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活動 > 紅色旅游

加美印象

老余 · 2015-11-21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加美印象

  2015年10月27日-11月5日參加烏有之鄉赴加拿大-美國《探尋白求恩的足跡》旅游活動。主要目的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參觀白求恩的故居、紀念館及其曾經學習、工作過的地方,緬懷這位偉大國際主義戰士,紀念他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做出的卓越貢獻。

  順路游覽了兩國的一些名勝景點。路程遙遠、時間短暫,走馬觀花、謹記如后。

  一、紀念白求恩

  白求恩這個名字之所以讓千千萬萬中國人銘記在心,一是因為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助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最終犧牲在抗戰的第一線;二是因為人民領袖毛澤東為此寫下的《紀念白求恩》一文,長期以來教育和鼓舞著億萬中國人民的精神和斗志。

  在出發前的集合地——北京星河樓賓館,我們觀看了上海電影制片廠1964年拍攝的紀錄片《白求恩》,重溫了白求恩的生平事跡。白求恩同志1938年從武漢到達延安,見到毛主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鄭重地遞交了黨證,然后詳細說明他的工作計劃,請求派他到前線去。

  在晉察冀邊區抗日前線,他同中國軍民一樣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翻譯勸他:“你是軍區衛生顧問,貢獻比我們大得多,吃好點不算特殊。”白求恩卻說:“貢獻不是銀行里的存折要索取更多的利息。我是個共產主義戰士,怎能向黨、向人民要求特殊呢?”

  白求恩本著“一切為傷員著想”的原則,廢寢忘食地工作。他從不顧及個人安危,抵近前線,竭力搶救負傷的八路軍戰士。在著名的黃土嶺戰斗中,日本侵略軍凋謝了他們所謂“名將之花”阿部規秀,我軍也付出了包括白求恩同志在內的眾多抗日英烈生命的代價!

  在加拿大的第一站多倫多,我們驅車前往白求恩的出生地——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鎮。在車上重溫了毛主席的《紀念白求恩》,由團友楊老師為大家朗讀。加拿大的導游、山東籍的楊導介紹說,白求恩在西班牙和中國知名度很高,在加拿大卻是十人九不知。

  白求恩的父親是位基督教牧師,按照教規,牧師供職在哪里,家就安在哪里。1890年3月3日白求恩出生在格雷文赫斯特鎮,鎮的路邊有兩幢十分顯眼的房屋,分別是白求恩的故居和他的紀念館。故居是幢漂亮的淡綠色二層小樓,紀念館則是面積較大的咖啡色平房。

  白求恩在這里度過了他的童年,青年時代他當過輪船侍者、伐木工、小學教員和記者。1916年他畢業于多倫多大學醫學院,獲學士學位,從此和醫學結下了不解之緣。他曾在英國和加拿大擔任過上尉軍醫、外科主任,1922年成為英國皇家外科醫學會會員,1933年被聘為加拿大聯邦和地方政府衛生部門的顧問,1935年被選為美國胸外科學會理事。他的胸外科醫術在加拿大、英國和美國醫學界享有盛名。

  在我們加-美之旅的全部行程中,始終貫穿著追尋白求恩的歷史足跡這根紅線。途經白求恩就讀過的多倫多大學醫學院時,楊導在車上作了介紹。在蒙特利爾市中心的一條大街上,建有白求恩的塑像,附近是他生前最喜歡逛的一條街,大家分別在此留影。途經白求恩曾經學習、工作過的麥吉爾大學和圣心醫院,在門口停車拍照。在美國游覽的最后一個景點,是白求恩來中國之前前往報到的紐約美國援華委員會。

  白求恩的成長過程與畢生事業令人贊嘆不已!他不僅投身中國的抗日戰爭,此前還參加了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戰斗;他不僅在醫學上卓有成就——創建流動血庫、創制手術鉗,而且在繪畫藝術方面也頗有造詣。通過此行,更增加了對這位偉大國際主義戰士的了解與崇敬!

  在多倫多市的最后一項活動是參觀加拿大共產黨總部。

  10月30日早晨,我們從市郊下榻的賓館驅車前往市中心。在車上,陪同我們的加共黨員、華裔青年小軍同志介紹了加拿大共產黨的基本情況。加共1921年成立以來經歷了三起三落:1930年被宣布為非法,二戰時期獲得發展,50年代初遭受打擊,6、70年代發展壯大,蘇聯解體后再受挫折。黨的領袖星巴克在30年代領導加共多年,他和白求恩是老戰友。

  經過唐人街、小意大利和小希臘居住區,我們的車停在來到一幢普通的二層樓房前,這就是加共總部。樓上簡樸而略顯擁擠的辦公室里邊,是一間四周擺滿書籍的的會議室。

  我們與現加共政治局委員、安大略省委書記莉莎同志在這里舉行了簡短的會談。她介紹了加共的歷史和現狀,以及白求恩同志與加共的關系;烏有之鄉的團友代表代表大家作了簡短的回應。雙方的發言由團友楊老師翻譯。會見中雙方互贈了紀念品:我們贈給加共同志毛主席像章,莉莎贈我們每人一枚加共黨的徽章。最后大家合唱《國際歌》,結束會見。

 

白求恩出生地.

