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線”與談判桌上的“拉鋸戰”
——朝鮮戰爭中的中美外交戰之二
張亦民
戰爭從來是自以為能戰勝對方的強者挑起的,而停戰談判又總是在戰爭中不利的一方要求的。交戰的結果,不是一方戰勝另一方的一勝一敗,就是經第三者調停,雙方妥協,重歸和平。雙贏雙毀的結局是沒有的。世界著名的德國軍事理論家馮·克勞塞維茨說:“戰爭從來不是盲目的沖動,而是受政治目的支配的行為。所以,政治目的價值必然決定著愿意付出多大的犧牲做代價和承受犧牲時間的多長。所以,當力量的消耗過大,超過了政治目的的價值時,人們就會放棄這個政治目的采取謙和?!?/p>
朝鮮戰爭是一次實力上極不對稱的戰爭,挑起戰爭的美國和“聯合國軍”(下稱“聯軍”)一方有著軍事實力上的優勢,被動應戰的中朝一方則有著正義戰爭的政治優勢。這場本屬朝鮮內部的民族統一戰爭,如果沒有美國的干涉,勢必是北方統一南方的結局,同樣,如果沒有中國的抗美援朝運動,就會是南方統一北方的結果。正由于雙方各自的優勢與弱點,相互制約,迫使雙方放棄各自的政治目的,又回到戰爭的原點上來。分階段的從“三八線”上的軍事斗爭到談判桌上的唇槍舌戰,文武結合地透視朝鮮戰爭的結局,對總結歷史經驗,認清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規律,有重要意義。朝鮮戰爭歷經三年一個月,其間停戰談判二年又十七天,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停戰談判的試探啟動階段(1950年11月至1951年7月10日)
大家知道,朝鮮戰爭從美軍仁川登陸后,得意忘形,越過三八線,是估計中國不會也不敢出兵的情況下,直逼鴨綠江邊的。結果,經過兩次戰役,打得蒙頭轉向,損兵折將,感到中共軍隊不好對付,不僅驚動了美國社會,也引起了國際輿論特別是“聯軍”參戰國政壇的震蕩。11月23日,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向我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轉達了英國外交大臣貝文希望中國代表到成功湖后能與之討論朝鮮問題的信息。這一舉動實際上成了試探與啟動停戰談判的一個開端。
12月初,聯合國秘書長賴伊和英國、印度、瑞典的駐聯合國代表,向當時停留在紐約的控訴美國侵略臺灣的中國政府代表團試探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停戰的條件。伍修權將情況報告北京后,毛澤東、周恩來等認真考慮后,提出五個條件:1、所有外國軍隊撤出朝鮮;2、美國軍隊撤出臺灣;3、朝鮮問題由朝鮮人民自己解決;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參加聯合國并驅逐蔣介石的代表;5、召開五大國外長會議,準備對日和約。采納這五個條件,即可召開五大國代表會議,簽訂停戰協定。
12月7日,印度大使向章漢夫遞交了一份由印度等亞非13個國家提出的備忘錄,建議參戰國先在三八線上停戰,爾后進行協商的國際會議。印大使雖然聲稱“這一建議不能被認為是支持美國的”。但實際上是不利于正在勝利進軍的中朝一方的。所以,毛澤東認為:“這是美國人放的試探氣球?!钡b于這13國都是我們團結爭取的中間力量,他們希望和平,結束戰爭,又不敢得罪美國,必須慎重處理。周恩來于12月12日召印度大使說明情況,指出“迅速解決朝鮮戰爭的關鍵在美國?!辈㈥U明了我方立場與態度。
12月14日,聯合國不顧我方一再聲明,通過了亞非13國的決議案,并成立所謂“停戰三人小組”(聯合國、中、美各一人)負責實施決議任務(提到“三人小組”中國領導人都會聯想到內戰時期美國馬歇爾主持國共調停的那個“三人小組”,中共是有過沉痛教訓的)。聯合國決議案的要害是“先停戰,后談判”,誰能保證美方是借和談而備戰反撲的,我方自然不能接受。事實不出我方所料,就在聯合國通過這個提案的第二天,即12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就宣布自12月16日起全國進入緊急狀態,擴大征兵計劃,要把美軍從250萬增加到390萬人,并在一年之內把飛機、坦克的生產能力分別提高5倍與4倍以上,徹底暴露了利用中立國玩弄停戰的虛假和平。
這里要說明一個情況:12月8日,彭德懷報告毛澤東,鑒于部隊疲勞和供應等問題,建議第三次戰役暫不越過三八線作戰,以便充分準備后來年開春再戰。毛澤東于12月13日電示彭德懷說:當前“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線在人們中存在的舊印象進行政治宣傳,并企圖誘我停戰,故我軍此時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然后休戰是必要的”。毛澤東的這一指示,顯然是從應對美方的停戰需要來思考的。誰都知道,談判是經過討價還價的雙方妥協最后達成協議的,打過三八線去,爭取到進退有據的地位,就有利于我方掌握談判桌上主動權。近些年來,在一些有意貶低抗美援朝戰爭意義和“非毛化”思潮中,有的文章把毛澤東的這一指示和周恩來的聲明歪曲為“拒絕停戰”、“失去一次和平機會”等顯然是錯誤的。彭德懷接指示后,立即在高層中統一思想,決心克服一切困難,打好第三次戰役。
第三次戰役是我軍主動進攻。戰役經過七晝夜連續作戰,解放了漢城,南進80-110公里,前出“三七線”附近。此后,敵我雙方你來我往地在三八線上開始軍事斗爭“拉鋸戰”。第四次戰役是聯軍向我發起全線反擊進攻,敵重占漢城,我軍在節節阻擊中退回到三八線附近。第五次戰役又是我軍發起進攻。這一戰役雖有很大推進,也殺傷了大量敵人,但最終沒有實現戰役目的,并成為歷次戰役中損失最大的一次,我軍仍退回到三八線附近。被美國媒體稱為“失敗的進攻”。
