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6日,毛澤東首次出訪蘇聯。毛澤東是為締結中蘇新和約而去,此前中央反復權衡后決定在國際上與社會主義陣營兄弟國家站在一起,就是所謂的“一邊倒”,其實此時也無從選擇,美歐陣營在內戰初期就選擇支持國民黨軍隊,作為一窮二白的農業國,新中國完全不具備搞平衡外交的實力基礎,唯有依靠蘇聯陣營快速推進工業化,讓剛剛站起來但仍是瘦骨嶙峋的新中國壯起來。
然而毛澤東此行之初并不順利,斯大林以中國提出的新合約違反了蘇美英簽訂的《雅爾塔協定》會遭到美英反對為由拒絕談判,其實是不愿放棄依據雅爾塔協定從蔣介石政府撈到手的肥肉——南庫頁島、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不凍港以及獨立蒙古國這個戰略屏障等。斯大林曾經指責毛澤東不是共產主義者而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事實上他自己更是一個民族主義者。在根本上是以主權國家為單位進行全球競爭合作的國際環境下,任何的國家領袖都必須首先是民族主義者,這無可厚非。新中國基本上沒有什么籌碼可以與蘇聯叫板,但毛澤東還是展開了堅決而卓有成效的斗爭,甚至巧妙利用了美英向中國示好的橄欖枝給蘇聯施壓(美國為拉攏新中國竟然公開稱國民黨是被中國人民拋棄了。并稱遠東防御圈不包括朝鮮半島和臺灣,美國無意干涉中共解放臺灣。蔣介石當時獲知后不知是怎樣的心情?)。斯大林不得不重新審視這個土生土長的中國革命領袖,毛澤東不屈不撓的強硬氣質與靈活多變的應對策略必定給他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2月14日,中蘇簽訂新的《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及其他和約,基本上中國的絕大部分訴求都得以滿足,蘇聯承諾最遲1952年底將2400公里長度的長春鐵路和旅順口歸還給中國。這已是當時一窮二白滿眼瘡痍的新中國所能爭取到國家利益的極限,那些苛責毛澤東為何不一并收回蒙古甚至南庫頁島的人純屬脫離實際胡攪蠻纏了,毛澤東扳到這個局面其高超的斗爭智慧起到了關鍵作用。庫頁島和蒙古的回歸前提就是中國必須更加強大,這都急需蘇聯提供技術、資金、項目援助中國快速進行工業化及經濟建設,中國此時需要臥薪嘗膽。祖先的福禍倚伏辯證法思想例不虛發,中國代表團志得意滿地帶著締約成果回國,卻未料到此時已注定了共和國的第一次危機——朝鮮戰爭。
1945年時,美國與蘇聯在北緯38度線劃分南北朝,在朝鮮半島分別建立南韓李承晚政權和北朝金日成政權。1949年初,金日成游說蘇聯和中國支持他統一朝鮮半島,當時遭到斯大林的嚴詞拒絕,斯大林說:"南侵是不允許的,北朝軍隊兵力弱勢,而且美軍必定會介入,蘇聯會因理虧而無法出兵介入。"斯大林當然不希望因為朝鮮而與美國發生全面軍事沖突,甚至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而危害蘇聯國家利益。中國也是同樣的反對態度,金日成碰了一鼻子灰。中國反對的原因還多一個,那就是中國已在東南沿海陳兵16個軍,正信心滿滿地準備收復臺灣,此時也在爭取蘇聯的武器支持。退一萬步若蘇聯不予以支持,中國也有收復的決心。