白求恩紀念館前.

  

 

  

蒙特利爾街頭塑像

 

白求恩曾經就讀的麥吉爾大學

  二、加拿大掠影

  在加拿大,我們先后參觀、游覽了多倫多、金斯頓、渥太華和蒙特利爾的部分自然、人文景觀。

  “加拿大是社會主義國家”

  這話是我們到達加拿大這個耳熟能詳而又陌生的國土第一天,接待我們的楊導說的。乍一聽大家都感到很驚詫,下面就是他的介紹和解釋:

  加拿大國土998萬平方公里,人口3千萬。主流族群分為英語系和法語系,都是從歐洲殖民過來的。1497年最早來“探險”的雅克·卡利亞記下了“加拿大”這個名稱。1604年法國將軍秀普蘭率隊進入圣勞倫斯河-魁北克地區,拉開了大規模殖民和滅絕原住民的序幕。少數族裔-原住民主要是北極地區的因紐特(愛斯基摩)人和哥倫布誤以為的印度(印第安)人。

  省級行政區劃13個:10個省與美國相鄰,3個少數族裔自治區靠北邊。楊導特別強調,加拿大和美國的文化和體制完全不一樣,在稅收和福利上體現了社會主義的特征。稅收主要有土地使用稅、個人消費稅和企業稅等。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稅率不一,發達地區、高能耗企業稅率高,反之稅率較低。稅收主要用于國防和社會福利,全民免費醫療是白求恩倡導的。

  十天前落幕的加拿大大選,哈珀總理下臺,他是跟著美國政府跑的,就是一條“美狗”(哈珀恰好與“哈巴”諧音),在野黨和大多數老百姓都不喜歡他。在加拿大注冊的合法政黨有100多個,絕大多數小黨在338個國會議席沒有席位,包括共產黨。加拿大人76%信奉基督教,少數族裔被教育和宗教同化,又被贖買政策與大麻所麻醉,從精神到身體被逐漸消滅。

  多倫多

  從多倫多出發,我們游覽了蜚聲世界的尼亞加拉瀑布景區,返程中參觀了一家葡萄酒廠。在多倫多市內,我們參觀了卡莎羅馬古堡、CN電視塔和老市政廳(廣場)等。

  尼亞加拉瀑布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國紐約州的交界處,是北美東北部的尼亞加拉河上的大瀑布,也是美洲大陸最著名的奇景之一。平均流量2,407立方米/秒,與伊瓜蘇瀑布、維多利亞瀑布并稱為世界三大跨國瀑布,是非常受游客歡迎的旅游景點。

  “尼亞加拉”在印第安語中意為“雷神之水”,印第安人認為瀑布的轟鳴是雷神說話的聲音。瀑布實際由3部分組成:馬蹄型瀑布、美利堅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最大、最壯觀的馬蹄形瀑布位于加拿大境內,山羊島把它與其他兩瀑布隔開。美利堅瀑布和新娘面紗瀑布在美國境內,由月亮島隔開。瀑布雖然分成三股,卻是同一水源、同一歸宿——尼亞加拉河。在美國境內只能看到尼亞加拉瀑布的側面,而在加拿大境內則可以一覽全貌。

  我們原計劃在瀑布下面搭乘“霧中少女號”游船近距離觀賞瀑布,因當天風浪太大游船停航作罷。導游把我們送到尼亞加拉河邊,下車后沿河邊的人行道往回走,直到通往美國大橋頭的紅綠燈再上車。瀑布的奇觀引人入勝,我們邊走邊拍照。開始團友們還在一起,后來逐漸走散。待我走到紅綠燈時,只剩只身一人。直到找到路邊的白色大巴,才放下心來。

  這時多數團友還未到,我有機會仔細觀看了尼亞加拉村的“戰死軍人紀念碑”。碑上刻著該村參加三場國際戰爭的簡況和戰死者名單。這三場戰爭除了兩次世界大戰,還有一次就是1950-1953年的韓戰,即我們所稱的“抗美援朝”。嗬,我們曾經的對手!