經過五次戰役之后,雙方重兵對持在三八線南北兩側,戰場上出現了相對的平靜,其實是雙方都在戰爭間隙重新審視朝鮮戰爭的前途與命運。我方開始不滿意被美國人諷為“失敗的進攻”的第五次戰役,準備發起第六次戰役,被毛澤東壓下了。經過全面總結經驗教訓,指出“持久作戰、積極防御”的戰略方針和“零敲牛皮糖”的作戰原則,以積極手段鞏固現有陣地,開展小規模的出擊活動。敵方在美國參議院的軍委會和外委會舉行“麥克阿瑟事件聽證會”上爭吵不休,都在埋怨麥克阿瑟對中共實力的誤判。會上雖有人叫嚷不惜使用原子彈來打擊中朝軍隊,但更多的是認同“朝鮮戰爭是無底洞,看不到有勝利的希望”。接替麥氏的“聯軍”司令李奇微直言“在朝鮮戰爭中取得價值還不如付出的代價?!笨傊?,雙方隨著軍事斗爭的進程與現狀,似乎都認識到單純在軍事上制服對方的不可能性。美國國安會就在高層辯論的基礎上向杜魯門總統提交了關于在“恢復戰前狀態的三八線上通過談判結束戰爭行動”的建議。
1951年5月16日,杜魯門批準了國安會建議,并責成國務卿艾奇遜負責實施這一計劃。艾四處尋找第三者,最后找到了曾任駐蘇大使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喬治·凱南。凱南不辱使命,很快拜訪了有過一面之交的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并迅速報告莫斯科,傳到北京與朝鮮。
4月3日,金日成在我駐朝大使館參贊柴成文陪同下抵北京,同毛澤東、周恩來商談了停戰談判的方針與方案。4月23日,馬立克在聯合國的廣播節目中發表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建議的演說。6月25日,我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支持馬立克建議。同一天,杜魯門在田納西州發表政策演說,一方面喊繼續進行朝鮮戰爭,一方面表示愿意參加朝鮮問題的和平解決。美方還決定先由李奇微發表愿同共產黨司令員談判的聲明,并建議泊在元山港的丹麥傷兵船上舉行談判。接著,金日成和彭德懷分別發表答復聲明,確定由朝鮮人民軍總參謀長南日大將為首席代表,志愿軍副司令員鄧華為中方代表參與同美國“聯軍”方面會談。對談判地點,我方認為在丹麥傷兵船上談判對我不利,也不方便,建議在我方控制的開城談判。對此,美方表示了情不心愿的同意。隨后雙方確定聯絡官(我方為人民軍張春山,我使館柴成文、人民軍的金一波;美方為美國空軍上??夏?,陸軍上校穆萊,南朝鮮中校李樹榮)于7月8日在開城會晤。7月10日正式開始。就這樣,隨著朝鮮戰爭的進程與演變,戰爭的另一種形式,在談判桌上啟動了。
第二:邊打邊談文武攻防的“拉鋸戰”階段(1951年7月至1952年10月)
這是在試探停戰談判中經我揭露“先停戰后談判”的企圖之后,交戰雙方必然表現出來的一個特色。我們的敵人是世界上典型的武力迷信者。不在軍事上碰得頭破血流之前,是不會放棄他們的政治目的的。我們只能“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對策,爭取和、準備打與拖,你拖我不怕,你打我陪著,以打促談,以談促和。從而在三八線和談判桌上形成邊打邊談、打打談談、談談打打;文武結合的攻防戰。這里分別介紹三個問題:
一、雙方代表團的組成和談判的概況
參戰的敵方名曰“聯合國軍”代表團,實為美國加南朝鮮李承晚的軍職人員組成。首席代表是美國遠東海軍司令部特納·喬埃中將,代表為美國遠東空軍副司令克雷奇少將,美國第八集團軍副參謀長霍治少將,美國巡洋艦分隊司令勃克少將和南朝鮮的白善燁少將。
中朝方面代表團,除了人民軍南日大將和志愿軍鄧華副司令外,還有人民軍前方司令部參謀長李相朝將軍、志愿軍參謀長解方將軍和人民軍一軍團參謀長張平山將軍。
須知,朝鮮戰爭中的朝中一方,是離不開蘇聯支持的。停戰談判工作啟動后,毛澤東就頻繁地與斯大林通電,交換對談判方針和對策的看法,并提出由斯大林來“主持談判”工作。斯大林明確指出:“是您,毛澤東同志應該指揮談判。我們最多可以對某些問題提出建議?!敝芏鱽硪膊粩嗤鹑粘山粨Q意見,甚至共同確定代表團成員,共同組成一個代表團。
我國政府為了指導談判工作順利進行,特地組織了一個以外交部副部長李克農領導的談判工作班子,并與志愿軍的代表團成立統一領導的黨委,李克農為書記,鄧華、解方、喬冠華等為委員,柴成文為代表團秘書長,設置了秘書處、參謀處、新聞處、行政處、通訊、機要等機構。對外以人民軍代表團為主,實際工作由李克農領導的工作班子主持。
從雙方代表團成員的組成看到,美國與“聯合國軍”與南朝鮮的“大韓民國”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主從關系不必談,李承晚是最擔心美國會在談判中出賣南朝鮮利益。因為他知道,停戰談判后一旦撤出外國軍隊,他的“北進”計劃就宣告破產,連政權也會徹底完蛋。所以,李承晚是交戰雙方的19個參戰政府中唯一反對停戰談判的,而且越接近尾聲,反對得越厲害。
停戰談判從1951年7月10日開始,到1953年7月27日雙方簽字為止,歷時二年零十七天,其間兩易會場,五次中斷,共開代表大會58次,各種小會733次,曠日持久的談判,創造了世界談判史上的記錄。為什么會造成這種局面?原因在于美國根本就沒有談判的誠意。只是當用武力達不到目的時,想利用談判來達到它,并通過聯合國的“先停戰后談判”的提案,迫我們就范。五次戰役以后,暫時構不成對它的威脅時,就有意地拖。在拖中備戰,要用飛機大炮同你辯論,向你施壓。只有當各種伎倆用盡,別無他法時,才無奈地在停戰協定上簽字。這種先倨后恭的態度,表現在談判全過程。
正式談判前的7月8日,雙方聯絡官首次會晤,美方聯絡官肯尼和穆萊兩位上校態度傲慢,無視外交禮節,直入會場,以勝利者姿態坐在朝南位置上。他們據韓軍聯絡官白善燁介紹,按東方傳統習慣,面南而坐者為長者、尊者或勝利者,而接受對方招待是被認為長者或勝利者給失敗者的恩施。所以,也拒絕主場茶點和午餐的招待。會一結束,目中無人,揚長而去。不過,自以為得計,也有被弄巧成拙之時。按協議規定,代表赴會“為了安全在車上覆蓋白旗”,殊不知懸掛白旗在東方人眼里是來投降的意思,當“聯軍”知道后,東方世界和社會主義各國的報紙上,都已出現了他們蓋著白旗的照片成為笑料。
