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學瓚(1893-1930.8.27)】
羅學瓚,號云熙、榮熙,個子不高,身體粗壯,平時說話不多。
他與毛澤東有若干個相同:同是湖南湘潭人,同是1893年12月生,同是來自山區農民家庭,一同考入第四師范,一同轉入第一師范,一同編入一師8班,一同在師范學習5年半畢業。還一同創建了新民學會,一同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信徒,同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他們最大的不同是:羅學瓚壯志未酬身先死,而毛澤東則奮斗到勝利,把共同的偉大信仰和事業推到極致。
兩人深交而成摯友,起于交換閱讀日記。
羅學瓚曾說,自己重科學而不好詩詞,但關于他少得可憐的史料中,最醒目地卻是20余首詩詞,且多為學生時代抒懷明志之作。他有一首自勉詩寫于1916年3月28日,詩前有一句說明,書此以為異日遇艱難時之反省也。全詩8句,內容如下: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剛;
惟剛斯不懼,惟剛斯有為。
將肩挑日月,天地等塵埃;
何言乎富貴,赤膽為將來。【1】
著眼未來的艱難看人生,這是一個出奇的自勉角度。
前4句,寫對奮斗原則的透悟,核心是一個“剛”字,至深,至真,至切;后4句,表達了超凡脫俗的志向,肩挑日月,視天地若無物的氣概,至大,至高,至遠。
毛澤東讀后贊嘆不已,興奮地說找到了知己。羅學瓚也在家信中說,毛澤東是敦品勵學之人,和他朝夕相處時有受益。
這些胸懷大志的學子,在認真準備將來可能遇到的艱難。羅學瓚常與毛澤東一起游泳鍛煉,即使寒冷的冬季也堅持不懈。他日記中載有當年冬泳之事:
“今日往水陸洲頭泅泳,人多言北風過大,天氣太冷,余等竟行不顧,下水亦不覺冷,上岸亦不見病。堅固皮膚,增進血液,擴充肺腑,增加氣力,不得謂非運動中之最有益者。”
每次游泳過后,他們喜歡盤坐在橘子洲頭的沙灘上,討論天下國家大事,探索救國救民真理。有段時間,幾乎每天下午他們都要遠游到三四里處,然后或臨山、或眺水、或漫談,都覺得心志愉快異常,真有大益處。
1917年中秋,是他們在一師最后一個學年的中秋,毛澤東與羅學瓚等16位同學租乘兩條小船,環游長沙水陸洲一周,又在橘子洲頭談天說地,不覺便過二更。是夜清風明月,醉酒歌詩,羅學瓚作《詠懷》二首:
(一)
縱眼觀天地,朦朧一味秋。
我心如不樂,輒尋山水游。
登高可望遠,買棹【2】任漂流。
漁翁爭唱晚,樵子叫山陬【3】。
自得清幽氣,聲聲相與酬。
浮云身世事,誰復能為憂。
(二)
龍蛇爭大地,豹虎滿環瀛。
蹂躪無余隙,巢空草木驚。
安得異人起,拔劍斬妖氛。
傾洋滌宇宙,重建此乾坤。
一同登樂園,萬世慶升平!【4】
前者所歌,山水自然,觸景生情;后者所敘,家國天下,理想抱負。面對殘破混亂的國家,羅學瓚呼喚救世“異人”出現,斬除那些害人的龍蛇豹虎,把舊宇宙徹底滌蕩干凈,重建一個萬世升平的人間樂園。
那個中秋月夜,擅長做詩的毛澤東一定也有唱和,但做了什么好詩,已無從知曉。只能從后來的作品中窺測主旨,一定是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一定是面對蒼茫大地,氣壯山河地發問:未來中國誰主沉浮?現在看來,那絕不只是幾個年輕學子的多情吟詠,而是他們發誓要改造世界時,凝神聚氣的團隊勵志過程。這個過程極重要,年輕時造就的雄心有多大,未來事業的舞臺就有多大。
【湖南一師湘潭校友會合影,二排左三毛澤東,左四羅學瓚】
1917年底,毛澤東發起成立湘潭校友會,同鄉羅學瓚是最得力的協助支持者,被校友會推舉為文牘,負責事務工作。1918年畢業前,他們又一起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羅學瓚是參加第一次會議的12個“圣人”之一。
他給祖父的信中,談到參加學會的理由:
