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的毛澤東與人民軍隊
胡長水
摘自《說不盡的毛澤東》(百位名人學者訪談錄)
中央文獻出版社(1995年5月)
本博網摘編發
一直沒有放松對軍隊的領導
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可以說沒有誰比毛澤東更重視人民軍隊的建設了。新中國建立后,作為黨、國家和軍隊的最高領導者,他把幾十年的革命和戰爭歷程,看作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他看到的是一個更加輝煌的未來。在為這個偉大事業的奮斗中,他把軍隊看作是中流砥柱,所以緊緊抓住不放,傾注了大量心血。50年代初,他著重強調的是建設一支強大的空軍、海軍,加強部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1950年初,人民海軍組建時,毛澤東召見肖勁光和劉道生,語重心長他說,有海就要有海軍。近代中國歷史上,沒有強大的海軍,受帝國主義欺負。我們要盡快把海軍搞起來。進入60年代,由于國際形勢的變化多端和我國海邊防形勢的緊張,毛澤東對我軍的戰略方針、戰場建設等,作了一系列指示。他還親自參與了對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的領導。
直到晚年,他一直警惕地注視著保衛著祖國的安全
在政治建設方面,他對軍隊更是發出一次又一次的指示。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等一系列建軍原則。年紀稍大一些的同志都還記得,毛澤東在“文化大革命”后期的一個重大舉措,就是實行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對此,鄧小平幾十年后評價說,這是因為毛主席懂得領導軍隊的藝術,就是不允許任何軍隊領導干部有個團團,有個勢力范圍。軍隊就有這個傳統,經常調過來,調過去。正是由于毛澤東堅持了人民軍隊這些正確的建軍原則,幾十年來,我軍始終保持了自己是黨的軍隊、人民軍隊的性質。
建國后的27年中,也有幾年他對軍隊過問得不多
這就是抗美援朝勝利以后至1958年。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就軍隊工作作自我批評。他說,我多年來沒有管軍事,有許多同志批評我。不管軍事,四年如斯矣。朝鮮戰爭以后,一切推給彭德懷同志。你們批評得對,你們越批評我就越為舒服。應該批評,三四年不管軍事,這是不好的。當然,這種“不管軍事”只是相對而言。
這與毛澤東的工作方法有關。毛澤東曾說過,他的工作方法常常是“單打一”,一個時期抓一兩件中心工作。1953年6月黨中央提出過渡時期總路線以后,隨之在全國實行了三大改造。毛澤東全身心地投入了這一偉大運動。在毛澤東看來,他領導中國革命幾十年,目標就是要建立一個實行公有制,沒有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社會,解放廣大人民,尤其是億萬貧苦農民群眾。毛澤東后來曾多次回憶說,1949年那樣大的勝利,并沒有使我高興。到1955年,等我看到有那么多的農民參加了合作社,接著私營工商業的改造,我開始高興了。毛澤東是一位對農民有著深厚感情的共產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理解這一點,就可以理解他為什么對三大改造那么專注了。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這是毛澤東的偉大功績。
他提出要有自己的航空母艦、核潛艇,又要求依靠手榴彈、黃色炸藥打現代化的戰爭。
建國之初,毛澤東就把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包括武器裝備建設的任務提到了全軍面前。最著名的是四大訓詞的發布。當時,毛澤東是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52年7月,毛澤東在給軍事學院的訓詞中就提出,由于客觀物質條件的變化,現在我們進入建軍的高級階段,這就是建設正規化、現代化國防部隊的階段,進入掌握現代技術階段。為此,他提出部隊要實行統一的指揮、統一的制度、統一的編制、統一的紀律、統一的訓練;要從教育訓練上來培養部隊的組織性、計劃性、準確性和紀律性。這就是現在我們軍隊中仍然常講的“五統四性”。第二年,也就是1953年,他在給總高級步校和軍事工程學院的訓詞中,對武器裝備和技術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他說;為了保衛祖國免受帝國主義者的侵略,依靠我們過去和較為落后的國內敵人作戰的裝備和技術是不夠的了,我們必須掌握最新的裝備和隨之而來的最新技術。他強調要培養大批能夠掌握和駕馭現代技術的人,我們的領導應該成為掌握現代軍事技術的模范。這一時期,他還提出“向蘇聯的軍事科學學習”和“把我軍建設成世界上第二支優良的現代化革命軍隊”的口號。1951年5月,毛澤東派總參謀長徐向前率中國兵工代表團赴蘇聯,臨行前交給他兩大任務,一是購買武器裝備;二是多搞點技術項目,發展自己的兵工廠。
