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年前,侵華日寇栽贓柳條湖鐵路被中國軍隊(張學良的東北軍)炸毀,對中國軍隊發起攻擊,張學良因誤判日本人的動機,命令東北軍不得抵抗,導致東北三省陷落日寇手中,這就是震驚中外的“918事變”。蔣介石雖然沒有直接下達“不得抵抗”的命令,但是,東北陷落,他做為國家最高領導人,中國軍事的最大實力派,難辭其咎。最近公布的蔣介石日記,記述了918之后幾天來他的心里活動及所作所為,許多人都被他字面上的“愛國心”所感動,但筆者卻透過蔣氏的字里行間,看到了他的另一面。請看——
蔣介石日記1931年9月19日:昨晚倭寇無故攻擊我沈陽兵工廠,并占領我營房。刻接報已占領我沈陽與長春,并有占領牛莊等處。是其欲乘粵逆叛變之時,內部分裂,而侵略東省矣。內亂不止,叛逆毫無悔禍之心,國民亦無愛國之心,社會無組織,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論決無存在于今日世界之道,而況天災匪禍相逼而來之時乎?余所恃者惟一片愛國心。此時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耳。
一笑評:蔣氏之“一片愛國心”實則可嘉,對中國社會現狀分析亦大致符合實際。然蔣身為一黨領袖、一國元首,于民眾則無絲毫信任,于己則毫無責備,于國則毫無信心(“如此民族以理論決無存在于今日世界之道”)。嗚呼,如此領袖,即便其“惟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耳”,安能挽狂瀾于既倒,救國救民于水火?
蔣介石日記1931年9月20日:雪恥,人定勝天。日本侵略東省,是已成之事,無法補救。如我國內能從此團結一致,未始非轉禍為福之機。故對內部當謀團結也。因沈陽、長春、營口被倭寇強占以后,心神哀痛,如喪考妣。茍為我祖我宗之子孫,則不收回東省永無人格矣。小子勉之。內亂平定不遑,故對外交太不注意,臥薪嘗膽,教養生聚,忍辱負重,是我今日之事也。上午與敬之、真如、天翼協商,下午從南昌出發回京。
一笑評:團結誠可貴,哀痛亦可悲。東北落敵手,尚屬“外交”非?
蔣介石日記9月21日:雪恥,人定勝天。團結內部,統一中國,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喚醒國民,還我東省。下午二時到京,約會干部。余主張:日本占領東省事,先提(交)國際聯盟與非戰公約國,以求公理之戰勝;一面則團結內部,共赴國難,忍耐至相當程度,以出自衛最后之行動。對廣東,以誠摯求其合作。一、令粵方覺悟,速來南京加入政府。二、南京中央干部均可退讓,只要粵方能負統一之責,來南京改組政府。三、胡、汪、蔣合作均可。
一笑評:口號是要喊的,但是喊的順序混亂,讓人感到有些神志不清,不是:“團結內部,統一中國,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喚醒國民,還我東省。”而應該是:“喚醒國民,團結內部,擊敗倭寇,收回東省,統一中國,振作精神,注重外交。”東北三省都被倭寇占領了,還說統一中國,豈不是癡人說夢?
蔣介石日記9月22日:雪恥,人定勝天。上午到市黨員大會,余講至‘國存與存,國亡與亡’之句,有一人譏為‘言過其實’一語。余心為之碎。由此可知,人心已死,國亡無日,哀痛之至,拋碎茶杯,撕破倭本,不覺失態。余復言:我在日本炮火之中不止一次。倭寇在濟南炮擊機射,余實倭炮中遺留不死之身,決非夸詞耳,乃益悲憤。因知愛國者多,而亡國者少,國事猶可為也。下午請稚輝、季陶詳述余之懷抱與感想,要胡、汪合作,余交出政權之意。悲戚痛楚,欲哭無淚,哀喪未有如此之甚也。
一笑評:一片憂國之心可鑒。然蔣身為一國元首,一黨領袖,不言“中正(注)誓領諸公抗敵救國”,單講“國存與存,國亡與亡”,則與一匹夫何異?蔣被人譏為“言過其實”,便斷言“人心已死,國亡無日”,可見其對國家前途無信心如此。
注:蔣介石的大名叫“中正”,字“介石”,自呼用大名。外界呼其“蔣介石”,實為尊稱。
蔣介石日記9月23日:雪恥。人定勝天。昨日國際聯盟會決議,中日兩國停止戰時行動,雙方軍隊退回原防,聽候聯盟會派委員查察裁判。此實為一外交之轉機,亦對內統一之機。如天果不亡中國,則此次外交當不致失敗也。漢卿派萬福麟來京要求外交早日解決,所以官長之財產與東北之痛苦為念,聞之心痛。粵方勾結倭寇以召外侮,圖謀推倒中央為快,東北又為一部分之利害急謀解決,不問國際地位與國際形勢,以及將來單獨講和之喪辱。嗚呼,外侮既急,國內政客官僚非賣國即畏敵,如此民族不亡何待,此次國際聯盟既出面干涉,如我國內不能一致對外,則中國從此無人格矣,憂焚無已。晚與萬福麟詳談外交形勢與東三省地位,與其單獨交涉而簽喪土辱國之約,急求速了,不如委之國際仲裁,尚有根本勝利之望。否則亦不惜與倭寇一戰,以決存亡也。
一笑評:如此重大的事變,蔣竟仰仗所謂的“國際調停”,又言“嗚呼,外侮既急,國內政客官僚非賣國即畏敵,如此民族不亡何待”,可見其對御外侮毫無方略,對國家前途毫無信心。
蔣介石日記9月26日:雪恥,人定勝天。聞暴日不接受國際聯盟通知,并主張中日直接交涉,而國聯態度因之轉化,從此暴日勢焰更張。如果直接交涉或地方交涉,則必無良果。我不能任其梟(囂)張,決與之死戰,以定最后之存亡。與其不戰而亡,不如戰亡,以存我中華民族之人格。故決心移首都與西北,集中主力于隴海路也。
一笑評:918后,蔣氏日記必先言“雪恥,人定勝天”,然事與愿違,結果卻是“天定勝人”——“日不接受國際聯盟通知,并主張中日直接交涉,而國聯態度因之轉化,從此暴日勢焰更張。”蔣信誓旦旦“決與之死戰”,“故決心移首都與西北”,令人鼓舞。但實際上,后來卻遷都于偏僻隱蔽的西南,許多地方一槍未發,不戰自潰,令大半個中國淪喪敵手、任倭寇蹂躪8年之久。可見9月22日蔣被人譏為“言過其實”,實在不算冤枉他。子曰:“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圣人所言不謬也!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