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主流學者要積極參與“發展方式轉變”的詮釋
人民日報今天發表任忠平的長篇文章“論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樣一段:
“60年前新中國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新民主主義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徹底掃清了中國走向現代化的制度障礙,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制度轉型,這是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第一次重大抉擇。
30年前,我們以“摸著石頭過河”的勇氣、“殺出一條血路”的決心,拉開了改革開放的恢弘巨幕,開始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使我們這個曾占據人類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現代化進程一個多世紀后,趕上了現代化的最新浪潮。經濟體制轉軌,這是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第二次重大抉擇。
今天,從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特點出發,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我們又提出了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時代命題,并以國家整體發展方式的轉型,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歷史性變革。發展方式轉變,這是決定中國現代化命運的又一次重大抉擇。社會制度轉型,經濟體制轉軌,發展方式轉變。
三次變革,處于不同歷史時期,源于不同歷史環境,反映了我們黨引領中國發展進步能力的不斷提高、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如果說第一次“政治制度”抉擇,打下了中國現代化的制度基礎,創造了新中國60年國強民富的輝煌成就;第二次“經濟體制”抉擇,激活了中國現代化的動力源泉,帶來了改革開放30年的飛速發展;那么這次“發展方式”抉擇,將確定中國現代化的正確路徑,奠定未來中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格局。”
“社會制度轉型”、“經濟制度轉軌”、“發展方式轉變”這個三段論表明,中央已經準備用“發展方式轉變”為旗幟來替代“經濟體制改革”作為下一個時期的核心口號。這不能不說是一次重大變化。
九十年代后期以來,中央任何一次理論提出,甚至每一次全會公報,沒有一次不被主流精英們曲解。注意到高強前幾天的文章就知道,主流精英甚至用編造的方法來歪曲中央政策意圖,以達到他們“全面接軌”的目的。這一次,厲以寧和吳敬璉已經到各地搞所謂“調研”,并開始發話按照自己意思來勾畫“發展方式轉變”的原因、內容和目的。可以預見的是,這些人將陸續對此發表看法。
任忠平的文章雖然面面俱到,缺少重點。但畢竟與主流精英們的主張還是有不同的。但是,如果同以前一樣,任由主流們曲解,并最終影響大多數人甚至決策者,非主流學者就顯得太“沒用”了!
貧道呼吁非主流學者們加強研究,闡述真正能夠將中國引向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發展方式轉變”。并利用自己的舞臺,通過網絡和紙面媒體,講演進行闡述。
這是關鍵時刻。即使百無一用是書生,也到說話的時候了。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