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朱永嘉:曹操為什么最終選擇了曹丕?

朱永嘉 · 2022-06-11 · 來源:朱永嘉讀史閱世公眾號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曹丕在曹操面前的表現,及其在曹操身后的表現是不同的

  我想先講一下曹操的家庭生活,曹操有記載可查的兒子共有二十五個,在武帝世諸王傳是講二十五男,數一下名字只有二十三人,從其他記載看,還有其他兒子。除了兒子以外,他有多少個女兒那就沒有具體記載,從文字記載看他確也有一些女兒,估算一下,他的子女至少在三十到四十左右。這么多小孩子,對曹操而言實在也是一個苦惱事,有多少夫人生這么多兒子呢?武帝世諸王傳記載生子之諸夫人有十三位,地位有高低,地位高的稱夫人、昭儀,地位低的稱姬,一家子那么多妻妾,如何相處,曹操的家庭生活也實在是一件苦惱事。曹操臨終時,最放不下的是少妻與少子。陸機的《吊魏武文》中講到曹操臨終時,曾對著曹植“持姬女而指季豹,以示四子曰:‘以累汝。’”陸機是西晉初年的人,離曹操的時代不遠,此語當可信。姬女,指他的女兒高神公主;季豹,是沛王豹,季是末梢頭兒子;四子,是指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人,皆是卞皇后所生。這句話的意思是曹操拉著小女兒,指著未成年的季豹,對曹植他們說你們四個人,今后要好好照料這兩個小弟小妹,讓你們辛苦了。兒女太多了,少妻幼子,在他死的時候放不下啊!托付給自己成年的兒子照料他們,這個托付可靠嗎?靠不住。即使是同母所生,曹丕與曹彰、曹植之間,都如仇人一般鉤心斗角,何況非同母所生呢?環夫人所生的曹沖,史稱其:“少聰察岐嶷,生五六歲,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時孫權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訪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沖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稱物以載之,則校可知矣。’太祖大悅,即施行焉。”這個小孩子聰明,“太祖數對群臣稱述,有欲傳后意。年十三,建安十三年疾病,太祖親為請命。及亡,哀甚。文帝寬喻太祖,太祖曰:‘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言則流涕”(《三國志·魏書·鄧哀王沖傳》)。可見兄弟之間的親情,早被王位繼承權的競爭對手的關系所取代。它反映了在權力頂峰,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因權力結構的矛盾而被異化。

  曹操是一個詩人,感情生活也應該是很豐富的。再觀察一下曹操的夫婦關系,《三國志·魏書·后妃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曰:

  太祖始有丁夫人,又劉夫人生子修及清河長公主。劉早終,丁養子修。子修亡于穰,丁常言:“將我兒殺之,都不復念!”遂哭泣無節。太祖忿之,遣歸家,欲其意折。后太祖就見之,夫人方織,外人傳云“公至”,夫人踞機如故。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太祖卻行,立于戶外,復云:“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初,丁夫人既為嫡,加有子修,丁視后母子不足。后為繼室,不念舊惡,因太祖出行,常四時使人饋遺,又私迎之,延以正坐而己下之,迎來送去,有如昔日。丁謝曰:“廢放之人,夫人何能常爾邪!”其后丁亡,后請太祖殯葬,許之,乃葬許城南。后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后行意,于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修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這一段記載,還是合乎情理的。曹修死于曹操打張繡,因曹操納張濟妻,導致張繡降而復叛,曹操兩子被殺,曹修是其中之一。丁夫人失子之痛也是人之常情,曹操幾次造訪丁夫人,得不到諒解,才決絕,立卞夫人為皇后。《三國志·魏書·鄧哀王沖傳》裴松之注引《魏略》曰:“文帝常言:‘家兄孝廉,自其分也。若使倉舒在,我亦無天下。’”

  孝廉,即指曹修,曹操的長子。倉舒是曹沖的字。可見曹操在曹修與曹沖之死上,痛失愛子的心還是真切的。丁夫人在兒子曹修去世以后的表現,是一個人精神受刺激以后反常的表現,曹操還是抱體諒的態度。再說卞后這個人,還算是識大體的。《三國志·魏書·后妃·卞皇后傳》云:

