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也是我們的萬世師表!(9)
——亂讀隨抄之九
馬望野
================================
++++++++++++++++++++++++++++++++
[G]“好,我就要你這句話。”(1-19)
++++++++++++++++++++++++++++++++
(G1)“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
1954年8月,錢學森在送鄭哲敏回國時,曾談到大家回國后能做什么,鄭哲敏至今記憶猶新:“錢老當時說,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我后來想一想,他就是抱著這樣一個思想來為國家搞火箭搞航天的。國家需要他來從事航天工作。他傾心盡力把自己奉獻給了國家。”
(本報記者 趙永新 余建斌 楊雪梅 趙亞輝:《 科學巨星 教育大家》,《人民日報》2009年11月1日)
(G2)“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作準備”
他曾經回憶說:“我從1935年去美國,1955年回國,在美國呆了整整20年。這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日后回到祖國能為人民做點事。”
(章功:《他的偉大源于愛國》,《環球人物》2009年11月/上)
(G3)“因為我是中國人”
關于自己的傳奇,錢學森對子女只字不提。多年后,他曾回憶說:“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后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做點事,因為我是中國人。”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白瑞雪:《大師的遺產——記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生前身后事》,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北京日報》2009年11月11日)
(G4)陳賡:“好,我就要你這句話。”
1955年11月25日,剛剛歸國不久的錢學森同志,便來到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陳賡院長清晨從北京乘專機趕來迎接。陳賡說:“我們軍事工程學院打開大門來歡迎錢學森先生,對于錢先生來說我們沒有什么密要保的。”陳賡一直陪同錢學森參觀。當看到一個非常簡陋而又原始的固體燃料火箭試驗裝置時,陳賡大將問:“錢先生,您看我們能不能自己造出火箭、導彈來?”錢學森說:“有什么不能的,外國人能造出來的,我們中國同樣能造得出來,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不成!”陳賡興奮地握住錢學森的手說:“好,我就要你這句話。”錢學森后來才知道,陳賡當時是帶著國防部長彭德懷的指示來專門請教他的。
當天晚上,陳賡院長宴請他時,錢學森說:“短短3年,就建成了這樣一所恢弘而先進的大學,開設了如此眾多的尖端專業,這在世界上也是一個奇跡。將來中國的軍事科學專門人才,主要靠軍事工程學院輸送了。”
(張育林 徐一天:《錢學森與國防科技大學的建設發展 》,《人民日報 》2009年11月19日 作者系國防科學技術大學校長、政治委員)
(G5)“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
錢學森回國4個月后,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機構國防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擔任院長。對此錢學森回憶說——我回國搞導彈,第一個跟我說這事的是陳賡大將。1955年秋末冬初,我回到祖國不久,在科學院工作。科學院領導說:“你剛回來先去看看中國的工業吧,中國工業最好的是東北。”我說東北我還沒有去過,就這樣到東北去學習。后來轉來轉去到了哈爾濱,在哈爾濱安排我跟軍事工程學院的院長陳賡大將見面。陳賡接見了我,還吃了晚飯。陳賡問我:“中國人能不能搞導彈?”我說:“為什么不能搞?難道中國人比外國人矮一截?”陳賡大將說:“好!”后來,大概是星期六晚上,葉帥、陳賡他們去找總理。談話完了以后,總理交給我一個任務,叫我寫個意見——如何組織一個研究機構?后來我寫了一個意見,又在西花廳開了一次會,就決定搞導彈了。那天,我在總理那兒吃了一頓午飯,桌上有蒸雞蛋,總理還特意身了一勺給我。”
(《錢學森病逝:中國痛失“五個師”》,見《作家文摘》2009/11/03,本報綜合《廣州日報》、《南方都市報》、《第一財經日報》等報道)
(G6)“要這么多蘇聯專家干什么?”
后來有一個機會,請錢先生去東北工業區考察,他去了幾個月。當時國防工業領域的專家,都是“蘇聯專家”。考察過程中,錢先生說:“這些事情我們也能做,要這么多蘇聯專家干什么?”陪同的一位同志聽到此話,非常緊張,但又不敢不匯報。錢先生的話被中央知道后,領導很高興,說就等著他這句話呢。當時正值中蘇關系緊張的時刻,錢先生回京后立即被陳賡接見,陳賡將軍說,他代表彭德懷接見錢先生,邀請他出任國防工業部第五研究分院院長。
(黃祺:《立體的錢學森》,《新民周刊》2009年43期)
(G7)彭德懷沖著護士嚷道:“我要出院!”
