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
夜色深沉,諸個前來匯報工作的人已悉數離開,書屋里只剩下毛主席一人。
他已經70多歲了,這本該是兒孫繞膝,盡享天倫之樂的年紀。在無數次場景中,每當華燈初上之際,岸英都會出現在身邊,幫他梳著已逐漸花白的頭發。
如果場景更加美好,那么岸英的兒女正在書屋里跟毛主席捉迷藏,奶聲奶氣的說“我已經藏好了,爺爺快來找我啊”。那聲音,跟岸英小時候一模一樣。
只是,這種場景只能存在于想象中,現實中的岸英再也回不來了,他并沒有留下一兒半女......在無數個深夜里,我們只能看見一個70多歲的老人獨自在書屋里呆坐著,就這么孤獨的呆坐著,一肚子話無人訴說。
此時的毛主席毫無睡意,他悄悄的從一個角落拿出了一個小皮箱。打開后,里面是兩件襯衣、一雙襪子、一條毛巾和一頂軍帽。
毛主席小心的拿出這些物品,平整的攤在桌面上,輕柔的撫摸著。那動作,就像是父親給襁褓里的嬰兒換衣服一樣,充滿了濃濃愛意......
他仿佛在回味過去的幸福時刻,在無數次記憶中,尚在襁褓里的岸英還不會說話,只會用一雙清眸的大眼睛看著他,“咿呀咿呀”的沖著他笑。嬰兒的笑容總能治愈一切,每當看著岸英笑時,自己所有的疲憊、煩惱總能一掃而空。
他一邊幸福的笑著,一邊用熟悉的動作給岸英穿上小衣服、小襪子、小鞋子。嬰兒的皮膚總是那么白皙柔嫩,每當觸碰到岸英的粉嫩皮膚時,那真是感覺捧在手心里怕摔了,含在嘴巴里怕化了。
正當毛主席體會當時的溫存時,記憶中的又一幕場景突然出現,瞬間讓他的心情墜入冰窖!
那是一個戰爭中的場面,一群戰士正在撲滅一座作戰室的大火,自己曾經小心撫摸的粉嫩皮膚,就在烈火中劇烈燃燒!現場目擊者的原話是“身上已經燒焦了,臉燒煳了,完全看不清楚模樣”,那該是什么樣的景象?
毛主席不敢往深處想,只覺得內心像千萬根針狠扎一樣,疼痛的無法呼吸!
再也看不到岸英的笑容了,留下的只有兩件襯衣、一雙襪子、一條毛巾和一頂軍帽。無數個夜晚,毛主席心中總會升起對岸英的一腔思念,他除了撫摸眼前這些物品,就只能把深沉的父愛壓在內心深處......
心中明明有千言萬語想說,可到了嘴邊又不知從何說起,只成了簡單一句話:
“岸英,我的兒子,爸爸多么想你啊......”
毛主席還記得,岸英對他說的最后一句話是“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那么,自己做岸英的父親又合格嗎?毛主席一時語噎,只覺得胸口悶得慌,難以回答。
他的思緒又回到了過去,回到了岸英28年人生經歷的點點滴滴......每當記憶升起時,他的心中總會閃現出兩個字——錯過。
錯過,錯過,一再的錯過!
2
為人父母者,有個巨大的遺憾就是錯過了孩子的成長,不知道他遇到了什么人,經歷了什么事,吃過什么苦,有過什么喜怒哀樂。等到有一天想陪伴孩子時,卻發現他一不小心就長大了。
自岸英出生之后,他都與母親楊開慧相處的時間更長,而父親毛澤東則為早期共產黨的事務而競相奔走,與母子倆聚少離多。
雖然后來岸青、岸龍接連出生了,但黨的工作也更加繁重了,毛澤東依然舍去了很多陪伴時間,與母子四人聚少離多。
當然,聚少離多并不意味著不見面,在有限的相處時間里,他依然承擔著一個父親的擔當,享受著為人之父的快樂。只是,這種生活在風云變幻的1927年就被打亂了。
這一年的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鄱陽街召開了緊急會議,決定在湘、鄂、粵、贛四省發動秋收暴動,會議指定的領導者正是毛澤東。會議后,他匆匆趕回了湖南長沙板倉的家中,簡單收拾了行囊,當晚就離別了妻兒。
誰也沒想到,這次是他與妻子楊開慧的永別,也是最后一次看見童年時期的岸英。那個時候,岸英還有2個月才滿5歲,岸青還有3個月才滿4歲,而岸龍只有4個月。
并非他不想讓親人陪在身邊,而是他踏上了一條兇險無比的武裝暴動道路,那里充斥著炮火、鮮血和犧牲,怎么能帶著妻兒一起去那么危險的地方?