  武宣卞皇后,瑯邪開陽人,文帝母也。本倡家,年二十,太祖于譙納后為妾。后隨太祖至洛。及董卓為亂,太祖微服東出避難。袁術傳太祖兇問,時太祖左右至洛者皆欲歸,后止之曰:“曹君吉兇未可知,今日還家,明日若在,何面目復相見也?正使禍至,共死何苦!”遂從后言。太祖聞而善之。建安初,丁夫人廢,遂以后為繼室。諸子無母者,太祖皆令后養之。文帝為太子,左右長御賀后曰:“將軍拜太子,天下莫不歡喜,后當傾府藏賞賜。”后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為嗣,我但當以免無教導之過為幸耳,亦何為當重賜遺乎!”長御還,具以語太祖。太祖悅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故是最為難。”

  從這段敘述看,卞后這個人還能與曹操一起共患難。董卓之亂,曹操孤身離開洛陽,她也能在洛陽堅守,很不容易,讓自己承受風險,掩護了曹操在關東起兵。能撫養曹操無母諸子也不容易。曹丕立為太子,她喜怒不形于色,實際上憂慮多于高興。雖然曹彰、曹植與曹丕都是她的親生兒子,但他們之間為了爭奪王位而你死我活地爭斗,她也無法介入并調和他們之間的矛盾,所以才會有“免無教導之過為幸耳”。

  卞后的三個兒子曹丕與曹植、曹彰為了爭奪王位繼承權而分成兩派,曹彰支持曹植,而曹操雖然在建安十六年時以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為丞相副,但這只是一種暗示,太子的地位長期沒有明朗,而曹操在一個時期又特別喜歡曹植,那么朝臣自然亦分成兩派,有的支持曹丕,有的支持曹植,兩派之間明爭暗斗,許多人便喪命于這場爭奪王位繼承權的斗爭中。當然最終是曹植失敗了,曹丕勝利了。曹彰是支持曹植的,亦為此死得不明不白。曹植的《七步詩》多少反映了這種爭奪的可悲可哀。其云: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按此詩見于《世說新語》,六朝文中如任《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便稱:“陳思見稱于七步。”此類故實當時很難見于曹植的文集,世傳此詩當亦不假,也比較真切地反映了曹丕、曹植兄弟兩人之間的相互關系。

  《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云:

  陳思王植字子建。年十歲余,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善屬文。太祖嘗視其文,謂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為論,下筆成章,顧當面試,奈何倩人?”時鄴銅爵臺新成,太祖悉將諸子登臺,使各為賦。植援筆立成,可觀,太祖甚異之。性簡易,不治威儀。輿馬服飾,不尚華麗,每進見難問,應聲而對,特見寵愛。建安十六年,封平原侯。十九年,徙封臨侯。太祖征孫權,使植留守鄴,戒之曰:“吾昔為頓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時所行,無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矣,可不勉與!”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丁、楊修等為之羽翼。太祖狐疑,幾為太子者數矣。

  曹操喜歡曹植,不僅是他的文才,曹操出征時,曹植常隨侍在身旁。建安十二年,曹操征三郡烏丸時,曹植隨行,那一年他十六歲,在明帝太和二年(228年)時,三十七歲的曹植上《求自試表》有“北出玄塞”之句,便指此行相隨于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征劉表,劉琮降,取荊州之襄樊,曹植從征。他的《求自試表》中有“臣昔從先武皇南極赤岸”之句,這赤岸也就是赤壁。建安十六年,曹操西征關中及隴西時,曹植亦隨軍西征,《求自試表》中有“西望玉門”之句。《離思賦》的序中,亦明言:“建安十六年,大軍西討馬超,太子監國,植時從焉。意有懷戀,遂作《離思賦》云。”從建安十三年到十六年,這幾年曹植一直在曹操身邊,出征時隨軍從征。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孫權時,封曹植為臨淄侯,讓曹植在鄴城留守,這實際上是對曹植作進一步考察,在曹丕與曹植之間,選誰為自己接班人,這時曹操尚處于舉棋不定的狀態。而這個舉棋不定,也正是周圍人投機博彩的好機會。