錢先生回京后,陳賡邀請他一道去醫院看望病中的彭德懷。彭德懷在病床上一握住錢先生的手就問:“錢先生,請您實話告訴我,中國能不能馬上著手搞導彈?”錢先生說:“當然可以。”彭德懷又問:“我們現有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到底夠不夠呢?”錢先生說:“我認為沒問題。”彭德懷說:“我希望您盡快把這件事干起來!國家現在還很窮,但我們一定想方設法無條件地支持您!”說完,竟從病床上爬起,沖著護士嚷道:“我要出院!”
(李鳴生:《錢先生》,見《文藝報》2009/11/10)
(G8)希望以后搞導彈合作愉快
當晚陳賡為錢先生私設了小宴,胡子將軍王震和總裝備部部長萬毅作陪。陳賡向錢先生敬酒:“王震和萬毅兩位將軍都是導彈迷,對錢先生研究的導彈非常關心。今天我請大家相聚一起,希望以后搞導彈合作愉快。”錢先生說:“等我們搞出了導彈,接著就可以搞一級火箭、二級火箭、三級火箭了!”兩位“導彈迷”急忙舉杯向錢先生頻頻敬酒:“太好了!太好了!”
(李鳴生:《錢先生》,見《文藝報》2009/11/10)
(G9)周恩來:“當然越快越好。。。。。。”
一周后,葉劍英元帥宴請錢先生夫婦,陳賡作陪。席間,元帥、將軍、科學家,彼此氣氛融洽,相見恨晚。酒過三巡,葉劍英談起中國的國防、導彈,話語中有幾分焦急,也有幾分無奈。
錢先生說:“導彈技術是衛星發展的基礎,一旦發展起來,將來既可用于空間探索,也可用于軍事打擊。美國已經在發展原子彈和導彈結合的技術了,這種發射核彈頭的導彈一旦發射出去,輕而易舉便可摧毀一座城市。我們確實應該抓緊干起來!”葉劍英說:“這件事我看應該盡快報告總理為好。”陳賡說:“今晚是周末,總理在參加舞會。干脆,我們現在就去找總理匯報如何?”葉劍英放下酒杯說:“我看可以。現在就走。”于是月光下、晚風里,三人以步當車,一路暢談,不知不覺便來到三座門小禮堂前。秘書走近周恩來身邊,耳語了幾句,周恩來當即步出舞廳。周恩來一見錢先生,便熱情地伸過手去,滿臉笑容地說:“錢先生,你這一回來呀,我們的導彈就有希望了!聽說美國海軍部次長金布爾說你值五個石,我看不止,至少值五個軍!”眾人來到休息室。錢先生談了有關導彈的初步設想;周恩來表態:“錢先生,導彈這東西我們遲早是要搞的,當然越快越好,但也得由中央討論決定。我看這樣吧,你最好寫個書面的東西,我先向主席匯報一下。”
(李鳴生:《錢先生》,見《文藝報》2009/11/10)
錢學森:也是我們的萬世師表!(10)
——亂讀隨抄之九
馬望野
================================
(G10)研制導彈更現實一些
1956年,有人提出,應該把制造飛機作為最重要的建設任務,但錢先生不同意這個想法。他干這個的,他很懂,他說飛機和導彈都要發展,但現在研制飛機,我們還沒有這個能力,研制導彈更現實一些,應該先發展導彈。
(黃祺:《立體的錢學森》,《新民周刊》2009年43期)
(G11)“困難就像老鼠,聽見腳步聲就嚇跑了嗎。。。。。。”
媒體曾經刊載聶榮臻和錢學森探討研制一種導彈的對話。聶榮臻問:“造它,你有把握嗎?”錢學森說:“就看這次去蘇聯的結果了,只要他們肯提供有關的設備和火箭樣品,保證能行。”聶榮臻問:“你覺得有什么困難嗎?”錢學森回答:“不是說,困難就像老鼠,聽見腳步聲就嚇跑了嗎。。。。。。”
(黃祺應琛:《傳奇錢學森》,《新民周刊》2009年第43期)
(G12)他非常佩服毛澤東
錢先生的第一任秘書張可文說,錢先生在美國受到5年的迫害,有嚴重的反美情緒,所以,他非常佩服毛澤東,只有毛澤東敢跟美國對著干。我們都沒有錢先生這樣的經歷,我們不能體會他的心情,他因為反美,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對毛澤東無限服從,也許是可以理解的。
(黃祺:《立體的錢學森》,《新民周刊》2009年43期)
(G13)毛澤東:“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
錢學森的一生也有幸經歷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幾乎所有的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而他與幾代國家最高領導人之間的故事至今都廣為流傳。1956年,毛澤東對錢學森說道,“聽說美國人把你當成5個師呢!我看呀,對我們說來,你比5個師的力量大多啦!”從此,錢學森一人能抵美國5個師的故事傳遍了大江南北。
(毛豫揚:《從錢學森拒絕胡耀邦的建議說起······》,見《強國博客》2009-11-04)
(G14)毛澤東“只狠狠地說了一個字:搞!”
