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布林肯訪華的事情,我們今天也官宣了,布林肯是4月24日-26日訪華。
然后大家也發現,這次通稿里是多了個“應邀”。
去年6月14日,布林肯訪華的通稿里,則是“經中美雙方商定”。
包括前陣子耶倫訪華,也是“經中美雙方商定”。
這也說明,之前幾次美國來人,都屬于“不請自來”,而這次布林肯訪華,則屬于“應邀”。
這確實是一個變化信號,但我覺得也沒必要去過度腦補雙方是不是要談妥。
去年6月布林肯訪華,讓國內這種“談妥論”“投降論”不絕于耳。
特別是去年11月,雙方見面,讓不少人腦補“大交易”,動輒就說“G2論”。
不過,過去這半年,美國最擅長做的事情,就是不斷打投降派的臉,美國并沒有放松任何對我們的打壓,反而各種制裁不斷加碼,各種周邊拱火不斷升溫。
所以,我個人是覺得,不用因為“應邀”這兩個字,就過度去解讀,不用指望會談出什么重大成果。
首先還得看看布林肯此行目的。
美方宣布此行的通稿里是說“討論一系列雙邊、區域和全球問題,包括中東危機、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戰爭、海峽兩岸問題和南海問題。”
此外還有“恢復禁毒合作、軍事交流、人工智能和加強民間聯系所做的承諾而開展的工作,并將重申美國和中國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的重要性,即使是在我們兩國存在分歧的領域。”
美方通稿的用詞還相對中性一些,不像耶倫動不動說要跑來施壓。
恢復禁毒合作、軍事交流、人工智能、加強民間聯系,這些屬于還比較有可能談,并且能談出一些進展的領域。
除此之外,布林肯此行要來談的其他領域,都是我們和美國有重大分歧的領域。
海峽兩岸問題和南海問題,都屬于我們底線的原則問題,不會有分毫退讓,跟美國是沒啥好談的,這更多只是雙方互相表達各自關切,交換意見,各說各話而已。
另外,外媒報道稱,布林肯還呼吁,要我們別在520這個時間點,做出“挑釁”舉動。
布林肯這話就有很嚴重問題,一直以來在對岸問題上挑釁的一直是美國,而不是我們。
我們在對岸做的任何事情,都稱不上挑釁,只是維護我們自身主權和領土完整的正當舉動,美國沒有資格跑過來說三道四。
假如布林肯這次訪華真說了這些話,那此行是肯定不用指望有什么成果。
此外,就是兩個比較重要的領域,巴以沖突和俄烏沖突。
中東危機,在巴以沖突里,我們顯然是站巴勒斯坦一邊,而美國則站以色列一邊。
即使因為以色列滅絕人性去對加沙人民搞大屠殺,迫使拜登得裝模作樣去批評內塔尼亞胡,但美國實際仍然是在袒護以色列。
4月18日,美國一票否決了巴勒斯坦成為聯合國正式會員的申請。
安理會15個成員國,有12票贊成,兩票棄權,只有美國一票反對。
4月20日,美國眾議院通過一籃子法案,其中包括608億美元援助烏克蘭,還有260億美元援助以色列。
美國對以色列仍然是各種援助武器物資,一票否決對以色列不利的法案,就這樣拜登還裝模作樣去批評內塔尼亞胡,虛偽得令人作嘔。
我們和美國在巴以沖突上的分歧,是很難彌合。
美國的兩國方案,實際上是對巴勒斯坦長期滅國的溫水煮青蛙方案,跟我們的兩國方案完全不是一回事,即使如此,以色列極右翼仍然反對美國民主的提出的兩國方案。
我們是堅定站在巴勒斯坦人民一邊,站在人類良知一邊,而美國則只能被以色列裹挾,站在國際社會對立面,站在人類良知的對立面。
然后就是俄烏沖突,這應該是布林肯此行的重頭戲。
對此布林肯已經連續多日發動美國輿論攻勢,進行造勢。
4月19日,G7結束為期3天的外長峰會,在本次峰會上,美國帶頭炒作中國議題,竟然宣稱“要想跟西方關系好,就停止支持俄羅斯”。
此次G7外長峰會的聲明對于中國企業“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的裝備,武器零部件,以及軍事生產所需裝備”提出了嚴重關切。
布林肯在記者會上稱,“中國不能一方面表態愿意與歐洲積極發展關系,卻又同時贊助冷戰后歐洲面臨的最大安全威脅”。
其實布林肯和G7這番說辭,是相當無理。
我們也談不上贊助俄羅斯,只是跟俄羅斯保持正常經貿往來,不跟隨歐美去制裁俄羅斯而已。
印度也跟俄羅斯保持正常經貿往來,也沒見美國去對印度發難。
而且關鍵問題是,即使我們也去制裁俄羅斯,美國也不可能跟我們搞好關系。
美國一邊無所不用其極去對我們制裁,一邊還要我們去跟隨美國制裁俄羅斯,這是典型的美國強盜邏輯。
美國有本事,就全面解除對我們的所有制裁,解除對我們企業的不公平打壓,不對我們搞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美國先完成這些,中美關系自然才有改善的基礎,那么我們自然就會去考慮跟俄羅斯的關系。
但現在美國是在不斷對我們加碼制裁,過去半年仍然不斷拉黑更多的中國企業,仍然不對威脅要加大對我們貿易戰、科技戰的力度。
就美國當前這種行為和態度,卻要我們去遠離俄羅斯,美國這種強盜思維,未免也太想當然了點。
