的行為中,所增加的雌性激素是不可能不進入食物鏈的。這次暴露出來的兒童“性早熟”表現在女嬰身上,就很能夠說明問題。在養殖過程中,人們給母牛注射的就是雌性激素(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
其實,動物們對注射人工激素也是非常“不情愿”的。為避免母牛反抗,獸藥說明書上介紹說,用藥期間,奶牛如發生明顯的抑郁癥狀,應立即減量或停藥;用藥后,乳房開始脹大時,需每天按摩乳房2~3次,每次3~5分鐘。
有人說,國外的奶粉好,多花錢買國外的產品就可放心了,據說國內大的奶業公司都從國外進口奶粉。
殊不知,國外勞動力成本高,為了增加產量,一些人工激素是照樣要添加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變異都來自國外:瘦肉精、瘋牛病、禽甲型H1N1流感、豬流感等,都是西方發明大規模集約化養殖模式造成的后果。
所以說,如果不從源頭上找原因,盲目崇拜國外產品,同樣是不科學的態度。
要早日擺脫兒童“性早熟”魔影,筆者以為,正確的出路是恢復符合自然規律的養殖模式,在健康的環境下生產食品;初為人母的媽媽則要主動采取母乳喂養方式;質量檢查部門更需嚴把食品安全關,早日還老百姓一個健康安全的飲食環境。
女嬰性早熟與奶粉質量無關嗎? |
蔣高明
最近,衛生部通報“國內某品牌乳粉疑致兒童性早熟”調查結果,結果稱武漢3女嬰幼兒乳房早發育與乳粉無關。目前市場上抽檢的該品牌乳粉和其他嬰幼兒乳粉,激素含量都沒有異常,只檢測出了內源性性激素。但衛生部新聞發言人稱,奶粉中的內源性的性激素,不會對人體的健康產生危害。
及時通報事件調查結果,有助于事態向良性方向發展,衛生部的這一解釋無疑是對消費者負責的。然而,最近幾年國內不同地區都出現了兒童性早熟現象,許多原因可能是飲食造成的,在早期則與奶粉質量有很大的關系。這次暴露出的兒童性早熟現象,都是女嬰,而不是男嬰,就說明奶粉中雌激素“難逃其責”。衛生部將早在兒童性早熟的直接原因都排除了,那么,這次“女嬰性早熟”事件難道是媒體“謊報軍情”嗎?對于有關部門的檢測結果,筆者的幾點疑慮如下:
第一,嬰兒乳粉里是否允許存在性激素問題。激素屬于藥物,而牛奶作為食品,奶粉中是否允許含有激素?早先,衛生部的意見是一點激素也不應該有的,如新近制定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乳粉》中,就沒有關于雌激素的檢測項目。而這次檢測,就分析出了雌激素,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檢出值分別為0.2-2.3μg/kg和13-72μg/kg。報告聲稱,檢測出來的性激素是內源性的,這些激素難道都是奶牛自己制造的嗎?
第二,奶粉中不含有外源性雌激素問題。現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包括內源性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前者是奶牛本身產生的雌激素,而后者是讓“奶牛發情和泌乳”,人為注射的雌激素。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人們嚴重改變了動物的生長習性,牛奶生產要借助于藥物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從某動物藥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獸藥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一些添加雌激素的“身影”。為了刺激奶牛泌乳器官發育,讓不孕奶牛恢復泌乳功能,治療牛乳房發育不良等,他們出售的藥物里面,就含有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利血平等。這些藥物為針劑,是直接給乳牛注射的。在那些嚴重違背動物生長發育規律行為中,所增加的雌性激素,是不可能不進入食物鏈的。
其實,動物們對注射人工激素也是非常“不情愿”的。為避免母牛反抗,獸藥說明書上介紹到,用藥期間,奶牛如發生明顯的抑郁癥狀,應立即減量或停藥;用藥后,乳房開始脹大時,需每天按摩乳房2~3次,每次3~5分鐘。從這些介紹看,那些嚴重違背自然規律的養殖模式恰是造成兒童“性早熟”的終極原因。
而這次檢測結果中,外源雌激素一點都沒有檢測出來,這與目前奶牛養殖的常識是不符合的。建議有關部門公布原始數據,包括樣品來源、樣品重復、檢測人、檢測單位等信息,從而徹底平息人們的疑慮。
第三,為什么是女嬰而不是男童出現性早熟問題。客觀地講,這次奶粉暴露出來的問題,不是吃出來的,而是喝出來的,因為那些女嬰長期喝同一品牌的奶粉。造成“性早熟”的女嬰年齡更小,只有幾個月大,還不具備咀嚼能力。這次兒童“性早熟” 都表現在女嬰身上,就很能夠說明問題。在養殖過程中,人們給母牛注射的是雌性激素(黃體酮、苯甲酸雌二醇)。不能簡單地將女嬰性早熟問題歸結為“誤診”或找其他原因,或什么“假性性早熟”。
第四,樣品來源問題。送檢樣品中,只有1份是從患兒家中拿到的“疑似問題”樣品。而下結論時,是用了73份樣品的結果(42份“疑似問題”奶粉,31份其它品牌奶粉),用73份樣品的數據,斷定3名嬰兒乳房早發育與該品牌奶粉無關,似乎不是科學的做法,至少還有2例沒有排除。患者家中都存有當時某市食安辦帶走奶粉時留下的《飛行抽檢采樣單》,且患者處在不同的年齡段,奶粉是不同配方和批號,“為何不多檢查幾份樣本?”
