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留學當自強
孔慶東
2008-02-13
春節期間,中央領導分赴各地體察民情,東博書院軍機處的仲由先生也一路流竄,四處尋訪,最近在焦作一帶出沒,來信說中原大地氣色不錯,地肥水美,民風醇厚,人情溫暖。本方丈看了十分喜歡,建議中央電視臺的“焦點訪談”不妨改為“焦作訪談”更有意思。仲由還代一些學生詢問,是國內的大學生素質高,還是海外留學生的素質高,是考清華人大南大北大好,還是考魑魅魍魎大學好。
這個問題,本方丈已經在多處解答過,總體精神是如果具有考入中國前三十所大學的能力,還是在國內讀大學更值,等考研究生時,再考慮是否出國不遲。倘若考不上中國的前三十所大學,那么考一所海外的好大學還是相對容易的,可以試試,但也是有得有失。總而言之,我不建議研究生以前到國外讀書。
至于學生素質,我的感覺不一定具有權威性。因為孔和尚長期在北大工作,周圍是清華人大北外民大等重點大學,接觸的都是比較優秀的學生,雖然里邊也有些南郭大師的后裔,我也對他們“連打帶罵”的,但總體上這還是中國最出色的學生群體。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能以這些學生代表中國的億萬青年。
而我到國外接觸的,也多是重點大學,比如漢城大學、東京大學、梨花女大、波恩大學、海德堡大學等,那里的外國學生是優秀的,在那兒留學的中國學生也是很出色的,所以他們可以成為同齡人的驕傲,卻不能作為同齡人的代表。
隨著我有意擴大接觸范圍,努力了解,多方取材,乃逐漸知道,中國在海外留學的龐大學生群中存在著相當多的問題。主要有下述幾點。
第一是自我中心,不善合作。國內總是宣傳外國如何鼓勵個人主義,其實國外更重視的是集體主義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如此。人家只是不希望“你們”愛自己的集體愛自己的國家而已,人家表面上分什么執政黨啊在野黨啊,什么三權分立啊、五馬分尸啊,骨子里卻是牢牢的“軍民團結如一人”的,遠近親疏分得清清楚楚。中國人可以當著外國人的面就爭吵起來,而我從未聽一個外國人哪怕背后說過自己的同胞一句貶低的話。我從外國人的神情中感受到,他們最看不起的就是不愛祖國、不參加集體活動、不助人為樂、沒有同情心與合作精神的中國人。但是他們不會說出來,有時候還會鼓勵贊許幾句:“啊,你真有個性,你能夠戰勝共產黨的洗腦!”他們恨不能中國人都變成這樣才好呢。
第二是盲目崇洋,丟人現眼。有些國內的書呆子連基本的國際知識都沒有,以為凡是“外國”,就一定先進富強民主自由。20多年前我讀大學時,就有一位北大女生,絞盡腦汁,千辛萬苦地嫁給了一個剛果留學生。去了才發現,丈夫家里已經有好幾個老婆了,而且生活還不如中國,家里冰箱電話都沒有,只有一臺12吋的黑白電視。后來通過大使館逃了回來,人家那幾個大老婆還向中國抗議,說是欺騙了她們的老公。你要說那時候人心淳樸、信息不靈,也可以勉強解釋。可到了21世紀,中國跟國際接軌接得拿棍子都打不開了,還有一位爸爸是大款的女生僅僅為了改換一個洋身份,當一回“俺們外國人”,嫁給了一個塞拉利昂人。“塞拉利昂”這幾個漢字挺美的,要是當個咖啡館快餐店的名字,一定生意興隆。可該小姐出國以后才知道,塞拉利昂被聯合國評價為“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人類發展指數連年排在世界最后一名,瘧疾、傷寒和霍亂流行,人均壽命34歲,還不如中國的1948年。唯一的好處是民風良善,夜不閉戶。該女生大哭一場,但并未因此而覺醒,她說的是:“我把地名搞錯啦,下回再也不上當了,找個法國里昂的,保證有面子。”
第三是招搖撞騙,不知自重。我批評過在中國的一些韓國學生不注意維護自己的國家形象,我那是為他們好,因為我從小就有朝鮮族朋友,我對整個朝鮮族都懷有感情,否則我才不管那閑事呢。其實少數中國的留學生也這樣,到了國外,隨便注冊一個野雞大學,然后就從事非法活動,有的比富裕,有的比放浪,甚至吸毒賣身,被人家稱為“留學垃圾”。平江不肖生寫的《留東外史》和錢鐘書寫的《圍城》已經尖銳諷刺了這類學生。奇怪的是,這樣的學生往往還能搖身一變,以“海龜”的身份回國欺騙領導,謀取高位。有的海龜一吹噓在國外當過“校長助理”,于是回國后就當了大學的副校長。其實在國外,某天校長辦公室叫你去打掃一下衛生或者搬兩箱復印紙,也算給校長做了“助理工作”,需要的話,校長辦公室就可以開具一份證明,證明你是做過“助理校長”的工作。而到了國內,按照中國的官場規矩,這就相當于副校長了,這還不讓那些在海外刻苦學習的好學生活活氣死?
第四是嬌生慣養,不會自理。我曾經多次批評家長送孩子上大學,后來發現自己落伍了,如今不單上大學要家長送,一位30歲的女博士也是家長送到北大來的,父母在北大附近的旅館包了房間,給她洗衣服、擦皮鞋、送書、送飯,住了一個多月才生離死別地回去了。我跟我農村的親戚一說,他們誰也不信,非說我瞎編的,說北大博士要是那樣,國家不早就亡了?他們以為中國的博士都是郭靖黃蓉呢。可是最近孔和尚發現自己又落伍了,家長送孩子已經送到國外來了。詳情不展開了,反正已經搞不清是孩子留學還是父母留學了。所以每當孤陋寡聞的外國朋友譏笑中國貧窮時,我就以這樣的事例加以反駁:誰說中國人窮?你看,一個人留學,帶著兩個傭人,而且這兩個傭人一個是化妝品公司的副總,一個是中學的教導主任,你們國家誰有這個氣派?但咱關上門,孔老師嚴肅地說,大哥大嫂,你們這是把孩子“往火坑里推”呀。對孩子來說,萬事依靠父母,那還不如呆在國內。知道歷史上什么人平均壽命最短嗎?就是自己啥也不會、萬事有人伺候的“太平皇帝”。
當然,海外學生多數我看還是知道自己為什么來的,也知道應該怎樣讀書、怎樣生存。君子當“慎獨”,特別是在風氣下滑的大環境里,保持一分清醒,才能真正克服“異域”的困難,發揮“留學”的優勢。成龍唱得好:“我是男兒當機槍。”中國的海外交流史源遠流長,咱當不了玄奘大師,也不要當“殉葬”大師,當不了鑒真大師,也不要當“漸蒙”大師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