尤其應該提出的是,毛澤東對發展我國的核工業一直給予了極大的關注。1955年,他就主持中央書記處會議,研究發展我國的原子能事業問題,并說,這件事總是要抓的,現在是時候了,該抓了。1958年,他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又指出,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我看有10年工夫完全可能。3年困難時期,有人主張放慢核武器的發展速度,有人主張停止搞導彈、原子彈等尖端武器。毛澤東則堅決主張把核武器的研制搞下去。1962年,他在有關部門關于核實驗的規劃上批示,要大力協同做好這種工作。為此,中央成立了由15人組成的以周恩來為主任的中央專門委員會,加強對原子武器的研究試驗工作。1964年,毛澤東還說,敵人有的,我們要有,敵人沒有的,我們也要有。原子彈要有,氫彈也要有。當然,毛澤東的發展核武器,是為了打破帝國主義的核訛詐和核壟斷,完全是一種防御性的措施,是為了制止帝國主義的核戰爭。正如他所明確表示的,搞起來嚇嚇人,壯壯膽,并不準備使用。
除了重視原子彈、氫彈外,對于空軍建設和海軍建設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建國以后,毛澤東對軍兵種建設十分重視,尤其是在建國之初,對如何建設海、空軍有過許多具體的指示和批示。比如,還在1949年的7月,毛澤東在給周恩來的信中即指出,我們必須準備攻臺灣的條件,因此,我們要有空軍。還指出,我空軍要壓倒敵人空軍,短期內,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擬可考慮派三四百人去遠方學習6個月至8個月,同時購買飛機100架左右,連同現有的空軍組成一個攻擊部隊掩護渡海。
同時須考慮一個條件,即在閩浙兩省建立飛機蔭蔽庫,即開掘大山洞藏飛機,如無此項條件,則飛機不能蔭蔽,亦不濟事。毛澤東還要周恩來就這些問題召有關同志“商酌”。這些意見是相當具體的了。此后,毛澤東關于空軍問題還有許多批示,大到作戰方針、作戰行動、領導機關的組織機構,小到空軍航校校址的選定、空軍地勤人員伙食標準。據不完全統計,僅從1949年至1953年,他批閱空軍請示報告達124件;為了補充空軍的武器裝備,1940年代末到1950年代初,就向斯大林、布爾加寧等蘇聯領導人發電報和信函達32次。對于海軍建設,毛澤東同樣傾注了大量心血。1952年2月,毛澤東到海軍機關視察,對蕭勁光說,今天,我來和你們商量一件事:現在抗美援朝需要飛機,我們打算集中外匯解決一下空軍的問題。原計劃再給你們海軍購買幾艘驅逐艦,幾十條魚雷快艇,但這樣外匯就不夠了,是不是先給空軍買飛機?你們要買的艦艇再往后推一推,怎么樣?你們是不是買點材料,自己造,打下個基礎。先造小艇,來得快,花錢不多,還可以積累經驗,把我們自己的造船工業逐漸搞起來。此后,他幾次到造船廠視察。1958年,毛澤東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又對蕭勁光說:“蕭勁光同志,我給你打保票,現在不行,搞海軍沒有鋼鐵,所以你還要等一下子,不用那么忙,但有希望,我們總是有希望的就是了。干十五年,就有很大的希望。”“到那時候,蕭勁光同志的愿望也就可以實現了。”也就在這次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一旦帝國主義向我發動侵略戰爭時,在打敗敵人進攻之后,要實施戰略反攻和戰略追擊,把侵略者趕回他們的本土,堅決、干凈、徹底、全部消滅之,解放那里的人民,以便使侵略戰爭永遠不再發生。為此,除了繼續加強陸軍和空軍的建設外,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大量造船,建立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后若干年內建設一支強大的海上戰斗力量。1959年10月,毛澤東針對蘇聯的技術封鎖,堅決指出:“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毛澤東為什么對發展核潛艇這樣重視呢?我想,這是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的重要體現。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內容之一,就是實行有限核威懾戰略。核潛艇是以核能為推進動力源的潛艇,分為戰略導彈潛艇和攻擊核潛艇,發達國家多注重發展前者。戰略導彈潛艇的任務是用于對陸上戰略目標實施襲擊。其威懾力是相當大的。一位熟悉海軍情況的同志告訴我,現代技術條件下的兩國交戰,即使一個國家打敗了,但只要還保留一艘核潛艇,就能把本錢撈回來,使自己走向復蘇。正當超級大國競相發展核力量,并將戰略核力量的主體逐漸由陸基轉向海基的時候,毛澤東以敏銳的戰略目光,看到了海上核力量在保衛國防和打破霸權主義海上核壟斷中的重要作用,所以他表示了堅決制造核潛艇的決心。根據這一思想,中央軍委對核潛艇工程實施了具體領導。通過全國上下的艱苦努力,1970年,我國第一艘攻擊核潛艇下水,4年后正式編入了海軍的戰斗序列。1982年10月,我國首次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試驗成功。第一艘核動力戰略導彈潛艇于1983年正式服役。從此,我國進入世界上僅有的幾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60年代以后毛澤東多次強調發揚我軍戰爭年代的革命傳統