7月10日,正式談判開始,我方代表先一步進入會場,入座朝南位置,美方喬埃對此勘為不滿,即找岔子,看到兩邊凳子高矮不同,顏色相異,就說是雙方待遇不平等,要求換椅子。對此,經我方南日大將的斥責與解釋方罷。位置坐定后,對方聯絡官將一面小小聯合國旗置于首席代表喬埃面前。我方聯絡官疏忽了這一細節,也沒有備置國旗,人民軍聯絡官張春山就利用午休時間,將自己軍用車上的朝鮮國旗取來,配上插座,放置在首席代表南日將軍面前。下午復會時,喬埃見朝鮮國旗比聯合國旗大,不服氣,第二天就換了一面比朝鮮國旗大的聯合國旗。我方聯絡官也不示矮,第三天也換了比聯合國旗大的旗幟。雙方在旗幟大小上互不相讓,最后雙方旗幟都頂到天花板才罷休。
談判開始,首先是我方南日和鄧華分別致詞,并提出議程建議。對方喬埃第一個發言,就拒絕把一切外國軍隊撤離朝鮮列入議程,使議程談判陷入僵局。按理,只要雙方在原則上同意停戰,并有誠意談判的話,討論議程應該不是什么復雜的問題。誰也不會想到,從第一天開始,就在議程問題上費去半個月的時間才通過五項議程:一,通過議程;二,停止敵對行動的軍事分界線劃定和建立非軍事區;三,實現?;鹋c休戰的具體安排(包括監督?;?、休戰條款,實施機構的組成、權力與職司等);四,戰俘的安排問題;五,向雙方有關國家政府建議事項等。這五項議事日程中,實質性的問題是停戰劃界和戰俘遣返兩項。
議程有了,但一路走來,一路坎坷,無事生非,節外生枝,拖延時間。第二天,美方提出新聞記者采訪問題,因雙方未達成協議,就在12日有20名“聯軍”方面記者的車隊,因遭我警衛人員阻攔而借機發難,采取要挾手段,拒絕談判。13日,李奇微致函金日成、彭德懷,提出劃開城為中立區,以恢復談判。接著,美方又借我方警衛人員誤入會場區,以不安全之名中斷談判。對方還制造了一系列破壞談判事件,如我警衛排長姚慶祥在巡邏時遭對方埋伏的武裝人員襲擊身亡;我代表團駐地與車隊連遭美機轟炸掃射事件等等。為此,金日成、彭德懷向李奇微提出嚴重抗議,并不得不從8月23日起宣告停會,以待對方嚴肅處理一系列挑釁事件。
顯然,敵方之所以這樣干,完全是配合談判的政治訛詐,迫我接受其天理要求。敵方從8月18日開始,就集中約三個師的兵力,在炮兵、航空兵和坦克支援下,發起夏季攻勢,企圖奪取我東線突出陣地,與中線取平。結果,偷雞不成蝕把米,敵人雖突入陣地二至八公里,但我中朝部隊卻殲敵七萬多人,勝利地粉碎了敵人的攻勢。連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萊德雷也承認“這次攻勢還是沒有選好時機,沒選好地點,沒選好敵人的敗仗”(過去,有些材料借此話說美國承認朝鮮戰爭的失敗是不當的。)。
美方鑒其“夏季攻勢”中傷亡慘重的情況,以及對9月10日美機侵入中立區進行掃射事件表示了遺憾,表明美方有可能再回到談判上來。金、彭利用時機,于9月19日致函李奇微,提出立即恢復在開城的停戰談判。20日,杜魯門聲稱:美國“愿盡一切努力促使朝鮮沖突獲得和平解決”。但同一天,李承晚對恢復談判提出狂妄條件:要中國軍隊撤出朝鮮,解除北朝鮮武裝,在聯合國監督下選舉產生朝鮮國民議會。李承晚橫插一桿,李奇微為難。23日,李奇微致函金、彭,一方面將拖延談判之責任委之于我方,一方面又提出更換談判地點,建議雙方聯絡官于9月24日在板門店會晤,討論復會問題。隨后,雙方聯絡官奉命在板門店會晤多次,均無結果。后來,為了不讓李承晚破壞談判,我方作了讓步,同意將停戰談判地點移至板門店。這樣,由于美方無理阻撓而停止63天的停戰談判于10月25日在板門店復會。復會前,雙方代表團的個別代表作了調整,我方邊章五代替鄧華、鄭斗煥代替張平山。我志愿軍代表團黨委也作了補充:杜平取代鄧華為副書記,增邊章五、柴成文為委員。美方的李亨根代替白善燁。
二、關于停戰和軍事分界線的劃定問題
這是談判中的一個中心議題。以“三八線”為界,本是對方在談判前就放風的一個意向,也是我方的一個意愿。所以,我方首席代表南日將軍在7月10日第一次會晤時就提出:應確立“三八線”為界,雙方武裝部隊同時后撤5公里,并于一定時限內完成撤離,建立非軍事區,其民政恢復到1950年6月25日前原狀。這一建議是舉世公認,公平合理,切實可行的。
然而,美方首席代表喬埃,先是反對將外國軍隊撤離朝鮮列為議事日程之后,又在軍事分界線問題上無理取鬧,拒絕我方建議。而我方代表指出,對方沒有任何理由拒絕以三八線為軍事分界線的建議之后,他們一時無言以對,竟長達兩小時零十二分默不作聲,拒不發言。最后因為他們要回到汶山營地,才不得不建議休會。次日,我《人民日報》發表評論指出,美方應當知道,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會場上也得不到。警告他們別在談判桌上玩花樣。
到7月27日,在雙方討論停戰分界線時,毫無理由地要把分界線劃在我軍大后方,即我方陣地以北約38-48公里的開城、伊川、通州一帶,計面積為1.2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他們的理由很簡單,就是要“保持軍事平衡”。說什么“聯合國軍”是陸??諈?,現在雙方雖然相持在三八線上,但空中海上他們占有絕對優勢,在三八線上停戰顯示不出他們的優勢,所以要在地面上要我方后撤以示公平合理。這就是朝鮮停戰談判中著名的“海空優勢地面補償論”的強盜邏輯。
在這個問題的辯論中,我方代表解方與美方霍治有一段“精彩”對話:
霍治:“關于保持軍事平衡的問題,可以用實物作例說明”。他在桌子上排兩排蘋果,一方三個,指雙方軍力;其間并排兩支鉛筆,指雙方陣線。他振振有詞地說:“你們多次說,我方??哲姷囊徊糠中ЯΨ从吃陉嚲€上。多少效力你們來說,但至少一部分你們是承認的。好吧,戰爭進行時,平衡是有的,一旦停戰,我方拿去了一個蘋果或兩個蘋果,平衡就失去了,因而我方要求你方地面部隊撤退一點,以恢復平衡。你方除地面部隊的撤退外,拿不出其他任何東西。”
解方按照對方的邏輯回答說:“既然你們說你方??哲姀姡覀冋f我方陸軍強,我們是否可作這樣的設想:在停戰時,只讓雙方數目相等的陸軍?;穑曳蕉嘤嗟年戃姴煌;穑惴降暮\娨膊煌V剐袆樱@樣好不好?”
