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歷史 > 歷史視野

龔忠武:從毛澤東的詩詞看“毛澤東的崛起”——毛澤東主席120周年華誕獻禮

龔忠武 · 2013-12-25 · 來源:烏有之鄉
毛主席誕辰120周年 收藏( 評論() 字體: / /
1880年的《中俄伊犁危機出了個張之洞》,相隔半個世紀之后,1930年代長征出了個毛澤東;一個是帝王之學的代表人,一個是人民之學的開創人。前后輝映,也算是中國文明在近現代的歷史時刻,起死回生,中華古文明脫胎換骨的過程中的一道奇觀!

       本來打算寫的是《毛澤東還是個革命的歷史學家》,這是兩個月前的想法;但當動手的時候,卻發現手頭上的資料不足以充分論證這個命題,所以改成了現在的題目,《從毛澤東詩詞看毛澤東的崛起》;但這同原先承諾的命題并沒有太離譜,只是從詩詞中而非從毛主席其他的論著專文中來印證他是個「歷史革命家」稱號;所以題目雖然改了,但初衷依舊未變。

  從兩篇鋪墊文章可以為實現近現代中國的救亡圖存、富國強兵的目標得出這樣的結論:一、中國必須走自己的道路;二、必須走武裝革命的道路;三、必須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道路;四、必須確立軍隊、黨和國家的核心;五、武裝斗爭必須從農村到城市,然后從內陸到沿海。

  基于以上五點考慮,本文決定改成現在的題目,從他的青少年時代起到1936年長征勝利結束為止。所依據的主要資料是毛主席這段期間的詩詞。所以題目定了現在這個題目。

  之所以選擇從毛主席的詩詞,而不是從毛主席的其他資料來進行論述,因為毛主席天性愛詩好詩,加上他終生癡迷歷史,所以很自然地就將詩詞與史結合,詩中有史,史中有詩;詩以言志,詞以言情,但毛主席卻詩以言史,打破詩詞體裁,以詩詞大量敘述他所指揮經歷的戰爭場景。這是詩詞體裁上的一個創新,很有新意,也體現他敢于

  打破清規戒律的一貫革命家作風。

  簡言之,對毛主席而言,固然以詩言志,以詩言情,但也以詩言史,言革命之志、革命之情,革命之史。由此也可間接印證毛主席還是個革命的歷史學家。

  詩人、詞人,離不開他所身處的時代。拙文《中俄伊犁危機出了個張之洞》和《辛亥革命、己未革命,是革誰的命》,為毛澤東的史詩合璧提供了宏闊的歷史大背景。毛澤東生于1893年,上距伊犁危機十余年,1894年也即毛主席出生之次年即有甲午慘敗,然后是百日維新、庚子國變、辛亥革命、己未革命。置身于這樣內憂外患的空前動蕩的大時代,正是毛主席從童年到青少年的成長時代,目睹國難日深,民不聊生,自然要投身于救亡圖存、匡時濟世的革命運動之中。

  本文題旨就是從毛澤東的詩詞中,審視一個中國近現代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如何在此動蕩的大時代中,他與時代的互動關系,特別是從他的詩詞中看他如何從一個湖南鄉下的農民之子,成長為一代天驕,工農紅軍的統帥的心路歷程和建功立業的歷程。

 

 

  一、 立志:志在天下

 

 

  七絕·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1909年,時年17歲)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提示性解讀:17歲的農村青少年,志在天下,走出家庭的小天地,走向廣闊的社會國家的大天下。

 

 

 

  二、 開展農民運動和農民革命

 

 

  1、沁園春·長沙 1925年(時年32歲)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天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提示性解讀:

