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日與民族的共同心理
楊思遠
共同的心理素質是一個民族的重要元素,它是在共同地域上、以共同的經濟政治生活為基礎的民族共同體在文化上的體現。一個民族的共同心理是在長期的共同的社會實踐中養成的,尤其在民族巨大成功和民族空前災難中得到強化和突現。
2008年5月19日至21日,是中華民族的哀悼日,沉痛悼念在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中的遇難同胞。奧運圣火傳遞暫停3天,全國和駐外機構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娛樂活動。5月19日14時28分起,全國默哀3分鐘,屆時汽車、火車、艦船鳴笛,防空警報鳴響。高山嗚咽,大海哭泣。巨大的地震災難將整個民族拖入無限悲痛之中。哀悼日的設立,順應了中華民族對遇難同胞哀悼的共同心理需求。
反過來,哀悼日的設立又大大強化了整個民族的共同心理。正是在面對共同的災難的深切體驗中,民族的共同感覺、共同記憶、共同情感得到強化;這種共同感覺、共同記憶、共同情感的表達需要在一個共同的時間、以一種共同的形式來完成。哀悼日使中華民族每個成員在同一時間對遇難同胞采取同一形式深切緬懷,無疑會大大增強全民族的共同心理。無論你在什么地方,無論你在做什么,你都會在那3分鐘中里肅立默哀,人人都能真切感覺到一個民族在共同呼吸。
32477個亡靈飛向天堂,13億顆心靈在默默祈禱!
哀悼日,一個民族在哀悼自己的不幸;哀悼日,在不幸中堅強了一個民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