  返回多倫多市內的路上參觀了一家生產出售加拿大特產的冰酒廠。高大的灰色廠房里,幾座大型金屬儲酒罐對面碼放著數量眾多的木質酒桶。廠方為我們講解;冰酒是11月待葡萄結冰后采摘釀制的。參觀過后部分團友買了一些寄回或帶上,我也買了兩瓶帶回去嘗嘗。

  回到多倫多之前就開始下雨了。我們驅車來到多倫多市區以北奧斯丁臺的山頭上,這里佇立著一座典雅、壯麗卡薩羅馬(casa loma) 城堡。它曾是加拿大20世紀初首屈一指的富豪亨利·米爾·柏拉特爵士的私宅,現在則是加拿大著名的建筑和旅游景點。

  柏拉特爵士出生于1859年。1882年愛迪生發明了蒸汽發電機,亨利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商機,迅速地成立了多倫多供電公司。同時,他又斥資建設橫貫全國的太平洋鐵路,購買地產公司的股票。1901年,他已是涉及礦業、電力、保險、地產四大行業21家公司的經理。1902年他又在尼亞加拉瀑布興建了加拿大第一座水力發電站。亨利一生忠實于英國王室,他在學生時代即加入了女王步兵團,經過多年打拼,職至少將。

  卡薩羅馬的主體是三層樓的"中世紀"古堡,建筑內部的一樓是大廳、橡木地板的圖書室、飯廳、花草溫室、藝術品展覽長廊(孔雀巷)等。二樓設有主人的臥室、浴室和夫人的臥室、浴室,女童軍展覽室、客人套房等。三樓有女皇步槍博物館、城樓、基旺尼斯展覽室、觀景室和傭人室等。地下有酒窖、健身室等。室外還有5畝半噴泉花園。

  城堡內共有98個房間,內部設計為追求華麗而不惜代價。這座融合了羅馬式、哥特式和諾曼底式等歐洲多種建筑風格的豪宅如同博物館,美輪美奐,極盡奢華。

  在多倫多,我們還參觀了她的標志性建筑——CN電視塔和市政廳廣場。市政廳廣場飄揚著加拿大國旗和多倫多市旗,廣場中央有座噴水池,水池邊7個粉紅色字母“TORONTO”十分醒目。最后,我們的車停在一家水族館旁,高大的CN電視塔就在水族館的后面。馬路對過是多倫多鐵路博物館,我們過去觀看了那里陳列的多倫多鐵路交通歷史和各式老機車。

  金斯頓-千島湖

  訪問加拿大共產黨總部的那天下午,我們驅車兩個多小時來到著名的風景區——千島湖。這里屬于安大略省的金斯頓,她曾經是加拿大的首都,因離美國太近而遷至渥太華。

  千島湖景區又叫圣勞倫斯群島國家公園。千島湖的千島是指圣勞倫斯河與安大略湖相連接的河段上,散布的1800多個大小島嶼,最小的只是一塊礁石,大的可達數平方英里。以湖(河)中心為分界線,南岸是美國的紐約州,北岸是安大略省,2/3的島嶼在加拿大境內。

  加拿大側的金斯頓卡納諾基(GANANOQUE)碼頭是客輪載運游客們去千島湖覽勝的地方,游客可以選擇繞湖一周約3個小時或1個小時的湖上旅游線路。船上用英語、法語和漢語為游客講解。近年來中國游客漫游世界,這里也不例外,上下游船的人幾乎都操漢語。

  開船不久穿過一座綠色大橋,它是橫跨千島湖連接美、加的國際大橋,橫空出世,很是壯觀。不遠處的一座島上懸掛著加、美和法國國旗。廣播里介紹,這是美國一富豪買下的扎維孔島(加)和它鄰近的小島(美),在兩島間修建了世界上最短的國際橋,長度不到10m。

  千島湖水深邃、碧藍、廣闊又非常寧靜。這些島嶼如繁星般遍布在圣勞倫斯河上,宛若童話中的仙境。湖中大多數島嶼,綠樹掩映,不同風格的別墅時隱時現。這里是富人避暑的天堂。可身在這樣的美景中,仍不免令人想起被趕走的印第安原住民......

  除了美景,這里還留下印第安人的古老傳說:人類戰爭連年不斷,天神對人類說:你們停止戰爭,我就送你們一件禮物。人類同意了,天神留下了一座美麗的花園。但不久人類又戰火重燃,天神卷起了花園回天庭。路上不小心摔倒,花園掉回人間,變成一個個島嶼。

  加拿大的環境保護工作一直是世界上最好的國家之一。千島湖的水是如此清澈而潔凈,為了保護它,加拿大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規,比如湖邊不能制造和傾倒垃圾等,這些法規可不只是書面文章,如有誰違反,定會被處以令人心疼的懲罰。

  千島湖一游,不勝遐想:

  涼風習習碧波盈,古堡小橋如仙境。千島披綠天水間,萬木叢中別墅隱。

  日日夕陽照瓊閣,百年耐得真空寂。印第安人原住民,頻遭打發留此景。

卡薩羅馬古堡.