  是年從上海回到家鄉湖南,開展農民運動。在長沙期間重游學生時代游玩的地方橘子洲,撫今憶昔,感概萬千,浮想翩翩。

  這首詞揭示毛澤東這個世代的湖湘子弟,繼承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開創的湖湘承擔匡世濟民歷史重任的經世傳統,憂國憂民,思索當時的中國究竟該向何處去,中國究竟該由哪個階級來主宰、來掌控;同時對當時的反動軍閥,黑暗社會,進行無情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從而矢志同被視為「糞土」的反動的軍閥作堅決的斗爭。

 

  2、西江月·秋收起義 1927年8月(時年34歲)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便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沉,霹靂一聲暴動。

 

  提示性解讀: 1927年大革命失敗了,全國籠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大批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毛主席出席了1927年8月7日的八七會議,并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會議決定:實行土地革命,武裝反抗屠殺,在湘鄂粵贛發動秋收暴動。會后,毛澤東即以中央特派員的身份,星夜兼程趕回湖南,積極準備在湘贛地區發動秋收起義。這首詞就創作于作者領導秋收起義的那段歲月中。

  毛澤東說: 「革命失敗,得了慘痛的教訓,于是有了南昌起義,

  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進入了創建紅軍的新時期。』毛澤東從血的教訓中深刻領悟到:共產黨人必須建立起自己的革命武裝,革命的勝利才有保障;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只有用革命武裝才能戰勝反革命武裝,工農武裝割據是中國革命的必由之路。因此,毛澤東在湘贛邊界一帶經過一番組織策劃之后,終于在1927年9月9日點燃了秋收暴動的革命烈火,這首詞即作于起義軍由江西向湖南平江、瀏陽挺進之時。毛在起義中,正式投筆從戎,走上傳統的農民革命的老路,以前敵委員會書記的身份,在湖南北部和江西西北部率領農民、工人和一部分北伐軍組成一支工農革命軍,以標飾著鐮刀、斧頭的中國共產黨黨旗作為標志,表示它是一支受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的人民軍隊。

 

  3、西江月,井岡山 1928年(時年35歲)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道敵軍宵遁。

 

  提示性解讀:1927年9月,毛澤東根據黨的『八七』緊急會議確定的方針,在湘贛邊境發動了秋收起義,建立了一支工農革命軍,后

  又經過組織整頓成了一支新型的革命隊伍。他帶領著這支軍隊于1927年10月到達井岡山地區。井岡山位于羅霄山脈中段,在江西永新、寧岡、遂川和湖南酃巴縣之間,山勢高峭,地勢險要。毛澤東帶領部隊在這里積極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組織實施土地革命,建立起地方武裝和黨組織,成立了工農政權。

  經過半年的艱苦奮斗,建立了以寧岡縣的茨坪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這是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6月,蔣介石命令湘贛軍閥以十個團的兵力對井岡山進行『圍剿』,被紅軍挫敗。以后紅軍又連續打了幾個大勝仗,根據地在不斷發展壯大,于是發動圍剿的戰爭。

  當時,紅軍敢于在戰略上藐見玫人,而在戰術上又充分重視敵人。工農紅軍和全體井岡山革命群眾不但這樣做了,而且更在精神上團結一致,同仇敵愾,鑄成一道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正如毛澤東所說: 『真正的銅墻決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叮不咬的,完全打不破的。毛澤東終于領悟到并找到了推動革命的力量,從而揭示救亡圖存的道路,是在天地廣闊的農村武裝斗爭,是依賴廣大的農村的農民群眾。

  就詞而言,這是以詞言史,言戰爭的典范;形容戰爭的場景,贊頌黃洋界保衛戰的英勇斗爭,歌頌了建立紅色革命根據地路線的偉大勝利,一掃以詞言情的傳統功能,是個詞體的突破。

 

  三、 反大圍剿

 

 

 

 

  1、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1931年春(時年34歲)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提示性解讀: 1930年,毛澤東抵制了當時在黨中央居統治地位的李立三的『左』傾路線,使紅一方面軍及贛南、閩西革命根據地不斷鞏固和壯大,同時也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迅速發展。國民黨大為震驚,10月便結束了蔣馮閻戰爭,12月,蔣介石親自到南昌糾集十萬兵力,對紅軍的第一次大『圍剿』進行準備和部署。當時以江西省主席魯滌平為總司令,師長張輝瓚為前線總指揮,由北向南,從江西吉安到福

