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篇 時代的再現
一、晚年對大寨的關注
大寨被批判后,隨著陳永貴的辭職,郭鳳蓮也被調離大寨,無論是官方媒體還是人們私下的言傳,都把大寨弄得風風雨雨,是是非非,消息愈傳愈壞,愈傳愈歪,離事實的真相愈來愈遠,真不知伊于湖底了。大寨在當時形勢的強壓下也不得不分了農具、分了地,又開始了三十年前的單干。習慣于多年的農業機械也找不到用場了。一些農戶甚至把秸稈漚肥的傳統一丟,一把火把秸稈燒成灰燼。而大寨卻還是農業的先進單位,這給大寨帶來的常常是一聲嘆息。土地的經營能力下降了,集體經濟挖空了,村里的風氣變壞了,同時也出現了犯罪分子。毛主席樹立的全國農業戰線上的先進典型,此時成了縣、地、省的一個大包袱。大寨的工作上不去,對全局的工作影響很大,至少在國內乃至國際的輿論上就過不去。如何搞好大寨工作也成為各級領導的一大難題。
這個難題首先擺在了張懷英和他身邊的許多老干部面前。他們這些人曾經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時每刻都關注著大寨的發展,大寨后來的情況也牽涉到他們中的許多人,特別是張懷英的命運,和大寨的命運一起一伏,息息相關。然而在張懷英心里,大寨情況的惡化并沒有使人感到灰心喪氣。他對大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和愛國家、愛集體的共產主義風格并沒有失去信心,總認為這是中國農業發展的方向,對于大寨所處的環境,總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1990年之后,在山西工作多年的原省委書記陶魯笳、王謙,原山西省委書記處書記黃志剛開始訪問大寨。他們分別把張懷英和郭鳳蓮請到大寨,征求他們的意見,探討大寨的發展問題。陶魯笳回憶當年在邯鄲火車站向毛澤東主席匯報大寨工作的同時,對前來看望他們的昔陽幾位領導提出問題,說:“我對永貴同志是很尊重的,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農民,你們要翻開歷史,看看大寨與陳永貴的發展歷程,不要冷遇他們。大寨要發展,你們要關心他們,希望你們研究這個問題。”王謙、黃志剛還分別向郭鳳蓮提出了大寨發展方向的建議,陶魯笳、王謙、黃志剛來大寨時在郭鳳蓮陪同下分別走上了虎頭山。他們看了當時大寨的現狀后,都覺得很掃興,很生氣,掉了淚。沒想到一些地塊荒草連片,說:“應該是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不應該前人栽樹,后人毀樹嘛!”
1990年6月29日至30日,原華北局書記李雪峰來大寨視察。他在任職期間曾于1957年、1960年、1965年三次到過大寨,回憶起當年的歷史,也曾激動的流下了眼淚。他對大寨的一草一木充滿了感情,李雪峰聽取了有關大寨目前情況的匯報后很不高興,言語間帶有很強的批評性。他對大寨現狀的基本總結是:現在大寨班子軟了,集體力量散了,精神不振奮了,經濟效益低了。對于這些他皺了眉,嘆了氣。他在返回北京的途中,陽泉市有人對他說,郭鳳蓮知名度那么高,大寨應該靠她再把工作搞上去嘛!李雪峰笑笑說:“哪有那么容易,需要時間,需要工作哪!”回京之后,他就向中央寫了報告,對大寨問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隨之以后,1991年9月,華國鋒來山西時,也專程看望了大寨,華國鋒到大寨之后,不僅為陳永貴上山掃墓,還特意同張懷英進行了交流,對大寨問題交換了意見。
與此同時,大寨問題也不斷被時任山西省委書記的李立功、王茂林等人重視起來。聽說王茂林到大寨視察的時候,曾召集大寨的宋立英、梁便良等老干部和縣里的王富元等老干部開了兩個座談會,座談會的議題就一個,就是如何搞好大寨工作,會議之后,王茂林還專門把張懷英接到大寨旅行社面談,也是商談如何搞好大寨工作的問題,得到的回答就是一個:大寨問題要解決,首先要解決領導班子問題,解決領導班子問題,就應讓郭鳳蓮重新回到大寨,擔當起搞好大寨工作的重任。
1990年4月,中共山西省委組織部長鄭社奎專程到昔陽找郭鳳蓮,研究如何搞好大寨工作的問題,并提出要有回大寨工作的思想準備。根據李雪峰向我介紹關于郭鳳蓮重返大寨事宜,是按省委書記碰頭會上的決定辦的。但時隔不幾天,在社會上引起了一場風波,有人跑到北京,在一位中央領導面前告狀說:哎呀,山西有動向,某某某又要讓郭鳳蓮東山再起,如何如何……。此時,這消息又從北京傳回山西,傳到了省委書記耳里,這個告狀的人不久就被免職調整了工作。
