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滄桑,45歲仍不減風華
12月29日是大橋45周歲生日,“大橋親歷者們”再聚首憶當年給她“慶生”
2013年12月29日,南京長江大橋就要45周歲了。當年參與修建工作的“大橋親歷者”們于12月14日,在中鐵大橋局集團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齊聚一堂,重溫當年的歷史。45年前的一幕幕,仿佛就在眼前。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為了搶修發(fā)生搖擺的5號橋墩,他們直接住在橋墩上、吃了40多天冷饅頭;為了記錄大橋的每一個歷史性時刻,他下過60米江水、也爬過高聳的橋頭堡……
那一眼,最情深
他們每次來都要看一看大橋
12月14日上午9點,中鐵大橋局集團(原鐵道部大橋工程局,以下簡稱大橋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會議室,比往日熱鬧了許多,曾經親自參與大橋修建工作的橋梁專家李家咸、曹春元、萬方等人,以及當年的一線工人們都從五湖四海趕回南京,參加聚會。遺憾的是,當年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的成員們,好多已經離開了人世,但他們的兒女特意從外地趕來,代表父輩們參加聚會。
據(jù)原鐵道部大橋局攝影組組長、今年81歲高齡的任發(fā)德老先生告訴現(xiàn)代快報記者,每年到了南京長江大橋全線通車紀念日,大家都會自發(fā)聚會、慶祝,但今年也是大橋局的60年華誕,這次共有近60人參加。座談會后,大家再次來到了南京長江大橋上。在南堡公園的展覽大廳,大家觀看了許多組大橋的“絕版”照片,這些珍貴的照片都是出自任發(fā)德之手。
彭倍勤的父親彭敏,曾擔任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一職。彭倍勤說:“父親生前,身體好的時候,每次來南京,都要來看一眼大橋!”她說,大橋在父親乃至他們一家人心中的分量都很重,父親總是將它牽掛于心,念念不忘。
那一幕,最驚險
住在橋墩,奮戰(zhàn)40多天,“搶修止擺”成功
回憶當年,修建大橋時遇到的最驚險一幕自然也成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覺得驚險!”已有87歲高齡的李家咸說,1964年9月,他們遇到了幾十年不遇的兇猛秋洪。“當時5號墩沉井邊錨鋼繩被洪水沖斷了,7000多噸的沉井不穩(wěn)了,更危險的是,一旦牽引的鋼繩被繃斷、打到周圍的鐵駁船上,船上的萬伏電量將嚴重威脅到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
為了搶修,時任大橋局二橋處副總工程師的李家咸干脆帶著技術人員和工人們,住在了5號橋墩上。“那時每天,有人專門劃著小船,駛到5號橋墩附近,將饅頭扔給他們。”任發(fā)德在一旁補充說道,“等到了他們嘴里,熱饅頭早變成冷饅頭了。奮戰(zhàn)了40多天后,沉井終于平穩(wěn)地落在了墩位上。”
那一拍,最心愛
53年,他為大橋拍了6萬多張“寫真”
任發(fā)德說,自己很幸運,有機會用鏡頭和大橋來個“親密接觸”。從剛開始修建沉井、橋墩,到大橋全線通車,任發(fā)德用鏡頭記錄下了大橋每一個歷史性的時刻。為了拍照,他在大型吊車幫助下,下過60米江水,也在軍用飛機的幫助下,上過9次天進行航拍……任發(fā)德說,過去的幾十年里,他去過全國各地很多座大橋,最愛的依舊是南京長江大橋。
53年間,他近距離地為南京長江大橋拍攝了6萬多張“寫真”。 任發(fā)德把他的53年和南京長江大橋緊緊系在了一起。退休后,任老依然難舍那份“大橋情”,還常常帶上他的“長槍短炮”,來到長江大橋上采風。