“孫近幾年來,頗研究世界各國之事,曉得外國人打我中國的主意。孫推測將來不久,中國難免不為外國所分割,百姓難免不為外國所殺害。故近日青年多為此懼,思組合同志,結成團體,為中國做一些有益的事,以謀中國之富強,為中國百姓開一條謀生之路,以圖異日之起死回生。孫竊思此事,既是為國,又是為家,又是為自己,不覺心動,已經加入,此孫出身之志愿一也。”
發起和加入新民學會,是不愿看著國家和民族滅亡,這些志同道合的年輕人結成團體,要為中國百姓開一條謀生之路,為國,為家,為自己,出于發自內心的志向和愿望。
學會成立后第一個大動作,是組織會員赴法勤工儉學。
當時,他們派蔡和森到北京活動,爭得25個借款資助名額,其中包括蔡和森、毛澤東、羅學瓚在內,這些貧困學生可得到華法教育會資助,還可向僑工局借款解決路費。蔡和森已經寫信給羅學瓚通報了這個名單,毛澤東也知他準備到京,但還是給當時不在長沙的羅學瓚寄去一張明信片,表明自己的看法:
“赴法二百元能籌,旅保一百元無著是一問題。旅保費,俟弟至京與蔡商量籌借,或有著未可知,有著之時再函知兄前來可也。文憑須即寄來,由郵雙掛號不誤。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從事工藝似乎不甚相宜,而兄所宜乃在教育。弟與蔡君等往返商議,深以同人多數他往,無有幾個從事小學教育之人,后路空虛,非計之得。近周君世釗就修業主任之聘,弟十分贊同欣慰。前聞兄有擔任黃氏講席之說,不知將成事實否?往保固是一面,然不如從事教育之有大益。性質長此,一也;可便研究與性相近之學,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會務之后盾,三也。有此諸層,似宜斟酌于遠近去住之間,而不宜冒然從事(南洋亦系教育,暫息以候南信亦是一法)。以后與兄商量之處尚多,此亦其一也。”【5】
【1918年8月11日毛澤東為湖南勤工儉學生籌措路費事,寫給羅學瓚的明信片】
信中,先擺明赴法留學費用沒問題,只是到河北保定留法預備班的100元無著落,這也可以到京后再想辦法。但毛澤東的態度很明確,希望羅學瓚留下從事教育。講了四點理由:其一,他的特點更宜于選擇教育,赴法勤工儉學從事工藝似乎不適宜;其二,便于研究與本性特點相近的學問,如文學等;其三,同人都走了后路空虛,會員應有幾個從事教育的人,要斟酌遠近去住的合理選擇,經與蔡和森等反復商議,認為他留下育才可作會務后盾,并對周世釗應聘修業學校主任教員表示贊同;其四,以后新民學會的事情很多,能有個一起商量的朋友。
赴法勤工儉學起初響應者極少,后來愿往者甚眾,很快成為學會會員和其他學子的熱心選擇。有人出錢請自己讀書,本是無不可以的事,羅學瓚已被列入受贊助的學生名單,他也表態同意前往,但毛澤東還是希望他留下,而且直言不諱地對他講。為什么?因為是從新民學會全局著想,從開拓事業的實際出發,也是從朋友的特點考慮,而不是出于個人私心。后來見他決心已定,便不再勉強勸說了。毛澤東的領導組織特點,是出以公心、著眼大局、坦誠相對和基于自愿的。
1918年8月,毛澤東與羅學瓚等一同北上,經過一段時間準備后,大多按預定計劃去了法國,而毛澤東卻決然選擇留下,說明他心底無私,道理不是只對別人。
羅學瓚去法國后,仍與毛澤東保持著密切聯系。在給毛澤東的信中有些后悔地說,太無基礎的人出洋沒多少益處,也求不到學術,常自覺抱愧。有些學生太無預備,既無技能又不通法語,也不了解勤工儉學的宗旨,教無可教,學無所學,連每日的生計都困難,湖南學生來得多,有許多怨悔者,建議今后一定要有限制,預備好了再來,不可學前幾次,來的過于冒昧自取怨悔。
即使如此,羅學瓚仍希望大家出外求學,尤其希望毛澤東早日出洋。他說,中國的社會思想新潮完全自日本輸入,尚不過得日本十分之一二,甚愿毛澤東能求得大成就,此刻易出洋求學,若少遲延,時光既過,人事日多,恐難有更多時日用于求學。
有位同學對他說,中國百年內不會出大學問家,因為中國人用功于文字學太多,本應當研究科學的時光多消磨于研究文學,無大學問家應有的根底。如法國大哲學家柏格森,他并非只專于哲學,還精于數學,有數學博士資格,又長于物理和文學,其他諸科也可與各科博士相比,有這樣的根底才有可能成為大哲學家。中國學者誰有此種根底?中國人好為井底蛙,好為螻蟻之雄,只求國人不如我就滿足了,誰有志愿伸足于世界學者之林,誰想使自己的影響大于杜威和柏格森?目前連比的資格都不具備,哪里有超出他人的可能呢?