 

尼亞加拉瀑布.

 

多倫多市政廣場.

CN電視塔.

千島湖地圖

金斯頓卡納諾基碼頭.

 

湖中小島.

  渥太華

  游覽金斯頓千島湖后的當天下午,進入加拿大首都渥太華。次日(10月31日)參觀了加拿大總督府、國會山和歷史博物館。

  加拿大是英聯邦成員國,所以這里的總督由英國女王任命。自1867年起,總督府就是歷任總督工作和居住的地方,第26任總督伍冰枝是第一位入住總督府的華裔。總督府常年對外開放,它既是嘉獎加拿大優秀公民和接待各國領導人之處,又是各國游客的旅游勝地。

  自打到了加拿大后,有團友一直在關注和采集加拿大的楓葉。據楊導介紹,要看加拿大國旗上紅了的楓葉,現在是最后的機會,一般到11月就全部落了。總督府門口的一行楓樹,是我們一路上看到的形狀最好、顏色最漂亮的!于是拍照的拍照,撿拾的撿拾。

  進門后,導游先給簡介了一番,然后自由參觀一小時。門內堆放著一些麥草和南瓜,后面竟是些白網黑紗罩著的骷髏,原來這里剛過有些類似中國清明的“萬圣節”。大門內右手邊有座簡易帳篷,里面立著十三桿各色旗幟,那是加國13省、區的省(區)旗。

  穿過好大一片草坪,前面就是總督府邸,一座還算雄偉的巴洛克式建筑。草坪上種著松柏和一些落葉闊葉樹種。有的樹下立著塊銅牌,上面標明種樹者的國籍、職務和時間。我便四下尋找中國人的,最終找到了李先念和仨代表的,團友說還有科發觀的,沒時間了。

  到了國會山莊,迎面看見草坪上的兩角分別坐著一男一女兩位輪子功,打著詛咒自己祖國的旗號,面部死氣沉沉的。導游再三叮囑大家不要去搭理它,只管往里參觀。

  寬闊的草坪兩邊的是古老建筑,正面就是國會大樓。本以為看看外觀就夠了,可到了國會的樓底外面,看見有人持票進入,我們幾個團友便返身走到馬路對面去取票。

  進入議會大廳前,要全面搜身,比上飛機還要嚴。原因是去年12月,一加籍暴恐分子槍殺了紀念碑的一名禮兵后,又闖入了國會。待到進去參觀,漂亮的女講解員用英語流利地介紹著,我們則基本聽不懂,云里霧里跟著走。唯一的收獲,就是隔著鏤花門拍了幾張議會會場內的照片。團里進去的只有我們六個,導游向大伙解釋:好看我還不讓你們看?

  接下來參觀加拿大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分二層,一層的主廳展示世界上最大的圖騰收藏和西北海岸原住民的傳統民居。還有太古時期——根據6、70年代的考古發掘復原的加拿大森林地區欽西安人(tsimshian,大約是印第安人的一支)的史前生活方式,以及原住民廳——展現加拿大原住民的歷史、文化、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各項成就。另外還有個郵展。

  二層設有一個特展廳,展出的是加拿大在奧運會上的優勢項目;另有一個“加拿大兒童博物館”,一個充滿了歡樂和探險的世界等待著小游客們的到來。余下的空間便是餐飲和商品店。我重點參觀了一層的原住民歷史部分,其他部分走馬觀花、一帶而過。

  依我看,現在加拿大的主流族裔在加拿大這片土地上沒有“歷史”。我所關注的加拿大歷史全部是印第安人的,從一萬多年以前到八千年前,再從五千多年以前到一千年前。關于這一點,美國也是一樣,它在大陸所有州的原住民全部都是印第安人。血腥的屠殺、隨之而來殖民、以及他們帶來的所謂人權、民主和自由的“普世價值”改變了這里的歷史。

國會大樓.

 

議會大廳.

加拿大總督府.

 

李先念種樹的標牌.

加拿大歷史博物館.

當代印第安人.

  蒙特利爾.