60年代毛澤東在講軍隊現代化的同時,多次強調黃色炸藥、大炮的作用。比如,1964年他講,打仗,我還是寄希望于步兵。坦克我也不那么希望。黃色炸藥和大炮很頂事。有根據地、有手榴彈、炸藥、步槍、大炮,我們就放心了。所謂陸軍也不能靠裝甲車載運。像天安門檢閱那樣,一是橋梁不行,二是公路不行,還是靠兩條腿,靠馬燈,靠手榴彈、騎馬那些東西。毛澤東的這些談話,強調步兵和小米加步槍在革命戰爭中的作用,也就是強調發揚我軍戰爭年代的革命傳統。
它體現了毛澤東在復雜的國際形勢面前的一種革命氣概和戰略思想。進入60年代以后,中國面臨著一個嚴峻的國際形勢:美蘇兩霸爭奪激烈,特別是美國出兵越南北方,把戰火燒到了印度支那,燒到了中國的近鄰,美國飛機還不斷侵入中國云南、廣西和海南島上空,進行了以中國為假想敵的核戰爭演習;印度軍隊多次侵入中國領土,引起邊境武裝沖突,終于迫使我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自衛反擊作戰;臺灣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的活動十分猖狂,不斷在東南沿海地區進行武裝騷擾活動;蘇聯政府推行霸權主義,對我進行技術封鎖和核訛詐。在這種戰爭形勢面前,我們敢不敢打?用我們手中的武器能不能打贏反侵略戰爭?問題尖銳地擺在全軍將士和全中國人民面前。戰略上藐視敵人,這是毛澤東一貫的思想。毛澤東這時多次地強調小米加步槍也能戰勝現代化軍隊,其用意正在這里。
雖然如此,毛澤東從來沒有否認海軍、空軍和現代武器的作用。1975年,毛澤東已是垂暮之年,還對海軍政委蘇振華伸出大拇指說,我們的海軍要這樣大。海軍要搞好,使敵人怕。
誘敵深入和“不怕死人”
誘敵深入,是民主革命時期我軍以弱勝強,屢戰屢勝的一個重要戰法。新中國建立后,如何反擊侵略者,保衛國防,毛澤東在確定軍事戰略時,確實把誘敵深入作為戰略方針提了出來。還在建國初期,他就反對到處設防,主張把敵人放進來打。他主張。不論敵人從海上來,還是陸上來,應讓其登陸,誘其深入。我軍應位于縱深機動地區,聚而殲之,而不應到處修工事,擺成被動挨打的姿勢。他嚴厲地批評說,許多共產黨員打了二十幾年的仗,忽然把經驗都忘了,到處修工事,畏敵如虎。60年代中期,國際形勢比較緊張,面對如何打的問題,毛澤東又多次強調要誘敵深入。毛澤東是從這樣幾個方面考慮的:第一,中國海岸線一萬多公里,完全不讓敵人上岸不一定能辦得到,這里不能登陸,那里可以登陸;第二,政治上對我有利。敵人侵入到我國土之內,更加說明我進行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正義的戰爭一定能贏得全世界人民的支持。第三,敵人占領我城市和交通線,拉長了戰線,分散了兵力,正是背上了包袱;第四,我處于縱深機動位置,便于集中兵力,在運動中殲滅敵人。毛澤東生動地舉了古今中外的一些事例說明這一問題:姜太公釣魚不到,就是因為不給魚東西吃;五次反“圍剿”,不誘敵深入,以堡壘對堡壘,結果遭到失敗;斯大林御敵于國門之外,我從來就說不是好辦法,斯大林的教訓之一,就是分兵到處頂,不是誘敵深入。
對毛澤東誘敵深入的思想,一些人理解得并不全面,把它看成似乎是絕對的、一成不變的東西。其實,毛澤東的誘敵深入是有條件的,這就是小打在邊界上打,大打,讓出點地方來;毛澤東也不是任何時候都主張誘敵深入。1962年,蔣介石叫嚷“反攻大陸”,我東南沿海部隊實行緊急戰備,毛澤東根據我在經濟上暫時存在困難等情況,一反“誘敵深入”的傳統戰法,實行堅決頂,不讓敵人上來的作戰方針。1966年,毛澤東在同有關方面負責人談話時又指出,誘敵深入也可能不靈,要有兩手準備。這些說明,毛澤東用兵從來是根據不同情況,實行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他反對到處設防,但也不是不要設防,而是要重點設防,重點守備。他還具體指出,哪些地方要設防,哪些地方要重點設防。誘敵深入,也不是戰爭一開始就實行,而是要頂他半年,一年,要防止敵人長驅直入。他在1965年曾說,不管怎樣,我們不要學蔣介石那樣,讓日本人長驅直入,很快就打到南京、武漢、長沙;不要學斯大林那樣,讓希特勒長驅直人,一下就逼到莫斯科、列寧格勒城下,我們一定要搞幾道防線。總之,毛澤東的誘敵深入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而不是把它當成固定的公式。正如他在這一時期重新強調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一切依條件而定。