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當年毛澤東的學習一切國家長處和發展對外經貿關系的指導思想與具體實踐,確實還沒有上升到現時這樣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還沒有達到全面開放的程度。
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舉世矚目,但有人由此將改革開放前的國策定位為閉關鎖國,并認為毛澤東就是閉關鎖國論者,從而將毛澤東在某種程度上推到了改革開放的對立面的做法,無疑值得商榷。比如,有人說,“毛澤東崇尚我國傳統文化,對接觸甚少的資本主義文化一般采取虛無蔑視的態度,追求閉關鎖國的烏托邦”;有人說,“建國以后,由于各種原因,曾經形成了長期基本閉關鎖國的局面”。類似這樣的說法還有不少,在網上也很流行,產生了不良影響,對青年人的誤導則尤其大。
新中國成立后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處于被西方敵對勢力封鎖扼殺的狀態。1949年11月,美國等14個資本主義國家,在巴黎成立了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封鎖、禁運的組織——“巴黎統籌委員會”,尤其將中國作為封鎖的重點。特別在1951年以后,美國又操縱聯合國大會通過對中國實行“禁運”的提案,企圖扼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這次“封鎖、禁運”直到1972年2月簽署中美上海聯合公報為止,持續達22年之久。正如有學者所指出的,“這20多年,人家不讓我們進入西方市場,自然就沒有現在意義上的對外開放”。
即使面臨著西方敵對勢力的封鎖、禁運,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也沒有放棄對外開放。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把“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列為一大關系,并指出:“我們提出向外國學習的口號,我想是提得對的?,F在有些國家的領導人就不愿意提,甚至不敢提這個口號。這是要有一點勇氣的。”并具體說道:“我們的方針是,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歷史事實表明,毛澤東為打破美國等西方大國對我國的孤立、封鎖,擴大對外經貿往來,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斗爭。因此,說什么毛澤東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是毫無根據的,是違背歷史事實的。當然,確如學者們所說,當年毛澤東的學習一切國家長處和發展對外經貿關系的指導思想與具體實踐,確實還沒有上升到現時這樣作為一項基本國策,還沒有達到全面開放的程度。作為親歷者和見證人的鄧小平,對此有非常準確的評價,他說:“毛澤東同志在世的時候,我們也想擴大中外經濟技術交流,包括同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貿易關系,甚至引進外資、合資經營等等。但是那時候沒有條件,人家封鎖我們”,“我們能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著手進行四個現代化建設,不能不銘記毛澤東同志的功績。”
(作者系中共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教授)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