  建建寧一線,分八個縱隊,進犯建立在贛南和閩西一帶的中央革命根據地。

  這時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紅軍只有4萬人,但由于遵照毛澤東的戰略部署,采取戰略性退卻誘敵深入的方針,將敵軍主力張輝瓚、譚道源兩師誘至隱蔽條件好的龍岡、源頭一帶,集中力量加以殲滅,5天內打了兩仗,消滅敵人一個半師,并俘獲敵軍總指揮張輝瓚,1931 年1月1日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第一次『圍剿』。

  可是敵人不甘心失敗,1931年4月,又糾集20兵力,以何應欽為總司令,發動了第二次大『圍剿』。5月中旬,紅軍開始反擊第二次大『圍剿』。這首詞是在反擊第一次大『圍剿』勝利之后,反擊第二次大『圍剿』開始后不久寫成的。

  這首詞,揭示毛澤東以一個書生被逼上梁山,丟掉筆桿子,拿起了槍桿子,從戰爭的實踐中學習戰爭規律,掌握戰爭規律,指揮作戰。居然打了個大勝仗,擒獲敵軍主力張輝瓚,粉碎了敵人第一次圍剿。其象征性的歷史意義是,自宋以來漢人重文輕武的積習得到彌補,恢復了漢唐出將入相的尚武精神。湘軍時期的曾左胡,是初步恢復,現在則進一步得到恢復。

 

  2、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1931年夏(時年38歲)

  白云山頭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嗟何及!

  提示性解讀: 這首詞從戰斗開始打響的瞬間寫起,生動地寫出了根據地軍民同仇敵愾、團結對敵的壯觀景象,紅軍指戰員對敵人無比仇恨的心情、宏大的殺敵場景,以及緊張、激烈的戰斗氣氛都充分地表現了出來,以及由山上向山下進攻時來勢的凌厲急驟,都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突出了工農紅軍的大破敵人的英雄氣概。并以辛辣無比的筆調,嘲諷國民黨軍隊反動軍隊的慘敗。用詞的形式描述戰爭場景,這是典型之作,也是詩中有史(詩史)的代表作。

 

  6、憶秦娥,婁山關 ,1935年(時年38歲)

 

  西風烈, 長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馬蹄聲碎,喇叭聲咽。 雄關漫道真如鐵, 而今邁步從頭越。 從頭越,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提示性解讀: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反擊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五次大『圍剿』遭到失敗,主力部隊被迫撤出中央蘇區,1934年10月開始了大規模的戰略轉移---二萬五千里長征。長征初期在『左』傾的錯誤領導下,紅軍付出了極大代價,渡過湘江時,已由出發時的八萬人減少到三萬人。到了湘黔邊境,國民黨調集40萬軍隊前堵后截,在緊要關頭,毛澤東極力主張改變與二、六軍團會合的原計劃,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輕裝前進。毛澤東的正確主張得到絕大部分同志的贊同,于是紅軍向貴州前進,攻克黎乎,強渡烏江,1935年1月4日占領遵義。黨中央在遵義召開了著名的政治局擴大會議,全力糾正『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確立了毛澤東在全黨全軍的領導地位,也即在紅軍的核心地位。

  1935年1月19日紅軍離開遵義北進,越過婁山關,渡過赤水,準備從四川的瀘洲和宜賓之間渡過長江,與川陜根據地的第四方面軍

  會師,北上抗日。國民黨集結重兵,想阻擋紅軍渡江。毛澤東當機立斷,改變了渡江計劃,出敵不意,回師向著敵人力量已經空虛了的貴州境內東進,2月19日回渡赤水。貴州軍閥王家烈急調兩個師扼守婁山關,跟紅軍在婁山關與板橋之間遭遇,發生激戰,王家烈八個團被殲滅。2月26日紅軍再度攻克婁山關,乘勝又一次占領遵義,又在遵義西南老鴉山附近消滅了趕來增援的吳奇偉縱隊兩個師的大部。這次戰役共殲敵二十個團,是長征以來的第一次大勝利。這首詞就是再度攻克婁山關以后寫的,主要是描述重占婁山關的情景。

