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中國的前30年,一些人一直把它都說成是“吃不飽”的年代,筆者曾看到過有人這樣詆毀,說前30年“眼睛都餓得冒綠光”。剛才看到一個網名叫“老屋子?嶺?”的人在他文章的評論區說是“前人腸子都餓斷了”,無限夸大,危言聳聽。總之,那些人只要一提起前30年,總是以極端的方式把前30年描述得一無是處。這些人信奉著“謊言重復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因此,總是不斷地編造謊言,扭曲歷史。
歷史本來還只前進了40多年,前30年的一切還歷歷在目,就竟然如此詆毀,真不可理喻。如果是過去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那么他們編造的謊言也許真成了“真理”。
剛才看到這個叫“老?屋?子?嶺?”的人發的一篇文章,他在這篇文章里就是為否定前30年而進行詭辯。先看他文章的標題,他文章的標題是“后?40年?只能?跟?前?30年比?,不能?跟?解放?前比?,因為?沒有?可比性?”。從文章標題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就自相矛盾,或者說叫蠻不講理。
先看他是怎么具體解說的,他在文章里這樣反駁人家的,他說:““你?怎么?只?拿?現在?跟?前?30年?比?,你?怎么?不?拿?現在?跟?解放?前比?啊??那樣?更?有?說?服?力?。”這?話?聽?起來?好像?有點?道理?,細?分析?起來?就是?胡?亂八?道?,蠻?不?講?理?。解放?前跟?解放?后?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時代?,一個?是舊?中國?,一個?是新?中國?;也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社會?制度?;還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導?階級?,一個?是共產黨?執政?,一個?是國民黨?執政?,這?怎么?能?有?可?比?性?呢??這?不是?胡攪蠻纏?嗎??”
他的整篇文章沒有一點事實依據,也不講道理,還指責人家“胡攪蠻纏”,其實是他自己蠻不講理,胡攪蠻纏。所謂比較,必須要有可比性,新舊中國可以比較,因為它是兩種不同制度,兩種不同執政黨的領導,這才有可比性。而同一種制度,同一個執政黨領導,這種比較有什么意義呢?因為后面的歷史與前面的歷史比肯定會不一樣啊,所以,這個“老屋子嶺”實際上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邏輯錯誤。
第一,因為新中國70多年來就是一個整體,前后歷史有著不可分割的必然聯系,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改革開放后是在改革開放前工業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并不是在舊中國落后的農業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有些人不承認改革開放前的基礎作用,是歷史虛無主義的表現。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前30年在工業、農業、國防、科學技術、以及人口紅利等等諸多方面為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歷史前進了40多年,肯定要比以前好多了,這是肯定的,拿現在的情況去比前30年,顯然是一種別有用心。
其二,既然知道是“一個新中國,一種社會主義制度,一個共產黨執政”,只是前后時間的問題,比較又有什么意義呢?明明是前進了40多年的歷史硬要同40多年前去比較來比較去,又是什么目的?這樣比較的人不完全是一種別有用心嗎?其實,新中國與舊中國不僅僅是制度和執政的領導者不同,重要的是舊中國仍然是幾千年一直沿襲下來的落后的農業國,而新中國前30年已經把一個落后的農業國建設成了世界第六工業大國,可以說完全是發生了質的改變。而改革開放是在前30年建立的世界第六工業大國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改革開放前后是不能割裂開來的。
說新中國和舊中國就沒有可比性,顯然是沒有任何理由的。只有新舊中國比較才能凸顯新舊制度的不同。怎么又說沒有可比性呢?完全是顛倒是非。就好比人與人可以比較,但同樣是一個人,怎么能把青壯年與兒童和少年時期進行比較一樣,少年兒童時充滿活力,青壯年時沉穩有力量,不能認為青壯年時期有力氣了就否定少年兒童時期吧?這是一個同樣的道理。這位叫“老屋子嶺”的人,為什么害怕客觀反映舊中國情況?是不是觸動到了“老屋子嶺”的什么利益或傷疤?這不正暴露了這位叫“老屋子嶺”的明顯的階級立場了嗎?