  中國歷史上最早在王位繼承問題上博彩投機的不是別人,是大商人呂不韋,他把這個問題說得最赤裸裸。呂不韋是陽翟的大商人,一看到秦國在趙為質的子楚,便認為他是“奇貨可居”。《戰國策》載其與父對話,稱呂不韋“謂其父曰:‘耕田之利幾倍?’曰:‘十倍。’‘珠玉之贏幾倍?’曰:‘百倍。’‘立主定國之利幾倍?’曰:‘無數。’”可見呂不韋把資助子楚回國作為投資獲利的事來做。故曹操在曹丕與曹植兩個人之間確定誰是繼承人舉棋不定的時候,在他周圍的人看來,正是政治投機的好時機。故當時亦確實有一些人與曹植結伙,希望曹植能夠接掌曹操的權力。曹操也確實征求過一些人的意見,有支持曹丕的,也有支持曹植的。如曹操問過賈詡,這件事應是在建安二十年左右,正式立太子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在此之前曹操始終處于舉棋不定的狀態,崔琰也是曹操征求意見的對象之一。為什么要聽取崔琰的意見?一方面崔琰是冀州地區士大夫的領袖人物,另一方面他與毛兩人為東曹掾,負責官吏的選拔,即“典選舉”,曹操通過崔琰可以了解在繼承人問題上的輿情。《三國志·魏書·崔琰傳》云:

  時未立太子,臨侯植有才而愛。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訪于外。唯琰露板答曰:“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貴其公亮,喟然嘆息,遷中尉。

  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密函征求過不少人的意見,賈詡是面談,用喻指的辦法,讓曹操去體會,原因是怕得罪曹植身邊的人。而崔琰與曹植有間接姻親關系,公開以露板的方式支持曹丕為繼承人,那當然得罪了在曹植身邊抱大腿的群體。借抱大腿跟人謀利的人古往今來都有,其結果往往是害人害己,得益于一時,結果往往是終身遺憾。為什么?天意難測啊!建安十七年,曹丕為五官中郎將,為丞相副,那時曹丕似乎已被確定為交接班的繼承人,故曹操出征時,一般都以曹丕留守京城;而建安十九年曹操征孫權時,以曹植留守鄴城,并發了前面已提到的戒慎曹植的令文,顯示了曹操有更換交接班繼承人的意圖,為曹植造輿論的人自然迎勢而上。在曹植身邊有這樣一些人,《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講到在曹植左右有丁儀、丁、楊修等為之羽翼。

  關于丁儀,《陳思王植傳》注引《魏略》,有丁儀的傳,丁姓可能與曹操原配丁夫人家有某種血緣關系,故得曹操信重,其傳從父丁沖說起。其傳云:

  丁儀字正禮,沛郡人也。父沖,宿與太祖親善,時隨乘輿。見國家未定,乃與太祖書曰:“足下平生常喟然有匡佐之志,今其時矣。”是時張楊適還河內,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以沖為司隸校尉。

  從這一段記載看,丁沖是曹操比較接近的參謀人物,當然建議曹操迎漢獻帝都許的主謀人物是荀,重大問題的決策,參議人員絕不是一個人,曹操還是能多方面咨詢各種人物的不同意見,然后擇善而從,這也是曹操比袁紹、劉表一意孤行要高明的地方。丁儀能接近曹操,是因為其父丁沖的緣故。其傳續云:

  太祖以沖前見開導,常德之。聞儀為令士,雖未見,欲以愛女妻之,以問五官將。五官將曰:“女人觀貌,而正禮目不便,誠恐愛女未必悅也。以為不如與伏波子。”太祖從之。尋辟儀為掾,到與論議,嘉其才朗,曰:“丁掾,好士也,即使其兩目盲,尚當與女,何況但眇?是吾兒誤我。”時儀亦恨不得尚公主,而與臨侯親善,數稱其奇才。太祖既有意欲立植,而儀又共贊之。

  眇,是指瞎了一只眼睛。曹操是愛才的人,丁儀能言善辯,當然得到曹操的喜歡,曹丕說他目不便也是事實,因為丁儀只剩一只眼看東西,但曹丕這句話,特別是因為曹操說了“吾兒誤我”,更增加了丁儀對曹丕那種說不出的怨恨,促使他倒向曹植一邊,去鼓動曹操更換交接班的繼承人,由此丁儀與曹丕結下不解之怨恨。

