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時代的再現
二、二十世紀昔陽縣弘揚大寨精神
大寨是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等親手樹立起來的一面農業戰線上的紅旗。大寨精神是陳永貴、賈進才等老一輩大寨人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出來的一種大無畏精神,大寨精神不僅僅是大寨人獨有的精神,而是中華兒女的一種奮發圖強,勤儉建國的民族精神。昔陽從50年代就開始學大寨,1967年開始全面修田造地學大寨,在那種生產水平低,財政家底薄的情況下,10年間搞工程6418處,造地6萬多畝,每年賣糧1億多斤,給全國的學大寨作出了表率,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創舉。
大寨陷入低谷以后,不僅陳永貴和大寨人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就連推行大寨精神,積極培育扶持過大寨的張懷英這一批昔陽干部和各級領導也受到了株連和迫害。大寨精神不僅不能受到保護和發揚,而且在最初幾年里還在“徹底肅清學大寨運動中極左路線的流毒”的口號下加以壓制。
因此,如何對待大寨和昔陽,如何對待大寨精神,就成為當時各級領導的重大課題。大寨的工作一垮再垮,昔陽的形勢每況愈下,經濟形勢為晉中地區倒數第一,連財政吃飯也保證不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形勢的不斷變化,社會對大寨和昔陽,對大寨精神的看法逐步走向公正。也正如宋代岳飛一樣,秦檜以叛國罪將岳飛殺害,但是經過時間的推移,歷史還給岳飛一個民族英雄的本來面目。本世紀最初幾年,昔陽縣委,昔陽縣政府在規劃昔陽經濟發展的同時,就提出了利用大寨品牌,發展大寨旅游,研究大寨發展的問題,但并未列入縣委、縣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但此時,大寨的二次創業并沒有真正和昔陽的整體工作接軌。
真正使大寨二次創業和昔陽工作接軌還是在2011年。在這一年6月份,縣委召開了第十四次黨的代表大會,確立了以學習弘揚大寨精神,實施“大縣城,大大寨,大項目”三大戰略,建設民富縣強,人和政通,山川秀美,人民幸福新昔陽的總體發展思路,明確了大寨精神在推動全縣經濟轉型趕超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學習弘揚踐行大寨精神,精心打造推動昔陽“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提出了具體要求。
大縣城的建設目標是以改造舊縣城為目的,向城鎮化,園林化發展。在建設紅旗一條街的規劃中,要恢復文革時期的原貌,成為具有文物價值的文化大街。
大大寨的發展目標包括打造大寨品牌,發展大寨旅游,建設大寨,大寨拓展的宏大規劃。大大寨建設不僅僅是實施文化旅游項目,而是包括經濟、社會、文化各個方面各個層次,要立足于一個、兩個五年計劃來實施一系列重點工程項目。要大幅度地拓寬大寨的發展空間,把武家坪、留莊、井溝、高家嶺等附近的十幾個村莊都納入大寨的范疇去考慮發展,也可以讓目前全縣經濟實力較強的村莊和大寨實行“強強聯合,”繼續實施大寨二村的做法,連續發展大寨三村,大寨四村…….統一規劃,分別發展,一村一品,一村一業,一村一景,一村一色的模式,先建設一批“大寨,”發揮先富帶后富的輻射作用,采納“大華西村”的經驗。
大項目要全力實施昔陽博物館,大寨展覽館,全周文化園,西水東調舊址等項目,從時間上劃分,為“十二五”期間率先發展三分之一的“大寨村”,確定三分之一趕超發展先進村,幫扶三分之一脫貧致富村,力爭實現在三個五年計劃內建成大大寨。第三要從體制上,機制上創新。根據昔陽的實際狀況,建設大大寨應該從多種體制,多種機制上加以嘗試。大大寨的建設要堅持尊重自然規律,尊重經濟規律,尊重科學,尊重發展,尊重人本的原則,程序化,法律化推進。
新一屆縣委、政府認為,大寨村是個體,大大寨是整體。在大大寨建設中要把好整體和個體的關系,大寨村的發展帶動大大寨的建設,大大寨建設促進大寨村的發展。要在處理典型與一般的關系,先富與后富的關系,要把建設大大寨和建設大縣城的目標結合起來,實現無縫對接,相互促進,通過大縣城的擴展,延伸城市文明的覆蓋面,通過大大寨的融入加速城鄉一體化進程,把調整城鄉結構,鄉村建設城鎮化,城鎮建設現代化納入大大寨建設范圍,從整體上加快大縣城建設推進力度,不斷壯大大縣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
為能使大縣城和大大寨無縫對接,大大寨戰略項目整體布局,依據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編制的總體規劃,聘請同濟大學規劃院,河北多科設計院,山西建材設計院等對實施項目進行規劃設計。項目區域南起高家嶺,北接厚莊橋,東含虎頭山,呈“丁”字形分布,總占地面積3000余畝。該項目采取一次性編制規劃,分年度梯級式推進,實施工程項目主要有大寨、華通現代農業示范園、大寨4a級景觀、武家坪村保護改造、留莊村開發、景觀大道、星級旅游接待中心、大寨學院、名仕家園、百萬噸水泥、光伏電站、千人敬老院、食用產學研基地、萬畝核桃、百萬噸洗煤廠等,總投資概算46億元,當年已完成投資10億元,另外還配套大大寨的文化精神,挖掘研發,傳承保護,宣傳教育,學習弘揚等意識形態方面和外圍的各建設工程。
昔陽縣二十四萬雙眼睛看到,新一屆縣委,縣政府動了真格。來來往往的人群都看到,市政廣場豎立著兩條醒目的標語,一條是“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一條是“抓鐵有痕,踏石留印。”這就給全縣人民造成了一種大干真干,下死勁干的氣勢,捧起雙手向全縣人民奉獻一個新的縣城,新的大寨和新的昔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