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暴動前的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剛經歷了一次改組:不久前剛在中共五大選出來中央政治局停止工作,組成了由張太雷、周恩來、張國燾、李立三、李維漢等5人組成臨時中央黨務委員會,代行中央政治局職權,并準備在南昌舉行暴動。
這個“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存在的時間很短——不到一個月,八七會議上選出了新的中央臨時政治局后,這個臨時中常委的使命便結束了。
7月10日,譚平山、鄧中夏、李立三、吳玉章、葉挺、聶榮臻在九江召開碰頭會,與會者們俱認為迅速領導軍隊在南昌舉行暴動為上策,決定李立三、鄧中夏前往廬山,向正在那里休養的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鮑羅廷和中共中央常委瞿秋白通報情況和征求意見,得到了瞿秋白的同意。前敵軍委書記聶榮臻也到鮑羅廷處匯報了暴動的準備情況。
因情況日趨緊張,在九江的中共黨員干部又一次集會,加快了起義的準備,議定7月28日前部隊開南昌并于當晚舉行暴動。
這是第一次議定的南昌暴動的時間。
7月23日,二十軍軍長賀龍隨部隊趕到九江,譚平山即向賀通報了準備起義的決定,并征求賀的意見。賀龍當即表示同意。
當日,在九江的鄧中夏、譚平山、惲代英等人一邊急電中央請示,一邊催李立三從廬山返回九江。李趕回后,再度舉行會議討論,與會者在舉行起義的問題上意見一致,但在建立最高機關及土地革命政策問題上,分歧很大。
當天,中共中央在武漢的幾位常委(張太雷、瞿秋白、周恩來、李維漢、張國燾)和新來的共產國際代表羅明那茲一起討論,均贊成起義并指定了周恩來、李立三、彭湃、惲代英等組成前委,以周恩來為書記。起義后由贛入粵,奪取出海口,得到共產國際援助,爾后再行北伐。
次日,剛入黨的葉劍英得知汪精衛、張發奎將在廬山開會部清黨反共的消息,即以個人名義在九江煙水亭邀賀龍、葉挺、高語罕、廖乾五等游湖,借機向他們通報了這個重要情況。
26日,周恩來從漢口趕往九江,傳達中共中央決定。會后,鄧中夏趕往武漢向在武漢的中共中央常委瞿秋白、李維漢、張太雷、張國燾和蘇聯派往國民政府的顧問加倫等舉行會議。宣讀了共產國際的這個指示——
伯納:羅明那茲;烏拉爾斯基:加倫(布柳赫爾)
與會者們討論后,認為在武漢也可看到南昌暴動有必勝的機會,于是決定派張國燾為代表到前敵委員會,以加強前敵委員會力量。次日,張國燾即踩著周恩來的腳后跟趕往南昌。
后來的情況,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各地武裝起義·江西地區》卷中關于南昌起義的綜述是這樣的——
這個綜述的依據是參加和列席前委會議的幾位親歷者的自述——包括張國燾本人——
李立三是這樣說的——
張國燾是這樣說的——
葉挺是這樣說的——
11月間,張太雷對張國燾提出了如下批評——
張國燾提出了申訴——
綜上所述,30日前委開會和31日上午前委開會,爭論很激烈,但并沒有動槍動刀的事情發生,譚平山也沒有象黑老大一樣的明示或暗示要拿張國燾的腦袋。刀帥闖會之說更是子虛烏有的八卦。會議不是以少數服從多數的方式決定起義的(因為張是中央代表),而是31日開會時確認了張發奎不可爭取的事實后,說服張最后不得不同意起義。
中共中央是這樣駁回張國燾的申訴的——
李維漢(當時中央臨時五常委之一)也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中共中央的處分決定是這樣的——
由此可見,所謂譚平山當面威脅要殺張的八卦,沒有依據。
張國燾在數十年后的回憶錄中,也沒有認同這種說法——如果真有這個事實,這個時候的他已經沒有理由不認同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