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全黨學習《甲申三百年祭》
1644年4月25日(農歷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城,崇禎皇帝吊死煤山(今景山),明王朝覆滅。大順政權在北京只存在了43天,李自成功敗垂成,留下千古遺恨。
1944年3月19日,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在重慶《新華日報》上發表,連載4天。全文大致可分3個部分。第一部分講述明朝末年,政治腐敗,災荒嚴重,崇禎昏聵,結果引起民變,弄出亡國之禍。第二部分敘述李自成起義隊伍由小到大,終至推翻明朝統治,占領北京,其中特別詳細考證了知識分子李巖的經歷及其重要作用。第三部分說明李自成占領北京之后,不聽李巖的主張,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輕視敵人,不講政策,有些首領生活腐化,發生宗派斗爭,最后終于失敗。
《甲申三百年祭》發表后,迅即引起廣泛的關注。時在延安的毛澤東讀到該文,非常贊賞,先后兩次號召全黨學習并將其作為延安整風學習的重要文件,突出強調了戒驕與防腐。
《甲申三百年祭》發表僅20多天,即1944年4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高級干部會議上所作的《學習和時局》的報告中,特別指出:“我黨歷史上曾經有過幾次表現了大的驕傲,都是吃了虧的。近日我們印了郭沫若論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們引為鑒戒,不要重犯勝利時驕傲的錯誤。”同月18日、19日,延安《解放日報》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全文轉載了《甲申三百年祭》并加編者按,對以《中央日報》為首發起的對《甲申三百年祭》的“圍剿”進行反擊,說國民黨此舉如同“蚍蜉撼大樹,只是增加了郭先生的文章的歷史價值而已”。6月7日,中共中央宣傳部和軍委總政治部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全黨學習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提出兩個“務必”告誡全黨
解放戰爭時期,毛澤東在1948年4月1日《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及時指出:“采取辦法堅決地反對任何人對于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的破壞和浪費,反對大吃大喝,注意節約。”
1949年3月5日至13日,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召開。毛澤東在會上講話,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后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 “可能有這樣一些共產黨人,他們是不曾被拿槍的敵人征服過的,他們在這些敵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稱號;但是經不起人們用糖衣裹著的炮彈的攻擊,他們在糖衣炮彈面前要打敗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不僅這樣要求全黨,也這樣要求自己,反對鋪張浪費,反對腐敗,反對吃喝風。
1949年3月23日,即黨的七屆二中全會結束后10天,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從西柏坡出發前往北平。毛澤東愉快地對周恩來講:“我們今天去北平,就是進京趕考嘛!我們絕不能當李自成,希望考個好成績。”
反對國宴上的排場和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澤東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他以不分晝夜的工作精神和艱苦樸素的生活作風,日夜操勞,殫精竭慮,并以身作則。
當時,政務院典禮局接待外賓講形式、重排場。歡迎外賓的國宴,豐盛異常,質量既高,數量又多,以致賓客酒足飯飽之后,滿桌菜肴還沒有吃掉幾分。毛澤東對此很不悅。
經過幾次這樣的場面,毛澤東在一次接待外賓后散步時,對陪同的負責同志說:接待工作有兩大浪費:一是禮儀繁多,搞一些不必要的形式主義,浪費了大家很多的時間,要知道,時間浪費了是不能挽回的,是用金錢也買不到的,這一定要改進!其二是接待宴會,大講排場,吃掉的還沒有扔掉的多,白白浪費了國家的金錢和物資。要知道,這些都是人民的血汗!你們可知道種一株稻子要經過多少時間才能結稻谷,幾株稻子才能做一碗米飯?種一棵麥子要經過多少時間才能長出麥穗,幾棵麥子才能做一個饅頭?有誰算過這筆賬?古人說:“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古人都有這樣的感慨嘛!