只是,在白色恐怖之下,妻兒依然沒有獲得安全。
岸英8歲那年,有一天一群荷槍實彈的人闖入了長沙板倉的家,逮捕了他和母親。這些人讓母親做登報公示,聲明與父親斷絕夫妻關系,但母親寧死不從,坦然面對死亡!
母親去世后,岸英三兄弟就被安排在了地下黨主辦的幼稚園里。不久后,黨組織因顧順章叛變等原因一再遭到破壞,幼稚園的孩子們被迫疏散。
接下來,岸英又和弟弟住進了“紅色牧師”董健吾的家中。可隨著黨組織經濟資助的中斷,他們的生活變得困難起來,董的原配妻子對岸英兄弟的態度隨之變壞。
隨后,岸英帶著弟弟開始了流浪的生活,受盡了生活的折磨。在此期間,二弟岸青的頭部被打傷了,留下了伴隨一生的后遺癥;更痛心的是,三弟岸龍沒了。
至于岸青頭部是怎么傷的,岸龍是怎么沒了,史料上并沒有確切的說法,此時的他們就是街頭上的小乞丐,沒人在乎他們的死活。
誰家的爹娘,忍心讓孩子遭這樣的罪?可岸英帶著弟弟流浪的那幾年,只能由他們自己面對生活的艱難,這段經歷連史料上都留下了一片空白。
直到1936年,地下黨員才在上海街頭找到了流浪中的岸英兄弟,此時岸英已經14歲了,岸青已經13歲了。
后來,岸英的妻子劉思齊曾說過這么一段往事:有一次,夫妻二人一起去看了《三毛流浪記》,銀幕中的三毛拿著報紙四處叫賣,無論是冬季下雪天還是夏季雨天亦是如此,有時還會去當苦力拉黃包車,沒有吃食時還會去垃圾桶找東西吃......
岸英看著這些情景,淚眶濕潤,電影散場了依然不愿離去。岸英說他當年的流浪生活就跟三毛一樣,三毛所吃的苦他都吃了。
和三毛不一樣的,就是他沒有給資本家當過干兒子,沒有偷過東西。
很難想象,當毛主席后來得知兒子的這段經歷該是什么感受,愧疚、辛酸、還是錐心?
只是,正是兒子流浪的那幾年,他自己經歷了更大的生死考驗——先是在井岡山上指揮了險象環生的反“圍剿”戰爭,又在贛南會議、寧都會議之后陷入了“鬼都不上門”的人生至暗時刻,隨后又走完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無論哪段經歷,那種殘酷性用“九死一生”都不足以形容!
不管怎么說,他確實錯過了孩子童年時期的艱難時刻,這該是怎樣的遺憾?
3
岸英兄弟被找到后,并沒有立即與父親相見。迫于當時的戰爭形勢,兄弟倆被安排到蘇聯學習,毛主席再次錯過了他們人生成長近10年的時光。
直到1938年3月,已與岸英、岸青分別了10年的毛主席,才看到了兄弟倆的照片。他頓時激動得熱淚盈眶,并當即回信。
親愛的岸英、岸青:
時常想念你們,知道你們情形尚好,有進步,并接到了你們的照片,十分的歡喜。現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們寫信給我,我是盼望你們來信啊!我的情形還好,以后有機會再寫信給你們。祝你們健康、愉快與進步!
在此后的幾年里,身處于莫斯科的岸英只能通過書信與萬里之外的父親交流,傳達思念之情。
正是這幾年,中華大地遭受了日本侵略者的蹂躪,毛主席為指揮抗戰而日夜忙碌。萬里之外,蘇聯的國土也遭受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岸英同樣經歷了戰爭的洗禮。
在蘇德戰場上,岸英到蘇軍坦克部隊當了一名指導員,隨著大部隊一路戰斗,從白俄羅斯打到波蘭,又從波蘭打到柏林,親眼見證了納粹德國的覆滅。
待父子倆再次見面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那是在1946年1月7日,岸英乘坐飛機從蘇聯抵達延安,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父親,他們已有19年未曾相見。
在毛主席的印象里,岸英還是一個不到5歲的小男孩,可現在站在他面前的是一個24歲的小伙子,那是一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錯過了孩子19年的成長,不知他心里是何滋味?