  遵義會議以后,英勇的紅軍在新的統帥毛澤東的指揮下,重新得了新的生命,迂回前進,穿插于敵人之間,生龍活虎,處處主動,從而使國民黨想憑借天險阻止紅軍前進的企圖又一次成為泡影。

  「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形容戰場的場景,呈現出一幅雄渾壯觀的畫卷,將詞與史的結合達到藝術化的境界!

 

  四、長征

 

  1、《七律·長征》,1935年10月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后盡開顏。

  提示性解讀: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六月在懋功與從川陜根據地退出的第四方面軍會合,繼續北上,翻越大雪山,軍分兩路跨過大草地,至阿壩。張國燾分裂紅軍的陰謀被粉碎后,中央紅軍主力又繼續北上,1935年10月到達陜北保安縣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及先期到達的紅二十五軍會師。

  至此,紅軍長征,歷時一年,經過十一個省,行程二萬五千里,擊潰了反動軍隊410個團和無數地主武裝,占領過54座城市。這樣的長征是史詩般的壯舉。1936年10月,第二、四方面軍也在甘肅會寧與第一方面軍會師,三大主力紅軍的勝利會師結束了這次全國紅軍戰略的大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局面。 。

  這首詩就是在翻過岷山之后即將到達陜北時寫的,它極其精煉地概括了紅軍長征的戰斗歷程,形象地表現了紅軍的偉大形象和樂觀主義精神:總括紅軍對長征艱苦困難的藐視,英雄氣概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寫紅軍克服長征中翻越崇山峻嶺困難的豪邁氣概;詩篇末尾『盡開顏』三字非常形象地刻畫了全體紅軍戰士取得長征勝利時無比歡快和愉悅的心情。

  這首七律,是在紅軍順利結束了史詩般的長征壯舉之后寫的。一年以后也即1936年10月,三大紅軍主力在陜北勝利會師,中國革

  命從此轉危為安,進入另一個嶄新的階段。以「盡開顏」象征性地刻畫紅軍從此否極泰來所表現的無比樂觀愉悅的心情,也即中國革命前途展現一片光明的前景。

 

  2、沁園春·雪 1936年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提示性解讀:

  1936年2月,也即在毛走出大草地,走進陜北與陜北紅軍會師後的4個月左右,毛在東征路上適逢大雪有感而發,寫下了這篇著名的《沁園春·雪》。全詞氣魄雄渾,意境高遠,充滿自信、自負和對自己的期許。

  長征改變了他,像是換了一個人;他從一個紅軍和中共的領導人,期許向往作為新中國的開國領袖,而與中國歷代的開國君王「試比高」;不止如此,他還含蓄地期許自己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風流人物。其中最后一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是以詞抒情言志,簡直就是夫子自道;一個率領紅軍,完成「三皇五帝至今,人類從來沒有過的長征」的人物,怎能不是一個曠古未有的風流人物!

