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革命之不斷的失敗,雖然損害了人民的信心和利益,卻大大加強了中國官僚集團的力量。另一方面,文革失敗的內因,首先在于力量對比懸殊,以毛的聲威,也只能請老干部在對造反派反攻倒算時“高抬貴手”。
還有同樣重要的事,就是革命的群眾深刻的心理變化。當巴貝夫從阿拜葉監獄出來時,也很奇怪巴黎的英雄民眾怎么變得如此沉默。這沒什么奇怪的。革命是一種消耗人類能力(個人的和集體的)的事情,它能使人的膽色消失,能使意識發生動搖,品格消磨殆盡。當世界革命的曙光漸漸消退,群眾的信心動搖了,不相信情勢可以因一次新的斗爭而改變。同時官僚集團卻宣布說:“革命已經夠了!我們現在有權利休息一下。”這種休息的福音,得到了官僚集團和造反派中的新既得利益者的支持,也在疲乏了的工人之中得到應和,在農民群眾之中得到更大的應和,左派孤立了。
但是,為什么四人幫最后會落到小幫派的地步,以至一槍沒發就被人關起來了呢?這能夠單純地歸咎于世界革命的退潮和人民群眾的疲勞嗎?不能!
文革以平等為號召,才吸引了民眾的積極參與,而文革中起家的造反派頭頭,卻成為了新的既得利益集團,在文革中以更快的速度腐化了。他們篡奪了文化革命的相當一部分成果,鎮壓了文化革命中的紅衛兵和造反派。
林彪雖然屬于左派陣營,但壓根就沒明白毛的思想,他只是在歷次政治斗爭中學會了緊跟毛。他看到毛和劉發生了嚴重沖突就按照歷來的經驗教訓堅決地站到毛一邊。為什么會發生沖突、文化革命究竟要解決什么矛盾他根本不理解。他看到劉鄧在準備政變,于是作了個政變和反政變的報告。這個報告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任何社會都存在著政變和反政變的矛盾,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還是資本主義道路才是文化革命所要解決的問題。林彪作為可能的接班人卻不懂這一些,所以毛在給江青的信里表示很不安。局勢一定,他跟毛的分歧就越來越大。在劉已經打倒,九大以后,他就認為應該把劉的那套全部恢復起來,為此寫出了“悠悠萬事,為此為大,克己復禮”。林彪集團就其本質來說還是屬于第三代資產階級。五七一工程紀要就是最好的證據,這一反革命的綱領全面地否定第一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否定當時的生產力在文化大革命推動下正在飛速發展,要把文化革命打倒的反動階級重新扶起來,他滿腦子的“克已復禮”,借“五一六”打擊左派的事也是他干的。林彪跟劉鄧的矛盾應視為第三代資產階級內部軍功集團與文官集團的矛盾。
張春橋、姚文元、王洪文所代表的也是一伙新貴,文化革命中,上海的工人是主力軍,紅衛兵是先鋒。革命成功了,革命派卻被打下去了!張春橋他們成了新貴,既然有了權有了勢,自然不要革命了,所以他到上海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革命者打下去,就像蔣介石那樣需要發動四·一二政變。革命的組織必須全部摧殘,工總司大旗不能倒就改造。文化革命不搞他們就上不了臺,但絕不允許再有群眾造反,于是凡是描寫文化革命的文藝作品統統都冠以“寫真實論”的罪名打下去。這一切都為他們自己垮臺創造了條件。到他們感到威脅需要重新呼吁文化革命時,已經來不及了,也沒有什么人聽他們了。
馬克思認為物質決定精神,但是當時文革左派的理論則認為精神決定物質。林彪說,思想是原子彈,只要掌握了毛思想,飯可以不吃,覺可以不睡,他認為人的精神能量是無限巨大的。但恩格斯說,馬克思一生最大的發現就是發現人要吃飯是第一位的,首先人要吃飯,要生存。為了吃飯,人類必須進行物質的生產活動。因此物質生產方式決定一切,它的改變方造成社會上層建筑的變動。因此經濟活動決定著社會生活的一切方面。 恩格斯認為這個道理是馬克思在科學上的一項意義最重大的發現。馬克思說過:“思想一旦離開(物質的)利益,就一定會使自己出丑。”(《列寧全集》38卷第15頁引。)中國明代有一位大哲學家叫王艮,他也曾經說過,“百姓日用即道”,就是百姓日用就是道,所以,吃飯睡覺、生孩子就階級斗爭。離開這個談階級斗爭,要么是騙人,要么是糊涂。