羅學瓚聽了這些話后,很以他為然。在通信中極為懇切地向毛澤東建議:
“潤之兄啊!你是一個有志的人,是我們同伴中所欽佩的人,你何如帶一個頭,權且努力于研究學問的事呢?弟近年來想及諸兄如此刻都外出求學,學他十年八載。異日回國,共同組織一個研究學問的團體,對于學問上為一個長期不斷的進行。并一方面各抒所學以問世,發為言論作社會之喚醒提倡者。又一面辦教育,且學后作工,所謂工讀并進。”【6】
此時,羅學瓚的目標仍是做大學問家,大家都出國去深造,然后回國組織團體一起研究學問,以喚醒民眾拯救國家。他尤其對毛澤東寄于最大希望,期待他能帶頭努力研究學問,成為有大影響于世界的大學問家。
接信后毛澤東看了多次,后來給羅學瓚回信說:
“你的話我沒有不以為然的。我已經決定了一種求學方法,暫時也不必說,只是你的話我一定要行就是。”【7】
說這話的時間是1920年11月。毛澤東講自己決定了一種求學方法,但又沒告訴羅學瓚到底是什么,似乎留下了一個懸案,其實謎底也不難找。這年8月,陳獨秀已開始在上海組建中國共產黨,并函約各地社會主義分子組建支部,毛澤東已超越做學問家的理想,全心投入到這個偉大政黨的締造中,從而決定了他畢生研究的方向,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大學問,是使苦難的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問。此后他所創立的偉大學說,深刻影響并改變了中國和世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毛澤東思想,是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科技、組織建設、領導藝術等各個學科與實踐領域的廣闊體系,遠非柏格森之流所能企及,是人類思想和智慧的高峰。
羅學瓚赴法后,開始每天在工廠做工8小時,工資14法郎20生丁,后來逐漸增加到十五六法郎,除衣食費用外每月可余200法郎。下班后,上1到1個半小時法文課,再就是閱看書報、給朋友寫信等,雖無閑暇,也感到從前沒有過的快樂。但好景不長,他們不久就陷入困境,戰后法國出現經濟危機,勤工儉學難找到工作,又進不了學校,政府每人每日發給5法郎的維持費后來也停止了,新建的中法里昂大學不接收他們,蔡和森、羅學瓚等100多名學生強占校園表示抗議,再加此前他們曾反對政府出賣主權向法國秘密借款,組織過規模浩大的“拒款”活動,因此于1921年10月被遣送回國。
羅學瓚回國后,很快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毛澤東領導下做長沙人力車夫工會工作。這是工人階級中最苦的一部分,一個喝過洋墨水的文化人接近他們不容易。他最初的辦法是這樣:出門雇一輛車,坐在車上和車夫問長問短,到家后請車夫進去喝茶談話,慢慢啟發他們的覺悟,向他們宣傳團結起來和車主資本家斗爭的道理,有時甚至讓車夫坐在車上自己拉一段。如此,他很快成了車夫們的朋友和領袖。
1927年初,羅學瓚時任中共醴陵縣縣委書記。毛澤東為答復黨內外對農民革命斗爭的責難和攻擊,用32天時間到湖南的醴陵等縣實地考察農民運動,了解到與紳士階級反映的完全不同的情況,由此寫出毛澤東思想的奠基之作《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文中揭示,所謂農民運動“過分”的事,都是土豪劣紳和不法地主逼出來的,他們把幾千年的封建地主特權打得個落花流水,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40年沒做到的事,農民在幾個月內做到了,中國農民將沖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這是無論什么大的力量都壓抑不住的,從中他找到了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其中,高度贊揚了醴陵地區的農民運動,羅學瓚不但是醴陵農運的主要領導者,還陪同毛澤東在全縣各地開調查會。后來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時,他被調到湖南省委組織部一起做準備工作。再往后又被中央調往上海、山東等地。
1929年4月,他擔任中共浙江省委書記。不久,地下交通員叛變,當他不顧危險取回絕密文件時不幸被捕,受盡酷刑不屈服。在國民黨杭州陸軍監獄關押期間,他組織起黨的領導核心,帶領難友展開斗爭,還以監獄是共產黨人的學習場所,鼓勵大家學習,撰寫材料給大家閱讀,在獄舍昏暗的燈光下給大家講解馬克思的剩余價值論等。
1930年8月,陸軍監獄開始屠殺共產黨人。臨刑前他毫無懼色,與難友一一握手告別,大義凜然地說:
“死有什么可怕!革命者,只要死得其所。大家不要為我難過,希望繼續努力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
羅學瓚義無反顧地走向刑場時,年僅36歲。
毛澤東所交的奇友,真是一批天下少有的奇杰。
奇在胸懷奇志,奇在矢志不移,奇在視死如歸。
注 釋:
【1】唐振南、趙叢玉:《風華正茂的歲月——新民學會紀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頁。
【2】棹[zhào]: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3】山陬[shān zōu]:山角落。借指山區偏僻處。
【4】唐振南、趙叢玉:《風華正茂的歲月——新民學會紀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4頁。
【5】《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286頁。
【6】中國革命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編:《新民學會資料》,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69-70頁。
【7】《毛澤東早期文稿(1912.6-1920.11)》,湖南出版社1990年版,第562頁。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