  蒙特利爾(Montreal)坐落于加拿大渥太華河和圣勞倫斯河交匯處,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魁北克省最大城市。我們10月31日抵達蒙特利爾,次日參觀了當地人稱的“爸爸教堂”和“媽媽教堂”,逛了舊城的唐人街,以及1976年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場館。

  雄偉的圣約瑟夫教堂依皇家山而建,是奉祀加拿大的守護圣人——圣約瑟夫的,故有爸爸教堂之稱。該教堂為安德烈修士主持修建,外觀漂亮,內部豪華。平時人不多,這天正好是萬圣節后的禮拜日,信眾和游客都不少。這里地勢較高,可以俯瞰大半個蒙特利爾市區。

  位于市中心的圣母大教堂俗稱媽媽教堂,是北美最大的教堂。它建成于1829年,據說是參照巴黎圣母院的樣式建造的,所以人們稱它為“小巴黎圣母院”。它的外觀、內設與圣約瑟教堂大同小異,像我這樣“異教”徒是看不出什么區別來的。

  圣母教堂外的廣場很大。廣場中央有一組雕塑,是紀念1642年率隊進入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國將軍的。將軍塑像下面的基座塑有四個人像:兩個持槍的歐洲海盜、一位抱兒婦女,另一位竟是印第安人。看到這樣的組合有些費解,也許是對加拿大歷史了解不深,概念化了。

  廣場的一邊坐著一位彈吉他的男人,約莫4、50歲。掏出一美元零鈔送過去,并與他合了個影。提議他彈奏我們熟悉的曲子,點了幾首他都搖頭,便隨他彈奏他自己熟悉的。

  往教堂去的路上,楊導介紹了天主教與基督教的異同:他們共宗猶太教、同奉上帝和耶穌。但前者教堂豪華、崇拜多神、主事為神父,后者教堂簡單、崇拜單一、主事為牧師云云。東正教是羅馬勢力退回歐洲后,留在東方的一部分。由于教規繁復、政教合一和教廷丑聞引發了16世紀末的宗教改革。不同教派的根本區別,在于對《圣經》的不同理解和解釋。

  馬克思認為,宗教是被壓迫心靈的慰籍,是人類的鴉片、麻醉劑。我對宗教的興趣主要在于它們的歷史,以及它們的歷史與人類發展史的聯系,不論是基督教、伊斯蘭教還是佛教。

  蒙特利爾曾是殖民者與土著易洛魁人進行毛皮交易的主要市場,現在這種交易依然未停止,只不過換了交易對象。在蒙特利爾老街,被導游引進了一家皮毛店。團友們根據自己的需要選購,完事后繼續逛老街,然后午餐。

  我們在蒙特利爾、也是在加拿大的最后一個游覽項目,是參觀1976年蒙特利爾奧林匹克運動會主場館。這屆運動會中國沒參加,但導游提醒,前蘇聯參加了,場外還掛著蘇聯國旗。于是,大家下車后的一項重要目標,就是尋找國已不存的蘇聯國旗。停車的路邊花園里立有一尊哥白尼塑像,感覺和這里的環境不搭,也不知為啥。

圣約瑟夫教堂.

圣母大教堂.

廣場組雕.

廣場樂手.

老街皮毛店.

參賽國國旗.

  三、美國印象.

  在美國,我們游覽了華盛頓、費城和紐約三地。

  華盛頓

  11月1日晚6:55乘加航航班從蒙特利爾飛往美國首都華盛頓。9點抵達,過了半個多鐘頭還未出機場。由于過了預定時間,提供晚餐的餐館老板不干了。接我們的美國導游在電話里一個勁地賠不是,后來,我們是看著迫不及待要下班的餐館服務員,匆匆吃了頓晚餐。

  是什么原因耽擱了時間?原來,取行李時,先到了小部分人的,接下來半個鐘頭沒動靜。末了,兩位團友被請到小房間。他們帶著顯然是開箱檢查過的行李出來后,其他游客的行李也一并出現了——美國海關的小心謹慎可見一斑!我尋思,要是美國的議會和國防部也這么謹慎就好了——都說他們在世界上肆無忌憚,壞事干得太多,便處處提防著別人。

  到了酒店又折騰了一個多小時。先是拿了房卡打不開門,找服務員去換房卡;進房后想洗澡,我們兩個都不會開浴池的水龍頭,請來譚導才解決。我喉痛咳嗽的毛病一直未好,和譚導約好明天幫我找藥店。入睡時已經凌晨一點半,這一覺是出行以來睡得最沉的。

  第二天白天,我們游覽了美國國家廣場及白宮周邊等景點。

  美國首都華盛頓全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是為了紀念開國元勛華盛頓和“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而命名的。自1789年建都之始,該市就經過周密的規劃,環境非常整潔。政府還了立法,規定華盛頓特區的建筑物都不超過華盛頓紀念碑的高度。

