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井岡山,毛澤東舊居
大井
毛委員的住處在大井很不起眼,與伙房相鄰,房子小得有些難堪,木板床上那一鋪稻草,還仿佛散發著莊稼的味道。房前那塊方方正正的“讀書石”,留著敵人利刀砍過的痕跡,留著疼痛的記憶,凜然不懼。當年毛委員時常坐在那石上,批閱文件,看書讀報。屋后有兩株大樹,一株紅豆杉,一株柞樹,它們曾被敵人放火燒枯過,幾十年后奇跡般發了新芽,開出了銀色的小花,開在我們仰望的高度。還有老墻上斑駁的彈洞,以及八角帽、綁腿和草鞋,還有關于紅米飯南瓜湯的歌謠,以及天井里時而滴落的雨點,革命的往事,在走近井岡的心緒里,變得愈來愈親切。
茨坪雜貨鋪
茨坪東山腳下的雜貨鋪,房東騰出一半給紅軍居住,樸實的土坯房,溫馨的農家院。記得戰士與老鄉們一起愉快地拉家常,記得那個清俊的湖南大個沉思的模樣,毛澤東房間里最重要的陳設,是一副已經黑得發亮的籮筐,那是隨他轉戰永不離身的機要文件箱,里面裝的都是寶貝呀,撰寫的文稿,重溫的典籍,還有從各處搜羅的報刊消息。這副籮筐承載了革命最初的光榮和夢想,晚上要寫作,白天要打仗,有時還要和紅軍戰士一起去背糧,建國后,成了開國將軍的挑夫自豪地說:“主席的著作是他老人家寫出來的也是我挑出來的。”挑夫叫龍開富,房東叫李利昌。
八角樓
茅坪的夜,八角樓的燈光亮到很晚,那盞清油燈,至今亮在無數人心里,連部以上夜晚辦公可以點三根燈芯,堪稱我軍最初的待遇規定。但毛澤東堅持每晚只點一根,微弱的燈光下,光輝思想噴薄而出,隊伍中不少人曾留學歐美,很有“國際范”,卻為毛澤東樸素的理論傾倒。工農武裝割據,農村包圍城市,井岡山溝壑泥土里生發的道理,如漫山遍野浴火重生的蒼松翠竹,浩浩蕩蕩鋪陳出中國革命發展的規律。沿八角樓的木梯拾級而上,室內的床架桌子硯臺油燈盡收眼底,這里貯滿昔日的生活氣息,保留著一個叫賀子珍的偉大女性,為這間閣樓營造的溫暖體貼和無限愛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