他仔細端詳了很久很久,然后說出了一句讓岸英淚崩的話:“你長得,像你的媽媽!”
岸英沒想到,他只與父親一起吃了兩天飯,就被安排到機關食堂吃大灶,又被送到了“勞動大學”當農民。
因為父親發現他穿著蘇軍呢子制服和馬靴,舉手投足之間都是蘇聯軍隊的習慣,身上的“洋氣”與共產黨的文化氛圍格格不入,不但難以融入基層農民,更不懂基本的農業常識。
父親告訴他:中國是農業國,農民占90%以上,如果你不懂農活,不了解農民的生活現狀,又怎么深入群眾?怎么了解中國國情?
就這樣,岸英被送到了勞動模范吳滿有家里,專門學種地。父親的要求是,皮膚就要像農民一樣黑,手上要有農民手上一樣的老繭,如果學不成,就不能回延安。
七個月后,當岸英再次見到父親時已經是一個種田能手了,他扎著白頭巾,穿著羊皮襖,在父親面前扭起了陜北秧歌,唱起了陜北民歌,笑得父親合不攏嘴。
當然,岸英也曾與父親發生過沖突,事情源于延安解放區一個名叫劉思齊的姑娘,她是劉謙初烈士和張文秋的女兒。
岸英與劉思齊于1946年相識并自由戀愛,隨后于1948年9月訂婚。接下來,岸英想早一些和劉思齊正式領取結婚證,但是毛主席建議他們推遲一些時候,原因是不符合規定。
當時,解放區在男女結婚年齡方面有明文規定,男方年滿20周歲、女方年滿18周歲方可結婚,而劉思齊還差幾個月才滿18周歲。
為此,父子倆產生過激烈的爭吵,岸英堅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可父親堅持共產黨員必須要遵守制度和紀律,他作為毛澤東的兒子,必須起到模范作用。
就這樣,直到建國后的1949年10月15日,毛主席才在中南海菊香書屋為二人舉行了婚禮。
于公來說,毛主席讓兒子遵守規定,起到了模范作用;于私來說,岸英推遲了婚禮,無意間為下一次的錯過埋下了伏筆......
4
1950年春,就在建國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岸英作為俄語翻譯,跟隨時任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訪問了蘇聯,歸國后就要求到基層工作。
當年7月,岸英擔任了北京機器總廠黨總支副書記,并決心“在這個工廠連續不斷地做十年工作”。
只是,這種生活被突如其來的朝鮮戰爭打亂了,戰火很快就燒到了中朝邊境,國家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
岸英見證了父親在重重壓力之下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也為自己的去向做出了決定。
那是在10月7日晚上,就是在中南海菊香書屋,毛主席舉行家宴為彭德懷送行,一旁的岸英問彭德懷:“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線打仗,可有我一份兒?”
彭德懷馬上表示不同意:“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在后方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
毛主席說:“你就收留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讓他擔任翻譯工作也好。”反復考慮之后,彭德懷同意了。
就這樣,岸英踏上了朝鮮戰場。
赴朝之前,岸英問父親的最后一個問題,就是那句未來在父親心中回蕩了幾十年的話——“我做毛澤東的兒子合格嗎?”
其實毛主席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合格,你是我的驕傲”。只是,他想在志愿軍凱旋而歸時把這句話告訴兒子,于是說“等你回來,爸爸給你個答復。”
誰知,變故很快發生了,岸英再也沒有聽到父親的回答......
毛主席還清晰的記得,那是在1951年元旦后的第二天,自己正在中南海勤政殿辦公,秘書葉子龍交給他一份來自周總理的信,并附送了一份電報。他一打開就看見了“岸英犧牲”的字,頓時覺得五雷轟頂......
他看了很久,一根又一根的抽煙,每抽完一根就點燃下一根,顫抖的雙手不斷劃火柴,就這么一根接一根的劃,很多火柴總是劃不出火來......葉子龍見狀,接過了火柴盒,劃燃后幫他把煙點著。
微微火光之中,毛主席仿佛看到了朝鮮大榆洞的場景——美軍飛機投下了近百枚燃燒彈,作戰室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熊熊大火中,岸英和高瑞欣拿著作戰資料拼命向外跑,卻終究沒有跑出來......