  秦始皇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大動蕩、大變革的時代,所以秦始皇才認為他自己「功高三皇,德蓋五帝」,單單是皇或帝,已經無法概括他的不世功業,所以稱自己為皇帝,也就是把三皇和五帝加在一起,才能體現其不世的功業。套用毛詞,這就是當時秦始皇的「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心境。

  當然,誠如一些毛詩詞的注釋家所說的,這絕不是說毛有稱王稱帝的封建思想;而是說,歷史把他推上了一個比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更高一層的歷史挑戰。他暗示,經過長征血與火的洗禮後,他自信已具備了開創超邁前人功業的品質、信心和能力。

  他的品質是解放被壓迫人民的高尚革命品質,抓槍桿子是為了要打解放的正義戰爭,不是打剝削的不義戰爭,所以毛的槍桿子內藏無窮的道德威力,決不是傳統帝王家天下的馬上暴力,更不是軍閥唯我獨尊、欺壓人民的槍桿子。這是長征體現的最寶貴的精神,也是紅軍在長征中與敵斗、與天斗、與地斗的無盡精神力量源泉。

  當然有些正統釋詩的詩人,例如臧克家吧,認為詞中的「數古今風流人物」中的人物是指的無產階級,不是毛主席夫子自道。很多人也都附和他的解讀。但仔細分析起來,不符合原詞上下文的構思,因為如果真像臧克家理解那樣的話,毛主席就不必化那么多的筆墨來列舉古代的封建帝王了,而應當要列舉中國歷史上的無產階級的革命英雄,例如陳勝、吳廣、李自成、張獻忠、洪秀全、楊秀清了,這樣才能前后呼應么,他們可都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先驅啊。

  需要強調是,也與本文題旨密切有關的是,這些封建帝王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是統一中國、抗拒外敵的民族大英雄呢!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首詞,就能看出詞中的真正的深刻涵義了;就是毛主席暗示,既然他有能力打造紅軍這支鐵軍,走過了千山萬水,那么天下還有打不敗的敵人嗎?當然他一定可以「「手縛蒼龍」,打敗蔣介石,統一中國,進而趕走日本軍國主義和西方帝國主義;更進而振興中華民族,中華文明。這才是詞里頭的真正含義,當然,詞里頭也有贊頌無產階級的意思,畢竟毛主席也是無產階級的領袖么。

  這個長征的致勝秘訣,他的死對頭蔣介石不懂,甚至革命先行者孫中山也不能全懂。他的能力,來自于他的內外兼修,文武合一;文則能詩能文,還辯才無礙,上能舌戰群儒,下能溝通群眾;武則統帥千軍萬馬,多多益善,用兵如神。所以,在他的《雪》的詞里才會說「秦皇漢武,略輸文采」,才會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才會說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他們都是有武而無文,只有他才是

  內外兼修,文武合一。所以才列舉這五位帝王作為反襯,而且還數落他們一頓,都沒有他的能耐大。

  這些都是題外話,實質是,毛澤東經受了歷史的嚴峻考驗,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黨,進入中共的領導核心;中共早期的核心,陳獨秀、李大釗,以及後來的李立三、瞿秋白、向忠發,周恩來、博古、洛甫,都不具有這樣的曠世才情和能力。放眼近現代中國其他政治派系的核心,遠的如袁世凱、孫中山,近的如蔣介石,也遠遠不能望其項背。所以,毛用「數古今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以自況,歷史證明,他是完全當之無愧的。

  從此國共兩黨兩軍,強弱易勢,紅軍一方渙散的軍心恢復了信心,疲弱的部隊士氣大振。在長征的一年多期間,經過無數次大戰、硬戰、惡戰的洗禮和在「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困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的煉獄般的鍛煉下,千錘百煉的紅軍,從一條小龍、病龍,變成了一條蛟龍、巨龍;從一支小米、草鞋加大刀、步槍的農民軍 隊,壯大為一只具有狠、準、硬、快、猛、活的頑強作戰作風和懷抱崇高革命理想及高昂革命斗志的鋼鐵隊伍。

  這樣一支軍隊,創造了1935年1月19日攻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婁山關、5月25日強渡大渡河、5月29日飛奪瀘定橋、6月12日至18日越 過7座大雪山、8月 21日至28日跨過長征中一段「最艱苦的路程」的大草地、9月17日突破有「老虎口」之譽的天

  險門戶臘子口…….等一系列奇跡般的戰績,譜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悲壯史詩,繪制了一幅又一幅的壯麗畫卷,毋寧是很自然的。

  有的史家或他的政敵會說,這應歸功于中共黨的領導;這只說對了一半,因為統帥也即核心的作用一般都起著具決定性的作用,君不聞,也是當時紅軍領導人的周恩來曾經說過「統帥是軍隊的靈魂,是勝利的保證」的名言嗎?所以,試想,沒有毛這樣的統帥,這樣的核心,紅軍能夠取得這些輝煌的戰績嗎?李德統帥紅軍時的戰績,不是最好的反證嗎!?