  丁是丁儀的弟弟,《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文士傳》云:

  少有才姿,博學洽聞。初辟公府,建安中為黃門侍郎。嘗從容謂太祖曰:“臨侯天性仁孝,發于自然,而聰明智達,其殆庶幾。至于博學淵識,文章絕倫。當今天下之賢才君子,不問少長,皆愿從其游而為之死,實天所以鐘福于大魏,而永授無窮之祚也。”欲以勸動太祖。太祖答曰:“植,吾愛之,安能若卿言!吾欲立之為嗣,何如?”曰:“此國家之所以興衰,天下之所以存亡,非愚劣瑣賤者所敢與及。聞知臣莫若于君,知子莫若于父。至于君不論明暗,父不問賢愚,而能常知其臣子者何?蓋由相知非一事一物,相盡非一旦一夕。況明公加之以圣哲,習之以人子。今發明達之命,吐永安之言,可謂上應天命,下合人心,得之于須臾,垂之于萬世者也。不避斧鉞之誅,敢不盡言!”太祖深納之。

  這是正面為陳思王曹植奪嫡的說辭,為什么他們那么熱衷于為曹植說辭呢?說到底王位的交接班實際上是一次權力的再分配,雖然這個再分配只是權力結構中心少數人之間的再分配,但這個權力再分配的焦點,凡涉及這一極其敏感的問題,在上層集團內部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往往會演化成為你死我活的斗爭。雖然不是公開的兵戎相見,但暗中的勾心斗角那是用盡計謀,非把對方的羽翼置于死地不可。崔琰的死便與丁儀在曹操面前告狀有關,與崔琰一起主持選舉的還有毛,毛在立太子的問題上與崔琰意見相同,《三國志·魏書·毛傳》載:

  時太子未定,而臨侯植有寵,密諫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后群僚會,起更衣,太祖目指曰:“此古所謂國之司直,我之周昌也。”

  從這里可知毛是主張維持曹丕世子地位的,不贊成廢丕立植,所以也遭到曹植這邊人的忌恨。毛因有和洽、桓階的救助而免罪,但黜卒于家。這件事在《三國志·魏書·和洽傳》亦有記載,但對于和洽求案實其事,最終曹操答復:“方有軍事,安可受人言便考之邪?”換一句話說,就是不必追究了。而《三國志·魏書·桓階傳》把這個問題講得更加明確,其云:

  時太子未定,而臨侯植有寵。階數陳文帝德優齒長,宜為儲副,公規密諫,前后懇至。又毛、徐奕以剛蹇少黨,而為西曹掾丁儀所不善,儀屢言其短,賴階左右以自全保。

  從這里可以清楚看到是丁儀發動了針對支持曹丕一派的進攻,反對廢立的是崔琰他們,所以丁儀就從剪除其羽翼入手,孤立曹丕,從而達到廢丕立植的目的。第一個目標是崔琰,第二個目標是毛,曹操不想再擴大打擊面了,只能到此為止,不再追究下去,因為受傷害的是統治集團內部高層的成員及其愛子曹植。但丁儀是挑起這件事的為首者,那是毫無疑問的。曹操去世后,曹丕即位,首先打擊的目標便是丁儀。《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魏略》之丁儀傳講:“及太子立,欲治儀罪,轉儀為右刺奸掾,欲儀自裁而儀不能。乃對中領軍夏侯尚叩頭求哀,尚為涕泣而不能救。后遂因職事收付獄,殺之。”丁儀最后被文帝改為右刺奸掾,說明崔琰、毛被陷害是他挑起的,目的是為了打擊支持曹丕的朝臣。由此可見兄弟之間為爭奪繼承人地位的斗爭之殘酷。在曹操活著時雙方尚且如此,曹操死后,曹植及其周邊的人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王位的交接,在中國歷史上始終是一個難以破解的課題,誰卷入這個旋渦,誰就身不由己地卷入一個死亡之海。

  為曹植說辭的另一個重要人物是楊修。《三國志·魏書·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典略》的楊修傳,其云:

  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并爭與交好。又是時臨侯植以才捷愛幸,來意投修,數與修書。