“不怕死人”是針對帝國主義的戰爭訛詐和宣傳的。侵略者既然要發動戰爭,要把戰爭災難強加在我們頭上,怕,又有什么用呢?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毛澤東說,帝國主義一定要打,那么我們就得準備一切,要打就打,打了再建設。就是死了一半人也沒有什么可怕。他認為,這是極而言之。在整個宇宙史上來說,我就不相信那么悲觀。他相信人民最終是會取得勝利的。對于帝國主義的戰爭威脅,毛澤東表現了一種不怕鬼的氣概。毛澤東還常常從壞事可以變成好事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他說,緊張局勢除過有害的一面外,還可以調動人馬,調動落后階層,調動中間派起來奮斗。緊張局勢歸根到底于帝國主義不利。在帝國主義戰爭威脅面前,這是馬克思主義的回答,無可厚非。毛澤東并不是不要和平,相反,正如他所說,我國和世界各國人民都需要和平。渴望戰爭、不要和平的,僅僅是少數帝國主義國家中的某些依靠侵略發財的壟斷資本集團。我們要和一切愛好和平的國家加強團結,使帝國主義制造的緊張局勢和準備戰爭的陰謀徹底破產。
毛澤東建軍思想的優越性
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下,毛澤東自建軍之日起,就十分重視軍隊要在黨的領導之下,同軍閥主義、分散主義、宗派主義、鬧獨立性等種種錯誤傾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它的意義是非常深遠的。中國在近代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以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采取的是一種分裂剝削政策,不同的帝國主義各自在中國尋找一部分政治、軍事勢力作為自己的代表。這就決定了當時的中國必然是軍閥混戰。而廣大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又為他們實行封建割據創造了條件。因此,中國存在著軍閥主義、分散主義、宗派主義、鬧獨立性等思想的深厚土壤。這些思想必然要反映到人民軍隊的建設中來。就我軍的情況來說,其成員大多數來自農民,還有相當一部分人來自舊軍隊和地方武裝,有的原來就是“山大王”;其生活環境是長期戰斗在農村游擊戰爭環境,交通不便,處于分割狀態,而且一分割就是八、九年,一個根據地就好像是一個“山頭”。由此,在一部分同志中產生了盲目的山頭主義、小團體主義等錯誤傾向,危害著軍隊的團結統一。為了創建一支黨領導下的真正的人民軍隊,毛澤東對這些錯誤傾向進行了堅決的斗爭。古田會議,長征路上反張國燾的斗爭,延安整風中對宗派主義、山頭主義的批判,就是如此。建國后,封建的意識形態仍然會侵入軍隊中來,黨內、軍內仍然會出現鬧獨立性的現象,對此,毛澤東十分警惕。1954年反高饒的斗爭是在黨中央內進行的,但對軍隊的高級干部教育也很大。高崗進行陰謀活動的一個重要理論就是“軍黨論”。“文化大革命”使派性泛濫……當他發現了一些問題后,立即對此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了相應的措施。當時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就是一個重大的行動。軍隊是拿槍桿子的,軍隊在黨領導下的團結統一,對于保持社會的穩定,至關重要。所以,鄧小平一再告誡全軍,要發揚優良傳統,保持老紅軍本色。江澤民在十四大后的一次軍隊會議上,把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決反對宗派主義、山頭主義,自覺保持軍隊高度的團結統一,作為我軍的優良傳統再次提了出來。這是一件關系到軍隊建設的重大的戰略性問題。
艱苦奮斗是我軍在長期的革命戰爭中形成的一個優良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長期敵強我弱的態勢,長期艱難困苦的環境,使艱苦和犧牲無時無刻不伴隨著我軍。然而,我軍正是以“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豪邁氣概,不折不撓,頑強奮斗,為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解放,嘗盡人間的艱辛,千千萬萬的優秀指戰員倒在了征途上。沒有這種艱苦奮斗的精神,就不可能有中國革命的勝利。所以,毛澤東認為這是我軍的政治本色,是一種共產主義精神。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仍然強調要發揚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與他反腐敗思想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革命者勝利后,要防止李自成式農民革命悲劇的重演,保持黨的純潔,消除社會的陰暗面,以建設一個平等純潔的美好社會,是毛澤東的政治追求。