不久,錢先生撰寫的關于發展導彈的意見書便擺在周總理的辦公桌上。時間是1956年2月8日上午。周總理看后作了批示,接著由國防部長彭德懷和軍委秘書長黃克誠邀請十未老帥開會討論。會上,十位元帥一致表態:堅決同意搞導彈!會后彭德懷向周恩來匯報,周恩來再向毛澤東匯報。據說,毛澤東聽完匯報后,滅掉煙頭,只狠狠地說了一個字:搞!
(李鳴生:《錢先生》,見《文藝報》2009/11/10)
(G15)在北京西郊空軍466醫院食堂里
1956年初,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是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根據他的建議,成立了導彈、航空科學研究的領導機構——航空工業委員會,并被任命為委員。這年的10月8日,在北京西郊空軍466醫院食堂里,由錢學森任院長的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
(《錢學森的“四心”境界》,《人物周報》2009/11/16,根據《國際先驅導報》、《半月選讀》等綜合整理)
(G16)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1958年初的一天晚上,錢學森來到北太平莊12號樓張勁夫家里,鄭重提出了入黨的要求。隨后,在杜潤生和楊剛毅兩位老黨員介紹之下,科學院黨組批準了他的入黨申請,錢學森從此也就成為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
(梁東元:《錢學森婉拒胡耀邦建議:“我不宜出訪美國”》,《文學藝術報》2009/11/17,摘自《南方周末》)
(G17)他已悄然離開指控中心……
錢學森在試驗基地一待就是一兩個月。他身邊帶著一本《工作手冊》,詳細記錄每次試驗的具體情況。大大小小的異常、故障被列成表格,已經解決的注上“已換”“可用”;尚未解決、落實的,就用紅筆作個星號。
1960年8月,蘇聯撤走全部援華專家。然而,僅僅半個月后,中國就用蘇聯專家認為不合格的中國產燃料,第一次在自己的國土上成功發射了一枚蘇制導彈。
1964年6月,我國成功發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導彈。4個月后,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就在西方世界嘲笑中國“有彈無槍”時,錢學森和同事們又加緊進行原子彈與導彈的結合工作。1966年10月,導彈核武器發射試驗成功進行。
1970年4月,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當毛澤東向錢學森表示祝賀時,人們卻發現他已悄然離開指控中心……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白瑞雪:《大師的遺產——記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生前身后事》,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北京日報》2009年11月11日)
(G18)毛澤東接著又說:“他不要稿費,私事不坐車,這很好嘛!”
1964年10月16日,在錢學森和眾多科技人員的努力下,中國成功試爆了第一顆原子彈!毛澤東對此十分高興,決定破例舉辦一次慶功宴。宴會前,工作人員擬定了一份座席名單給毛澤東審定。他看過后,鄭重地用鉛筆將錢學森的名字從另外一桌劃到自己那桌的名單上,而且就讓錢學森緊挨自己坐。宴會開始后,毛澤東笑著對大家說:“今天,請各位來敘一敘,主要是因為我們的原子彈爆炸了,我們的火箭試驗成功了,我們中國人在世界上說話,更有底氣了!”然后,他話鋒一轉,指著錢學森,風趣地說:“我現在特別向在座的諸位介紹一下我們的錢學森同志,他是我們的幾個王呢!什么王?‘工程控制論王’、‘火箭王’!他這個王用工程控制論一發號令,我們的火箭就上天,所以各位想上天,就找我們的‘工程控制論王’和‘火箭王’錢學森同志!”毛澤東接著又說:“這位‘工程控制論王’也給我們作出另一個榜樣呢!他不要稿費,私事不坐車,這很好嘛!”