  這樣一支軍隊的統帥,真可謂神機妙算,用兵如神!環顧古今中外的軍事史上,有過這樣的統帥嗎?有過這樣的戰例嗎?縱令孫子、張良、韓信、諸葛亮在世也不得不心悅誠服。所以,說毛是曠世的軍事天才,中華軍事第一人,他是當之無愧的!其實,這也是很自然的,因為歷史是發展的,站在巨人肩上的後人,總是要超過前人,比他們更加高大的。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終于在歷時一年,跋涉千山萬水,歷經數百余城,行程2萬余里,克服數不盡的艱難險阻,逃過了無數劫難後,終于脫出困境,轉危為安,抵達陜北革命根據地,同陜北紅軍和第二十五軍在吳起鎮會師,為中央紅軍的長征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于是,毛澤東崛起于中國政壇,于是中國的紅軍,中國共產黨出了個毛澤東!

  最后讓我回到我為祝壽提出的一攬子祝壽文章;1880年的《中俄伊犁危機出了個張之洞》,相隔半個世紀之后,1930年代長征出了個毛澤東;一個是帝王之學的代表人,一個是人民之學的開創人。前后輝映,也算是中國文明在近現代的歷史時刻,起死回生,中華古文明脫胎換骨的過程中的一道奇觀!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司馬南|會飛的螞蟻終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國的這次出招,后果很嚴重
  3. 褻瀆中華民族歷史,易某天新書下架!
  4. 我對胡錫進和司馬南兩個網絡大V的不同看法
  5. 菲律賓沖撞中國海警船,中國會打嗎?
  6. 一個王朝是怎樣崩潰的?
  7. 否定了錯誤,并不代表問題不存在了
  8. 近20年中國社會分層劇變的特征與趨勢: 一位清華教授的直言不諱
  9. 張志坤|“先富”起來的那些人將向何處去
  10. 就算明著不要臉,你又能怎么辦呢?
  1. 普京剛走,沙特王子便墜機身亡
  2.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
  3. 湖北石鋒:奇了怪了,貪污腐敗、貧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從通鋼、聯想到華為,平等的顛覆與柳暗花明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李昌平:縣鄉村最大的問題是:官越來越多,員越來越少!
  7. 朝鮮領導落淚
  8. 讀衛茂華文章:“聯想柳傳志事件”大討論沒有結果,不能劃句號
  9. 司馬南|南京市政府通告里面沒講的內容
  10. 房地產崩盤,對經濟的影響超出你的想象
  1. 張勤德:堅決打好清算胡錫進們的反毛言行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論》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冊)論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貴生|如何科學認識毛主席的晚年實踐活動? ——紀念毛主席誕辰130周年
  4. 吳銘|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們遭遇致命一擊!
  6. 尹國明:胡錫進先生,我知道這次你很急
  7. 不搞清官貪官,搞文化大革命
  8. 三大神藥謊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現!面對發燒我們怎么辦?
  9. 祁建平:拿出理論勇氣來一次撥亂反正
  10. 說“胡漢三回來了”,為什么有人卻急眼了?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兒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脅國家安全不重要,重點是他為什么會那樣說
  3. 相約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烏有之鄉關于推出紙質閱讀資料的公告
  5. 歐洲金靴|“一切標準向毛主席看齊!” | 欣聞柯慶施落像上海福壽園
  6. 送完一萬億,再送一萬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