圍繞著艱苦奮斗和反腐敗,毛澤東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思想,比如,關于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一刻也不要脫離群眾、滋生官僚主義的思想;關于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去監督黨的干部,反對黨內腐敗現象的思想,等。今天,反腐敗問題是廣大人民群眾乃至整個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重大問題,關系到我們的現代化事業能否健康地發展。繼承我黨我軍艱苦奮斗的優良傳統,深刻地領會毛澤東這一方面有價值的思想,無疑是很有意義的。
毛澤東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也是偉大的無產階級軍事家,這些都是被歷史證明并寫進了黨的歷史決議之中。50年代,毛澤東在會見外賓時給自己的經歷算了一筆帳,說:我們是打了22年仗,如果包括朝鮮戰爭3年,就是25年。我們這些人半輩子都耗費在打仗上了。的確,毛澤東的軍事才能是十分杰出的。他是集軍事統帥和軍事理論家于一身,是當今世界公認的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毛澤東戰爭指揮藝術的活的靈魂,就在于他一切從變化著的客觀實際出發,從來不拘守任何條條、教義。正因如此,60年代,他又多次說過這樣的話,打仗并沒有什么神秘,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么戰略戰術,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這四句話。建國后幾十年中,他參與領導的幾次邊境自衛反擊作戰等,都打得很成功。他在警惕地保衛國家安全方面的成就舉世公認。
毛澤東軍隊建設的大思路
毛澤東關于軍隊建設的大思路,就其基本出發點來看,可以歸納為三個方面:
一是警惕帝國主義的侵略,保衛國家的安全和全體人民的和平勞動,這是毛澤東思考軍隊建設問題時貫徹始終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二是履行國際主義的義務。按照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后解放無產階級自己。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這一原理的堅定信仰者和堅決實行者。正如他在闡明自己的思想時所說,我們是搞革命的,一個是國內要革命,國際上也希望推翻帝國主義。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三是把人民軍隊作為實現理想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毛澤東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追求者;他一生為之奮斗的是中國人民和世界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是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在中國和全世界的實現。當他為實現這一理想目標而努力奮斗的時候,他對人民軍隊的重要性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60年代初,面對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他提出,我們以前是靠解放軍,以后仍然要靠解放軍。他關于全國學解放軍的指示信,關于“五七”指示,都是他這一思想的生動體現。從這一思路出發,他從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對軍隊建設提出了一系列主張。
軍事工作和軍事斗爭的思想主要是:必須建設一支從單一兵種到諸軍兵種合成的現代化的革命軍隊:實行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實行把保衛國防和支援鄰國反侵略戰爭結合起來的作戰任務。
在政治建設方面,他始終堅持在民主革命時期提出和確立的一系列正確的建軍原則,他始終堅持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這一根本原則,強調人民軍隊要堅決執行紀律。堅持了這些正確的建軍原則,也就堅持了軍隊是黨的軍隊、人民軍隊的性質。
1993年6月于軍科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55fe3e0102drvf.ht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