美國一直是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強盜思維,什么都不想付出,就想要別人主動割肉飼鷹。
美國這用來對付日本這些沒骨頭的國家,可能還比較好使。
但要拿來對付我們,顯然并不好使。
美國當前仍然不能清晰的認識到這一點,仍然認為可以靠不斷對我們極限施壓,加碼制裁,來迫使我們屈服。
雖然美國通稿里對布林肯此行用詞還比較中性,但美國政府顯然有意放風給媒體,去透露布林肯此行一些意圖。
4月22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布林肯將在訪華期間警告中國,除非中國停止向俄羅斯提供武器相關技術,否則美國將采取懲罰措施。目前華盛頓方面正考慮對中國金融機構實施制裁。”
假如布林肯此行真來進行這些警告,那么我們顯然并不用去期待布林肯此行會有什么重大成果。
2018年特朗普對我們搞極限施壓,都沒有嚇怕我們。
并沒有比特朗普更善于搞極限施壓的拜登,指望通過這些警告,而不去實際付出什么,就想要我們按照美國說的去做,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我覺得這一點,大家還是要對我們自己有些信心。
至于這個“應邀”,我認為更多也只是做個姿態,有可能也是做給俄羅斯看的。
這不代表我們跟俄羅斯關系可能發生重大變化,但也可以視為我們在傳遞一個信號,就是我們秉持不結盟的態度。
雖然美國一直渲染我們跟俄羅斯和伊朗采取結盟的態度,但事實是我們跟俄羅斯和伊朗,都是在強調,我們不結盟,但可以在不結盟把國與國的關系,通過利益紐帶,來上升到近似于結盟的狀態。
但既然是利益為紐帶,現在這個國際形勢下,是俄羅斯更需要我們,而不是我們更需要俄羅斯。
如果沒有我們頂著美國巨大壓力,去堅持跟俄羅斯保持正常貿易關系,俄羅斯這仗是肯定打不下去。
但也因為如此,現在美國不斷加大對我們制裁壓力,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因為跟俄羅斯保持正常貿易關系,而被美國制裁。
我們因為跟俄羅斯保持正常貿易關系,而在付出更多的代價。
這種代價,是需要俄羅斯方面彌補給我們。
這是很合理的現實行為,國與國之間本身就是利益至上,我們也不可能以做慈善的心態去幫助俄羅斯,雙方都是各取所需,這樣的關系反而會更穩固。
所以,我們允許美國方面人來訪華,甚至去邀請,這本身就只是個姿態。
俄羅斯方面能看懂這個姿態,自然會對我們擴大開放,在更多領域對我們開放。
比方說,都說東北振興現在看俄羅斯。那俄羅斯是不是在遠東對我們更加開放?
其實,在俄烏沖突爆發之前,俄羅斯對我們的警戒心還是很強的,很多領域都不對我們開放。
但俄烏沖突爆發后,俄羅斯已經跟西方國家全面脫鉤,這使得俄羅斯只能選擇投奔東方。
過去這兩年,中俄雙邊貿易額是飛速增長,中俄邊境貿易也顯得十分繁榮。
這都只會讓中俄之間的利益聯系更加緊密,這是一個大趨勢,并不是美國過來搞搞離間,就能阻撓的。
我們這次邀請布林肯,實際上也是為了讓普京接下來可能的訪華里,能夠達成更多成果。
過去兩年,雖然俄羅斯跟我們加速各領域的開放,但不少關鍵領域,俄羅斯仍然還是捂得很嚴實,特別是遠東和中亞。
所以,布林肯訪華不重要,接下來普京可能的訪華行程,才是重頭戲,我們只是把布林肯訪華,作為一個可以要價的籌碼。
這也是建立在,俄羅斯現在不可能重投歐美懷抱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去進行這樣的要價。
我過去也是一直跟大家強調的觀點,我們對俄羅斯也依然要有基本的戒心。
我們是基于自身國家利益的需要,才去支持俄羅斯,而不是無條件去支持俄羅斯。
雖然普京還算比較正常,但俄羅斯內部近些年也是有很多極端思想抬頭,特別是那些皇俄派也都是一群抽象人。
現在只是因為有美國霸權這個共同敵人在前,大家基于反霸權的需要,才走到了一起。
但假如未來美國霸權垮了,我們和俄羅斯的關系,也不一定就能有多好,所以最基本的戒心,還是要有的。
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復雜多變,沒有永恒的敵人,也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所以,我們對外方針的基本原則,就是只談利益,用利益紐帶去鞏固雙方利益,這才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才能讓兩國關系更加長久的可持續發展。
只不過,現在畢竟美國霸權當前,我們和俄羅斯怎么也不至于在美國霸權倒之前,就被美國離間,那樣會被美國笑掉大牙。
至于美國霸權垮掉之后的事情,得先把美國霸權弄垮之后,我們自然有的是時間,再去跟其他國家慢慢博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