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瓦解
在冷戰的歲月里,對杜魯門政府及其反國際共產主義的盟友來說,1948年最終被證明是一個多事之秋。在亞洲,毛澤東領導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東北——滿洲——和東部取得了決定性的軍事勝利,必然會占領國家的經濟要塞上海和國民政府首都南京,并且美國支持的國民黨蔣介石政權也必然會滅亡。不久,“失去中國”的喊聲將會響徹國會,從而使美國政府陷入窘境。
然而,南斯拉夫由于嚴重偏離正統政策而被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開除或多或少地緩解了東方的壞消息。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是一個由斯大林所掌控的蘇聯陣營組織。南斯拉夫被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開除的消息讓杜魯門政府大吃一驚,因為這首次表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磐石由于挑戰斯大林的權威而出現了裂縫。此外,鐵托對斯大林的蔑視表明中國新生的共產主義政權也會出現類似的可能:中國的毛澤東將會成為新的鐵托。
美國處理對華事務的高級官員——包括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在內——竭力主張,美國政府應該試圖加劇中國共產黨內部的分歧。他們認為,鐵托的背叛是美國分裂中國和蘇聯的“絕佳機會”。事實上,自從鐵托在1948年被開除出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以來,美國的決策者關注的一直是努力制造共產主義巨人之間的分裂。
就鐵托本人來說,他為了獲得金融和軍事上的援助而與西方培養了良好的關系。一個共產主義國家首次嘗試了被稱為“市場社會主義”的新經濟政策。這一改革包括把所有國有企業以社會所有制的形式轉交給工人和共產黨退出對企業的政治經濟參與。此外,南斯拉夫成為關貿總協定(GATT)的成員國之一,并且得到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大量貸款。因此,拋棄傳統社會主義的實踐,再加上一定數量的外國投資和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貸款的行為,徹底改變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國家自力更生的特點,并且為后一代人播下了南斯拉夫聯邦災難性瓦解的種子。
對美國來說,鐵托對共產主義陣營的背叛再次提供了一個挑戰蘇聯領導地位的有利機會。為了支持鐵托,杜魯門總統逐步地要求國會增加對南斯拉夫的金融援助,因為這會“有助于維護北大西洋地區的和平與安全”,并且“北大西洋地區的和平和安全對美國的安全來說至關重要”。以后的歷屆政府尤其是艾森豪威爾總統維持了這種對南斯拉夫的經濟和軍事援助。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國務卿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宣稱,美國將會“擊退”鐵幕,并把東歐“被監禁的人民”解放出來。到這時,美國已經向南斯拉夫提供了15億美元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這在當時是一筆巨大的開支。按照杜勒斯的觀點,南斯拉夫應該成為“蘇聯衛星政權的永久暗示,充當那些政權和蘇聯領導人的壓力點。”
由于西方的經濟和軍事援助,南斯拉夫出現了一個相對穩定和平的時期。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南斯拉夫GDP的平均增長率達到6.1%。南斯拉夫被稱為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因為其住房、醫療、教育和兒童保育都是免費的,人口識字率達到91%,并且人均壽命達到72歲。“公民人均收入每年達到3000美元(按照1980年的美元價格),每個月都有一次帶薪休假,并且如果需要的話每年還有產假。對工人的尊重是政府和社會的核心關切。”