解方對霍治的這一回答,引起在場人員逗笑了?;糁巫约阂泊钣樀匦α恕Ψ揭粫r語塞。會議又陷入僵持局面。為了謀求下一步誰先打破僵局,霍治又提出一個令人可笑的辦法說:“我建議現在丟硬幣,各自選擇一面,以丟硬幣的結果來確定誰先走下一步?!痹捯魟偮?,又引起在座人員的捧場大笑?;糁卧诖蠹业某靶β曋谢剡^味來,不禁窘態百出。
寫到這里,筆者突然想到前幾年中央民族大學的張宏良教授有一句話,他說:“西方文化本身是有邏輯而無道理,無法實現人們的道德追求和道德完善,便用宗教來補償這個缺陷?!苯夥脚c霍治的對話,正是最好的對號入座,使我們從談判桌上看到東方人的智力和聰慧,以及西方人用實力和政治訛詐的場面。
“??諆瀯菅a償論”被批駁后,我方又提出過“就地停戰,稍加調整”的方案,對方又利用“調整”的機會,千方百計地要把開城這座開國古城和金城、高城一片調整到李承晚一邊去,我們當然不干。我方又提出只講“就地停戰”,不講“稍加調整”的方案,即以現有的接觸線為軍事分界線,雙方各退2公里劃為非軍事區。對方接受了。但對方提出有效期為30天的條件,如果在30天里未簽署停戰協定,則雙方確定彼時的接觸線為臨時分界線,我方也接受了這一建議。為什么雙方都同意了?問題在于各自對這30天的不同看法。就對方說,實際是對方作為壓力提出來的。美方打算很明顯,即在30天里有新動作壓我把分界線向北推進。我方之同意30天期限,也堅信敵人的任何行動將會被挫敗,戰局的發展將會同美方的愿望相反,力量對比將隨時間推移,有利于我方的變化,軍事分界線必將向南推進。以后的戰局表明,越打越強的結論是屬于正義事業的我方。
按照我方的想法,原以為停戰的軍事分界線這個關鍵問題解決了,其它有關?;鹦輵鸪冯x軍隊等的具體問題不會遇到太大的麻煩了??墒?,美國的想法不同,他們要的是維持停戰的軍事平衡,旨在對朝鮮實行長期軍事占領。因此,當它看到戰場上我方力量增強,特別是志愿軍制空力量的增強和空軍參戰(我志愿軍空軍于1951年9月12日開始參戰,包括蘇聯空軍支援者),便感覺到害怕和長期占領的威脅,所以提出停戰要監督,并從第三項議程談判的那一天起,美方就提出停戰后要限制朝鮮在自己的國土上修建機場,談判了40天,美方在解決其它問題上有所讓步,唯獨在這一點上,時而威脅、時而欺騙,時而胡攪蠻纏,就是不肯后退一步。就在1952年新年鐘聲敲響的時候,美方代表滕納說:“如果你們期望我會把我方提案的那一部分取消,那么你們就會在這個桌前坐到老?!?/p>
11月27日夜,李克農剛傳達了毛澤東對談判的指示精神,最后指出:“原則要堅持,策略要靈活。只要涉及到朝鮮人民的主權問題,我們決不讓步!”我方代表解方對毛主席的指示,深深地印在他腦子里,就針對美方滕納的決心以更堅定的口氣回敬他說:“坐在老也可以,必須拿掉?!辈⒅该髅婪降乃^軍事設備即飛機場問題,只是你方假借名義干涉我方內政罷了,這是我方絕對不能容許的。
當對方發現我方寸步不讓的時候,又在談判桌上假惺惺地談起了所謂“中美友誼”來,企圖用“軟”法誘我們讓步。我方接著用美帝霸占臺灣、炮轟輯安、轟炸安東等一系列事實對他們所謂“友誼”進行了批駁。就這樣,一方堅持,一方反對,直到最后。
三、關于戰俘遣返問題
戰俘問題談判是從1951年12月11日開始的。我方出席的是李相朝少將和改任為談判代表的柴成文上校,對方是新任的美國海軍詹斯本·利比少將和陸軍喬治·希克曼上校。會上,我方根據日內瓦公約和國際慣例,在戰爭結束后全部遣返戰俘的原則等五條意見提供討論。而對方利比少將卻含糊其詞地說什么他們“希望適當而公平的交換俘虜”。何謂適當而公平?利比解釋“交換俘虜不能給任何一方不平等的軍事利益。”
其實,離開日內瓦公約的原則,還有什么公平可言呢?其背景就在于戰俘人數的懸殊:美方俘朝籍戰俘11.2萬人,俘中國籍戰俘2.1萬人;而中朝方面俘美英籍4417人,南李軍戰俘7142人。所以,對方后來就直言要“一對一”的交換戰俘。這是陸軍步兵對機械化陸軍差異之所在。但被我批駁和國際輿論譴責后,美方又提出所謂“自愿遣返”的原則,要將戰俘分為“愿意遣返”和所謂“拒絕遣返”兩類,在停戰生效后任其選擇。他們之所以這樣做,說到底,是要把人民軍的戰俘去彌補李承晚兵員不足,要把志愿軍戰俘轉給臺灣蔣介石。所謂戰俘“不愿遣返”“不要回家”是謊言。事實是,美方早已派大批李承晚和蔣介石的特務冒充朝中戰俘,混雜在朝中戰俘當中,利用戰俘被強迫刺上背叛祖國字樣或蓋上拒絕遣返血書指印后所產生的恥辱、顧慮等心理失常的結果?!奥撥姟狈矫鎽鸱隣I的這些不人道的做法,其實早被我志愿軍戰俘在戰俘營的抗拒斗爭乃至多次暴力抵抗的英勇行動所揭露。就是剛接替馬歇爾就任國防部長的羅伯特(律師出身)也認為“自愿遣返”不符合國際公約。但李奇微仍堅持自己的做法,并在日內瓦公約的解釋文件中有“保護俘虜”的文字,名曰“自愿遣返”實為“強制扣留”辨護。