  可見楊修是一個很有才氣,深受曹操寵信,而且辦事很干練的人才,倉曹負責后勤供應,軍國多事,那么后勤供應的事務繁雜,他能應付自如,而且有文學的才能,故曹操的諸子都與他往來,而曹植更是主動與他交往。《陳思王植傳》裴松之注引《世語》言楊修與曹植往返之事,其云:

  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與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焉。修與賈逵、王凌并為主簿,而為植所友。每當就植,慮事有闕,忖度太祖意,豫作答教十余條,敕門下,教出以次答。教裁出,答已入,太祖怪其捷,推問始泄。太祖遣太子及植各出鄴城一門,密敕門不得出,以觀其所為。太子至門,不得出而還。修先戒植:“若門不出侯,侯受王命,可斬守者。”植從之。故修遂以交構賜死。

  這兩條記載,楊修耍的都是小聰明,有時聰明反被聰明誤,因為揣摩天意,這等于投機取巧,中了固然獲利,不中,就倒霉了。如遇到曹操這樣的人就麻煩了。一是天意高難測,二是曹操也在考慮你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一旦這種不正常關系暴露了,那就反而苦了自己。建安二十二年末,曹丕立為魏太子地位明確以后,楊修繼續與曹植密切往來,這就更犯忌了。故《陳思王植傳》裴松之引《典略》曰:

  植后以驕縱見疏,而植故連綴修不止,修亦不敢自絕。至二十四年秋,公以修前后漏泄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修臨死,謂故人曰:“我固自以死之晚也。”其意以為坐曹植也。修死后百余日而太祖薨,太子立,遂有天下。

  楊修被殺以后,曹操見其父楊彪,《后漢書·楊彪傳》云:“操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為之改容。”楊彪這話說得很巧妙,金日因兒子與宮人戲而殺其子,故云無金日先見之明,是自我檢查,舐犢之愛則是其真情。曹操的改容則說明問心有愧,因而他給楊彪寫了一封書信,其文如下:

  操白:與足下同海內大義,足下不遺,以賢子見輔。比中國雖靖,方外未夷,今軍征事大,百姓騷擾。吾制鐘鼓之音,主簿宜守,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我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謂其能改,遂轉寬舒。復即宥貸,將延足下尊門大累,便令刑之。念卿父息之情,同此悼楚,亦未必非幸也。謹贈足下錦裘二領,八節銀角桃杖一枝,青氈床褥三具,官絹五百匹,錢六十萬,畫輪四望通七香車一乘,青牛二頭,八百里驊騮馬一匹,赤戎金裝鞍轡十副,鈴一具,驅使二人,并遺足下貴室錯彩羅裘一領。織成靴一量,有心青衣二人,長奉左右。所奉雖薄,以表吾意。足下便當慨然承納,不致往返。

  其實楊修的死因一是因與曹植的關系,立太子后他繼續與曹植密切往返,犯忌了。二是泄露禁中言,這也是犯忌了。如果曹操死前不殺楊修,曹操死后,曹丕即位,楊修也活不成。

  在曹操晚年圍繞繼承人選問題的斗爭,涉案的人都是當時的人才,但最聰明的是賈詡。他雖有傾向,但只講隱喻,讓曹操心里明白,自己決不顯山露水,給曹丕出的點子,也還是賈詡的最聰明。《三國志·魏書·賈詡傳》云: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原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礪。

  說到底,賈詡給曹丕出的點子,是《老子》講的“大智若愚”。曹丕是不是真能如此,還是另一回事。《通鑒·漢紀六十》載曹操立太子前后,卞夫人與其子曹丕、曹植不同的表現,說明他們還不如母親卞夫人沉著。其云:

  操嘗出征,丕、植并送路側,植稱述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操亦悅焉。丕悵然自失,濟陰吳質耳語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辭,丕涕泣而拜,操及左右咸欷。于是皆以植多華辭而誠心不及也。植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飾,五官將御之以術,矯情自飾,宮人左右并為之稱說,故遂定為太子。

  左右長御賀卞夫人曰:“將軍拜太子,天下莫不喜,夫人當傾府藏以賞賜。”夫人曰:“王自以丕年大,故用為嗣。我但當以免無教導之過為幸耳,亦何為當重賜遺乎!”長御還,具以語操,操悅,曰:“怒不變容,喜不失節,故最為難。”

  太子抱議郎辛毗頸而言曰:“辛君知我喜不?”毗以告其女憲英,憲英嘆曰:“太子,代君主宗廟、社稷者也。代君,不可以不戚;主國,不可以不懼。宜戚而懼,而反以為喜,何以能久!魏其不昌乎!”