就在中國代表團還在蘇聯據理力爭締約項目的1月30日,斯大林一反常態答復再次提出統一南韓的金日成“已做好準備幫助他”。斯大林為何心意轉變如此之大?有研究者認為斯大林是在被中國強硬收回長春鐵路和旅順口后,把太平洋出海口不凍港的獲取方向轉向了朝鮮半島。把這作為斯大林做出如此重大決策的全部理由,顯然站不住腳。斯大林還有更高的全球戰略層面的考慮,二戰后的世界格局是美蘇劃分地盤全球爭霸,歐洲被美國蠶食大半,蘇聯處于劣勢,而亞洲的日本駐軍也被美國獨家把持,蘇聯插不進去。因此蘇聯急需對美國采取有效反擊扭轉地緣對抗失利的頹勢。而毛澤東強硬的民族立場與莫測的斗爭手段更讓斯大林心中隱隱不安,若中國徹底收回長春鐵路與旅順口,那么蘇聯如何掌控得住中國這條入海云龍呢?斯大林不愧是操控全球戰略的大師,他轉而支持北朝鮮主動出擊南韓,而且是確知美國必定參戰而蘇聯不能參戰的情況下。斯大林的戰略計算是,戰火一開,若北朝鮮軍隊在美軍登陸前便控制朝鮮半島全境,那么斯大林便派海軍與美國海軍對峙,蘇聯就可獲得朝鮮半島的幾個出海口。若北朝鮮軍隊被登陸美軍擊潰,便可要求中國入朝參戰,中國與美國發生正面戰爭沖突,國際外交必然鐵心依附于蘇聯,而美國也陷入戰爭消耗而無暇顧及歐洲。若中國堅決不出兵只肯陳兵中朝邊境布防,就把金日成殘兵撤入中國東北流亡,美國在中朝上千公里邊境線上虎視眈眈對著東北工業重鎮,蘇聯便可順理成章地提出繼續租用長春鐵路和旅順口軍港幫助中國抗衡美國。而蘇聯與朝鮮只有50公里的邊境線,哪種戰略推演結局對蘇聯都是百利一害。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端一開,第二天美國便采取軍事干涉行動,并且派第七艦隊進駐臺灣海峽,中國收復臺灣軍事計劃忍痛擱淺,美國此時已率先粗暴地軍事侵犯中國領海。9月15日美軍從仁川登陸,很快便打的北朝鮮軍隊潰不成軍。金日成和斯大林都請求中國出兵援助,此時中國該怎么破?以林彪為代表的一些中共領導人反對派兵入朝與美軍作戰。理由是中國急需休兵開展經濟建設,以目前武器裝備及無空軍掩護根本沒法與美軍打,為朝鮮作戰付出重大犧牲不值得。在這種關乎國家安危的問題上,向來以果決著稱的毛澤東也不得不耐心地說服他的同志們,嚴格地履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從10月2日到10月18日,中央政治局多次開會深入商議,毛澤東以三點答復林彪等人的疑慮:1.不入朝作戰,美軍在中朝邊境布下飛機大炮虎視眈眈,嚴重威脅中國的全國經濟建設計劃,美軍現在已頻頻侵犯中國領空,占領朝鮮全境后誰能保證它不會入侵中國?流亡朝鮮軍隊也會搞成國中之國破壞中國統一安定局面。2.向蘇聯爭取武器裝備以及空軍控制制空權,搞得好還能加速推進東北的工業化進程。3.金日成朝鮮友軍曾參加解放戰爭為新中國流血犧牲,唇亡齒寒嘛,怎能對社會主義兄弟國家見死不救呢?要打就要把戰場放到國境外,打得一拳開防得百拳來!抗美援朝作戰方案終于在10月18日政治局會議贏得了多數領導人贊成通過。其實,為了維護社會主義陣營的團結,毛澤東并未袒露還有一條更深層次的原因,唯有迎敵于國境外,才能有機會贏得斯大林布下的這一局,讓蘇聯再無理由保留長春鐵路所有權和旅順口駐軍。中國的獨立自主來得多么不易,幾起幾落九死一生的毛澤東要比他的伙伴們認識深刻地多,因此他誓死也不愿拱手送出自主權。
中國起初斷不同意北朝鮮冒進發動戰爭,但戰爭爆發后美軍不顧中國抗議不斷侵犯中國領海領空,而且向北越過三八線威脅東北工業建設,中國人民志愿軍便雄赳赳跨過鴨綠江拒敵于境外,這恐怕就是我們外交辭令中“中國不惹事、但絕不怕事”的歷史源頭。中國在今日沒被任何大國操縱甚至駐軍,因為幸有毛澤東的決策擔當,幸有彭德懷司令臨危受命和包括毛岸英在內的志愿軍將士們的浴血犧牲,打出了幾十年的和平,打出了比較安定的中朝邊境,更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的外戰結局都是割地賠款的民族恥辱。
參考資料:
《沈志華:1950:朝鮮戰爭是如何發生的》http://www.21ccom.net/articles/lsjd/lccz/article_2010090217572.html
《何新:前蘇聯解密檔案披露朝鮮戰爭爆發過程真相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12d230102e468.html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