美方“保護戰俘”了嗎?日內瓦戰俘公約規定:“戰俘在被俘期間仍保留公民身份,公民有慶祝自己祖國國慶的權利?!钡魂P在釜山、濟州島等各地的中朝戰俘們,為了集會紀念祖國的節日,不知付出多少人的生命。1952年4月8日,巨濟島71號營戰俘第1次升起國旗時,就被美李軍開槍打傷了三名護旗手。七號營的600名志愿軍戰俘,為紀念祖國國慶,全都受到美國毒氣彈的襲擊。在一個多小時的升旗斗爭中,65位同志付出了生命,129名負重傷,300多名受輕傷。據不完全統計,僅1951年被美軍無辜槍殺的戰俘就有1.7萬人之多。1952年初,合眾社發自巨濟島第一戰俘營的電訊說:該“集中營中心變成了一個恐怖之島”,“暴亂、酷刑、暗殺交織成俘虜日常生活中的一幅恐怖的圖景?!?/p>
從南朝鮮戰俘營中的生活,就可以看到1953年4月20日在板門店交換病傷戰俘遣返的鏡頭所顯示的兩個場面與兩種聲音:
“清晨,許多朝鮮老鄉正在用河水潑灑公路,殷切地等待著從敵人魔爪下歸來的親人。9時整,……在美國吉普車為先導,六輛運載我方傷病人員的救護車開過來了。車隊快要到接收區時,車輛內伸出一面面紅旗,傷病員情不自禁在救護車內唱起昂揚的戰歌?!囬T打開了,遣接組的同志走上前去,親切地說:‘親愛的同志們,現在回家了,祖國歡迎你們……?!婪胶苤匾曔@次‘小交接’,他們為我方被俘傷病員發了呢料軍服,贈送了打火機、小飯勺、香煙盒和手袋等物品。一群美國記者蜂擁而上,在搶拍‘美國優待俘虜’、‘禮品豐富、滿載而歸’的鏡頭。不料,我們的戰俘傷病人員下車后,都立即脫掉敵人發給的軍服,并把所有敵人發的東西都統統地扔在敵人面前。這一舉動,搞得美國人目瞪口呆,狼狽不堪。
此刻,滿載美方歸俘的救護車,也向敵人方向駛去。美方歸俘一律穿著我軍贈送的藍色工作服,滿面含笑,從敞開的車窗內探出身來,向我們遣送的工作人員,頻頻招手,高喊‘再見’!”
這是當年主持戰俘工作的志愿軍政治部主任、后任政委的杜平實錄的一段摘記。記錄了兩相鮮明的對照,弄得美國方面出丑露怪,丟盡了臉面。
為什么會出現上面兩種完全不同的鏡頭?包括外國記者、中立國成員到過志愿軍管理的平安北道碧潼戰俘營調查參觀,就一目了然。碧潼戰俘營收容有美國、英國、法國、土耳其、菲律賓等13個國家的戰俘,在戰俘營除了給戰俘供應必須的物質生活外,還對他們精神生活、文化娛樂都作了周到的人道主義的考慮,宗教活動,鍛煉身體的體育設施,都按各國戰俘的愛好,有比較完善的設備。還舉行過運動會,被稱為“人類戰爭史上空前的活動”。生活上還成立伙食委員會,發揚民主,不習慣中國飯菜的可以自己做飯。
戰俘的國別膚色不同,各有各的信仰和世界觀,美俘到戰俘營時,毫不掩飾他們的的金錢、美女、威士忌。美俘的種族歧視很厲害,白人圍上火盤不愿與黑人共烤,貶稱黑人是“豬玀”,“沒有資格與白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波多黎各人是受壓迫歧視的“下等民族”,他們到戰俘營之后,才能與白人平起平坐,享受公正、平等待遇。一名叫康姆萊的戰俘對管理人員說:“你們是真正的上帝,我愿在這里學習真理,回去替波多黎各人做些有益工作?!泵婪g缺乏同情心,同班病友,非但不去照顧,甚至嫌棄。英國戰俘文化程度較高,喜歡讀書,探討問題,也講禮貌,紀律性服從性都比美俘好,有紳士派頭。英俘公民瞧不起美俘,說他們是“暴發戶子弟”,常設法捉弄美俘。土耳其戰俘大多是農民,約一半不識字,多信伊斯蘭教,能吃苦,性格強悍,重感情……。他們之所以當兵,到朝鮮來打仗,主要是找不到適當職業,當兵可以受到某種訓練,積累些錢,待機找到職業或升學;有的羨慕軍隊生活舒適清閑,當兵能游歷世界,到外國去發洋財,同占領國女人談戀愛;有的黑人受招兵廣告宣傳,相信“軍隊中沒有種族歧視”;但有許多美俘則認為自己是“正義”的使者,是執行聯合國的警察任務,為“幫助朝鮮獨立統一”“防止共產主義蔓延而來的”。志愿軍俘管處從戰俘思想動態出發,提供各種書刊資料,引導他們自我教育,使他們對戰爭與和平有了比較正確的認識,他們還向你發誓:回國后不再當兵。
大家知道,朝鮮戰場有過一個美軍黑人工兵連向我三十九軍投降的事。他們在志愿軍生活中感受到紅色中國是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國家。黑人戰俘回國后在反對美國種族歧視中起到重要作用。正是朝鮮戰爭結束后,美軍才實現不分種族的混合編制,美國政府當局也才在六十年代取消種族歧視的法規。正如有的人說,沒有中國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奧巴馬還當不上美國的總統哩!世界都知道,毛澤東的軍隊是最懂得“保護戰俘”的。
然而,盡管我們嚴格地遵照日內瓦公約,最好地保護著戰俘,但美第8集團軍軍法處長漢萊卻公開說謊,聲稱志愿軍81師23團團長下令槍殺美方戰俘。其實,志愿軍根本沒有這個番號的部隊。完全是為了破壞戰俘談判制造的謠言。美軍戰俘被殺害確實有過,那不是別人,恰恰是美空軍數次轟炸有明顯標志的碧潼戰俘營,致使62名“聯軍”戰俘傷亡。經我方揭露和反對,在國際輿論壓力下,對方玩弄概念轉換,就用“審查后遣返”的名目,改為采取對戰俘進行“詢問”“甄別”后,決定“遣返”或“留下”。為此,被關押在巨濟島上的中朝方戰俘,因“詢問”“甄別”而遭受了各種酷刑和屠殺。