  在車上,譚導介紹了中美兩國文化、政治的區別,讓我們對美國體制有個粗略的了解。他說,美國的政體是由總統-國會-大法官構成。眾議員五六十萬人選一位,現有435人,參議員每州兩名。眾議院議長由多數黨充任,議長地位僅次于正副總統。參、眾兩院的區別是參議院代表各州利益,眾議員代表選民利益。大法官由總統提名,但要經議會批準云云。

  隨后的游覽活動,首先是參觀建于2011年的馬丁路德金紀念碑。它周圍建有美國歷史上三位杰出總統的紀念物:華盛頓紀念碑、林肯紀念堂和杰弗遜紀念堂。它的誕生也經歷了三位總統之手:克林頓立項、小布什奠基、奧巴馬揭幕。它的落成因此在美國引起很大的反響。有意思的是,從設計到施工乃至石材都出自中國,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制造”。

  接著游覽了“兩戰”——韓戰和越戰紀念園。韓戰園里美軍造型旁邊的石碑上分別刻著美軍和聯合國軍的死亡(dead.683,079)、受傷(wounded.1,167,701)、被俘(captured.100,110)和失蹤(missing478,444)的人數,共計2,429,334人。記下這些,供中國的無知公知們參考。越戰紀念園里的兩組雕像造型生動,團友們用手比劃著與之合影。

  “兩戰”紀念園的前方是通往林肯紀念堂的道路,路邊全是草坪和參天巨木,林間間或可見四下躍動的松鼠,它們好像并不認生,任人逗弄和拍照。

  林肯紀念堂是座希臘式建筑,肅穆莊嚴。紀念堂與東面的華盛頓紀念塔遙遙相對,紀念塔的東面就是我們誤以為“白宮”的、搭著腳手架正在修葺的國會山。林肯紀念堂與紀念塔中間是一汪倒映池。池的東端建有“二戰紀念碑”。它不只是一座石碑,實際上是一個組合式的紀念廣場,每個州都有懸有花環的獨立碑。中間的噴水池兩旁的亭子上,分別刻寫著“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字樣,寓意戰爭發生的地域。

  從二戰紀念碑走出來,過一個十字路口就是白宮景區了。這時發生了一件“大事”:兩輛警車封鎖了西、南兩面的路口,空出東、北面的路口。幾個全副武裝的警察在馬路中間吆五喝六,我們被擋在南面的路邊。接下來,先是幾輛摩托馳過,后面緊跟一隊轎車。轎車過后,馬路放行。譚導說,這是奧巴馬的出行車隊。嚯,讓俺們趕了個正著!

  過了馬路一直走,在下一路口左拐就到了白宮的前門。白宮對面是國賓館,習近平來訪就住在那里邊。白宮周圍仍保持著警戒狀態,直升機在低空盤旋,屋頂的固定哨隱約可見。大門外的道路封鎖著,馬路中間照例是不時大聲吆喝的警察,其中有位女的。

  馬路對過有幾撥抗議者,或坐或站著。有的舉著標語牌,有的搖晃著身體,身上寫著標語。幾位會英語的團友上前和他們搭訕,我認出其中一撥是要求“禁槍”的。過了一會兒,我們的團友也加入了抗議隊伍,打出了“美國佬滾出中國南海!”的中文標語。

  緊挨著白宮的是美國商務部,對角一幢漂亮的絳色房子是家銀行。右拐往南是政府各部,在財政部大樓對面,跟著導游走上橢圓形廣場。從白宮的南面遠距離拍攝它和剛剛掠過頭頂、飛停南草坪的直升機。不經意間,瞥見背后站著一位騎(自行車)警。今天這一路耳聞目睹,警察吼、警車急,加之不時奔馳而過的消防、救護車,感覺氣氛似乎有點兒緊。

  時至中午,團里發生了件“丟人”的事。由于兩位團友失聯,全團足足等了一個鐘頭。領隊和團友四下尋找,終于聯系上了。其間,我也干了件“見不得人”的事:實在憋得不行、又找不到洗手間,便避開人群、避開騎警的鷹眼,在廣場草坪中間的一棵大雪松下尿了一泡。

  午餐后,驅車前往費城。路過了我所向往的印第安博物館、國家歷史博物館等各類博物館。由于行程和時間關系沒有看博,感覺非常遺憾!途經美國國防部和造型獨特的空軍紀念碑時,譚導介紹,五角大樓顏色淺的那一面就是911事件中被撞擊后修補過的。

國家廣場示意圖.

 

  費城.