(白菊梅:《毛澤東請他坐在身邊》,《環球人物》2009年11月/上)
(G19)“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是不行的”
錢學森說,我們體會,中國在那樣一個工業、技術基礎都很薄弱的情況下搞“兩彈”,沒有社會主義制度是不行的,那就是黨中央、毛主席一聲號令,沒二話,我們就干,而直接領導者、組織者就是周恩來總理和聶帥。
錢學森回憶,那時中央專委的決定,要哪一個單位辦一件什么事,那是沒二話的。決定也很簡單:中央專委哪次哪次會議,決定要你單位辦什么什么,限什么時間完成。。。。。。也不說為什么,這就是命令!中央專委的同志拿去,把領導找來,命令一宣讀,那就得照辦啊!好多協作都是這樣辦的。有時候鐵路運輸要車輛,一道命令,車就發出來了。沒這套怎么行呢?千軍萬馬的事,原子彈要爆炸,導彈要發射了,到時候大家不齊心怎么行呢?當然,現在我們國家正在進行一系列體制改革,什么都用指令是不行的,但可以搞合同嘛!那也是合同說到的就要做到的呀。
曾經一段時間有那么一些誤解,認為搞“兩彈” 是個錯誤,花那么多錢,沒用來發展生產。這還不是個別人的意見。對此,錢學森總是解釋說:“不是這樣的。首先,我們搞‘兩彈’花錢比外國少,我們有黨的領導,具體就是周恩來總理和聶帥在領導我們。再就是中國科技人員的優秀品質,所以完成了這個任務,損失最小,花費最少。”錢學森說,,當然,也不能說我們沒有錯誤,也不是說一點冤枉錢也沒花。中國的工業、科技那樣落后,我還算是在國外接觸了一點火箭、導彈的,但是一知半解。所以說不是沒有犯錯誤,不能說一點錢沒浪費,這是學費。但是總的看要比國外好的多,原因就是上面講的兩個方面。錢學森還說:“你說不該搞,那好,如果不搞,沒有原子彈、導彈、人造衛星,那中國是什么地位?你要搞經濟建設也不可能,因為沒有那樣的和平環境。”
(梁東元:《錢學森婉拒胡耀邦建議:“我不宜出訪美國”》,《文學藝術報》2009/11/17,摘自《南方周末》)
錢學森:也是我們的萬世師表!(11)
——亂讀隨抄之九
馬望野
================================
++++++++++++++++++++++++++++++++++++++
[H]“你們加在一起貢獻當然更大!”(1-55)
++++++++++++++++++++++++++++++++++++++
(H1)誰也不知道導彈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東西
1956年2月,錢學森向國務院提交《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第一次系統地提出了發展我國航天技術的建議,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制定了重要的實施方案。
半年后,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院——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錢學森出任院長。成立儀式一結束,錢學森向100多名大學畢業生開講《導彈概論》。
“那個時候,除了院長,誰也不知道導彈究竟是個什么樣的東西。”航天專家、原神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回憶說,“我們想,這么大的科學家怎么給我們上啟蒙課啊?錢老說,搞航天不是靠一兩個人就能搞起來,而是需要一大批人才。”
若干年后,“導彈掃盲班”里的大學生們成為中國航天的領軍人物。
(新華社記者李清華白瑞雪:《大師的遺產——記人民科學家錢學森的生前身后事》,新華社北京11月10日電《北京日報》2009年11月11日)
(H2)擔任系主任不是掛名
“ 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中科大力學系第一屆畢業生張瑜:錢學森擔任系主任不是掛名。從課程設置到教學計劃,他都抓得非常具體、非常用心。錢先生講課的條理特別清楚、語言很精辟,講義講完給學術助手,馬上就能出本書。”
(本報記者趙喜濱于 建:《錢學圖譜[1911-2009]》, 見《北京晚報》2009/11/06)
(H3)舍不得擦掉錢老的粉筆字
曾任中科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的王柏懿介紹,錢學森給他們講課的時候,聲音洪亮,三塊大黑板一直寫下去,學生們都舍不得擦,聽他講課是一種享受。
(本報記者李華良雷嘉:《數萬人昨送別錢學森》,《北京青年報》2009/11/07)
(H4)我國的航天工作也沒有超過他當年課上所描述的框架
“中科院力學所前書記、曾是錢學森所帶的第二屆學生肖林奎:錢學森上課聲音洪亮、邏輯清晰、深入淺出、肢體語言豐富,而且理論功底深厚,直到現在,我國的航天工作也沒有超過他當年課上所描述的框架。”
(本報記者趙喜濱于 建:《錢學圖譜[1911-2009]》, 見《北京晚報》2009/11/06)
(H5)把11500元捐給科大用來買計算尺
“錢學森先生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科學家。有幸的是,在他組建并擔任科大力學系系主任期間,我作為第一屆畢業生有機會聆聽了他四年的教誨。”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張瑜是中國科技大學力學系1958級學生。錢學森則是科大力學系第一位系主任。
中科大大事記上記錄著1961年12月25日,錢學森把11500元捐給科大用來買計算尺,那時的計算尺相當于現在的電腦。張瑜說,“那時正是吃不飽飯的困難時期。”
(本報記者 趙永新 余建斌 楊雪梅 趙亞輝:《 科學巨星 教育大家》,《人民日報》2009年11月1日)
(H6)“給我們200多個學生每人買了一把計算尺”
“中科院力學所研究員王柏懿: 當時錢老講課是最漂亮的,他發表《星際航行概論》拿到的稿費,全部捐出來給我們200多個學生每人買了一把計算尺。”
(本報記者趙喜濱于 建:《錢學圖譜[1911-2009]》, 見《北京晚報》2009/11/06)
(H7)錯了一個小數點,我就扣你20分
他當年的學生米博恩會意:“有次上課,錢老說如果你5道題做對了4道,按常利,該得80分,但如果你錯了一個小數點,我就扣你20分。他常告訴我們,科學上不能有一點失誤,小數點錯一個,打出去的導彈就可能飛回來打到自己。”他曾在黑板上給學生寫下“嚴謹、嚴肅、嚴格、嚴密”幾個大字。
(章功:《他的偉大源于愛國》,《環球人物》2009年11月/上)
(H8)“你們加在一起貢獻當然更大!”