1952年夏,“聯軍”司令克拉克派威廉·哈克遜少將(美第9任總統后裔)接任喬埃中將為談判首席代表。此人雖為名門后裔,卻是一個沒有教養的人,在談判時幌二郎腿、吹口哨,既不尊重談判對方,也不尊重己方譯員,上臺才10天,3次休會。我方金、彭致信克拉克,對哈克遜的惡劣行徑要為拖延談判負責。此后,哈里遜的言行雖有收斂,但仍在戰俘數字上玩弄花樣,制造事端。后來得知,這是有意挑釁,經我方斥責后,于1952年10月8日宣布無限期休會。這一休會非同小可,是風云突變的前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中國人民志愿軍面臨著二年前美軍在仁川登陸后相似的歷史命運與抉擇。
第三:拉鋸戰中轉化優勢,迫使美方簽署停戰協定(1952年10月至1953年7月27日)
這是美方宣布無限期休會進入停戰談判的最后階段?!盁o限期休會”意味著正在蘊釀新的軍事行動。禍福相依,勝負在一,前景怎樣?決定于“未雨綢繆”的謀略決策之中。
1952年5月的一天,彭德懷回國治病休養出院,周恩來親自到醫院去接他到毛主席的菊香書屋會晤,要彭留京任中央軍委常務副主席,主持軍委日常工作。參與會晤的還有代總長聶榮臻。當他們談了國內工作轉向朝鮮停戰談判的時候,毛澤東對周、彭、聶詢問:
“你們看,今后美國當局對解決朝鮮問題會采取什么方針?”毛未等他們回答,自己先說了看法:“我看無非有兩種可能:其一是堅持扣留中朝戰俘,破壞停戰談判;其二是增調部隊,不惜冒擴大戰爭的風險。從許多情況看,敵似正準備采取后一種?!?/p>
停了片刻,毛接著說:“有一個情況,你們注意了沒有?現在美國正在競選總統,隨著美國總統競選活動的展開和黨派斗爭的日益加劇,其擴大戰爭的聲浪也愈來愈高,美國共和黨的麥克阿瑟、羅伯特·塔夫脫、約瑟夫·麥卡錫等人叫嚷要在共和黨取得政權以后,全力打贏這場戰爭。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歐洲盟軍司令、指揮過諾曼底登陸戰役、剛剛辭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部隊最高司令職務的艾森豪威爾,在競選中公開許諾他當選后將親自去朝鮮,并結束這場戰爭?!?/p>
毛澤東的這一分析,經過五個月的形勢發展,從美方破壞戰俘談判、宣布無限期休會上露出了端倪,證實了判斷。1952年11月5日,艾森豪威爾當選為美國共和黨的第一位總統。12月2日就率一批軍政要員到朝鮮為“結束朝鮮戰爭”來了。從朝鮮活動回國后,一方面叫喊“和平”謀求“體面”停戰,一方面就秘密交代參謀長聯席會議制訂一個包括“在技術上使用原子彈”、“轟炸鴨綠江那邊基地”,“同時在北朝鮮兩側海岸進行兩棲登陸”在內的“艾森豪威爾攻勢計劃”。1953年1月20日,艾森豪威爾在白宮就任美國第34屆總統,加緊了戰爭計劃的推行,使政治解決朝鮮問題的道路變得更加坎坷難行。朝鮮戰爭正面臨“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氣氛。
12月4日,代司令員和政治委員的鄧華回國述職時向毛澤東呈交了一份鄧華、楊得志等志愿軍領導人關于敵人可能在來春從側翼登陸配合正面進攻的預測報告。毛澤東在報告寫了一段批語:“應肯定敵以五至七個師在漢川、鴨綠江線大舉登陸,并在我后(方)空降,時間應準備在春季,也可能更早些……。”鄧華回朝鮮前毛澤東又召來作了詳細交代,要利用敵我雙方在三八線南北重兵對峙的僵持局面,與美方長期中斷談判的間隙,做好新的戰爭準備,在這個節骨眼上迎擊敵人的作戰行動,力爭“有備無患”。
眾所周知,艾森豪威爾是利用美國朝野要求結束朝鮮戰爭的愿望而競選成功的。再征兵或增加部隊到朝鮮參戰,有悖于自己諾言。那么,艾氏又怎樣實施他設計的既能符合美國和聯合國軍帶進戰爭的那些原則,又能開脫美國和聯軍參戰責任的和平方案呢?他與對“世界事務有淵博知識”的杜勒斯提出兩個辦法:一曰“讓亞洲人打亞洲人”,即利用李承晚反對停戰談判,幫他擴建部隊,從原14個師裝備到20個陸軍師和1個海軍陸戰師共65.5萬人。同時將人民軍戰俘補到李軍中去;再是“撤銷臺灣中立化,放蔣介石出籠”,以朝鮮為跳板反攻中國東北。二曰“實施三齒耙捕龍的戰略對付中國?!奔匆桓X從朝鮮出來,另一根齒從臺灣出來,第三根齒從印度支那出來。(天哪,這不是毛主席下決心抗美援朝時說的,美國用“三把刀”對付中國是一回事嗎?正是“英雄所見略同”,不謀而合地將正反面的高見都聚在一個焦點上了。)
為了粉碎敵軍可能的軍事冒險,軍委決定增加在朝鮮作戰的兵力,除原計劃從1952年底入朝輪戰的部隊仍按時入朝外,再抽調三個軍入朝。(筆者所在的軍正是在浙江守海防,備戰打上、下大陳和一江山等海島的任務中,于12月底接受入朝任務的。全軍部隊集結到上海周邊整頓時,陳毅司令員還到嘉定軍部對營以上干部作了送別講話。我雖然沒有資格參加這一次報告會,但從首長們談話中有二名話銘記在心:一,入朝反兩棲登陸是關系朝鮮命運的關鍵一仗,成也此仗,敗也此仗;二,打勝了開慶功會,打敗了開追悼會。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我們部隊在安亭登車入朝,火車為斯大林逝世鳴笛三分鐘,印象極深。)軍委要求在四月份做好一切應戰準備。我們正是三月中旬最后入朝的一個軍,使志愿軍的兵力達到20個軍,再抽調一部分地面炮兵和坦克部隊入朝,加強縱深和海岸防御火力,還增調鐵道兵入朝搶修鐵路,同時加強了空軍、海軍訓練,全力支援朝鮮反登陸作戰的準備。當時總兵力已達180萬人(其中人民軍45萬),真可謂布下了天羅地網,任何地面進攻、天上降、海上來,都難逃脫被殲滅的命運。