除了照片,他還為大橋拍了26部科教紀錄片。“那時候條件簡陋,為了拍攝大橋的夜景,需要探照燈,那種探照燈只有上海的部隊有,為了支持大橋建設,他們從上海聯(lián)系了兩個排的士兵,帶來了兩盞探照燈,我的拍攝才得以順利完成。”
那一刻,最自豪
大橋通車,南京城里萬人空巷
長江大橋通車時,曾有這樣的描述:南京城里萬人空巷,第一輛開過大橋的彩車上,有一尊高大的毛主席塑像。數(shù)十萬人涌向橋頭,后來有人看到,僅慶祝時擠掉的鞋子,就裝了兩卡車。
昨天,橋工段相關負責人透露,在大橋二處的家屬區(qū)建橋新村里,大院里現(xiàn)在年紀在四十歲左右的很多人都重名,那時候哪家生了孩子,老大起名叫長江,老二就叫大橋,還有的干脆叫橋墩、鋼梁、鐵柱。
據(jù)介紹,原先寶塔橋有家照相館,大橋一通車,就改名為大橋照相館,生意異常紅火。同樣以大橋命名的還有大橋飯店、大橋電影院、大橋牌煙花……就連第一輛南京地產自行車也是叫大橋牌,還要憑票才能買得到這種車。使用大橋圖案的就更多了,火柴盒上、香煙盒上甚至十幾年前的米袋子上還可以看到長江大橋雄偉壯麗的身影。
大橋的“滄桑”
雖然最近年年要修
但是“骨骼”很健康
2002年,長江大橋進行了建成30年來首次大修工程,此后幾乎每年都要修橋。“南京長江大橋1968年通車,40多年來,風雨侵蝕、過橋車輛荷載、車速提高以及材料老化等因素,均對橋梁造成了一定的損傷。隨著經濟快速發(fā)展,交通流量迅猛增加,現(xiàn)在每天通行的車輛已超出當初設計的6倍多。”南京橋工段相關負責人昨天告訴記者,大橋公路橋當初設計日車流量僅為1萬多輛,現(xiàn)在日均車流量達到了9萬輛左右,可以說,長江大橋一座橋攬了7~8座橋的活。不過,該負責人昨天強調,長江大橋“骨骼”仍舊很健康:“橋體的結構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大橋的去向
公路橋啥時移交南京?
鐵路部門:正在推進中
大橋什么時候封閉大修?相關負責人表示,可能要等到公路橋移交地方以后。
今年3月份,全國人大代表,南京鐵路辦事處主任、黨工委書記兼上海鐵路局副局長姜曦暉接受快報記者采訪時曾透露,被稱為“文物橋”的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已初定將由鐵路部門全部移交給南京地方政府。
今年7月9日,江蘇省長李學勇到北京會見了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就鐵路建設一事進行了磋商,其中一項內容就是關于長江大橋公路橋的移交問題。據(jù)透露,會上明確,長江大橋公路橋移交地方一事今后由上海鐵路局和南京市政府協(xié)商,進一步推進、落實。
記者了解到,目前雙方還就一些細節(jié)問題要討論,至于什么時候能正式移交,還沒有明確。
大橋建設簡史
1956年鐵道部大橋工程局決定進行南京長江大橋勘測設計工作。
1958年8月確定寶塔橋橋址方案為橋址建議方案,決定按公路、鐵路兩用橋設計。
1958年9月成立南京長江大橋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惠浴宇,副主任委員彭沖、彭敏、王治平。
1960年1月18日正橋9號墩鋼圍籠浮運下水,宣布南京大橋正式開工。
1967年8月15日大橋合龍。時為南京軍區(qū)司令員的許世友,曾調來約百輛坦克同時開過橋面,以檢驗大橋質量。
1968年9月30日鐵路橋首先建成通車。
1968年12月29日公路橋正式建成通車。
1969年9月21日,毛澤東來江蘇視察,視察了南京長江大橋。
(記者 吳頔 毛麗萍)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