不幸的是,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石油動蕩和美元回流改變了南斯拉夫的經濟狀況。漢華銀行(Manufacturers Hanover)制定的借款方案使所有發展中國家以高于倫敦銀行同業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LIBOR)的特別價格進行借貸。盡管這是一個有利的銀行同業拆放利率,但它隨著紐約和倫敦的短期利率波動。由于1979年6月撒切爾政府和美聯儲主席保羅?沃爾克(Paul Volcker)開始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1980年利率突然從7%增至20%。這種前所未有的高利率導致工業化國家的經濟陷入低迷,進而使墨西哥和南斯拉夫等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出口價格下降到非常低的水平。出口收入的下降加上高昂的債務服務成本導致了“第三世界的債務危機”。
在鐵托與斯大林決裂的四十多年里,美國和西方一直向南斯拉夫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南斯拉夫也一直被視為反共產主義的基地。然而,由于蘇聯帝國在20世紀80年代的解體,華盛頓也改變了對南斯拉夫的態度。如今,華盛頓不再關心南斯拉夫的發展模式,并且也不再需要一個反蘇的緩沖國。南斯拉夫即成為拆解的對象。威廉?恩達爾指出:
早在蘇聯成為美國造的經濟“休克療法”的對象之前,巴爾干地區就已經成為美國干涉的獵物。破壞南斯拉夫經濟模式的重要意義是美國早期關注南斯拉夫的主要原因。隨著20世紀90年代中期形勢的變化,由于中亞在潛在石油來源上的戰略地位,南斯拉夫對美國來說變得越來越重要。
因此,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即在鐵托去世后不久,國際債權人就馬上對南斯拉夫經濟進行了第一輪的重組。隨之而來的是經濟增長的放慢、外債的增長、貨幣的貶值和高位的通貨膨脹,最終導致南斯拉夫人民平均生活水平的下降。
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由于南斯拉夫的經濟慢慢步入低迷狀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進一步開出了許多令人痛苦的經濟處方”。結果,南斯拉夫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多年來一直維持負增長。此外,經濟重組協定“也進一步削弱了南斯拉夫聯邦的各種制度,導致貝爾格萊德同各共和國政府和自治省之間的政治分裂”。
南斯拉夫的社會主義企業被拆解和私有化,并且外國資本也被允許投資南斯拉夫的企業以及銀行、保險和服務部門。外國資本以非常低的賬面價格和貶值的當地貨幣購買了南斯拉夫的大部分企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提出的改革要求凍結工業部門的債務,導致商業部門的大面積破產,從而使債權人可以把它們的貸款變成控股股份。在破產的過程中,工人在沒有得到任何解雇金的情況下被解雇。“由于企業的破產,失業四處蔓延,導致人民中間出現了絕望和無助的氛圍。”
由于貿易規則的自由化和國內工業的破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資助的進口商品如同洪水般涌入南斯拉夫的國內市場。這進一步加劇了國家的債務負擔,并且“加速了國內生產商在國內市場上被取代和排擠的速度”。
1990年開始的“休克療法”進一步加劇了通貨膨脹,并且實際工資在6個月內下降了41%。聯邦政府削減了社會項目,也消除了對各個共和國的轉移支付。這些措施“引發了由于經濟因素和民族分裂而產生的分離主義趨勢,實際上造成了各個共和國事實上的獨立”。
到1990年,南斯拉夫的分崩離析即將來臨。在弗拉尼奧?圖季曼領導下,由于得到了德國的強大支持,克羅地亞宣布獨立。“德國在它的盟友中尋求放手干的權力,‘以便追求對整個中歐的支配’”。隨著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凍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對南斯拉夫所有信貸的法律,南斯拉夫的解體變成了既成事實。美國的這項法律規定,南斯拉夫“只有在支持獨立的選舉程序和選舉之后,各個共和國才能繼續獲得任何進一步的援助”。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同斯大林在共產主義的不同道路上發生爭論之后,正是鐵托接受了最終導致南斯拉夫滅亡的西方貸款。這種行為導致了大規模的失業、貧困、種族沖突和不必要的流血死亡,最終造成了國家的消亡。南斯拉夫的滅亡并不是通過軍事手段,而純粹是通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所實施的金融操控和國際基金組織的議程。
作 者: 馬耀邦
出 版 社: 當代中國出版社
ISBN 碼: 9787801709134
出版時間: 2010-7
http://book.wyzxsx.com/goods.php?id=312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