  11月2日下午五時許到達費城,在那里參觀了獨立宮外景和自由鐘。

  費城全稱費拉德爾菲亞,是美國第六大城市,《獨立宣言》的誕生地。1790-1800年間,在華盛頓建市前曾是美國的首都。它還是美國海軍的發祥地,海軍廢棄的軍艦都放在這里。1776年發表的獨立宣言主要精神是倡導“人人生而平等”,政府為保護人權而建,不為人民則可以推翻之。譚導說,在美國,反政府不等于反體制,政府可以打倒,體制則不可推翻。

  獨立宮是美國獨立戰爭的指揮中心,是美國獨立的象征。它建在費城國家獨立歷史公園的獨立大廈內,是一座兩層的舊式紅磚樓房。它被命名為"獨立宮",是因為1776年7月4日在這里通過了由杰克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宣布北美殖民地脫離英國,建立“自由獨立的合眾國”。獨立宮大門前塑有一座華盛頓將軍的塑像,在夜幕中不太清晰,而獨立宮則因窗戶內透出的燈光而熠熠生輝。

  獨立宮的塔上鑲嵌著一座大時鐘,塔頂的鐘樓就是當年懸掛自由鐘的地方。自由鐘現放置在獨立宮的對面,一座四周都是落地玻璃的建筑里。在倫敦建造的這口鐘在喬治.華盛頓就職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那天敲響了100聲,把鐘敲開了深深的一道裂口。玻璃內雖亮著燈,鐘身的裂紋卻看不清楚。倒是外面那張放大了的圖片,把鐘身的裂紋和文字顯示得一清二楚。

  我們在夜色中又走過了一條街,上車趕路,向紐約進發。

獨立宮.

自由鐘.

  紐約

  11月2日晚入住紐約的酒店。第二天游覽了紐約市,游覽的重點是曼哈頓及其近海。

  紐約是美國第一大都市和第一大商港,它不僅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它位于紐約州東南哈得孫河口,瀕臨大西洋,地理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曾是早期移民的轉運地之一。它由曼哈頓、布魯克林、布朗克斯、昆斯和里士滿五個區組成,是全美人口最多的城市。紐約還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總部大廈坐落在曼哈頓島東河河畔。

  紐約最早的居民自然是印第安人,他們住在曼哈頓島的南端。意大利人1524年率先到此,英國人哈得孫1609年沿河上溯探險,該河便以他的名字命名。荷蘭人1626年以約60個荷蘭盾價值的小物件從印第安人手中買下曼哈頓島辟為貿易站,稱為“新阿姆斯特丹”。英國的約克公爵1664年占領了這塊地方,始改稱新約克郡,即紐約。

  曼哈頓島在五個區中面積最小,但這個東西窄、南北長的小島卻是美國的金融中心,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中,有1/3以上把總部設在曼哈頓。位于曼哈頓島南部的華爾街是美國壟斷資本的大本營和金融寡頭的代名詞。這條長度僅540米的狹窄街道兩旁有2900多家金融和外貿機構。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所均設于此。

  紐約也是摩天大樓最多的城市。代表性的建筑有帝國大廈、克萊斯勒大廈、洛克菲勒中心以及后來的世界貿易中心(在2001年9.11事件中坍塌,現正在重建)等,因此有了“站著的城市”之稱。此前的行程中,我驚訝地發現,在老牌工業化國家的大城市里,街上竟豎著老舊的木質電桿!而在紐約,摩天大樓櫛次鱗比,電線、電纜只好都埋在了地下了。

  紐約還是美國文化、藝術、音樂和出版中心,有眾多的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科研機構和藝術中心,美國三大廣播電視網和有一些影響的報刊、通訊社的總部均設于此。曼哈頓某些區域為特定民族所聚集如:中國城、小意大利區、哈林區〈黑人及西班牙裔人〉等。曼哈頓的街道有大道和街兩種命名方式,大道通常為南北向,街則是東西向。

  紐約分上、中、下三個城區。中城區是紐約的中心地帶,也是紐約人的驕傲。曼哈頓中段23街至59街是人們概念里的中城,這片區域有第五大道的精華段和帝國大廈、中央車站、聯合國總部,以及時代廣場、百老匯、洛克菲勒中心這些具有代表意義的景點,很多電影場景都是在曼哈頓中城區取景,因此來到這里的游客往往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上城區的著名的觀光景點包括中央公園、上城東區、大都會博物館、古根漢博物館、麥迪遜大道、上城西區、林肯中心、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哈林區以及77街以北的博物館大道。下城區則以金融為中心,著名景點包括蘇活區、紐約證券交易所、世界金融中心、南街海港、格林威治村、炮臺公園,還有一處位于自由島上的自由女神像。

  以上這些文字,大都是從網上復制下來,再壓縮、整理了一遍。實際上,譚導在一路上也都介紹過,只不過我沒記全。在我們團的行程中,在紐約的游覽時間只有11月3日這一天,因而只游覽了上列著名景點中的很少一部分。

