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叛變
一般來說,美國的票房冠軍,甚至只是在美國反響尚好的片子,在豆瓣都是一片好評。
一般情況下,一部好萊塢商業大片,豆瓣往往評價高于洋人的IMDB,美國人自己覺得爛(5),豆瓣上覺得還不錯(6);美國人只是覺得還可以(7),豆瓣上覺得是優秀(8)。同樣一部電影,IMDB的打分就是比豆瓣低1分左右。
以變形金剛系列舉例,Rotten Tomato對這個系列的4部作品全都惡評如潮,而在豆瓣上,《變1》評分高達8.1(優秀水準),作為對比,IMDB評分是7.1(只是一般),至于《變4》,豆瓣評分是6.6(算不錯的爆米花電影了),IMDB評分則是5.7(爛片無疑)。
豆瓣觀眾們對美國電影的“跪舔”喜愛,可見一斑。
直到這部電影的出現。
上周末的北美電影市場中亞歷克斯·加蘭執導、克斯汀·鄧斯特主演的《內戰》(Civil War)在3838家影院上映,拿下2571萬美元首周末票房,成為北美票房冠軍。這部制作費只有5000萬美元的電影,刷新A24的最佳開畫成績,也比業界早先的預期要高出約25%。
然而這部在美國被追捧的電影,在豆瓣卻遇冷。在IMDB斬獲7.6分的高分高口碑電影,在豆瓣上卻只拿到了6.8分,而且有大量的1星2星差評
一部美國電影,讓熱愛美國電影的豆瓣觀眾們集體破了防,這事實在是太有趣了。
赤裸裸的現實
如果說為什么美國內戰這個片子,讓喜歡舔一舔美國電影的豆瓣小清新們厭惡,可能就在于它的赤裸裸的題材。
《美國內戰》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美國爆發了影響了全國的內戰,德卡薩斯州與加利福尼亞州組成了“西方勢力”,盟友佛羅里達州也正妄圖脫離美利堅合眾國的控制。加州和德州這最不對付的兩個州竟然聯合起來,蠻神奇的。
隨著劇情發展,片中連任了三屆的美國總統開始了末日廣播,聲稱“西方聯軍”在美利堅合眾國軍隊的打擊下,已經遭受了巨大的失敗。然后片中的角色轉頭一看窗外,四處爆炸,掀起叛亂的“西方軍隊”一路高奏凱歌,在美國獨立日,狂暴轟入白宮。主打一個常凱申式的“優勢在我”。
劇中對美國的分裂描寫的入木三分。
其中一個場景里邊,叛軍逮到四個平民,其中三個是白人,一個是亞裔,叛軍就開始問“你們是那種美國人”,看起來就是要分“紅脖子”還是“白左”,分別問四個人來自哪里,白人說自己來自科羅拉多等美國本土的州,那個亞裔說自己來自香港,叛軍問了“China?”,亞裔說是,然后叛軍二話不說,一槍就把他斃了。
這個場景對于熱愛美國電影的小資們似乎異常震驚。
圖像勝過千言萬語。
雖然這片子顯然是虛構的,但是許多真話是裹在玩笑話里說出來的。許多真心是在虛構作品里流漏出來的。
美國還沒天下大亂呢,美國人就惦記起非我族類這事了。
畢竟美國人之間還要分哪種美國人,不管高華如何切割,黃皮黑眼的,到時候都是菜單上的菜。
豆瓣的小資們當精神美國人那么久了,現在突然要槍斃人家,當然氣不過要狂打1星和2星了。
問題是,電影里邊的事情,真實世界里邊已經出現了。
比如美國頂級高華趙安吉不明不白的淹死,比如最近提出的亞裔細分政策。
3月30日,美國聯邦政府正式開始“亞裔細分”。所謂亞裔細分,是指美國醫療、公共教育、社會福利等部門,在統計人口數據時不再將來自亞洲的美國人統稱為“亞裔”,而是細分為華裔、菲律賓裔、印度裔、越南裔、韓裔、日裔等族群選項,供各個族裔進行選擇。(亞裔才占美國人口5%,就要細分,你來個黑人細分試試?)這樣呢,原本亞裔作為整體分得那點教育醫療公共資源,又要被別的種族分走。高華小孩SAT滿分以前還能搶搶菲律賓越南日韓的名額,現在只能自己卷自己了。亞裔細分,讓高華對應的教育機會和就業機會更加狹小了。而且更能夠精確的找到“中國人”而不會誤傷“日韓越”。
最開始提出#亞裔細分法案# 的,是2011年擔任州眾議員的孟昭文,這貨來自中國臺灣。她是希拉里的死忠,在希拉里和特朗普競選總統的時候,她建議希拉里把亞裔細分法案納入競選綱領,高舉政治正確大旗。結果起了反作用,讓不少華人投了特朗普的票。
高華們想通過納投名狀脫下黃皮,但這電影卻清楚的揭示了一個血淋淋的現實。
美國一旦亂起來,他們就是第一批待宰的羔羊,而美國似乎真的要亂起來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