毛澤東語重心長地說:我們剛離開廣大的農民群眾,不能忘本!國家正在興建,要節約國家的資財,人力物力都不能浪費!他非常嚴肅地說:“勤儉節約和反對浪費是我們黨的一貫方針和優良傳統,什么時候都不能改變!”毛澤東深有感觸,意猶未盡,又邊走邊說:浪費是要不得的,不管是浪費了時間還是浪費了金錢和物資,浪費就是白白地糟蹋了勞動人民生產的果實,浪費就是隨便揮霍了國家的財富。廣大的工人和農民,如果知道他們起五更睡半夜整年的勞動,辛辛苦苦生產出來的果實被我們給扔掉了,他們是會很痛心的!是會埋怨我們這些當家人的!
毛澤東停下腳步,神情嚴肅:我們消滅了地主階級,是因為他們壓迫農民,專吃剝削飯,不勞而獲;但我們還沒有消滅掉闊少的惡習,闊少是揮霍國家資財的敗家子!他們講起話來頭頭是道,拿起筆來有章有節,專做文字游戲,或者只是自己號召讓別人去行動,自己缺乏勤儉節約和反對浪費的實際行動,甚至與實際行動背道而馳!
訪蘇回國途中嚴厲批評大吃大喝
1950年2月,毛澤東訪蘇回國,計劃在東北沿線作短暫停留。他要順路考察一下東北工業基地,進行比較研究,從中找出差距,制定明確的奮斗目標。
哈爾濱是毛澤東停留的第一站。當地早就聽說毛主席、周總理要來,同行的還有借道回國的越南共產黨領導人胡志明。松江省和哈爾濱市領導喜出望外,精心準備了為毛澤東一行接風洗塵的宴會。隨著一道道美味佳肴流水般地上席,省、市的領導同志興奮地一一介紹,可是毛澤東的眉頭卻逐漸鎖緊。由于有胡志明在場,毛澤東沒說什么。他只在兩三個盤中夾點兒菜,吃了半碗米飯,就放下了筷子。飯后,他對負責接待的市領導說:“我們國家還很窮,不能浪費,不能搞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吃米飯和蔬菜就可以嘛!”聽了這番批評,當地領導才明白主席在飯桌上吃得很少的原因。
毛澤東一行的第二站是長春,打算與地方領導見見面,了解當地經濟建設和群眾生產、生活等情況,并一起吃頓午飯。這天,毛澤東一下火車,就覺得有點兒異樣。當小車駛進市區時,街道兩旁冷冷清清,無人走動。毛澤東發問:“為什么街上一個人也看不到?”陪同的地方領導回答:“現在正在吃中午飯。”“老百姓行動這么一致,比軍隊還整齊?”毛澤東又問了一句,顯然話里有話。這位領導感到事情瞞不住,只得道出實情:為了主席的安全,沿途全部實行了戒嚴。毛澤東十分生氣。他嚴厲批評了地方領導:“你們搞戒嚴,不讓老百姓出來,這樣太脫離群眾了。”地方領導當即表示接受批評,下令解除戒嚴。看到群眾生活恢復了正常秩序,毛澤東才消氣。
沈陽,這是毛澤東一行的第三站。剛到沈陽,他就遇上了比哈爾濱更加奢侈的招待宴席。同樣因為有外賓胡志明在場,出于禮節,毛澤東同胡志明等碰了杯,喝了幾口葡萄酒,吃了一點兒青菜,其余大部分時間都在抽煙。其實,他是在用這種方式罷宴。之后,他來到會議室,對地方領導的做法提出批評:“同志們,我們是人民的公仆,是為人民服務的,如果你們一層一層仿效下去,這么吃起來,在人民群眾中將會有什么影響?”
第二天,在中央東北局、遼寧省和沈陽市匈導干部會議上,毛澤東再次批評吃喝風,他說:“這次我和恩來等同志路過東北,主要想了解一下東北的工作情況,了解東北地方工業生產情況,發現浪費太大。我在哈爾濱提過不要大吃大喝,到沈陽一看比哈爾濱還厲害。”接著,他引用了李自成、劉宗敏的典故。劉宗敏是李自成麾下的一員大將,進京后貪圖享受,到處搜刮錢財,大順江山的迅速覆滅,也和這人的腐敗有關。毛澤東尖銳地指出:“我是不學李自成的,你們要學劉宗敏,我勸你們不要學。二中全會剛開完,就忘了?我們要繼續貫徹二中全會的精神!”