  可見曹丕在曹操面前的表現,及其在曹操身后的表現是不同的,立太子后,他抱辛毗的脖頸而言“辛君知我喜不”,反映了他的真情;在曹操面前的表現是裝出來的假象。曹丕與曹植都在演戲給曹操看,曹操誤信了曹丕。從立太子這件事看,他們兄弟兩人及各自的羽翼為此而鉤心斗角進行的明爭暗斗,幾乎都是不擇手段地想方設法騙取曹操的信任,比較起來還是曹植那樣“既任性而行,不自雕飾”更加可信可愛一點。遇到如曹丕那樣陰險的人,那只能敬而遠之,即使當了太子,如果曹操的壽命像孫權那樣活到八十多歲,那么曹丕的假象遲早也會暴露,父子之間仍然難免有決裂的可能。所以“君老不事太子”,但君王死了,你日子一樣難過。曹丕的幸運是過了兩年多,曹操便去世了,曹丕順利地即位為魏文帝,那時他與諸弟的關系便是另一回事了,于是就顯示出猙獰的本來面目。然而,他對楊修的父親、東漢末四世三公的楊彪還是很客氣的,由于楊彪對他已沒有危害,故還得對其子因他而死,做一點姿態,《后漢書·楊彪傳》云:“及魏文帝受禪,欲以彪為太尉,先遣使示旨。彪辭曰:‘彪備漢三公,遭世傾亂,不能有所補益。耄年被病,豈可贊惟新之朝?’遂固辭。”這實際上是想讓楊彪這個東漢末的世家,為他篡漢作點綴,這一點楊彪怎么肯呢?何況失子之痛尚未平復。

  父子、兄弟、夫婦之間,本來應該是親情的關系,但如果在這個相互關系中加入了利益權力的再分配關系,那么這個親情關系就蛻變為利益爭奪的關系,權力爭奪的關系,這個矛盾往往是在老人臨終前后集中爆發開來;老人還健在,還能主持政務或家庭事務時,它會更多地顯示出溫情脈脈,當進入權力與利益再分配的最后階段時,那么這個斗爭便逐漸白熱化,手段也無所不用其極。如果老人是一無所有,那么或許誰也不理會老人。而當這個老人是掌控國家權力的領袖或者君王時,那個矛盾沖突便會演變成你死我活勢不兩立的沖突,而斗爭的手段則會極其殘酷。曹操父子、兄弟之間這一場鬧劇雖已展開,但還處于可以控制的狀態。中國歷史上其他王朝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在王位繼承的關鍵時刻所上演的戲劇往往要更加血腥一些。只要這樣的繼承人交接關系存在,這一類戲劇就會常演常新,只是方式各有不同;隨著歷史的進步,只能希望它表現得更加文明一些,少演一些啃老的鬧劇已是謝天謝地的了。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焦桐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最新專題

熱議聯想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3.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4. 朝鮮領導落淚
  5. 11月CPI又降了
  6.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7. 宋江的遭遇與奴才的下場
  8. 歷史的“魔鏡”
  9. 天眸|人民正在期待 ——“第一主人公”毛主席的影視
  10. 李光滿:從刀郎看中國文人的風骨
  1.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2. 胡錫進爆出了一個“驚天秘密”?問是誰?造就的胡錫進這類的“共產黨員”,真是可恥!
  3. 判處死刑,立即執行,難嗎?
  4. 顏寧女士當選中科院院士或弊大于利
  5.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6.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7.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8.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9. 又一處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紀念活動越來越多
  10.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8. 10億巨貪不死,誰死?
  9.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難忘的偉人 永恒的頌歌
  2. 這輪房價下跌的影響,也許遠遠超過你的想象
  3. 《決裂》:我們到底要與誰決裂?
  4. 不顧中國警告,拜登出爾反爾,解放軍發出最強音:絕不手軟!
  5. 北國的黯然曙光
  6. 《鄧選》學習 (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