奶粉質量關乎兒童的健康,孩子的一生,家庭和社會的穩定,對出現的問題要尋找真正的原因,不能用一些數據簡單地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實,奶粉中暴露出的問題是全球性的,是人類嚴重違背動物性規律造成的。有人說,國外的奶粉好,多花錢買國外的產品就可放心了,據說國內大的奶業公司都從國外進口奶粉。殊不知,國外勞動力成本高,為了增加產量,一些人工激素照樣是添加的,且很多發明都是來自國外的:瘦肉精、瘋牛病、禽流感、豬流感等,都是西方發明的大規模集約化養殖模式造成的后果。如果不從源頭上找原因,盲目崇拜國外產品,同樣是不科學的態度。
要早日擺脫兒童“性早熟”魔影,正確的出路是恢復符合自然規律的養殖模式,在健康的環境下生產食品;初為人母的媽媽要主動采取母乳喂養方式;質量檢查部門嚴把食品安全關,早日還老百姓一個健康安全的飲食環境。
|
附文: 性早熟也全球化
作者:劉仰
如果能抓到中國哪里又出事了,會讓一些人很興奮,因為它能證明一種流行多年的理論:中國就是壞的,中國從來都是壞的。如果中國沒有壞事出現,會讓這種理論的信奉者很著急,彷佛自己和自己信奉的理論一起,都要被拋棄和遺忘了。前不久關于某個奶粉導致性早熟的話題,就有這個意思。如果最終調查結果表明,性早熟與奶粉沒有關系,這個結論可能讓某些人失望。 但是,性早熟現象越來越多,這倒是確實存在的。原因在哪里呢?事實上,性早熟越來越多,性發育越來越提前并不是中國的特殊現象,在全世界范圍內,它早就已經是公認的。性早熟確實是有危害的,具體危害可以讓醫生去說。然而,問題在于,為什么性早熟會在全世界普遍出現?有關專家對此也做了多年調查,也沒有明確的結論,但初步結論還是有的。性早熟對個體來說,就是體內的性激素提早增多。有些可能是純粹的個人生理原因,有些可能是特殊現象,但也有一些是普遍的,它的根源就是現代化。 工業化出現以來,人們常常只欣賞它帶來的表面好處,而忽略它的潛在危害。直到在時間的積累下,危害越來越多,越來越明顯,人們才會對它有新的看法。環境污染、生態危機等等,人們已經說的夠多了,但是,這些東西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們未必清楚。比方說,性早熟很可能就是其后果之一。專家調查認為,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工業化產品,都可能對人的性激素自然分泌造成影響,專家稱之為性激素干擾物,也叫環境激素。例如某些化學合成物,廣泛運用于塑料、化妝品、洗滌劑、農藥等,這些東西都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有關,它們表面上看起來挺好,但實際上會影響人的性激素分泌。在孩子身上就非常明顯,比方說塑料玩具、塑料奶瓶。此外,還有我們吃的很多食物,現在的很多食物都已經是工業化生產了,說實話,我們對它們絕不能抱著以前對農民生產的食物的那種放心。 西方近年來流行素食,它與中國人的傳統素食觀念不太一樣。前不久看到,在西方的一個素食餐館里,陳列著很多動物養殖場里出來的畸形動物標本,例如腿如兔子的雞,四只腳的鴨等等。現在的野生動物都被保護起來了,所以他們要吃素。但是,蔬菜就那么安全嗎?在我看來也未必。當然,海洋水產很多還屬于野生動物,因此,國外有些素食者,也可以吃某些魚,就好比有些和尚也吃雞蛋。然而,當今世界,我們吃的、穿的、用的、直接接觸的、間接接觸的,有多少是對我們的健康有危害的,我們的確不清楚。性早熟不過是其中很小的一項而已。 以性早熟來說,既然專家已經發現了一些造成環境激素的元兇,那么,專家發現了一項,我們就改正一項,怎么樣?會不會就把問題解決了?沒那么容易。比方說農藥。就算我們從現在開始不用農藥,農藥在土壤里的殘留也很難消除,它還會進入河流、水塘、地下水,影響魚蝦等水產或者我們的飲用水,它的影響是長期的。除此之外,專家發現了幾種對性激素分泌造成的影響的人造物,未必就是全部,很可能還有更多的,我們不知道。化學合成物形成的環境激素對兒童性激素分泌的影響可能明顯一點,對于成年人有什么影響,好像還沒有像樣的調查。而我們生活中接觸的工業品又是那么多,每一種可能導致的潛在后果,我們也未必能在短時間里搞清楚,比方說癌癥為何也越來越多。當然,有些事情已經比較清楚了,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肥胖等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健康殺手,哪一個不與現代化生活有關?現代化似乎很有信心,有些人說,現代化出現的問題,要有現代化自己解決。聽上去也挺有道理,于是,生病了就要現代化的治療。可僅僅在中國,每年因藥物不良反應而住院的,就有250萬人,其中20萬死亡。 在工業化、現代化之前,人類也同樣面對很多危險,工業化、現代化解決了一些以前威脅人類健康的殺手,如今已經不用害怕了。但是,現代化同樣帶來了很多新的危害,哪個多,哪個少?真不好說。看看地球被破壞得快不行了,我想,現代化帶來的新的危害,應該比它減少的舊的危害要多。說到底,還是自以為是的西方文化,以為自己就是真理,尤其在追逐利益上的瘋狂。科學也難逃其咎。法國大革命時羅蘭夫人有一句名言,“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手!”今天,我們完全可以套用這個句式說:“科學,多少危害假汝之手!”相信科學與迷信科學,其實也就毫厘之差。所以,當今中國出現的很多壞事,其實與中國傳統無關,而是學習西方現代化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