毛開始選了王洪文,后來看出來他變了,也對張春橋有所警惕。在盛傳林彪認為毛要培養張春橋為接班人時,毛并沒有讓他當接班人。后來也并沒有讓他當總理,而是寧可讓華國峰當總理,還讓華當了第一副主席。華國鋒、汪東興等文革新貴權迷心竅,在毛死后,以政變形勢抓四人幫,整造反派,讓鄧上臺。他們以為整左派就能夠得到官僚集團的認同,結果只也為他們垮臺創造了條件。他們和四人幫一樣,嚴格說來也只是第四代資產階級。他們取代劉鄧篡奪權力對于人民革命來說是一個反動倒退,但是社會總的來說還是進了一步。(華國鋒原以為解放了鄧,鄧就會對他感激涕零,甚至還為《天安門詩抄》填詞,最后就被鄧打了下去。鄧也非常大方地給資本家“落實政策”,以為資本家會感謝自己,結果資本家們說:“如果不是共產黨,這些錢那么多年來早就翻出多少利息來了”)
在文化革命取得了勝利的九大,毛就說過,過幾年以后還要革命,后來還多次說“七八年就要來一次文化革命”。如果沒有新的資產階級發生,哪兒還會需要新的無產階級革命呢?我們不能想象,以后新的文化革命僅僅是把劉鄧代表的走資派再揪斗一番。四清運動和文化革命中,劉鄧就是企圖把老的地富反壞右、資產階級揪斗一番,再把一批無辜的或有些小問題的群眾打擊一番就混過關。
毛說:“我黨真懂馬列的不多。”這不是說劉鄧、林彪、張春橋這些人都不是馬克思主義者,都是資產階級民主派。有些人原來是真誠地信仰馬列主義的,并且為革命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復雜的歷史條件和地位的變化造成了他們的實踐變化,實踐的變化又造成了思想的變化,他們也就墮落了,甚至成了人民的剝削者和壓迫者。
哪一次革命不是如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克倫威爾在革命勝利之后就鎮壓了革命左派掘地派,自己最后被鞭尸揚灰。法國大革命先后三次反復,羅伯斯庇爾不也是在革命隊伍內拉一派打一派削弱了革命力量,他把艾貝爾送上斷頭臺后不久自己也被送上了斷頭臺。國民黨、蔣介石一開始不也是要革命的嗎?
歷史上每一次革命,其后總跟著反動,或甚至于反革命。這是因為,不管什么革命,都無法將矛盾全部解決掉。毛就經常說:“沒有矛盾不成世界”。革命也解決了當前的主要矛盾,然而作為將來矛盾的萌芽不僅不會消滅掉,反而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擴大,成為新的條件下新的主要矛盾。
革命勝利了,勝利果實卻落入革命的新貴手里,革命派卻被打下去了!新貴代替了舊貴,人民依然受剝削!不到新的生產關系發揮出它全部的優越性,總不會退出歷史舞臺的!
這些反動或反革命往往奪走了人民所得的大部份勝利品。但是,革命永遠不會退回原來的起點。因為每次革命都推翻了已完全腐敗沒落的剝削階級的統治,解決了生產關系、上層建筑和人們思想意識中,已經嚴重地阻礙社會和生產力發展的那一部分矛盾。從而推動了社會和生產力的大發展。
文革結束后,新資產階級隨著文革帶來的生產力的大發展而發展,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腐朽,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即使還能太平幾年,到了一定時候總會發生第二次革命,當然,不會叫做文化大革命了。精英們妄圖“告別革命”,但革命總會革到他們頭上,這就是所謂“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但到了那時,在人民革命中第三批走資派又會冒了出來,一方面他們也會出來鎮壓革命人民,篡奪一部分權力,另一方面和已經腐朽的第二批走資派又是有矛盾的,并帶有一定的進步性,這使他們也是一時打不倒的,并隨著生產力的再一次大發展而發展,也隨著生產力的再一次大發展而腐朽,然后也成了社會的主要矛盾,并企圖奪取全部政權,到了適當時機又會發生第三次革命,歷史一貫如此!
國史亂彈之四:文革左派為什么會失敗
http://show.cacbo.com/space.php?uid=404&do=blog&id=2499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