不久,山西某學院的一位教授到大寨視察,對大寨所遭受的不平深感遺憾,回去后向省委書記李立功、省長王森浩寫信,說大寨工作非郭鳳蓮主持莫屬。鑒于郭鳳蓮已經成為國家干部,他建議昔陽縣給郭鳳蓮掛一個相應的職務,再兼任大寨黨支部書記。李立功、王森浩在信上批示:請晉中地委辦。晉中地委書記在信上批示:請昔陽縣委酌辦。中共昔陽縣委書記高啟祥,打電話叫昔陽縣公路段段長凌基德將此件一閱后問道:“以你看,郭鳳蓮愿意不愿意回大寨?”凌基德對此模棱兩可地說:“那我可猜不出來。”高啟祥就請郭鳳蓮到場,問她愿不愿意回大寨?郭鳳蓮輕輕地笑了,說:“老高,你說呢?”高啟祥說:“看現在的情況,還是不回去好,回不回你決定。”由此,郭鳳蓮拿了一個主意:“老高,大寨我是不回去了。”
鑒于復雜的政治背景,不僅陳永貴、張懷英不得安然,連郭鳳蓮也受到了牽連。清查三種人時,郭鳳蓮也被審查了好長時間。山西一個人曾寫證明說郭鳳蓮在一次批斗會上打了他,由此郭鳳蓮就被背上了一個黑鍋,一直壓得抬不起頭來。1991年春,昔陽縣縣長王貴寧為昔陽縣糧食基地的問題請郭鳳蓮一同去北京幫忙。在京期間,郭鳳蓮帶王貴寧看望原山西省委書記王謙,就郭鳳蓮批斗會上是否打過人一事做了證實,為郭鳳蓮澄清了問題,也為郭鳳蓮以后回大寨工作排除了障礙。
自此以后,解決大寨問題和郭鳳蓮回不回大寨問題就列進了山西省委的議事日程,也成為張懷英和他身邊人更為關注的問題。當時,不論是張懷英身邊的人,還是遠來的客人在看望張懷英時,所談的話題都離不開陳永貴、郭鳳蓮和大寨,他們都希望大寨來日方長,都希望中國的農業花好月圓。在我的記憶當中,諸如晉中的作家劉德懷、劉思奇,原晉中農業學大寨辦公室主任雷震一,還有壽陽的勞模潘華等等,他們只要來到昔陽,與張懷英一談就是好長時間,一提就是大寨這個夢誰來圓。
在大家的上下呼吁奔走之中,1991年11月6日,昔陽縣委宣布,郭鳳蓮作為縣委常委重返大寨擔任黨支部書記。但她的心里卻波瀾起伏,煙去倒回,模糊的汗水與淚水,掌聲與鄙視,吹噓與咒罵,都在她的腦海里一幕幕的浮現…….。
郭鳳蓮重新回到大寨工作,能不能再給大寨寫出一張喜報,還在人們的希盼之中。但對于臺風中心的郭鳳蓮來說,已經是吃了秤砣鐵了心了,按她自己的話說,叫“既來之則安之,”既然回了大寨,就得安安心心在大寨干。然而怎么干?這是時代給郭鳳蓮的又一個問號。
新時期的大寨,不可能再制定什么十年造地規劃,不可能再進行三戰狼窩掌,也再不是以糧為綱了,而是在改革的大潮中要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經濟發展的路子,要建設一個小康式的大寨。于是,她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二次創業。她三次南下,四次北上,兩年時間跑了九個省、市,考察了十多個縣區,參觀了六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先進村,與三十多家鄉鎮企業接觸洽談,引進項目,引進資金,引進人才,引進技術,真正走上了大寨學全國的道路。1992年4月,大寨村成立了經濟開發總公司,郭鳳蓮親自擔任總經理,大寨村年總收入由1990年的220萬元增長到2010年的4億元,人均純收入由1990年的710元增長到2010年的12000元,20年時間分別增長181.8倍和16.9倍,成為昔陽縣財政收入的納稅大戶。現在村里給60—70歲的老人每月補助生活費200元;70歲以上的老人每月補助生活費300元,每年為老年人發放取暖費1000元,并且全村實行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真正實現了小有教,中有醫,老有養。大寨村先后榮獲全國十大名村,全國文明村,造林綠化十佳村等一系列殊榮,郭鳳蓮作為學大寨時期鐵姑娘隊長,如今不僅是全國人大委員,而且是全國勞模,全國優秀企業家,并獲得了第七屆中國十大女杰,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等光榮稱號。
郭鳳蓮重返大寨以后,先后有喬石、田紀云、朱镕基、鄒家華、吳官正、賀國強、吳邦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大寨視察。郭鳳蓮本人作為全國勞動模范也受到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李鵬、李克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這些領導人不僅對大寨精神給予肯定,也對郭鳳蓮的工作進行了鼓勵。
張懷英也亦如過去,從大寨二次創業開始就給予支持,他每每聽到大寨有什么進展的消息就感到高興,發現了大寨在前進中出現了什么問題就感到憂慮。他始終不愈地關注大寨的事業,直到生命的終結。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