華盛頓正在盼望兩棲登陸計劃能順利展開的時候,艾森豪威爾接到朝鮮前線克拉克發來的電報,其中報告了泰勒接替范佛里特職務后到前線視察中“發現中共軍擴大了海岸防御的縱深陣地,差不多每個山頭都筑成了環形工事”,從而得出“我們的登陸計劃恐怕難以完成”的結論。艾氏收到報告后,當天召集參謀長聯席會議布萊德雷、國務卿杜勒斯、情報局長艾倫和財政部長漢弗萊等召集緊急會議。會上除了杜勒斯認為:不要左顧右盼,該用的就用,該化的就化,表示樂觀態度外,無論是情報方面,還是財政開支方面都對此計劃發出消極信息,布萊德雷還直言:“實現登陸計劃,必須敢于承擔與中國以至蘇聯的規模大、時間長、消耗大的亞洲戰爭甚至可能觸發全球戰爭的風險?!?/p>
艾森豪威爾聽了大家分析后,對兩棲登陸計劃所能引起人力、財力的巨大壓力和時間上的拖延感到憂心忡忡,難下決心。怎么辦?要維持原計劃,困難重重,收回成命吧,正如毛澤東分析所說:“面孔已經板起,要就此轉彎,尚非其時,特別是他的‘亞洲人打亞洲人’的政策行得通與否,還要看看。”
誠然,艾森豪威爾在策劃兩棲登陸的同時,也一直沒有放棄爭取政治解決的愿望。他面對尷尬的僵局,在尋找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恰好,國際紅十字會在1952年12月中旬在日內瓦通過的一項倡議病傷戰俘在停戰以前先行交換的決議,不失是一種可資利用的借口,即令克拉克致函金、彭,放出恢復板門店會晤的信號,提議:“在戰爭期間先行交換病傷戰俘,準備與你方聯絡官會晤……”。
但我方總不能一切由對方說了算,說休會就無理地休會,說復會就無條件地復會。于是沒有立即答復。毛澤東對此作了這樣分析:“聯合國大會決定很快復會,在聯大復會前的兩天,美方發來這樣一個信件,是否誠心誠意,尚有待事實證明……鑒于美國在聯大尚未死心,對戰場也未完全絕望,如果我們正式在板門店通知美方無條件復會,美國態度將是拒絕的居多……結論是一動不如一靜,讓現狀拖下去……”。觀察一段時間再說,讓它晾了一個月。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腦溢血突然去世。美方立即把斯大林逝世看作是為恢復停戰談判的一個時機。即令美國新任駐蘇大使查爾斯·波倫打聽蘇聯接班人馬林科夫可能對西方更為靈活的跡象。蘇聯電臺自1945年以來第一次公開承認美國和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起了重要作用。蘇聯人還答應幫助英國人援救被拘禁在朝鮮的外交官和傳教士獲釋。表示了新領導人對西方的一種態度。波倫在同蘇外長莫洛托夫會晤中也表示了愿意促使朝鮮停戰的意向。說明蘇聯對朝鮮戰爭政策的調整。
一個月過去了,美國沒有再玩新花樣。3月28日,金、彭函復美方,同意交換病傷戰俘,并立即在板門店恢復談判。4月6日雙方聯絡組舉行會議后于11日簽訂了遣返病傷俘人員協定。4月20日,雙方開始交換病傷戰俘。我方收容的“聯軍”病傷俘684人,一次性在當天遣返完畢。美方聲稱分批于5月3日遣返朝中病俘為6670人。這一工作進展順利、意味著艾森豪威爾已放棄“兩棲登陸”的計劃,轉向和平解決的道路上來。
可是,一心要破壞和平談判的李承晚心懷不滿,于4月24日令駐美大使向艾森豪威爾遞交聲明,如果簽訂容許中共軍駐留北朝鮮的停戰協定,他的軍隊將脫離“聯軍”,單干、北進。當時艾氏未予理睬,并令談判代表團按約復會。這樣,僵持了6個月的局面終于打破了。1953年4月26日,雙方代表回到板門店談判桌前。復會后的我方代表由丁國鈺和柴成文接任,又經過反復爭辯,于6月8日簽訂了《中立國遺返委員會的職權范圍》文件,確定由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瑞士、瑞典、印度五國代表組成中立國遣返委員會,負責在朝鮮境內監管停戰后的戰俘遣返工作。至此,停戰談判的議程全部達成協議。誠然,達成協議不等于落實協議,中共領導人在國內有過兩次國共合作與分裂的經驗教訓,深知談判與實施和平協議的各種障礙。
為了配合停戰談判,我志愿軍始終高度警惕著敵方用軍事手段施壓的伎倆,不僅在1951年和52年間分別粉碎了敵人的所謂“夏季攻勢”和“秋季攻勢”,而且在美方進入“無限期休會”之后,以更充分的準備迎擊著“兩棲登陸”的更大戰略野心。“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等待敵人“兩棲登陸”的時間底線是四月底。隨著時間推移和復會談判,志愿軍依然制訂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計劃。此計劃根據停戰談判和敵我情況,分別在5月13日至26日和5月27日至6月23日,取得了兩次反擊作戰的勝利(殲敵四萬余人,我傷亡二萬余),鞏固和擴大了陣地面積。