發動“三反”運動整治貪污浪費
1952年,在黨中央領導下,開展了全國性的反貪污、反浪費、反官僚主義的“三反”運動。在運動中,各級領導帶頭,雷厲風行,不講情面,群眾積極響應,上下一體普遍地開展大檢查,個人在會上作檢查,群眾進行揭發、批評幫助,連平時愛占公家小便宜的人都作了檢查。群眾稱贊,效果良好,黨風和社會風氣為之一新。
在運動中,天津地委、專署負責人劉青山和張子善的嚴重貪污浪費和破壞國家政策法律的行為被揭發出來。他們兩人都在革命戰爭中有過貢獻,但進城之后,貪圖享樂、大吃大喝并接受了資本家的賄賂,被糖衣炮彈打中了。他們的罪行,按法律應該嚴處。但有的同志感到可惜,到毛澤東那里說情,希望不要對劉張二人處以極刑。毛澤東說,殺了兩個,可以挽救20個、200個、2000個干部。最終這兩個人都依法受到了最嚴厲的制裁,廣大群眾盛贊:“共產黨為人民服務,鐵面無私!”
隨著國家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展,1956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八屆二中全會上提出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方針,號召全國人民都要實行增產節約,反對鋪張浪費。毛澤東說:“這不但在經濟上有重大意義,在政治上也有重大意義。”
勤儉節約,率先垂范
毛澤東言必信,行必果,對黨紀黨風的規定與要求,處處事事謹遵慎行,以身作則。作為開國領袖,黨和國家的主席,他的工作精神和生活作風一如既往,不改初衷。衣服破舊了,總是經過縫補洗凈之后繼續穿。建國之后,為了諸多禮儀,曾做了兩套衣服,買了一雙圓頭的黃皮鞋,他一直穿到與世長辭。當時典禮局局長曾要他再買雙尖頭的黑皮鞋,在接見外賓時穿,他沒有理睬。再問,毛澤東反問:外國人是要來見毛澤東還是要看黑皮鞋?對方無言以對。
1958年,毛澤東身邊有個同志參加了干部下放勞動鍛煉,到農村和農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勞動,深受教育。回來以后,看到食堂里有的人把吃剩的飯菜全扔了,覺得很是可惜。有一次在同毛澤東散步時,說到自己下放鍛煉的收獲和對食堂有人扔掉飯菜的感慨。毛澤東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大國,如果一個人一天浪費一粒米,一年就要浪費掉365粒米,這樣全國6億人口一年浪費掉的糧食積累起來,就能夠救助一方災民;如果6億人民每人每天能夠再節約一粒米,其數量就更可觀了。實行增產節約,反對浪費,能夠使我們的國家富強了再富強,使人民的生活提高了再提高,何樂而不為!
毛澤東管理著國家大事,但從其生活的細微之處可見其精神的偉大所在。毛澤東吃飯時,掉在飯桌上的一粒米、一根菜,他都要撿起來吃掉,他的飯碗里從來沒有剩下過一粒米。他要求自己的孩子們不能在他的灶上吃飯,要和工作人員一起到大灶上去用餐,孩子們外出不準用他的汽車,也不準用公家的汽車,不管風里雨里都是騎自行車。
毛澤東經常到各地,特別是農村去視察工作,也同樣注意節約人力物力,珍惜時間,盡量少干擾他人。他不讓當地同志迎送,也不接受宴請,經常是走到哪里看到哪里,并不通知當地的領導,一路調查研究,親自向工人、農民和戰士們了解他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情況,調查之后,便回到火車上住宿,吃自己的一份伙食,以免當地專門組織人員接待他吃飯、住宿,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
作為領袖人物,毛澤東生活上的簡樸,令人敬仰。在他逝世后,人們看到他的生活遺物有:廉價的牙粉,用禿了的牙刷,為了續裝火柴棍的空火柴盒,破舊不堪、多次縫補過的衣物和鞋襪,甚至毛巾都打上了補丁。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縫了74個補丁、已看不見“本色”的睡衣和一雙穿了20多年的拖鞋。
睹物思人,追昔撫今,真令人感慨多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