毛主席沉默了很久,只是一根一根的抽煙。許久之后,他像是下了很大決心似的,把煙頭擰滅在煙灰缸里,用略帶沙啞的聲音發出一聲嘆息:“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
正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所以敵對勢力注定會針對他的家庭,他的童年無法在父母的呵護下度過;
正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所以他注定要在白色恐怖之下隱姓埋名、顛沛流離、居無定所,面臨重重危機;
正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所以他注定要在國難當頭之時挺身而出,成為中國志愿軍的第一個士兵;
......
還有一個遺憾,正因為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所以注定他要起到表率作用,遵守解放區關于婚姻法的規定,延遲結婚的日期。如果早幾個月,或許他還會有個一兒半女......
如果岸英真有兒女的話,那么身為爺爺的毛主席該有多高興?
每當打開皮箱,撫摸著岸英的遺物時,岸英28年的人生經歷總會一幕幕浮現在毛主席眼前,父子倆有太多的錯過,錯過,一再的錯過......他只能將一腔思念之情壓在心底。
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
5
很長時間以來,絕大多數中國人民一直真誠的緬懷毛岸英烈士。
只是,民間出現了少數是非不分的人惡意中傷,說毛主席派他去朝鮮是為了“鍍金”,甚至有人非常惡毒的編出了“蛋炒飯”之類的流言......對于這些惡意中傷的人,我只想讓你進入當時的情景:
與世界第一軍事強國對抗,你知道意味著什么嗎?
整場抗美援朝戰爭,你知道傷亡率有多高嗎?
如此惡劣的環境,你敢把親生骨肉送去“鍍金”嗎?
在炮火連天的戰場上,你敢做“蛋炒飯”嗎?
那么,有沒有當權者不敢把子女送上戰場的呢?有,蔣介石就是典型案例!
毛岸英犧牲的時候,消息同樣傳到了臺灣。
雖是多年的政治對手,但當蔣介石在聽到消息后,并沒有流露出絲毫驚喜之色,反而極其震驚,他的第一反應是:什么?他把他兒子也送去朝鮮了?
同樣是為人之父,蔣介石深刻體會到了毛主席撕心裂肺的感覺,那種“白發人送黑發人”的痛苦讓他產生了共鳴。
當天晚上,蔣介石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于是故意避開了宋美齡,叫來了兒子蔣經國——
“經國啊,無論什么時候都不能有事啊,一定要好好活著。因為‘蔣總統’人們聽習慣了,換人可以,但是改姓絕對不行。”
字里行間,到底透露出了什么意思?相信大家都懂。
后來的事實也印證了這一點,即使蔣經國沒有在炮火中“鍍金”的經歷,沒有立過任何戰功,照樣在父親的蔭護下身居國民黨高位,直至順利“接班”。
反觀毛主席,他是從槍林彈雨里走出來的,難道不比那些惡意中傷的人更知道戰爭的殘酷性嗎?
但從行為上看,他確實與蔣介石不同,不但送了兒子上戰場,而且在經歷喪子之痛后,依然向全世界傳達了中國捍衛主權的決心——
“時間要打多久,我看我們不要作決定。過去是由杜魯門,以后是由艾森豪威爾,或者美國將來的什么總統,由他們去決定。就是說,他們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勝利!”
有一次,周世釗在與毛主席談話時,試探性的說道:“如果您不派毛岸英同志到朝鮮戰場上,我看他是不會犧牲的。”
毛主席想了想,說:
“當然,你說如果我不派他到朝鮮戰場上,他就不會犧牲,這是可能的,也是不錯的。但是......我作為黨中央的主席,作為一個領導人,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又派誰的兒子去呢?
人人都像我一樣,自己有兒子不派他去上戰場,光派別人的兒子去上前線打仗,這還算個什么領導人呢?”
至于毛岸英本人,他在1949年10月24日給表舅向三立的回信中,就說過了父親與蔣介石的區別:
“新中國之所以不同于舊中國,共產黨之所以不同于國民黨,毛澤東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毛澤東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蔣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親貴戚仗勢發財,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作為毛澤東的兒子,毛岸英沒有享受過任何特權,即使犧牲了,他也和成千上萬的志愿軍烈士一樣安葬在一起,永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回看岸英28年的人生,他到底錯過了什么呢?錯過了太平盛世,錯過了闔家團圓,錯過了為人之父,更錯過了與父親相處的日子......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
時光荏苒,如今岸英已經犧牲了70多年。當我們再回首那段崢嶸歲月時,就會發現父子倆的付出和犧牲并沒有白費,因為在他們身后,是一個崛起的中國!
值此太平盛世,讓我們衷心說一句——
毛澤東主席,偉人千古!
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