既然想評價前30年,就應該要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實事求是地進行評價。不能天天喊口號式的說前30年如何如何。應用馬克思主義歷史發展的方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評價,從歷史唯物主義認識論的方法論來看,現在比過去好是最正常不過的(除非發生了巨大的戰爭動亂),如果正常情況下,現在不如過去,那就是不正常的了。從這一點來說,天天拿現在與前30年比,又不能具體擺事實講道理,無疑就是別有用心。
至于前30年是不是一直挨餓,看看“老屋子嶺”說的“腸子都餓斷了”是不是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三個維度來看前30年人們的生活情況。
維度一:從前30年的人口增長和人均壽命情況來看
這是有國家數據可查的。這是鐵錚錚的事實,是任何人也改變不了的,也無法否定的。
我們先看前30年的人口增長情況:根據國家相關統計數據,1949年,全國人口總數為5.4167億,到1978年增長到9.6259億,比1949年增長了1.78倍。
1900年庚子國變,八國聯軍逼迫清政府進行大賠款,當時統計的人口總數為4.5億,辛丑條約后,四萬萬五千萬,就成為了中國人口約定俗成的一個說法。
1912年,民國初建,當時的中央政府內務部進行了一次全國性的人口普查,得出的數據有兩個版本的數據,得出《內政年鑒》的數據為4.1964億,《中國經濟年鑒》版本是4.0581億。
1936年,南京政府準備啟動憲政改革,推行國民大會代表選舉,于是開始了新的戶口統計,到1938年,全國戶口統計結果顯示為4.7462億。到1949年為5.4167億。民國初到1949年的38年里人口增長了1.3億左右。即38年增長約30%的人口。
再從人均壽命來看,1949年全國人口的人均壽命是35歲,到1976年增長到65.5歲,人均增長了30歲。1978年達到68..2歲,1981年達到68.5歲。
從人口增長和人均壽命兩個指標來看,如果按那種“30年都是餓肚子”,特別是如“老屋子嶺”說的“腸子都餓斷了”,人口和人均壽命能增長這么快嗎?這就是事實,總不能口說無憑吧。
這就是前30年人民的精神面貌
前30年學生的精神面貌
這就是前30年人民的精神面貌
維度二:從人的精神狀態和氣質來看
只要有點生理常識的人都知道,一個長期吃不飽飯的人,按照“老屋子嶺”的說法是“腸子餓斷了”的人,或者如有人說的“餓得眼睛冒綠光”的人,絕對是瘦得皮包骨頭的人,不說長期吃不飽,即使長期營養不良的人,都不會有一個健康的體魄的。
我們只要回過頭看看前30年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看看當年的歷史照片,就說明了一切問題。
再看看現在60歲以上的老人,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21年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2021年末全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達到了2.6736億。這些老年人都是前30年過來的人,也就是說,這些老年人中大部分在前30年是少年兒童或青壯年,如果這些人在前30年都一直餓肚子,這些老人能夠健康地存活到現在嗎?那些把前30年說得那么不堪的人,除了口喊“餓肚子”,又能拿出多少依據來呢?當然,我們不排除個例。這種個例,什么時候都存在。前30年里,實際上除了60年和61年兩年人口增長減少以外,其他年份都是增長幅度很大的,從中國歷史上來看,前30年中國的人口增長和人均壽命的提高是空前絕后的。
維度三:從糧食增長情況來看
餓不餓肚子,糧食數據最有發言權。
從全國歷年的糧食數據來看,194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為11318萬噸,人均糧食為208.9公斤。到197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33212萬噸,增長了1.93倍,人均糧食達到340.5公斤。達到了世界溫飽線。實際上,只有60年代初期以前,全國人均糧食較低,從60年代中期以后,全國糧食一直在穩步增長。很明顯,說前30年一直都是“餓肚子”這完全是編造的謊言。
當然,前面提到,現在肯定比以前好,這是事實,也是不能否定的,但把前30年說得那么一團漆黑,就是別有用心,還聲稱什么“可以原諒,但不能忘記”,也不曾想一下,你憑什么資格“原諒”誰?按照“老屋子嶺”說的什么“沒有打牢吃飯的基礎”,怎么就不想想,前30年沒有搞好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沒有完成優良農作物品種的培育,沒有“四三方案”引進了化肥生產設備,這些都是屈指可數的事實存在,怎么想否定就否定啊?有本事,你不用前30年水利,不用前30年培育的優良農作物品種,不用前30年引進設備生產的農藥化肥,看你一下子就“吃飽飯”么?怎么能這樣睜著眼睛說瞎話呢?
而且,這個“老屋子嶺”之所以強調“以改革開放為分水嶺”是具有可比性,明顯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他無非就是想扳倒前30年的國家領導人,實際是把矛頭指向偉人,其瘋狂程度令人發指。真的是應驗了那句話,叫做“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