  紐約的第一項活動是環島游。在碼頭乘游船,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岸邊林立的高樓,那情景有點像香港。游船要穿過兩座大橋,經過了總督島和移民島。廣播里介紹,距曼哈頓下城約八百碼、獨立在海域中央的總督島,是紐約市最大的未開發地塊,過去一直作為軍事基地。島上可以眺望鄰近的自由女神島及艾利斯島。

  艾利斯島是當年移民的主要登陸地之一,進入美國的移民都要在島上接受合法性和健康檢查。該島移民站從1892年開始啟用,到1954年關閉的62年里,一千多萬歐洲移民通過這里進入美國,追逐他們的美國夢。追溯歷史你會發現,現在的美國人中,有1/3至少有一位祖先是通過艾利斯島進入美國的。島上建有一所移民博物館,專門介紹移民歷史。

  觀看法蘭西送給美利堅的自由女神像是這段旅程的重頭戲,因為它的知名度最高。游船到了那里便減慢了速度,從自由女神像前面緩緩開過。然后掉轉船頭讓船舷的另一面朝向女神,再緩緩開過。游客不論站在船的哪邊都能方便地觀覽到女神的英姿。

  我因感冒未痊愈怕吹涼風,就像在加拿大千島湖一樣,大多數時間躲在船艙里。坐在桌旁,擺上相機、筆記本,透過窗戶,悉心收聽廣播里的介紹,邊看邊記,周圍無人打擾。

  回到碼頭上了岸,步行前往聯合面國總部。因團體進去參觀要提前預約,我們只能在外面觀覽,不免有些遺憾。盡管如此,大家依然興趣不減,前后奔走,選景拍照。

  漫步華爾街,只見摩天大樓高聳如云,藍天只剩一條縫。著名的紐約證券交易所和美國證券交易是世界最早的證券市場之一,我這個中國老股民不由得要在證券所前留個影。證交所下面的一尊銅牛瞪目咧嘴、埋頭撅腚,煞是生動。引來游客團團圍住,都想跟牛合影,沾點財氣。

  100多層的帝國大廈直聳云霄,巍峨壯觀。參觀帝國大廈,得排隊乘電梯,電梯分兩級,要轉乘一次才能到頂。登上大廈頂層俯瞰全城,整個紐約市盡收眼底,在我們的鏡頭里被分成四塊,確有“一覽眾山小”的感覺。大家擠在人堆里插空拍照,拍了風景、拍自己,盡興而歸。

  前往第五大道,途經中國銀行紐約分行時,譚導指出,華爾街上還有海爾等兩家中國公司。我們的車停在插滿美國國旗的滑冰場旁——今天恰巧是美國的選舉日。導游帶大家走過一條街,指著一幢大樓的門洞說:這里就是當年美國 “援華委員會” 的所在地。然后宣布,一個小時后原地集合,大家各自分散游覽、購物。

  晚上游覽時代廣場。這里燈火輝煌,人山人海。第一次置身其中,也沒感覺有多刺激,好像跟武漢江漢路步行街的夜景差不多。只是這里聲光電的閃爍更加強烈一些,另外就是人群中多了幾個全副武裝的黑衣警察。團友們分頭選景拍照,然后在導游指引的一家巧克力店購物,我也買了兩樣準備帶回去給家人和親朋。

  有感于這幾天的見聞此,記下了了幾句:

  摩天大樓林立處,車水馬龍人流間。繁華美夢成新覺,帝國無事不用堅。

  華爾街頭添新貴,你中有我參股權。大大騎馬來交易,誰執牛耳霧障眼。【注】

  【注】習近平最近一次訪美,帶著馬云等一干企業家。

  紐約-多倫多-北京.

  在紐約住了兩個晚上,玩了一整天。第三天(11月4日)一早6點鐘就登車前往機場,早餐是在車上吃的。10點鐘出發的飛機,提前了四個鐘頭。譚導解釋說,因為要穿過曼哈頓等中心城區,又是上班時間怕堵車。

  乘加拿大航空公司的小飛機前往多倫多,在那里轉機飛北京,一路順利。11月5日下午5時抵達北京國際機場。11月6日上午9時返漢,結束了我平生第一次地球另一面的旅行。

環島游.

恰逢選舉日.

時代廣場夜景.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紅星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2.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3.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4.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5. 中日合作:是該扒扒絕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日軍美化師了
  6.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7.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8. 跟文科還是理科沒有半毛錢關系
  9. 這場演出,曾讓毛澤東等中央領導感動落淚
  10.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5.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10.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0.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 張殿閣:在十大開幕式上執勤——記偉人晚年幾個重要歷史片段(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6.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