“回國后,錢學森在各地開班講課,有同學問他:為何回國后發表的成果不如在美國時多?‘我一個人本事再大一年就一二篇論文,現在我有機會能培養幾百個人,你們加在一起貢獻當然更大!’”
(新華社記者鄒聲文:《山高水長愛永存——寫在送別科學巨匠錢學森的時刻》,見《北京日報》2009/11/07)
(H9)為學生請來科學院“大炮”
“我是中科大力學系第一屆畢業生,有幸聆聽了錢老5年的教誨。”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張瑜說。
“錢學森擔任系主任不是掛名。從課程設置到教學計劃,他都抓得非常具體、非常用心。”張瑜告訴記者,他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利用他的聲望把嚴濟慈、趙九章、吳文俊等一大批科學家請來給大一的學生上課。
“他開出的教師名單,在世界上都能算是一流的。”張瑜至今記得這一幕:當錢學森向學生宣布一學期的教師名單時,臉上微微露出得意的神情。他對學生們說:“我把科學院的‘大炮’們都給你們請來了。”
(張瑜:《為學生請來科學院“大炮”》,本報記者蔣建科、余建斌、趙亞輝、趙永心整理,《人民日報》2009年11月2日》)
(H10)他們組成了“四人小組”
1963年1月,國務院調整從事研究發展導彈和火箭任務的組織機構,決定將上海機電設計院劃歸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建制。錢學森建議,上海機電設計院選派4名年輕技術人員到國防部五院來,由他親自指導,開展人造衛星研究設計的先期準備工作。對這四個人的專業要求,錢學森提出:兩個力學專業,一個動力推進專業,一個理論物理專業。
當年二三十歲的孔祥言、朱毅麟、李頤黎和褚桂柏被選派上來。褚桂柏回憶說:“1963年春節一過,我們四個人就來到北京,當時錢老看到我們的檔案,就笑瞇瞇的,還說和我們是校友,因為我們都在上海交大機車系讀過書。”錢學森這么一說一笑,一直特緊張的四個人也就松弛下來。
就這樣,他們組成了“四人小組”。當時錢學森交給他們的任務是搜集和學習國外人造衛星和其他航天器的技術資料,跟蹤國外宇航技術的發展動向,在此基礎上編制我國衛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規劃。四個小伙子心潮澎湃,干得是熱火朝天。李頤黎回憶:“當時我們有一陣兒在關注阿波羅登月,那時候晚上在回宿舍的路上,一仰臉看到月亮,就會想,這就是阿波羅登的月亮啊!”
由于錢學森工作繁忙,“四人小組”每星期只能見到他一次,每次大概兩三個小時。這段時間,先由組長孔祥言為主匯報一周來工作的情況,包括收集到的參考資料的名稱、內容及遇到的困難和下一步的打算。他們記得特別清楚,錢老總是教導說:“對國外的資料要獨立思考,善于分析,不要人云亦云。”
(本報記者于建:《“四人小組”披露錢氏教學》,《北京晚報》2009/11/03)
(H11)“只要鉆下去,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
1963年初,孔祥言等幾位年輕人跟錢老進修空間技術,并協助他規劃1965-1975年航天事業。得知幾位年輕人有畏難情緒,他這樣鼓勵大家:“航天問題不外乎數學、物理、化學等專業……只要鉆下去,任何問題都可以解決。”
(新華社記者鄒聲文:《山高水長愛永存——寫在送別科學巨匠錢學森的時刻》,見《北京日報》2009/11/07)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