本來,停戰談判從6月8日達成戰俘遣返協議后,進入重新劃定軍事分界線和擬定停戰協定的細節工作。停戰接近實現。但是,李承晚集團在美國縱容下,又跳出來叫喊“就地釋放”“自愿遣返”,破壞戰俘遣返協議。有組織有計劃地于6月18日午夜,在聯軍第五、六、七、九號戰俘營制造了所謂“戰俘越營”事件。以“越營”為名,實為扣留,先后將二萬七千多人民軍戰俘編入南朝鮮的武裝部隊中去。艾森豪威爾當時不顧李承晚的破壞活動恢復停戰談判,隨后又令駐南朝鮮大使晉見李承晚,傳達美國政府將幫助其擴軍、經援和保護停戰后的安全等承諾,以平息其反停戰活動。但“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切反動派都是如此,協議歸協議,行動歸行動。美李勾結,扣留人民軍戰俘;美蔣勾結,扣留志愿軍戰俘。停戰后,我志愿軍二萬一千多名戰俘中就有一萬四千名被遣送到臺灣去。
李承晚的破壞活動不僅激起中朝人民的憤怒,而且也遭到包括英國首相丘吉爾在內的國際輿論譴責。我軍如不在軍事上以李偽軍狠狠打擊,停戰談判有可能被拖延。因此,彭德懷從形勢出發,也為新入朝的部隊得到鍛煉,提出第三次反擊的建議,毛澤東說“再殲滅偽軍萬余人極為必要?!避娢甘居?月21日下達后,就在北漢江以西、金城以南地區之偽軍四個師的陣地為主要攻擊地區,集中兵力展開第三次夏季反擊戰(亦稱“金城反擊戰”)。
金城反擊戰從7月13日21時開始,擔負作戰任務的我20兵團及9兵團的24軍組成東、西、中三個集團,完全出敵意外地在一千余門火炮的猛烈火力支援下,同時向敵四個師25公里防御正面展開了突然而猛烈的突擊。一小時內即全線突破。15日已完全達成了戰役任務,發展縱深達15公里,攻占面積240平方公里。16日起,敵先后在全線發起反突擊。在兩周內,我共擊敵反沖擊千余次,殲敵10余萬人。什么“首都師”、“白虎團”都在被殲之列。敵懼怕我軍再繼續進行攻擊,無可奈何地接受停戰簽字。從而結束了三年零一個月的朝鮮戰爭和二年零九個月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
第四:編后的幾點思考。
一、從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的三個階段,聯想到抗日戰爭三個階段和解放戰爭三個階段,這似乎成了正義戰爭從劣勢轉變為優勢的戰爭(或事物)規律。毛澤東作為徹底的共產主義者,自然有他從中國革命走向世界革命的戰略思考。如果抗美援朝戰爭是走向世界革命的第一步,那么,中美蘇三角格局的形成,是否可以說世界革命進入實力并非相等的相持階段,而“三個世界理論”的提出,是否意味著世界革命進入實質性的第三階段了呢?如果中國領導人一直沿著毛澤東世界革命的路線堅持到今天,世界又將怎樣?盡管歷史不能“如果”,難道“如果”的假設不正是總結歷史經驗教訓應有的思維方法嗎?建議專家、學者多加研究。
二、近些年流行著美國人創造的一個新名詞:軟實力。停戰談判,實際上就是軟實力的較量。本文沒有用這個名詞,覺得軟實力就是我們黨一貫提倡的政治優勢,是指人的因素在一定物質基礎上的決定作用。專利應屬中國人。其實,軟實力也好,政治優勢也好,都是為一定政治目的服務的。離開了政治目標,政治優勢就發揮不了作用,軟實力就成了騙人的工具,美國宣傳的“普世價值”就是如此。毛澤東強調政治作用,就在于他不是就事論事看問題,從不忘他作為共產主義者的政治目標,因而能辯證地將硬實力與軟實力完善地結合起來而戰無不勝。所以,發揮政治優勢才是革命者從弱轉強的核心問題。是否這樣?請批評指正。
三、朝鮮戰爭以停戰結局,我總覺得并非毛澤東與斯大林的意愿,盡管在談判前的6月13日,金日成和高崗向斯大林匯報中帶有毛澤東有尋找停戰的意向,其實同半年前周恩來帶著參戰與不參戰兩個方案向斯大林匯報是一個道理,都在看斯大林能支持到什么程度。以后,隨著斯大林的逝世,蘇共領導態度的變化就起了決定性的。事實是在金城反擊戰取得巨大勝利的情況下結束戰爭,連克拉克也認為并非是中國的一種好的選擇。因為當時的志愿軍已極大地改善了它的后勤、防空和火力狀況。毛澤東甚至確信部隊已經具備了重新奪取漢城的能力。彭德懷后來也說:“當時我方戰場組織剛告就緒,未充分利用它給敵人以重大打擊,似有一些可惜。”但朝鮮戰爭的結束,也反映了美蘇兩大陣營在當時世界的必然結果。只是作為無產階級政黨和共產黨人,都不應忘記自己的政治目標來反思歷史、正視現實、透視未來。
彭德懷說過:毛澤東是中國領導人中“唯一讀懂歷史的人”。我們能讀懂抗美援朝的歷史,也會了解毛澤東是怎樣真正讀懂歷史,面對現實,胸懷世界和人類的人,從而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共產主義者和共產黨的杰出領導人。
中美外交戰之三——
日內瓦會議上對美國“拖朝進越”的斗爭
2011年12月3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